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4)
2023(6147)
2022(5173)
2021(4348)
2020(3739)
2019(8319)
2018(8172)
2017(15107)
2016(8120)
2015(9135)
2014(9365)
2013(9527)
2012(9122)
2011(8615)
2010(8836)
2009(8252)
2008(7835)
2007(7224)
2006(6635)
2005(6056)
作者
(27742)
(23434)
(23253)
(22203)
(14739)
(11312)
(10515)
(9445)
(8753)
(8385)
(8319)
(7719)
(7634)
(7423)
(7376)
(7022)
(6875)
(6785)
(6676)
(6671)
(6175)
(5893)
(5797)
(5387)
(5270)
(5230)
(5095)
(5067)
(4922)
(4704)
学科
(61937)
经济(61898)
管理(25638)
(23498)
方法(19812)
(19537)
企业(19537)
数学(17727)
数学方法(17586)
地方(16028)
(12188)
地方经济(12077)
技术(11875)
中国(10616)
业经(10086)
(9806)
环境(7962)
(7372)
经济学(7254)
农业(7157)
(7030)
技术管理(6331)
(6194)
(6080)
产业(6067)
资源(5738)
(5727)
金融(5726)
(5603)
(5591)
机构
学院(133140)
大学(131877)
(65361)
经济(64213)
研究(51787)
管理(48252)
理学(40936)
理学院(40445)
管理学(39791)
管理学院(39556)
中国(37049)
科学(32624)
(28150)
(28025)
(25802)
研究所(25506)
(25036)
中心(22301)
业大(21724)
经济学(20895)
(20327)
农业(20220)
财经(19930)
经济学院(18444)
北京(18083)
(18022)
(17896)
科学院(17329)
(16937)
(15906)
基金
项目(86965)
科学(67111)
基金(61714)
研究(59832)
(55390)
国家(55021)
科学基金(45589)
社会(39151)
社会科(37288)
社会科学(37272)
(35270)
基金项目(32254)
(28975)
自然(28944)
自然科(28196)
自然科学(28185)
自然科学基金(27633)
教育(26031)
资助(25504)
编号(21975)
(20731)
重点(20335)
(18553)
(18213)
创新(17378)
计划(17152)
成果(16897)
国家社会(16830)
课题(16397)
发展(16339)
期刊
(78651)
经济(78651)
研究(40700)
中国(26987)
学报(23567)
(23241)
科学(21358)
(19470)
管理(19289)
大学(17138)
学学(16681)
农业(16005)
技术(15512)
经济研究(13376)
财经(11025)
技术经济(10738)
业经(9926)
问题(9715)
(9699)
(9399)
金融(9399)
(9353)
教育(8738)
统计(8587)
科技(8000)
(7965)
世界(7153)
决策(7035)
(6865)
资源(6578)
共检索到207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会英  赵金果  周衍平  
玉米是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该镇夏玉米播种面积一直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4,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3,成为左右该镇粮食生产大局的重要农作物。1987年以前,卞桥镇种植夏玉米主要是丹玉13,烟单14等常规稀植品种,但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品种已逐步退化,产量连年下降。因此,引进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改良已势在必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鸣  龙祖林  郭成强  李安生  
山旱地夏玉米营养钵矮化育苗移栽比直播夏玉米一般增产幅度在50%以上,投入产出比提高41.6%,单位产量成本降低29.6%,亩新增纯收益48.86元。该技术为山旱地夏玉米抗灾夺高产开辟了一条新途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凤兰  邱明宏  
陕西省宁强县引进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已三年。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面积种植,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同时,也反映出费工、成本高。为了解决经济上是否合理,能否全面推广的问题,尚需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以便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为此,我们在滴水铺乡、滴水铺村选择了8户耕作技术、管理水平、地理位置、土壤肥力等因素基本相近的农户,作为经济效益评价试验点。试验地均属回茬地,共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文平  杜杰  马文良  王冀新  邵富根  
春小麦套种覆膜玉米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包头市农技推广站杜文平,杜杰,马文良,王冀新,邵富根春小麦套种覆膜玉米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立体栽培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包头市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取得了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东先旺  刘树堂  陶世荣  
利用大型防雨设施池栽 ,设置施肥和灌水二因素三水平 ,就其不同肥水组合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肥低水、中肥低水及低肥低水水分利用效率低 ,经济效益差 ;中肥中水及低肥中水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是中、低肥量条件下稳产高效益的最佳组合 ;高肥中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耗水系数最低 ,是高产节水的最佳组合 ;高肥高水互作效应大 ,产量水平达 1350 0kg/hm2 以上 ,水分利用效率高 ,经济效益大 ,是实现夏玉米超高产的最佳肥水组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建  
笔者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两旱一水”种植区春玉米营养钵苗两段覆膜新型种植方式。本文以常规方式营养钵苗移栽和地膜直播为对照,进行了新型方式的技术效果、产出、投入、经济效益分析,并对该方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卓  谢苗苗  范玲玲  陈浩  梁社芳  李正国  游良志  吴文斌  杨鹏  
[目的]获取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对于研究区域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陆地碳氮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应用作物空间分配模型(SPAM-China模型),在5’×5’栅格尺度上重建了1980—2010年华北地区玉米空间分布信息;然后基于SPOT VEGETATION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获取了该区域的作物熟制信息,并进一步划分出了华北地区春、夏玉米种植类型区;最后,重点分析了2000—2010年间华北地区春玉米和夏玉米种植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1980—2010期间,华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360万hm2,增加面积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变化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2)2000—2010期间,华北地区春玉米面积增加136万hm2,占该区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例由17%上升至27%;夏玉米种植面积尽管也增加了87万hm2,但占该区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3)春夏玉米混种区为华北地区玉米主产区,近年来呈现为春玉米增加、夏玉米减少的发展趋势,全区域92%春玉米面积增加和76%夏玉米面积减少均发生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域内,可见该区以春玉米为代表的一熟制正呈现逐步取代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二熟制的变化趋势。[结论]该文基于SPAM模型和遥感结合提取华北地区春、夏玉米种植面积的方法,为大区域、长时间尺度作物种植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磊刚  陈阜  孔凡磊  范士超  
农业碳足迹理论可以系统评价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碳排放,是构建低碳农业的理论基础,对实现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探明农业生产中的碳足迹,本文基于河北吴桥县农户生产调查数据,利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研究方法,评价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的碳足迹。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的大小为1 737.37±337.02 kgCe/hm2.a,生产1 kg粮食的碳成本是0.12±0.03 kgCe,其中冬小麦的碳足迹是1 101.3l±251.91 kgCe/hm2.a,小麦的碳成本是0.16±0.04kgCe/kg,夏玉米的碳足迹是636.06±163.90 kgCe/h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桐  赵悦航  黄晶  王冲  艾细魁  陈阜  褚庆全  
为评估AquaCrop模型在黑龙港流域模拟冬小麦-夏玉米水分利用与作物产量的适用性,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和FAO提供的参数值,对AquaCrop模型进行模型非保守性参数的本地化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AquaCrop模拟冬小麦冠层覆盖值和实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15.90%,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之间的NRMSE为4.23%;模拟夏玉米冠层覆盖值和产量值与相应实测值之间的NRMSE分别为11.59%和11.69%。本研究校准所得参数对黑龙港流域典型站点有较好的适应性,校验后的AquaCrop可以用于黑龙港流域冬小麦-夏玉米水分管理、产量潜力等相关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陆建飞  卞新民  方钊海  
苏南地区麦瓜玉米稻种植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陆建飞,卞新民丹阳市延陵镇人民政府方钊海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进入了结构调整的时期,以“三高”农业为导向,科学地引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是农业生产的现实要求。江苏南部经济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建平山  马成云  张利  冯秀森  谷茂  
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高寒地区水、热、光和土地的利用效率,投入产出效益。结果表明:立体种植模式比单一种植模式表现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一般以粮一菜复合型产值及效益最好,其次为粮一油复合型,最次为粮一粮复合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微   穆蔚林   郭涵潇   李川   张盼盼   何佳雯   牛军   乔江方  
为探明错株种植方式对黄淮海地区密植夏玉米植株碳氮代谢的调控作用,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75万(D1)、8.25万(D2)和9.00万株/hm2(D3)3个密度水平,错株(S)和对株(CK)种植2种方式,测定植株氮素(N)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量、花前转运量、花前转运效率、花前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花后积累量以及收获指数。结果表明:1)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植株N和NSC的积累量、花前转运量和花后积累量,但降低了N和NSC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P<0.05);过高密植水平(D3)不利于籽粒中碳氮的积累和转运;其中,碳氮积累和转运量以D2最高。2)错株种植(S)可显著增加夏玉米植株N和NSC的积累量,促进N和NSC花前的转运和花后的积累,并可显著提高花前N和NSC转运效率(P<0.05)。3)在各处理组合中,D2S的N和NSC积累量、花前转运量和花后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D2S的N和NSC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与对照(D1CK)相比并未显著下降。综上,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在8.25万株/hm2密植(D2)水平下采取错株(S)种植方式可显著提高整株的氮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并促进其向籽粒的转运,获得较高的N、NSC收获指数和产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代义   李泽银   付跃民  
一、技术措施的实施 (一)选用优良品种,选择最佳播种时间 为了使蕃茄提早上市,及时连作水稻,蕃茄种籽选用高产优质早、中熟杂交一代种中蔬4号、5号、早半1号为主,在11月下旬选择排水良好的田块,整好苗床,每边苗床埂高3—5寸、苗床宽1—1.4米,长度视田块定。施足底肥即可播种。20—25天分苗移栽到新的整好的苗床。 水稻选用汕优63或汕优72均可。4月2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东岭  杜雄  张宁  边大红  崔彦宏  
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库源变化,及库、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在有限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的源库特征,找出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和源生产能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吐丝30 d后高密度(9.0万株/hm2)处理的群体叶源量下降较快。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有效措施,减缓吐丝30 d后叶源衰老速度,增加源生产能力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基础。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最大潜在库容量增加,高密度(9.0万株/hm2)条件下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7%~103%,4.7%~87%,8.4%~7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