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5)
2023(9965)
2022(8632)
2021(8211)
2020(7297)
2019(17281)
2018(17176)
2017(33065)
2016(17751)
2015(20149)
2014(20259)
2013(19900)
2012(18089)
2011(16198)
2010(15945)
2009(14657)
2008(14572)
2007(12856)
2006(10737)
2005(9478)
作者
(49132)
(41278)
(41150)
(39330)
(26102)
(19831)
(19056)
(16329)
(15608)
(14655)
(13934)
(13736)
(13006)
(12948)
(12896)
(12754)
(12586)
(12313)
(11935)
(11793)
(10150)
(10131)
(9948)
(9518)
(9342)
(9262)
(9132)
(9066)
(8363)
(8215)
学科
(73865)
经济(73792)
管理(49456)
(47682)
(39646)
企业(39646)
方法(38840)
数学(34816)
数学方法(34314)
(19484)
(18610)
中国(17377)
(14202)
业经(13998)
(13964)
贸易(13961)
(13568)
地方(13295)
(12773)
财务(12722)
财务管理(12691)
(12102)
农业(12100)
企业财务(12020)
理论(11478)
(10917)
技术(10240)
(9960)
银行(9935)
(9686)
机构
大学(247920)
学院(246123)
(100634)
经济(98570)
管理(97418)
理学(84773)
理学院(83872)
管理学(82211)
管理学院(81737)
研究(77568)
中国(57987)
(51266)
科学(47644)
(45481)
(39763)
(38000)
中心(37863)
业大(36873)
财经(36839)
(36769)
研究所(34610)
(34021)
师范(33705)
(33487)
北京(31710)
农业(31364)
经济学(31090)
(28905)
经济学院(28287)
(28040)
基金
项目(168190)
科学(133125)
基金(122713)
研究(122669)
(106223)
国家(105355)
科学基金(91267)
社会(77285)
社会科(73369)
社会科学(73344)
(66188)
基金项目(65165)
自然(59913)
教育(59217)
自然科(58574)
自然科学(58555)
自然科学基金(57487)
(56034)
资助(50692)
编号(50334)
成果(40466)
(38216)
重点(38084)
(35723)
(35165)
课题(34336)
教育部(33188)
科研(33137)
创新(32834)
大学(32370)
期刊
(102830)
经济(102830)
研究(68230)
中国(46098)
学报(37620)
(37546)
管理(34506)
(34345)
科学(34310)
教育(30683)
大学(28971)
学学(27030)
技术(24387)
农业(23101)
(19634)
金融(19634)
财经(18031)
业经(16759)
经济研究(16702)
(15417)
问题(13903)
统计(13266)
(13120)
技术经济(13006)
(12042)
图书(12031)
(11834)
(11737)
理论(11727)
财会(11354)
共检索到353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曾妮  
换导师并非中国大学特有之事务,但其在中国的遭遇却具有本土特征。小小事件所反映出的中国大学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直指制度与人心,不得不令人深思。以个案教师对"换导师为何不容易"的访谈文本作为原始材料,展开批判话语分析,力图揭示整个文本的解释性主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语词意义分析,最后呈现出不同话语之间的权力结构。经分析发现,受访者之所以认为换导师在中国是一个"事件",乃是因为其认为,是否有学生关乎着"身份",而身份是十分重要的。受访者在访谈中使用的"身份"概念具有三种意涵,而其中大多数情况皆指社会声望之意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劲草  楚军  张扬  
国家形象存在着自我本位与他者本位两重维度,兼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因此国外媒体同样参加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考虑到国际传播中西方媒体占据主流地位的不均衡态势,可以在国家形象研究中引入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来分析媒体话语,破解被西方媒体建构的中国形象之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或改善措施,优化国家形象,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熙  
围绕着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双向建构,英国社会语言学家费尔克拉夫深入探讨了话语在何种程度上受制于具体的社会情境,又在何种程度上积极地推动社会变迁。在方法论上,由于批判性话语分析特别强调在情境中体会语义和语用,所以民族志与文本分析必须在研究过程中相互交织在一起。在意义诠释的基础上,批判性话语分析还具有一层"批判的维度"。研究者需借助社会学及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去挖掘蕴含在文本之中的权力。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来研究教育问题,我们能够获得以往的社会研究模式无法提供的新视野。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我国精英教育文化价值观和话语长期左右和操练教育大众化层面的远程教育,形式隐蔽,危害深远,把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培养成精英教育价值观和行动模式的奴隶,使远程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边缘化,理论研究失语,事业发展“失范”。把精英教育的话语霸权、越界使用、独断、结构主义等剥离出来,开展教育文化批判、教育话语批判和教育价值判断批判刻不容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程军  高文豪  
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框架,主题词分析、搭配分析和索引分析呈现了美国公立大学使命宣言关于办学定位、组织活动、课程教学和资源策略四个话语变迁主题。研究发现,全球化3.0时代的学生中心理念由"教育机会供给"延展至"可迁移能力培养";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大学社会活动学术质性增强,以"拓展"为代表的组织活动正在逐渐融入传统大学功能之中;"知识发展"与"社会服务"的互动是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全球视野"开始融入传统服务-学习框架之中;后经济危机时代,由单纯依赖学费增长转向以多元筹资为基础的可持续性财政管理是公立大学资源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浩  
英国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这与其顺时施宜的教育政策密不可分。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视角对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文本特征以及政策制定、实施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其政策文本擅于使用被动语态隐藏权力主体、运用名词化结构增强文本权威性、利用情态动词明确权责划分。并且,不同时期的法案在政策内容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方面都体现出政策话语与政治话语、民间话语间的明显互文。在此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共同参与高等教育话语权的争夺,在相互的抗衡与妥协中构建合理的话语秩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庞颖  
基于对美国院校研究协会主办的《院校研究新动向》(1974-2017年)的考察可以发现,美国院校研究问题域的范畴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变化:学生地位从"边缘"向"中心"的递进使院校研究的教育属性更加突出;教师使命从"职业"向"学术职业"的转变使育人导向愈发鲜明;从经济拮据时代对资源本体的关注转向治理理念下对资源潜能的开发;治理理念的出现使大学从注重系统内部的组织发展转向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公共问责促进院校从"关注内涵"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武  杨琳  
通过对13位中国科研人员的先导访谈,发现促进科研人员接受OA知识库的影响因素有:认为利用OA知识库能够扩大论文的影响力;出版速度更快;"先发表再评审"机制可以避免传统同行评审的某些弊端;出于对知识共享的信念。而阻碍科研人员不接受OA知识库的影响因素则包括:对OA知识库认知不够;担心论文质量得不到保证;担心会破坏与传统期刊的关系;担心论文被他人剽窃;认为OA研究成果尚未得到同行和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认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毛玮洁  徐晨盈  
信息时代,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在我国学校教育情境中,批判性思维到底意味着什么仍未明晰。因而,本研究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出发,采用问卷和访谈调查我国高中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以及教师采取的相关培养策略,试图提炼批判性思维在教学情境中的含义。研究发现:首先,高中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认知并不狭隘,主要表现为质疑、理性思考、决策等,但更侧重于倾向层面;其次,高中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认知与其培养策略的一致性较弱,具体表现为说不出却正在做、想得多但没法做两种关系。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兼顾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和倾向两方面,并不断地对自己的观念与行动进行反思与交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建平  张厚粲  
运用行为事件访谈(BEI)技术访谈31名中小学教师,并通过对叙述的180个关键事件的主题分析和行为编码以及对不同绩效教师胜任特征的差异比较,构建了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模型包括11项鉴别性胜任特征和11项基准性胜任特征前者具有区分能力,可用于制定评优和奖惩标准;后者为教师共有,是教师入职必备品质,可用于教师任职资格标准的制定。经聚类分析,这些特征可分为服务特征、自我特征、成就特征、认知特征、管理特征、个人特质六大胜任特征群。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萧萧  
本文基于对上海5所高校图书馆主管采购工作的副馆长或采购部主任的深度访谈,概括出与图书采访及馆藏建设相关的五个误区并对其进行辨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图书采购仅仅依靠书商征订目录还远远不够,查漏补缺工作非常重要;二是合理的图书折扣有利于构建图书馆和书商的双赢合作关系,图书馆不应对书商提出过多低层次附加服务的要求;三是书目覆盖率、到书率、到书时间是图书馆衡量书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但也要考虑书商专攻的学科领域和经营模式并调整各指标的权重比;四是图书采购招标和设备招标有很大差异,学校和图书馆应共同努力制定符合图书采购工作实际的招标方式;五是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要结合学校的规模和学科特点,做到全面和特色二者...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奂奂  高益民  
社会科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语言学研究的"社会转向"使得批判话语分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方法。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章程为例,运用英国社会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提出的以文本为中心的批判话语分析的三维模型,应用到大学章程文本的研究中,并借用语料库分析软件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从情态系统和互文性两个视角深入分析章程文本的语体、风格和话语角度,呈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格局。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罗博  朱丘毅  张晋朝  
[目的/意义]分析开放政府数据政策蕴含的公平价值、话语策略及其社会影响,为规范开放数据流动与利用、促进数据公共价值的实现提供思路。[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组织公平理论与批判性话语分析框架,选取中美两国不同时期具有节点意义的全国性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对其进行文本向度的关键词、词丛与公平维度分析,并从话语实践向度分析两国政策输出公平价值的话语策略及其演变,最后结合社会实践向度,讨论政策话语对开放数据实践公平秩序的影响。[结论/发现]两国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对公平价值的话语建构经历了从法理上的权利平等、经济层面的价值导向,向社会学意义的普适公平的渐进发展,其间对程序公平、信息公平与分配公平各有侧重,并运用互文、连贯等话语策略嵌入这一价值,进而作用于开放政府数据实践的平等化、价值化、冲突化趋势中。[创新/价值]从理论层面探讨中美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的公平价值及其话语构建策略,阐释政策话语对开放数据实践的影响;实践层面为政府数据治理厘清方向,并为开放数据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罗博  朱丘毅  张晋朝  
[目的/意义]分析开放政府数据政策蕴含的公平价值、话语策略及其社会影响,为规范开放数据流动与利用、促进数据公共价值的实现提供思路。[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组织公平理论与批判性话语分析框架,选取中美两国不同时期具有节点意义的全国性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对其进行文本向度的关键词、词丛与公平维度分析,并从话语实践向度分析两国政策输出公平价值的话语策略及其演变,最后结合社会实践向度,讨论政策话语对开放数据实践公平秩序的影响。[结论/发现]两国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对公平价值的话语建构经历了从法理上的权利平等、经济层面的价值导向,向社会学意义的普适公平的渐进发展,其间对程序公平、信息公平与分配公平各有侧重,并运用互文、连贯等话语策略嵌入这一价值,进而作用于开放政府数据实践的平等化、价值化、冲突化趋势中。[创新/价值]从理论层面探讨中美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的公平价值及其话语构建策略,阐释政策话语对开放数据实践的影响;实践层面为政府数据治理厘清方向,并为开放数据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