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9)
- 2023(12499)
- 2022(10973)
- 2021(10497)
- 2020(8758)
- 2019(20512)
- 2018(20098)
- 2017(38716)
- 2016(20844)
- 2015(23526)
- 2014(23438)
- 2013(23418)
- 2012(21570)
- 2011(19538)
- 2010(19202)
- 2009(17640)
- 2008(16923)
- 2007(14331)
- 2006(12597)
- 2005(10969)
- 学科
- 济(88903)
- 经济(88797)
- 管理(55301)
- 业(52396)
- 方法(42556)
- 企(41713)
- 企业(41713)
- 数学(36926)
- 数学方法(36603)
- 中国(24524)
- 农(22842)
- 财(19335)
- 学(19328)
- 业经(17876)
- 贸(17350)
- 贸易(17341)
- 易(16916)
- 地方(16820)
- 农业(15617)
- 制(13953)
- 环境(13871)
- 和(13445)
- 理论(13354)
- 银(12151)
- 银行(12118)
- 技术(12022)
- 融(11717)
- 金融(11716)
- 行(11658)
- 划(11364)
- 机构
- 大学(300641)
- 学院(296933)
- 济(124355)
- 经济(121991)
- 管理(119705)
- 理学(104216)
- 研究(104091)
- 理学院(103055)
- 管理学(101458)
- 管理学院(100930)
- 中国(77473)
- 京(64733)
- 科学(64075)
- 财(53257)
- 所(51579)
- 研究所(47600)
- 农(45980)
- 中心(45540)
- 财经(44028)
- 业大(43573)
- 北京(41652)
- 经(40352)
- 范(40246)
- 师范(39897)
- 江(39696)
- 经济学(38296)
- 院(37840)
- 农业(36169)
- 经济学院(34618)
- 财经大学(33061)
- 基金
- 项目(208543)
- 科学(164786)
- 基金(154214)
- 研究(151765)
- 家(134952)
- 国家(133904)
- 科学基金(114745)
- 社会(97312)
- 社会科(92270)
- 社会科学(92248)
- 基金项目(82298)
- 省(77579)
- 自然(74581)
- 自然科(72833)
- 自然科学(72819)
- 自然科学基金(71533)
- 教育(68345)
- 划(66425)
- 资助(64079)
- 编号(60135)
- 成果(48059)
- 部(47107)
- 重点(46359)
- 发(44580)
- 创(42610)
- 课题(40915)
- 国家社会(40830)
- 教育部(40470)
- 创新(39821)
- 科研(39793)
- 期刊
- 济(131007)
- 经济(131007)
- 研究(87682)
- 中国(51915)
- 学报(46487)
- 科学(45177)
- 管理(42003)
- 农(41036)
- 财(36656)
- 大学(35165)
- 学学(33065)
- 农业(29424)
- 教育(28975)
- 技术(23255)
- 经济研究(21973)
- 融(21917)
- 金融(21917)
- 财经(20914)
- 业经(20191)
- 经(17937)
- 问题(17483)
- 业(15817)
- 图书(15186)
- 资源(14586)
- 贸(14342)
- 理论(14240)
- 技术经济(14110)
- 科技(14045)
- 世界(13701)
- 现代(12842)
共检索到423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蔡礼彬 张子彧
以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度使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陷入失衡,旅游业遭受严重打击。基于日渐宽松的出入境政策等客观事实,入境旅游的恢复或迎来希望,相应地,为入境旅游重新启动做好准备工作的相关议题应当在研究中得到重视。居民是目的地旅游活动的重要参与主体,文章从目的地居民视角出发对中国入境旅游恢复感知作预测研究,以深度访谈为资料来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影响目的地居民对中国入境旅游恢复的感知过程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政策与现实、风险认知、利益关切与个体内置情感是影响居民感知的因素;(2)信息源、信任情感积累、控制性/补偿性需求能够调节感知强度;(3)居民的感知结果包含“爱恨交织”的复合情绪,亦包含对来华游客潜在态度感知;(4)衍生感知后效包含整合行为、逃离行为、主动寻求防护行为和排斥来华游客行为4种行为倾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林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元素。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研究成果,选取10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旅游目的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研究目的地居民对旅游行为感知和态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形成旅游业发展对目的地居民幸福感知程度的指标体系,并提出重视目的地居民归属感的建议。
关键词:
目的地居民 旅游影响感知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跃千 宝贡敏 路文静
以往文献针对特定心理或行为变量,如满意度、参与游憩活动等变量,研究民族文化对这些变量影响的强弱程度,而忽视对目的地形象因子感知结构的影响。文章通过日本+韩国、日本、韩国、欧美地区等四个游客样本,检验民族文化对目的地形象因子感知结构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目的地形象因子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在因子数目、因子载荷、因子问项构成、形象因子对满意度和未来行为意向的影响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最后,对于杭州特性因子,开展差异性营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英之 姜静娴 李雷 陈勇 彭兰亚
本文以中国成熟旅游目的地周庄为典型案例,以生活质量理论为视角,探讨成熟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对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影响的感知,为旅游部门制定依靠旅游业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公共政策提出依据。
关键词:
旅游 目的地 居民生活质量 感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旭 秦耀辰 宁晓菊 张丽君
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变化对我国各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及政策制定有重要影响。利用游客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等方法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及变动,采用亲景度理论分析了入境游客对各类城市和区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并阐明了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对各市场竞争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主要入境游客类型对各类城市和区域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变化差异较大,近程客源市场游客的目的地选择偏好程度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远程客源市场则不明显;日韩为代表等传统客源市场与东南亚、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客源市场游客对城市类型的选择性及变动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主要入境客源市场游客的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文 何桂培
本文以全国范围内的23个旅游目的地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资料,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其差异,得出了六大旅游影响感知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正面感知普遍占主导地位;个人内在因素是导致感知差异的主要因素;旅游目的地居民大致可分为三类:具有大局观的积极支持者、矛盾的理性支持者和关注自我的积极支持者。
关键词:
居民 旅游影响 感知 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艳虹 赵建军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是当今学术界和旅游管理当局广泛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搜集目的地居民文化指标,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构建了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居民文化变迁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武陵园景区为例,对旅游的文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旭 秦耀辰 宁晓菊 张丽君
以我国主要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亲景度理论分析各客源市场游客对我国各城市类型和区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差异及变化,利用回归分析探寻影响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入境客源市场游客对各城市类型和区域的选择性及变化差异较大,入境游客目的地选择偏好呈现距离衰减规律;入境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旅游距离、经济联系、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等,各影响因素对各客源市场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作用差异较大,在区分这些差异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意峰 保继刚 丁培毅
关于旅游经历对旅游者目的地感知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文献从感知形象和感知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出现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目的地的初游者和重游者代表着两类具有不同旅游经历的目的地游客,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二者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感知及其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包含了整体环境吸引和观光体验吸引两个维度,重游者在整体环境吸引上的感知显著高于初游者,二者在观光体验吸引的感知上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丽霞 赵现红
为了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的产业化水平,以入境旅游典型区域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入境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和设施等促成因素构成了目的地选择的核心影响因素;产品价格、旅行时间和旅行距离等限制性因素的作用位居第二层次;而旅游景区、东道主好客性等核心吸引物的作用最小。由于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和旅游者个体特征的差异,欧美等洲际客源在选择目的地时更多地考虑吸引物因素;而洲内客源则更多地考虑限制性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宝琪 刘长运 范红艳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态度因旅游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以丹江口水库南部东岸及南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核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居民潜在旅游影响感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居民对潜在旅游影响的一般感知态度,并就居民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潜在旅游影响感知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索,揭示了不同居民群体对研究区旅游开发潜在影响的感知态度差异,为研究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伟 柳玉清 张素梅 喻江平 路旸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研究是旅游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以浙江乌镇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乌镇居民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的感知程度,以及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归纳总结了乌镇居民对旅游影响的一般认知态度状况,对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改善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和提高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往居民对旅游影响认知态度研究的研究成果。乌镇居民对旅游给当地社区带来的社会、文化和环境效益感知强烈令人鼓舞,这与Liu和Var等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产生的各方效益感知明显是一致的...
关键词:
旅游影响 居民感知 居民态度 乌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健 李林芳
根据2001年10月到2002年1月对广州市702名市民进行的抽样调查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市居民对广州市、广东省、国内其它省份以及境外等不同空间尺度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到访率,据此总结出广州出游市场在空间上的分配规律。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旅游到访率 居民 广州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良富 黄英 欧阳白果
环境人权是基本人权之一,旅游目的地居民是这一权利的当然主体,应该拥有旅游目的地环境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和赔偿权,全面参与旅游目的地开发和发展。但由于受到土地归属不明、政府强势参与、居民维权意识较弱等因素的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弱势地位未能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得到改变,环境人权仍是空中楼阁。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由重构农村土地产权及补偿机制,建立当地居民参与环境人权的机制与途径,健全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制等措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发展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利益冲突,在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和持续供应能力的前提下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居民 环境人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宇
首先,通过引入旅游目的地游客量变化的速度和加速度两个旅游学参量,将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看作两段抛物线的组合,构建了基于不同参量状态的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预测模型及其测量公式,并与已有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尝试探寻建立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预测模型的新方法。然后,以中国入境游客量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模型与实际拟合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