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6)
2023(10222)
2022(8337)
2021(8078)
2020(6548)
2019(15023)
2018(14919)
2017(26039)
2016(15283)
2015(17653)
2014(17695)
2013(16583)
2012(15453)
2011(14428)
2010(14504)
2009(13127)
2008(12968)
2007(11639)
2006(10331)
2005(9779)
作者
(40078)
(33641)
(33636)
(32142)
(21460)
(15920)
(15272)
(13076)
(13045)
(12043)
(11636)
(11303)
(10961)
(10853)
(10781)
(10537)
(10175)
(9853)
(9817)
(9747)
(8883)
(8212)
(8038)
(7665)
(7621)
(7521)
(7519)
(7412)
(6763)
(6701)
学科
(54369)
经济(54284)
管理(44182)
(39544)
(32526)
企业(32526)
中国(24381)
方法(22734)
教育(20384)
数学(20265)
数学方法(20073)
技术(15709)
(15685)
(15277)
(14550)
(12470)
贸易(12463)
(12308)
(11715)
业经(11514)
理论(11103)
(10816)
(9985)
银行(9971)
(9648)
(9282)
金融(9280)
农业(9141)
(9105)
体制(9051)
机构
大学(216988)
学院(210589)
(90373)
经济(88626)
研究(80690)
管理(73266)
理学(62603)
理学院(61783)
管理学(60852)
管理学院(60392)
中国(56655)
(48099)
科学(43663)
(42475)
(39762)
(36403)
师范(36187)
研究所(35843)
中心(34446)
教育(33459)
财经(33226)
(32043)
北京(31909)
(30453)
师范大学(30011)
经济学(29540)
(28998)
(28140)
经济学院(26490)
业大(25727)
基金
项目(135318)
科学(109869)
研究(108385)
基金(98022)
(84743)
国家(83958)
科学基金(71136)
社会(69685)
社会科(65963)
社会科学(65952)
教育(58178)
(50380)
基金项目(50020)
(45669)
编号(44416)
自然(41742)
自然科(40793)
自然科学(40783)
自然科学基金(40111)
资助(39807)
成果(39219)
课题(34802)
(34421)
重点(32658)
(31457)
教育部(30762)
(30169)
国家社会(29455)
(29138)
(28990)
期刊
(98039)
经济(98039)
研究(76931)
中国(56720)
教育(56268)
(33179)
管理(29046)
科学(28565)
学报(28086)
(25498)
技术(24782)
大学(23516)
学学(20621)
(17943)
金融(17943)
财经(17878)
农业(17692)
经济研究(16413)
职业(16277)
(15577)
(13085)
问题(12749)
业经(12304)
(12292)
论坛(12292)
世界(12000)
国际(11594)
技术教育(11091)
职业技术(11091)
职业技术教育(11091)
共检索到336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陈庆合  王红霞  
中国古代"技术职官"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师资。其中,畴官、农官、工官、商官等皆在相应领域发挥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在"官师一体"总体特征之下,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凸显出"资源优势"与"效率压抑"、"技术精神"与"产业异化"、"教育传承"与"教育异化"、"民本思想"与"官本属性"并存的多重效应。尽管时代发生巨变,但剖析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对于职业教育本质理解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所裨益。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韩凤芹  史卫  
中国古代职业教育起源于原始部落时期,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多元办学结构,到唐宋时期达到高峰,明清时期开始走向衰落。职业教育在历史上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直接兴办职业技术学校且鼓励多元化办学;将经世致用、技术教育等理念引入普遍教育;总结提炼先进技术并编写教材进行推广等。技术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和核心,对技术和技术创新的尊重,一度带动了古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传统文化中重政轻技、重道轻器倾向始终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上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汲取,同时,我们也需要从文化层面转变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满足优秀技术人才通过技术创造创新和传承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广山  
范式作为一种特定社会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公认的价值和接受的总和,反映在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中是"治事"、"安身"的追求。"治事"、"安身"的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范式,是在古代早期知识生产过程中实用技术知识与思想知识分离及其思想对技术知识的统领下,社会分工与职业分化中形成的,是在自在性教育制度中发展和通过强制性教育制度不断强化的。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范式在古代职官教育、职医教育、艺徒制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中,体现为"治事、成物"、"试验候症"、"以技安身"、"人为物本"等思想与实验观测、取象比类、问难论辩、观察模仿、示范推广等方法相结合,通过实学思想总结,使"中体西用"成为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内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广山  
范式作为一种特定社会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公认的价值和技术的总和,反映在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中是"治事"、"安身"的追求。"治事"、"安身"的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范式,是在自在性教育制度中发展和通过强制性教育制度不断强化的。在古代职官教育、职医教育、艺徒制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中,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范式体现为"治事、成物"、"试验候症"、"以技安身"、"人为物本"等思想与实验观测、取象比类、问难论辩、观察模仿、示范推广等方法相结合,通过实学思想总结,使"中体西用"成为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内部文化力量,对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晓沛  胡克祖  
在中国古代职业教育中,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最初形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中国古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梳理。不同时期学徒考试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功能、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特点,它们为现代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岳德虎  
在关于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探讨过程中,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可能不存在职业技术教育,至于"兴盛"的质疑更大。然而大量的文献记载和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不仅是长期存在并繁荣兴盛且成果辉煌,对于推动历史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艺徒制度是古代官府手工业技术传承的主要模式。其以工商食官为总体制度背景,因官业办学而与官府手工业盛衰相伴。自西周,艺徒制度的工师选择、立样程准、严格学程、令丞试工等技术传承环节逐步成熟。其技术官守、法式授艺、因能分任、技艺压抑的内在特征彰显出存在合理性与冲突并存。时代变迁,但仍有极具价值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卫安  邬志辉  
中国古代乡村教育的供给制度有着独到之处。由于财政能力的限制,国家虽然有强烈发展教育的愿望,但并不负责农村初等教育的提供。它通过科举取士等办法,给社会及个人一种强烈的导向和刺激,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教育的提供当中。在这种制度框架下,总体上形成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良性互动,并在教育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体现出来的利益均衡与激励相容等基本制度设计原则,对当前所进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文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 ,灾害频发 ,因此 ,荒政是历代政府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旨在对灾荒进行及时申报和检查的报灾检灾制度 ,是荒政后续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此制发端于先秦时期 ,经汉魏时期的发展 ,至两宋时期趋于成熟 ,并在明清时期得到最终完善。它的发展历程 ,集中反映出历代政府在赈灾救荒方面的制度化进程 ,显示出中国古代社会在小农经济安全运行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有益尝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敏   周若冲   李柔萱  
受历史材料限制,会计史学界对上计制度的认识与研究基本停留在文献典籍之中,为此,以出土简牍账簿为研究材料,考察上计制度发展的主要时期秦汉至三国两晋上计文书、上计内容、上计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上计文书形式不断丰富进步,上计内容以及上计时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农耕社会封建国家治理重心的转移。这为揭示上计制度完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提供了新的史料证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定荣  胡邦栋  
中国古代国家的财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制度、审计制度、仓储制度、漕运制度等有关财务行政的具体制度。皇室控制下的预算制度和审计制度中国古代的预算制度,可以溯及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其本质是对官吏的考核,其中也含有财政预决算制度的因素。各地方政府每年年终,要把一年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核实上报到郡,各郡汇总后上报中央政府。大司农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文德  方宝璋  
上计制度渊源于四千多年前的舜禹时代,春秋时期正式称为上计,汉代达到成熟完善,魏晋南北朝逐渐衰亡。上计制度中包含有审计职能,主要审核稽查地方的户口、垦田、钱谷收支,课校其功。这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督促官吏勤政廉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对当前的启示有:一是当代国家审计应不断加强,二是国家审计应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三是发挥审计在维护中央权威、政令畅通、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方面的应有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美娟  
财计组织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经济管理以及巩固国家政权等多个方面均存在重要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建立完善的财计组织制度,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协调社会经济和政府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古代财计组织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拥有许多优秀经验值得借鉴。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古代财计组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从中汲取对当代政府财计体制改革有益的养分,以此推动我国当代财计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黄玉玺  
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王朝的长治久安,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重农思想和"灾异天谴"观念的制约下,古代社会形成了"救灾"与"救政"并存的两种救灾框架,这一模式贯穿历朝历代,救灾这种侧重于经济领域的救济事件亦成为政治领域的应急事务。从统治者的反应看,他们往往是救政先于救灾,对政治安定的考虑始终重于灾民的救济,救灾也服务于政治的救济。这种与重农与保民思想相悖的行为,显示对政权稳固的关注才是统治者考虑的重点。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晓  
官府藏书的来源主要分四个方面:继承前朝官府藏书;当朝修书;民间征书;邦交献书。这四个官府藏书的来源中,以官府征书最为重要,官府征书不仅弥补了国家藏书的不足,而且集中保存了大量散落在民间的珍贵古籍资源,并为国家编修书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资源。梳理中国古代官府征书制度的演变脉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国家藏书建设的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