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6)
2023(9188)
2022(7781)
2021(7560)
2020(5987)
2019(14389)
2018(13777)
2017(23616)
2016(13809)
2015(15437)
2014(15108)
2013(14291)
2012(13639)
2011(12411)
2010(12517)
2009(11296)
2008(10870)
2007(9943)
2006(9107)
2005(8340)
作者
(37867)
(31760)
(31675)
(30281)
(20411)
(15442)
(14397)
(12463)
(12197)
(11433)
(11002)
(10873)
(10379)
(10281)
(10281)
(10007)
(9455)
(9354)
(9315)
(9199)
(8106)
(7953)
(7868)
(7475)
(7196)
(7193)
(7191)
(7146)
(6490)
(6444)
学科
(50490)
经济(50422)
(29113)
管理(26543)
中国(21405)
方法(20617)
教育(20048)
(18862)
企业(18862)
数学(18701)
数学方法(18462)
(17714)
(14325)
农业(13130)
(12466)
地方(12434)
理论(10065)
(9303)
贸易(9297)
业经(9113)
(9038)
收入(8846)
(8480)
(8109)
金融(8108)
(7892)
地方经济(7343)
技术(7224)
发展(7038)
(7012)
机构
大学(187351)
学院(179402)
研究(75857)
(71577)
经济(70029)
管理(57552)
中国(50794)
理学(48823)
理学院(48028)
管理学(46830)
管理学院(46483)
科学(45459)
(42577)
(39387)
研究所(35897)
(34823)
师范(34493)
(33182)
(33159)
教育(32984)
中心(32950)
(28898)
师范大学(28628)
北京(27921)
(27659)
业大(26221)
农业(25964)
财经(25746)
(23680)
经济学(23226)
基金
项目(120452)
科学(95422)
研究(91345)
基金(85666)
(77650)
国家(76526)
科学基金(62267)
社会(56775)
社会科(53427)
社会科学(53415)
教育(49117)
(46062)
基金项目(43357)
(42570)
自然(38758)
自然科(37807)
自然科学(37795)
自然科学基金(37131)
编号(36982)
资助(35150)
成果(33221)
重点(29900)
课题(29727)
(28847)
(28028)
教育部(24980)
(24725)
(24072)
(24056)
国家社会(23815)
期刊
(81068)
经济(81068)
研究(68171)
教育(52051)
中国(50325)
学报(33208)
(30299)
科学(29263)
大学(25846)
(25235)
学学(22660)
管理(21750)
农业(20845)
技术(17682)
(14632)
金融(14632)
经济研究(13857)
财经(13224)
职业(12450)
(11995)
(11663)
业经(10612)
问题(9960)
(9608)
(9562)
论坛(9562)
国际(9554)
世界(9466)
图书(9318)
(9131)
共检索到298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德华  邹杰  毛中根  
本文基于2013年CHIP数据,运用截面数据双差法,评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二片地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政策效果,对此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小学与初中校舍、购置教学设备等措施,该工程较好地实现了"增智"的目标:受益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0.7年左右;但工程的"增收"效果却十分有限,受益儿童成年后收入并未显著提高。计量分析发现,工程虽能提高受益儿童成年后外出务工收入水平,但未能提升其外出务工概率;可能受限于本地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成年后留在本地的受益群体从事非农职业的概率反而显著降低。这说明,中国的"扶教育之贫"政策,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但要达到教育扶贫"增收"的根本目标,还需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发展本地第二、第三产业等政策与之配套。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哈巍  罗蕴丰  徐晓雯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工程")是1995年开始实施的全国性教育扶贫工程,但目前却少有严谨的量化实证研究。本研究使用1994-1997年的县级教育经费和县级财政面板数据,利用自然实验,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工程"对县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工程"显著提升了项目县的教育基建支出,且对农村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教育事业费支出上,"工程"显著提升了项目县城乡中小学(除农村初中外)的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显著降低了项目县城乡中小学(除农村初中外)的生均人员经费支出,这可能是由于"工程"要求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所导致的结构偏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杰  朱红根  翁辰  
在后扶贫时代到来之际,有必要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的增收效应,探讨增收机制,从而为后续的防返贫工作提供指导。利用2018年实地调查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建档立卡政策的确能够有效提高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无论是建档立卡政策还是贫困村政策,其最终的落脚点均在于开发式扶贫。在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上,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以及就业扶贫均产生了正向作用,首先为产业扶贫,其次为金融扶贫,最后为就业扶贫。自2020年后,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要有效融合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与就业扶贫,努力保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培育起来的扶贫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彩云  傅王倩  
教育扶贫作为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工程,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对发达国家教育扶贫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发达国家贫困地区教育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费投入上,实行差异性的经费分配机制;在师资配置上,采取优惠政策、交流轮岗、定向培养等多种措施;在扶贫监管上,实施绩效管理模式和行动计划管理模式。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应加强立法,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实施差异性的经费分配制度,建立贫困学校进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对象精准;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确保师资保障精准;完善教育扶贫项目的监管制度,实行分层评估,确保扶贫成效精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柳  宾秀玲  黄荣  鞠敏敏  莫福升  
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自然演进过程大致包括“均等性教育—有效性教育—特殊性教育”等三个相互融合、彼此交叉的阶段。女童教育自然演进过程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从局部看 ,新的过程往往显示出鲜明的开创性 ;从总体上看 ,过程之间又显示出强烈的继承性。注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阶段性特点 ,能够帮助我们在女童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选用最适合的女童教育对策 ,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现实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伦  陆迁  
运用贫困地区793份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异质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增收效果比较明显。在消除农户个体选择偏误后,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总收入、人均纯收入、非农总收入和农业总收入效应分别为25.7%、20.0%、23.5%、29.6%;采用OLS回归和Heckman回归估计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不同来源构成的收入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增收效应在不同教育水平和年龄阶段具有显著个体异质性;作用机制显示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会降低农户信息搜寻成本、形成较强价格效应、拓展市场参与范围、提升人力资本,进而达到增收效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玮琳  何光喜  刘冬梅  
贫困地区淘宝村是新时期新背景下电商扶贫的典型产物,但其增收效果如何有待验证。本文选取2005—2018年河北、湖北、江西和河南四个省份的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考察贫困地区淘宝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不同贫困地区淘宝村的增收效应是否存在异质性。结果显示:贫困地区淘宝村能使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大约提升6.4%,且增收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贫困地区淘宝村主要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升县域地区财政收入水平以及增加资本积累进而实现农民增收,这意味着应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淘宝村增收效应的作用机制,因事因地因人精准施策,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农户利用电商优势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市场活动,实现农民增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洪修  李哨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多元文化教育面临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包括移民数量增长、保守主义思潮兴起、经济持续低迷。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呈现出多样性、广泛性和冲突性特征。与此同时,多元文化教育存在改革流于形式、课程改革困难重重、国家认同冲突等问题。因此,急需打破困境、增强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识、重现多元文化教育的活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通过择校计划、学券制和特许学校等,积极推进市场化,在教育界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强化联邦政府对全国教育改革的干预能力,努力实行优质教育,增进教育公平,建构学习化社区,试图在新世纪继续长期保持其世界惟一超级强国的地位。其间虽然围绕择校、学券制、特许学校和联邦政府干预地方教育改革等的合法性问题展开了广泛争论,但这一系列教育改革仍然得到了积极而坚决的推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逢春  
美国博士教育虽处于国际顶尖水平,但随着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治需求的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博士教育出现完成学位时间长、博士生辍学率高而导致博士教育高损耗现象,其原因是博士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协调、资金不足、课程质量低劣和就业指导缺乏。对此,大学和博士教育研究机构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海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新自由主义范式以及国内人口结构和公共政策转型的共同影响下,以色列高等教育体系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多样化、私有化和国际化成为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特征。自2010年以来,以色列高等教育的改革逻辑基本沿着3个方面进行:强调关键领域学术研究的卓越性与前沿性,人才引进的高端性、精准性和PPP模式以及建立组织结构清晰、职责明确、监管透明的新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在国际竞争背景下,继续保持和推进以色列研究型大学和特定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水平和声望。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段宝霞  
本文阐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性别不公平的现象 ,进而从学生的家庭收入低、义务教育的学习支出高、义务教育的个人收益低等方面分析了义务教育性别不公平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义务教育性别公平的策略 :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体系、对贫困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差异———平等”的教育。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盛仁  雷万鹏  
贫困地区教育投资总效率取决于下述三方面效率的高低,任何一个层面的投资低效将对整个投资效率产生影响。本文拟从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低效率典型表征入手,探讨提高教育投资效率的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淑华  彭婵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走向"善治"的变革,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单向驱动关系,正在被政府、市场、社会与高校之间更加错综复杂的多向互动关系所取代。政府通过政策制定、绩效拨款和质量保障等方式实现职能的转变,逐渐从微观管理转移到宏观调控上来;政府体制内部实现了垂直分权,中央政府与邦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权责有了进一步划分,邦政府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角色和地位有所加强;市场力量已经渗透到供需关系调节、院校结构调整、院校资源配置中;社会参与扩大,非政府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得到加强;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海  
本文简要评述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研究文献,运用1990-2001年的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构成及各构成要素变化的特点和可能的决定因素,附带分析不同财政隶属关系的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构成的不同特点,由于资料分析能力的限制,未涉及区域差异和科类差异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