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5)
2023(8890)
2022(7251)
2021(6906)
2020(5464)
2019(12019)
2018(11911)
2017(21112)
2016(11997)
2015(13554)
2014(13034)
2013(12123)
2012(11009)
2011(9982)
2010(10375)
2009(9020)
2008(8719)
2007(8179)
2006(7153)
2005(6144)
作者
(30540)
(26332)
(25452)
(24196)
(16181)
(12600)
(11263)
(10052)
(9953)
(9188)
(8773)
(8609)
(8207)
(8178)
(7963)
(7901)
(7876)
(7492)
(7431)
(7402)
(6681)
(6503)
(6319)
(6312)
(6168)
(5895)
(5885)
(5686)
(5476)
(5264)
学科
(44591)
(43974)
(38864)
经济(38826)
农业(29795)
管理(29666)
(23956)
企业(23956)
技术(17998)
业经(16376)
中国(14230)
技术管理(11276)
农业经济(10121)
理论(9961)
方法(9879)
教育(9710)
教学(9645)
(9640)
地方(9281)
(8958)
(8942)
农村(8937)
(8498)
(8110)
数学(8034)
数学方法(7927)
发展(7616)
(7592)
(7431)
土地(7102)
机构
学院(158605)
大学(142272)
(60010)
经济(58648)
管理(57734)
研究(50655)
理学(49568)
理学院(49111)
管理学(48352)
管理学院(48073)
(46088)
中国(38697)
农业(34757)
科学(30344)
业大(29317)
(29305)
(27351)
技术(25473)
(24969)
中心(24614)
职业(24409)
(24003)
研究所(22377)
(21919)
师范(21711)
(21478)
农业大学(21095)
(18736)
经济管理(18692)
财经(18307)
基金
项目(104322)
研究(86915)
科学(82574)
基金(69256)
(59202)
国家(58424)
社会(52103)
科学基金(50498)
社会科(48662)
社会科学(48651)
(48217)
教育(42929)
编号(40382)
(37484)
基金项目(37169)
成果(31248)
自然(29335)
课题(29321)
自然科(28684)
自然科学(28677)
(28613)
自然科学基金(28177)
(27787)
创新(25537)
资助(25172)
(25102)
(24972)
重点(24026)
(23395)
(22485)
期刊
(75250)
经济(75250)
(52635)
中国(46330)
研究(43680)
教育(36197)
农业(35706)
学报(22162)
技术(21413)
科学(21291)
管理(20157)
业经(19891)
大学(18285)
(17419)
学学(17059)
(16718)
(16168)
金融(16168)
职业(16014)
农业经济(13371)
农村(13222)
(13222)
科技(10529)
技术教育(10510)
职业技术(10510)
职业技术教育(10510)
问题(10293)
(10046)
论坛(10046)
(9472)
共检索到245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降英  
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促使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不同要求。文章分析了涉农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路径、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诠释了智慧新农匠培养目标的内涵;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总结了以“产学研创推”为路径,“校院共治”为体制、“专所共融”为机制的培育模式;提出了优化迭代人才培养目标、融贯延长人才培养链条、持续放大人才培养优势的建议。成果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降英  
随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成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持续更新知识、不断提升技能,成为涉农高职院校自觉践行国家战略的使命。在跨界融合发展中,通过“产学研创推”一体化路径培养“智慧新农匠”,加快提升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技术技能水平,成为涉农高职院校以提升质量、对接区域、服务产业,增强适应性、实现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时代责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红  姜运隆  彭茂辉  
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的多元跨界时代,"去农化"让很多涉农高职院校正在失去自己的传承与特色,加之在一、二、三产融合、跨界协同、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新业态的不断冲击下,涉农高职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只有坚持跨界与创新的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通过融入农业产业体系,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营造开放、协同、共享的发展氛围,打造独具特色的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支撑体系,才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助推产业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魏力敏  宫婷婷  祁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将工匠精神明确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专业建设共同构建出工匠精神的培育环境与体系,并基于这个工匠精神的培育环境与体系,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帮助学生体悟、认同与传承工匠精神,最终实现技能型人才"德技并修"的培养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资  罗婕  苏海莎  
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对于高职教育技能不能仅限于一种单一的操作性能力,它更需要在蕴育和传承中培育成一种自觉的技能文化,发挥文化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演变,阐述了技能文化的内涵及培育,通过学校自身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探讨了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培育技能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应  陈光海  
基于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项目和重庆市新技术推广项目,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自主研发云课堂平台。汇聚了校本资源、交互式视频教程、各种仿真实训软件、慕课微课等所有可用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各系统统一平台、统一入口、统一应用模式,完整记录学习轨迹,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改革,集成的虚拟仿真环境催生课堂形态的改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焱  王晨姝  王成龙  
自2009年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以来,大连市依托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大力支持三农发展。但由于大连市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为主,受自然灾害和气候的影响较为明显,造成开展涉农信贷业务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创新的动力不足;而以农户为代表的资金需求主体,普遍缺乏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抵押物,农户从银行贷款的门槛相对较高。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立平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要求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适时转变观念,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高职思政课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这不仅要求要创新高职思政课的课程体系,还要推进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也要重视高职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使思政课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燕  
涉农类高职院校在开展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受农业科研成果的特殊限制、创新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研发途径狭窄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涉农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文章在对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涉农类高职院校开展服务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营造重视人才创新的良好氛围;多方面与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壮大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力量;创设多途径的交流平台,全方位拓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空间;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学校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健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以培养具有"双创"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校企双方存在的矛盾和诉求差异,以及各高校实训基地"部门化"、"企业化"的错误发展方向,学院薛窑基地(利德农贸公司)开展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的试点,将基地作为农业众创空间使用,园艺、植保等涉农专业的学生以创新项目或创业团队的形式入驻基地,基地的赢利模式从以生产为主转变为通过为创业企业服务获得,其运营机制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使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诉求达到平衡,实现基地经营业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双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依莉  倪依纯  吴志亚  周志华  滕玮晔  成江  汪澄  安宁  王峰  
本文针对校企合作难点问题,以"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整合资源优势、丰富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手段、推进合作深度的校企合作实践活动,创新性提出了校企合作"对接共享"根植共生"两种模式,有效推动了产业资源与教学资源、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转化与对接,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师资水平,服务了行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通过实践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工科类专业教学改革有较强的启发和示范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可  
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培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从队伍建设、外部环境建设、创新模式建设及激励机制建设四个方面展开讨论,阐述了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月秀  刘卫民  
培育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生态链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是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选择。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生态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生态链、创业教育实训实践生态链、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格局生态链,形成层层递进的链网状结构,从而发挥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最佳生态效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童卫军  王志梅  叶志远  
结合新时期产业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以"熟悉结构,懂工艺,会制作",并具有工匠精神的"设计工匠"为高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其既区别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也不同于一般职业院校的培养规格。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满足不同层级岗位需求、能力逐步递进的课程体系,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建立"双师结构"的师资梯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国强  
弥补涉海高职校园文化积淀薄弱短板,实现其特色与品牌培育的创新路径在于:一是基于"海字号"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优势精心培育涉海高职校园文化特色与品牌;二是整合传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地域文化资源以丰富涉海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三是注重发挥校训文化在涉海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和"三风"建设中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四是以"涉海系列文化节"为主体形式实现涉海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与机制的全面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