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5)
- 2023(12815)
- 2022(10790)
- 2021(10152)
- 2020(8001)
- 2019(17541)
- 2018(17293)
- 2017(31746)
- 2016(16789)
- 2015(18189)
- 2014(17239)
- 2013(16433)
- 2012(14718)
- 2011(13400)
- 2010(13711)
- 2009(12661)
- 2008(12052)
- 2007(10784)
- 2006(9779)
- 2005(8510)
- 学科
- 管理(56333)
- 济(56260)
- 经济(56213)
- 业(53172)
- 企(45342)
- 企业(45342)
- 技术(20998)
- 农(19384)
- 方法(19154)
- 中国(18397)
- 财(16462)
- 业经(16135)
- 数学(15448)
- 数学方法(15145)
- 环境(13904)
- 技术管理(13534)
- 贸(13127)
- 贸易(13114)
- 地方(12990)
- 农业(12971)
- 易(12761)
- 制(12756)
- 策(12273)
- 理论(11571)
- 划(11535)
- 学(11510)
- 银(10819)
- 银行(10800)
- 行(10373)
- 务(10106)
- 机构
- 学院(223588)
- 大学(216437)
- 济(89125)
- 经济(87103)
- 管理(87017)
- 研究(74268)
- 理学(74260)
- 理学院(73531)
- 管理学(72334)
- 管理学院(71892)
- 中国(57247)
- 京(44483)
- 科学(44046)
- 财(42658)
- 所(36338)
- 江(36248)
- 中心(34801)
- 农(33128)
- 研究所(32442)
- 财经(32330)
- 业大(29909)
- 范(29769)
- 师范(29483)
- 经(29255)
- 州(28826)
- 北京(27872)
- 院(27782)
- 技术(27544)
- 经济学(25812)
- 农业(25604)
- 基金
- 项目(149406)
- 科学(118891)
- 研究(115734)
- 基金(105356)
- 家(91019)
- 国家(90176)
- 科学基金(78247)
- 社会(73036)
- 社会科(69238)
- 社会科学(69223)
- 省(61973)
- 基金项目(54910)
- 教育(53403)
- 划(50804)
- 自然(48458)
- 编号(48409)
- 自然科(47336)
- 自然科学(47324)
- 自然科学基金(46481)
- 资助(40803)
- 成果(39094)
- 创(37394)
- 课题(34519)
- 发(33971)
- 创新(33895)
- 重点(33832)
- 部(31902)
- 项目编号(30001)
- 国家社会(29593)
- 制(29556)
- 期刊
- 济(105540)
- 经济(105540)
- 研究(67046)
- 中国(52328)
- 管理(36157)
- 财(32930)
- 教育(32560)
- 农(31880)
- 科学(29587)
- 学报(29302)
- 技术(23798)
- 大学(22791)
- 融(22709)
- 金融(22709)
- 农业(22038)
- 学学(21311)
- 业经(19418)
- 经济研究(17007)
- 财经(15137)
- 科技(13925)
- 经(13215)
- 技术经济(12232)
- 坛(12153)
- 论坛(12153)
- 问题(12066)
- 业(11851)
- 职业(11258)
- 贸(11239)
- 图书(11175)
- 现代(10640)
共检索到348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傅才武
[目的/意义]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已达10万项,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族群历史记忆。为应对社会大转型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全方位冲击,将抖音等平台技术纳入到政策范围,可以产生重大的政策效益与管理效益。[研究设计/方法]借助文献研究、政策文本分析、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当前非遗保护传承中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以及抖音对非遗传播传承产生的积极影响。[结论/发现]提出要超越非遗静态保护和文化生态区保护的范畴,将抖音等技术平台化非遗传播传承项目,纳入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政策范围,设计政府资助与市场商业模式双轨并进的政策路径,以形成政府原生态基因保护传承与市场化非遗形态传播传承两线并行的总体政策思路。同时,也要关注抖音等数字技术导致的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市场失灵”问题,并实现政策的平衡。[创新/价值]为我国重构非遗的再生产方式、重塑非遗传播传承链条,突破非遗传承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日益边缘化的困境,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封蕾 王娜 张为苗 田全红 马鹏
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千年智慧,将瑰宝继续流传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重视的方向。文章基于VR+AI融创一体的智慧非遗传承平台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打造一种活态展现、身临其境数字化场景一体化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平台,通过文化渗透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引导,使甘肃省非遗技艺得到保护。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一站式工艺探索+文化挖掘+技艺创新,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文化自信 融创一体 数字化场景 工艺探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卢尚月 李毅红
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在微传播环境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既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又要在文化传播的新形式中保持中国文化特色。因此,教师应强化自身微载体运用能力,丰富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在微传播环境下,增强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性,削弱微传播环境下多元文化价值观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兼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微传播 民族学校 文化传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勇 杨思敏 管慧 毛太田
文章以代表性中华文化非遗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词分析、情感分析与共现网络分析等文本挖掘方法分析YouTube平台中非遗短视频用户文本数据,应用“认知-情感-行为”框架模型研究非遗在该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非遗的认知形象多为正面形象,传统技艺、民间文化与传统体育类非遗认知度较高;情感感知以中性和积极情绪为主,对象涉及中华美食、家庭生活文化与原生态自然环境等;行为效果具体呈现为分享意向、购买意向、学习意向与旅游意向。文章立足于该平台非遗的传播效果,从传播语境、传播手段与传播主体阐释实践启示。
关键词:
非遗 跨文化传播 新媒体 文本挖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德明 李家强
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是拓展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研究案例,分析景德镇在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上的基础和优势,并就其在体制机制创新、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双向交流、贸易体系完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应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壮大陶瓷文化贸易主体、提升陶瓷文化数字化水平、推动文化交流平台功能升级、优化陶瓷贸易综合服务、扩大陶瓷文化国际传播力等方面着力,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提供探索经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瑗彬 窦以霞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层面政策体系的支撑。使用Nvivo软件对来自国家和桂滇黔各地的443份政策文件进行编码,运用政策工具理论及注意力配置理论进行政策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内容分析。从发文数量、教育类型、发文时间、文本类型等方面开展政策计量分析,对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进行内容解析,总结职教推进非遗传承政策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滇黔桂职教推进非遗传承的政策体系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路
在世界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剧的今天,一个城市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自身形象建设,因为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区域体,其自身形象的雅俗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参与市场竞争、谋求更多发展资源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被认知的范围越大、时间越久,其价值就越高。而要达此目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就是广泛传播城市形象。本文认为,搞好城市形象传播的关键是要创新传播理念,而拓展传播路径和改进传播策略则是目前城市形象传播理念创新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城市形象 传播理念 整合传播 创新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哲 何飞 程励
短视频正深刻影响公众对高校形象的认知。如何利用以抖音平台为代表的短视频构建和传播正面形象,成为高校在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语境下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国内10所高校抖音平台官方账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在抖音平台上的官方账号普遍存在传播目标不明确、视频内容不聚焦、形象建构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影响了高校形象在互联网主阵地上传播与管理的成效。因此,高校应根据抖音平台用户群体特征来制定传播策略和内容生产,通过充分利用抖音平台提供的UGC+PUGC内容生产模式,增强与抖音用户的情感纽带,实现高校形象的差异化与精细化传播,从而占据高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
关键词:
高校形象 短视频 形象建构 高校管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艺
智媒技术已成为推动红色文化升维传播的重要引擎,探讨智媒时代红色文化的未来传播图景,有助于预测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趋势,并准确把握其中的关键要点。文章从介绍智媒技术与智媒时代出发,探析在智媒时代信息的传播模式,进而分析了红色文化在这种传播模式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信息茧房构筑信息防御屏障、多元价值消解红色文化认同、技术鸿沟导致传播效果差异,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创新利用算法技术、多维把控传播主体和搭建新型传播场景的传播路径。
关键词:
智媒时代 红色文化 传播路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正国
中国大学传承非遗十余年,大学生社团担当了实践主体的角色,他们因不同的非遗类型而探索相应的实践方式。地方戏的传承在多所大学都有积极实践形态,有的大学探索了组建业余剧团的路径,直接向老艺人拜师,与老艺人一起推动大学传承地方戏。这种直接建基于传承人授徒传艺的大学传承,包括两层结构:一是地方戏的传统结构,一是当代大学的文化结构。二者在"地方戏"与"当代人"的关联中并置,呈现出"戏骨子"与"大学生"良性互动的文化实践形态,为中国非遗传承提供了富于启示意义的实践智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社区教育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其优势,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鉴于此,基于对社区教育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问题的实证研究,笔者从政策支持体系、实践活动形式、实践参与主体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晓宁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提升文化自豪感,国家大力提倡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3个方面阐述了非遗文创产品对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弘扬地区精神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南京非遗文创产品的具体发展情况论述了创新性发展非遗文创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非遗 文创产品 城市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白贵
近年来,随着文科考生的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文科专业成为高校扩招的主力,作为热门专业之一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也因此受到很多院校的重视,不仅传统的综合类院校开设此类专业,一些理工科院校和由专科升为本科的院校也纷纷开设。原因很简单,相比法学、文学等传统学科,一些院校认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开设门槛低,只要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找几个教授写作课的老师,再招聘几个刚毕业的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就可以撑起一个专业。正因如此,我国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得到迅速扩张,但也因如此,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铭 丁钢
高职院校文化传承创新是一种继承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过程。传统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存在着传统底蕴与现代大学诉求、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学生学习习惯与大学氛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现代环境下,管理体制的调整、招生办法的改革以及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对高校院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面向未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本取向,科学定位,自觉积淀,重在建设,实现人文性和技术性、高等性与职业性的统一,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开放的文化气度,构建高职教育的独特文化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颖丽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走势取决于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一个地区固有的特色文化,蕴含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变得尤为关键。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内的最高学府,汇聚了各方人才、技术和物质资源,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拟对地方高校在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展开分析,探寻地方高校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地方文化 传承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机理与习得路径——基于《指尖上的传承》中非遗传承人成长轨迹分析
文化生态视域下邳州非遗纸塑狮子头传承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网络直播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交互式创新融合与发展——非遗传承教育模式与产业化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文化传承创新与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路径
构建创新提高平台 全力传承民族特色医药学
非遗传承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形感效”路径:基于国家级非遗项目“花儿”的分析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产业化发展的创新研究——以舟山海洋非遗文化传承为例
非遗文化的新媒体传承与价值创新——以东巴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