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7)
2023(13407)
2022(11747)
2021(11363)
2020(9552)
2019(22652)
2018(22587)
2017(43017)
2016(23391)
2015(26434)
2014(26284)
2013(25935)
2012(23946)
2011(21757)
2010(21717)
2009(20037)
2008(19721)
2007(16993)
2006(15208)
2005(13721)
作者
(65947)
(54900)
(54433)
(52122)
(35132)
(26250)
(24818)
(21618)
(20968)
(19667)
(18729)
(18630)
(17550)
(17400)
(17081)
(16864)
(16319)
(15988)
(15666)
(15477)
(13793)
(13452)
(13232)
(12524)
(12166)
(12154)
(12109)
(12006)
(11062)
(10760)
学科
(94485)
经济(94372)
管理(63152)
(57928)
(48551)
企业(48551)
方法(42187)
数学(36473)
数学方法(35984)
中国(27730)
(24021)
(22535)
(20528)
(20116)
业经(19878)
(18997)
贸易(18984)
(18516)
地方(17138)
理论(15920)
农业(15397)
(15087)
银行(15047)
(14863)
(14544)
金融(14542)
(14533)
(14463)
教育(13528)
环境(13474)
机构
大学(331160)
学院(324053)
(134187)
经济(131440)
管理(126255)
研究(116804)
理学(108624)
理学院(107382)
管理学(105478)
管理学院(104886)
中国(88209)
(72784)
科学(70657)
(61553)
(59203)
研究所(53798)
中心(51193)
(51054)
财经(48483)
北京(47221)
(46621)
业大(46531)
(44752)
师范(44378)
(44328)
(42093)
经济学(40738)
农业(39754)
(37501)
经济学院(36508)
基金
项目(217731)
科学(170738)
研究(160963)
基金(158761)
(138666)
国家(137552)
科学基金(116925)
社会(100981)
社会科(95614)
社会科学(95585)
基金项目(83439)
(81057)
自然(75082)
教育(74050)
自然科(73368)
自然科学(73351)
自然科学基金(72016)
(69667)
资助(66280)
编号(64885)
成果(54710)
(49394)
重点(48593)
(45851)
课题(45093)
(44421)
教育部(42625)
国家社会(41973)
大学(41561)
创新(41473)
期刊
(148954)
经济(148954)
研究(104141)
中国(67646)
学报(52203)
科学(48396)
管理(48235)
(46837)
(45664)
教育(42146)
大学(40022)
学学(36898)
农业(32590)
(28657)
金融(28657)
技术(28091)
经济研究(24313)
财经(24169)
业经(21381)
(20757)
问题(19401)
图书(18800)
(17864)
(17339)
理论(16203)
世界(15884)
技术经济(15733)
国际(15374)
科技(15126)
(14794)
共检索到494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谢本书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纪宁  
国民公德意识的缺失,是在中国迈入近代社会之后,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社会问题;也是中西方文化强烈碰撞后,引起人们广泛讨论的学术命题。讨论国民公德意识,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亦且将为中国近代史研究者理解西方文化对于我国既有文化模式的冲击,提供全新的观察视角。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庆云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1966年间,中国近代史学科获得政治与学术的双重动力,其学科地位得以大幅跃升。研究者衷心服膺唯物史观的基本理念,重视劳动民众的理念被大多数历史研究者内化为不言自明的共识,史学研究因而眼光下移,撰写“劳动人民的历史”蔚然成风。中国近代史研究对底层民众给予高度关注,大大拓展了研究领域,改变了以往相关研究偏重中外关系史的基本格局。相应地,研究者看待史料的眼光也发生转换,并在如何获取史料上形成新的理念与取径,转而强调走出书斋,到实地进行历史调查。唯物史观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立场,也引导了研究视角与研究论题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形塑了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基本面貌。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纪宁  
范式指开展特定的学科研究时所应遵循的逻辑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范式决定着学术研究的质量。讨论中国近代史领域的范式问题,应当切实关注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之间争鸣现象的历史缘起,并通过对文献材料所揭示内容的查找与梳理,寻求充分的史料佐证。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之间的交互与争鸣,将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持续关注的重要话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志茗  
晚清幕府中出现了大量以“局”立名的机构,其中有一类是洋务企业。它们是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至今还在路上的中国现代化进程,长期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被几代人一遍遍地反复书写,成果蔚为大观。然而,已有研究多把它们经营上的不成功归咎于国家的干预及由此带来的种种腐败等,不少学者还利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或所处时代的历史认知从不同侧面进行论证,强化和固化了上述论调。其实,作为幕府机构的晚清早期洋务企业,从一开始便发端于地方且依附于地方,对其研究也应该从地方的立场或“局”的视角出发,这样才合乎逻辑和事实。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它是李鸿章事先筹办、事后奏请并始终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幕府洋务机构。他为之肩负许多责任,当然拥有支配权,为自己服务。因此,早期招商局出现的种种怪象和营私舞弊问题,主要与李鸿章采取的幕府管理方法有关。同理,从“局”的视角入手,研究其他洋务企业的早期历史,也不失为一条可行的取径。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马忠文  
1重要的馆藏档案(1)胡适档案:从1949年到现在,我们所经过3次历时7年的整理,现在胡适档案基本上已经完全整理完毕,共有10万多页,手工制作过的卡片曾有1.8万张。我们从2008年的7月开始进行数字化工作,2009年2月完成,现在包括3000张胡适的图片、7万页中文档、2万页英文档,可以进行检索和查询。(2)北洋档案:这些档案一共有404卷,2501册,主要是中央各部院及各省行政机关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超群  
农业与农村张玮以1942年张闻天调查为中心,研究了抗战时期晋西北的地租、租率的变动。①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决定实行"二五减租"。李德英认为四川的减租运动激化了租佃关系,中小地主和佃农生存均出现了问题。②陈安定等首次利用家谱资料,详细考察了近代以来义乌族田的管理经营状况。③张少筠对近代苏南族田的保护进行了专门研究。④王志龙通过分析指出安徽族田在来源渠道的多寡上存在差异。他还从祠堂数量、捐献族田人数以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超群  
经济政策民国时期南京、汉口、北平等城市为缓解低收入市民居住困难,由政府出资,选定地块,兴建租金低廉的平民住宅。然而由于政府财力所限,平民住宅出现供应严重不足等问题,其建设没能坚持和扩大,其制度也逐渐形同虚设。唐博以北平为中心对这一制度进行了研究。①彭南生以近代江南地区的碑刻资料为分析基础,讨论了晚清江南地区地方官署对民间经济活动的管理,他认为管理活动中新旧共存的过渡特色,导致了政策与执行之间的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人们对劳动力短缺与过剩的判断,都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的需求而言的。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实际上既不可能真正短缺,也不可能真正过剩,许多人没事做,必然是许多事没人做,有多少劳动者失业,就有多少资本失业。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不足的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永恒的矛盾。生产不足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推动着人们为满足自己的需求永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叶世昌  张远  
薛暮桥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提出研究农村经济方法论和中国社会性质论等,后一阶段主要论述了解放区的经济建设问题。他对解放区的经济工作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观点和主张,在货币理论上尤有自己的特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深  
辛亥革命时期,秘密会党始终是一支活跃的社会力量。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曾以各种方式在会党中开展工作,联络会党发动革命。虽然在革命活动前期会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革命后期革命党人对会党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由前期的联络转为取缔。之所以会有这种演变,会党本身的缺陷固然是主要原因,但革命党的软弱和自身局限性应该是根本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