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9)
- 2023(10607)
- 2022(8959)
- 2021(7989)
- 2020(6615)
- 2019(14922)
- 2018(14516)
- 2017(27900)
- 2016(14871)
- 2015(17127)
- 2014(17513)
- 2013(17509)
- 2012(16592)
- 2011(15351)
- 2010(15527)
- 2009(14713)
- 2008(14278)
- 2007(13259)
- 2006(11773)
- 2005(10708)
- 学科
- 济(87725)
- 经济(87672)
- 管理(44511)
- 业(41818)
- 企(33277)
- 企业(33277)
- 方法(33016)
- 数学(29170)
- 数学方法(28939)
- 地方(20483)
- 农(19621)
- 中国(19120)
- 学(16867)
- 业经(16417)
- 财(14970)
- 技术(14807)
- 地方经济(13612)
- 农业(13542)
- 贸(12619)
- 贸易(12614)
- 制(12317)
- 易(12151)
- 环境(11949)
- 和(11162)
- 融(10712)
- 金融(10709)
- 银(10552)
- 银行(10521)
- 理论(10271)
- 行(10057)
- 机构
- 学院(235419)
- 大学(234117)
- 济(107174)
- 经济(105025)
- 管理(87441)
- 研究(83831)
- 理学(74577)
- 理学院(73741)
- 管理学(72546)
- 管理学院(72107)
- 中国(62055)
- 科学(51181)
- 京(49534)
- 财(44627)
- 所(43553)
- 农(40019)
- 研究所(39608)
- 中心(38130)
- 江(36441)
- 财经(35820)
- 业大(35074)
- 经济学(34156)
- 经(32232)
- 农业(31566)
- 北京(31477)
- 经济学院(30630)
- 范(30199)
- 师范(29882)
- 院(29480)
- 州(28564)
- 基金
- 项目(151718)
- 科学(118577)
- 研究(110719)
- 基金(108438)
- 家(94675)
- 国家(93938)
- 科学基金(79297)
- 社会(70916)
- 社会科(67289)
- 社会科学(67267)
- 省(60431)
- 基金项目(57200)
- 教育(50391)
- 划(50360)
- 自然(49494)
- 自然科(48285)
- 自然科学(48270)
- 自然科学基金(47385)
- 编号(44707)
- 资助(44111)
- 成果(35932)
- 发(35020)
- 重点(34803)
- 部(33352)
- 创(32063)
- 课题(31258)
- 创新(30148)
- 国家社会(29513)
- 科研(28509)
- 教育部(28348)
- 期刊
- 济(124173)
- 经济(124173)
- 研究(69909)
- 中国(44941)
- 学报(36625)
- 农(36442)
- 财(34843)
- 科学(33933)
- 管理(32198)
- 大学(27336)
- 学学(25990)
- 技术(24791)
- 农业(24697)
- 教育(21368)
- 经济研究(20717)
- 融(19916)
- 金融(19916)
- 财经(18543)
- 业经(18473)
- 经(16130)
- 问题(16091)
- 技术经济(15371)
- 业(12914)
- 统计(12627)
- 贸(12562)
- 策(11540)
- 科技(11427)
- 商业(11281)
- 世界(11164)
- 理论(10907)
共检索到354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卫东 顾培亮
"技术-经济"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带动产出的增长,而且可以通过自催化循环,使技术知识自身不断积累和增长。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仅来自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数量的增加,而且来自本国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经济系统的演化体现在路径依赖上,演化路径包括两个过程:初级的"教育-人才-科技"循环和次级的产业集约化循环("技术-产品"超循环、"技术-产业"超循环、"技术-经济"长期增长宏观循环等)。前一阶段是知识和技术的生产阶段,是启动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启动子。后一
关键词:
技术-经济 超循环 演化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跃 许长新
作为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整合产品服务系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和必由之路。本文讨论其产生的背景,给出其定义和理论框架,介绍其发展历程,以便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整合产品服务系统 循环经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明贵 刘建新 陈雪阳
循环经济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全面分析上海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设计了上海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系统地提出了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因素分析 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树华 陈丽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思家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其实质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它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有利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同时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文章首先简述了循环经济的含义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等概况,然后就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程度做了简单介绍。最后得出我国循环经济实现的途径:首先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其次是通过行政管制、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监督机构等措施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再次是通过使用污染收费、补贴、保证金及产权等激励手段进行市场调节,最后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经济 环境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松洲
循环经济是当前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缓解资源约束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等极其重要,我们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来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科学发展观 途径 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兰天 向来生
循环经济是人类克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产物。循环经济倡导资源、经济、环境、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下,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区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的效率。为实现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文中首先从交易性因素和非交易性因素两个维度对影响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合作博弈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判定;最后,结合在济三煤矿的实际分析与研究,给出了促进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几点对策,这对于煤矿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产业生态系统 稳定性 合作博弈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明峰 梁樑
循环经济是通过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使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重构物质循环流动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文章首次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的循环由物质循环和非物质循环构成。并分别对物质循环中产品、企业、产业、市域、区域、国家和全球层次的循环以及非物质循环中意识思维链循环、价值导向链循环、知识创新链循环、信息传递链循环、产业结构链循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描述各循环间关系的“四层说”。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物质循环 非物质循环 实现途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宋京
技术进步是一国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推动力。本文对技术进步的三种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并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对三种途径的优劣势和不同作用进行了对比考察。最后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放经济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君 张凯
文章从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并提出了循环经济物质资源信息化模型、软环境信息化模型和企业间的信息资源交换模型,循环经济物质资源信息化是其发展的物质基础并确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晓光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本文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及其与传统经济的比较,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及战略对策选择。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基本途径 战略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琨 姚中杰 姚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冰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是缓解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不同类型工业园区进行改造,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应进行循环经济改造规划,在园区中形成能源、物料的循环利用网络,建立不同生产环节间物料的闭路循环生态链条,通过废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工业废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杨坚
以往的会展展示设计已不能满足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存在大量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从低碳经济与可循环设计的关系着手,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倡导可循环展示设计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可循环展示设计是展示设计理念自我完善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实现绿色会展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探讨可循环展示设计的实现途径,即系统开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循环的展示设计模式,并建立完善的生命周期保障机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循环展示设计 实现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蒲江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国目前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尚未建立,难以从法制上保证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行政干预 经济激励 公众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