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16)
2023(13543)
2022(11252)
2021(10421)
2020(8649)
2019(19933)
2018(19814)
2017(39034)
2016(21173)
2015(23590)
2014(23800)
2013(23522)
2012(21220)
2011(18972)
2010(18936)
2009(17159)
2008(16588)
2007(14797)
2006(12862)
2005(11445)
作者
(61217)
(50776)
(50425)
(48218)
(32274)
(24239)
(22941)
(19877)
(19322)
(18089)
(17457)
(16984)
(16079)
(16050)
(15749)
(15552)
(15220)
(14950)
(14506)
(14415)
(12529)
(12438)
(12273)
(11513)
(11350)
(11274)
(11204)
(11109)
(10239)
(9909)
学科
(89849)
经济(89762)
(59888)
管理(59396)
(48843)
企业(48843)
方法(39653)
数学(34070)
数学方法(33738)
(24988)
中国(24302)
业经(21701)
(19844)
地方(18999)
(18845)
农业(16806)
(15730)
(15085)
贸易(15075)
理论(14567)
(14565)
产业(14301)
技术(14207)
(13586)
(12800)
(12733)
财务(12732)
金融(12732)
财务管理(12711)
环境(12624)
机构
大学(302762)
学院(301360)
(122825)
管理(122117)
经济(120270)
理学(106109)
理学院(104968)
管理学(103216)
管理学院(102691)
研究(101307)
中国(74382)
(64985)
科学(62482)
(53861)
(50216)
(47384)
研究所(45831)
业大(45003)
中心(44993)
财经(43999)
(43165)
北京(41072)
(39970)
(39420)
师范(39020)
(37087)
农业(37023)
经济学(36959)
(35219)
经济学院(33366)
基金
项目(208894)
科学(164939)
研究(153246)
基金(151992)
(132133)
国家(131060)
科学基金(113191)
社会(96581)
社会科(91635)
社会科学(91610)
(81354)
基金项目(81292)
自然(73675)
自然科(71962)
自然科学(71946)
自然科学基金(70676)
教育(69191)
(68126)
编号(62341)
资助(62230)
成果(49827)
重点(46547)
(45679)
(45268)
(43382)
课题(42530)
创新(40432)
国家社会(39516)
科研(39498)
教育部(39279)
期刊
(134835)
经济(134835)
研究(89638)
中国(53815)
学报(47106)
管理(45704)
科学(44350)
(43480)
(39245)
大学(35835)
学学(33722)
教育(31382)
农业(30291)
技术(26189)
(25579)
金融(25579)
业经(23115)
经济研究(21729)
财经(21680)
(18602)
问题(18147)
图书(15817)
理论(15437)
(15362)
技术经济(15151)
科技(14882)
现代(14309)
商业(14230)
实践(14046)
(14046)
共检索到434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美平  吴良平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升级动力发生了由单一驱动向多元驱动、从行政命令驱动到制度驱动、从封闭式驱动到开放式驱动的多维转变。这些在"拟市场化"过程中的转变从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强了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但是仍然不如人意。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动力将依靠机制型动力、转换型动力、需求型动力、干预型动力和竞争型动力逐渐形成的强动力支持系统来进行综合驱动,以此来解决"拟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深层次矛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建华  刘圣  
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是影响产业结构的核心变量,但我国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于产品市场的市场化进程,而且不同地区的要素市场化进程也不一致。首先,建立了包含要素相对价格扭曲的多部门局部均衡模型,讨论要素价格扭曲情况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情况。其次,利用我国各省区市的要素市场化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我国要素价格市场化进程是否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地区间的要素市场化进程的不一致是否造成了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差异。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赵国春  刘奥莉  
本文在分析市场化进程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的框架基础上,采用2008-2018年跨省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证验证。总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一种动态持续的过程,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四个市场化进程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符合理论预期,另外,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原因在于东部地区较早利用地理区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优势发展起来,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机构等)集聚能够形成明显的规模报酬以及技术和服务外溢效应,从而带动整个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符建华  张世颖  
文章基于2008—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结合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与市场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高能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市场化对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存在市场化门限效应,在市场化越过门限后,促进作用获得较大提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洪梅  张曙霄  董大朋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下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进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执行相关的产业振兴政策,主导地方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能够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区域市场化水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弱化产业部门间要素流动的阻碍,实现市场经济下的资源优化配置,同样能够有效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分区域的异质性检验,以及动态面板数据回归的估计结果均支持上述研究结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柳志娣  张骁  
本文利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并检验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考察市场化水平在互联网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受地方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地方市场化水平越高,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加速"互联网+"战略落地与深入、深化市场改革等方面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慧慧  
依据面板门槛模型的相关设定,利用中国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产业结构和市场化进程为门槛变量,以产业结构为门槛依赖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运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环境污染水平先上升后下降,环境质量先恶化后改善;第二,在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中,市场化进程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市场化进程较高时,产业结构的提高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水平,使环境质量得以提升;当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阳  吴克宁  
基于2000—2018年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土地资源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之间的影响机理与关系。结果表明:土地资源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且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化和时空异质性。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两者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时空异质影响,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对两者则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时空异质影响。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加强土地资源的区域合作,以实现地区土地资源市场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治栋  廖常文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基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回归方法与门限效应分析方法,考察市场化调节作用下区域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两化"发展,在引入市场化的调节作用后这种推动力变强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调节作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还表现出门限效应。在分区域分析中,这种调节作用在上游以及中游城市相对较强,在下游城市则相对较弱。最后提出,应注重区域发展异质性,构建最优市场环境,发挥区域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蒲艳萍  
本文通过对投资、技术进步、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变动、实际工资等因素对我国就业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的结果显示,90年代以来,资本投资增加、产业结构变动及实际工资上涨是拉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市场化程度提高抑制了就业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贡献度逐渐下降,工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加,市场化对就业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恒  
本文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市场化的视角对金融发展进行量化,并实证检验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二维度下的金融发展支持。基于分区域静态面板模型分析发现,金融市场化显著推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流通产业合理化进程,但存在地区异质性;金融市场化显著推动东部地区的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对中部和西部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GMM估计发现,金融市场化在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过程中的当期和滞后期转化比例分别为60.93%和 53.31%,金融市场化支持流通产业结构转型是动态过程。最后提出注重金融市场化在助推流通产业结构转型中的动态影响以及打破金融抑制为流通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市场化的金融支持与驱动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蒲艳萍  王宇兰  
本文通过对投资、技术进步、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变动、实际工资等因素对我国就业量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投资增加、产业结构变动及实际工资上涨是拉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市场化程度提高则抑制了就业量的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贡献度逐渐下降,工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市场化对就业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祝宝江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发展尺度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动力。恩格斯指出:科学技术是一种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邓小平深化了这一原理并高度概括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从现在起到21世纪前10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真正走出一条速度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考虑世界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辛冲  石春生  陈湘锋  
基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引发的社会现象,提出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良性循环:劳动者收入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层级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出口→竞争力弱→产业利润低→劳动者收入低;分析了劳动力成本、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三者的联系,深入挖掘了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有助于为产业升级储备高素质人才的机理;揭示了劳动力成本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提高劳动力成本能够从扩大内需、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