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4)
- 2023(11593)
- 2022(10167)
- 2021(9950)
- 2020(8140)
- 2019(19354)
- 2018(19130)
- 2017(36048)
- 2016(19484)
- 2015(22317)
- 2014(22133)
- 2013(22086)
- 2012(20310)
- 2011(18491)
- 2010(18083)
- 2009(16507)
- 2008(16001)
- 2007(13283)
- 2006(11466)
- 2005(10221)
- 学科
- 济(79677)
- 经济(79590)
- 管理(52356)
- 业(48942)
- 企(40068)
- 企业(40068)
- 方法(37853)
- 数学(33290)
- 数学方法(32989)
- 中国(23943)
- 农(20039)
- 财(17897)
- 学(16909)
- 贸(16826)
- 贸易(16818)
- 易(16429)
- 业经(16250)
- 地方(14566)
- 制(13230)
- 农业(13172)
- 和(12964)
- 环境(12447)
- 理论(11958)
- 银(11662)
- 银行(11629)
- 技术(11521)
- 融(11407)
- 金融(11406)
- 行(11164)
- 务(10725)
- 机构
- 大学(275888)
- 学院(270534)
- 济(114412)
- 经济(112228)
- 管理(109258)
- 研究(96557)
- 理学(95204)
- 理学院(94121)
- 管理学(92692)
- 管理学院(92209)
- 中国(72458)
- 京(59759)
- 科学(58395)
- 财(49041)
- 所(47944)
- 研究所(44123)
- 中心(42736)
- 农(40953)
- 财经(40026)
- 业大(39066)
- 北京(38588)
- 经(36795)
- 范(36365)
- 师范(36096)
- 江(35840)
- 院(35030)
- 经济学(34646)
- 农业(32072)
- 经济学院(31216)
- 财经大学(30059)
- 基金
- 项目(189930)
- 科学(149681)
- 研究(139929)
- 基金(139798)
- 家(121889)
- 国家(120939)
- 科学基金(103446)
- 社会(88709)
- 社会科(84057)
- 社会科学(84035)
- 基金项目(74427)
- 省(70285)
- 自然(66811)
- 自然科(65260)
- 自然科学(65246)
- 自然科学基金(64080)
- 教育(63362)
- 划(60682)
- 资助(57793)
- 编号(56036)
- 成果(45695)
- 部(43249)
- 重点(42291)
- 发(40141)
- 创(39114)
- 课题(38215)
- 教育部(37275)
- 国家社会(36936)
- 创新(36541)
- 科研(36310)
- 期刊
- 济(119712)
- 经济(119712)
- 研究(83341)
- 中国(50111)
- 学报(42872)
- 科学(40660)
- 管理(39449)
- 农(36713)
- 财(34952)
- 大学(32507)
- 学学(30219)
- 教育(29959)
- 农业(26572)
- 技术(22368)
- 融(21430)
- 金融(21430)
- 经济研究(20082)
- 财经(19278)
- 业经(17359)
- 经(16470)
- 图书(16132)
- 问题(15583)
- 业(14616)
- 理论(14330)
- 贸(14276)
- 世界(13475)
- 科技(13178)
- 技术经济(13090)
- 实践(13020)
- 践(13020)
共检索到395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左岩
理雅各《诗经》1876年译本为适应市场需要,采取通俗化的翻译策略。理雅各首次将经学权威诠释全面纳入《诗经》翻译,并以显豁明晰的表达方式加以创造性转化。1876年译本在保持《诗经》文献性的基础上又兼及文学性,表现出英诗范化的倾向,具有重大的开拓意义。
关键词:
《诗经》 理雅各 经学化 英诗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段晓林
《诗经》是诗人韩博推荐的唯一一本中国古代诗词类的作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曾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至今仍不失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诗经》给我们展示的是两千多年前古代先民的生活画卷。其中有王公贵族的宴饮、祭祀、战争等政治生活内容;有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从戎服役时的军旅生活场面;而更多反映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依婷 黄娜 杨嘉珈
中国古诗文历久弥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文章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中蕴含深厚政治、文化内涵的古诗文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尚生、摄生、转生和化生”四生论,探索文本、译者、翻译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精准传递习近平总书记时代性政治思想,融通中外话语构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文意
情歌类白茆山歌是2002年版《中国·白茆山歌集》中除《时政歌》之外最多的山歌,也是如今当地人认为的占据最主要地位的一类山歌。文章将山歌集中的情歌分为五类,并对其中两类——求之不得式和两情相悦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列举和分析。通过这两类情歌与《诗经》中情歌的对比研究,发现前后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这对"白茆山歌·情歌"的保护和对《诗经》中情歌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立
文章主要以《诗经·驺虞》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从文化角度对《驺虞》进行分析。《驺虞》不仅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歌,也是一首天子专用的射猎音乐,因为"乐者为同",故而有时也会用于普通阶层的重要场合,但主要是上层统治阶级使用。《驺虞》除了作为射猎的音乐节奏之外,还含有劝诫统治者顺应天道时序、躬行仁心道德的讽谏意义。
关键词:
《诗经》 驺虞 射猎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范梦怡
清代学者顾炎武对《诗经》韵例的探讨集中反映在他的《音学五书》之《诗本音》中。而《诗经》中虚字是否入韵的问题正属于《诗经》韵例的研究范畴。在《诗本音》中,顾炎武一方面认为虚字不入韵,另一方面又认为虚字可以入韵。从现代音韵学的角度来看,顾氏的观点有得有失,值得后世学者加以深究。
关键词:
《诗本音》 《诗经》 韵例 虚字 入韵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韩进 朱春峰
明徐光启《诗经六帖》(一作"毛诗六帖")在《诗经》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现在较通行的是明万历金陵唐振吾刻本。这个本子实由书商私刻而成,殊多缺略。今发现清残抄本《诗经六帖》一种,源出别本,具有重要的校勘和文献价值。
关键词:
《诗经六帖》 徐光启 文献价值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启伟 王翔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在"三美"译论观照下,许渊冲创造性地将其翻译成诗歌艺术精品,兼具音美、形美、意美。
关键词:
《诗经》翻译 “三美”原则 艺术美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温敦
《诗经》语言精练形象,风格高雅,且多为四言诗句,经历代广泛传播,许多习用的语句已转化为成语。《诗经》中的成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其中有不少属于婚恋成语。透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先秦时期人们的婚恋观念、社会的婚恋习俗以及婚庆礼仪。
关键词:
《诗经》 婚恋成语 婚恋观 婚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荣梅 杨亚丽
《诗经》女性审美视角主要包括外在的容貌、形体,内在的品德、性情,这四方面均可对应于意象:花、水、玉、月来表现。后世文学不断吸收这些丰富营养,并继承和发展,形成女性审美传统即女性与花水玉月文化割舍不断的民族血缘情结,也造就中国古代整体审美典范,更多崇尚的是与女性审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自然、中和、阴柔虚静、玄远飘逸的气质。
关键词:
《诗经》 女性形象 审美传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新荣
湖北长阳土家族哭嫁歌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文化遗产,使得哭嫁歌受到人们的关注。哭嫁婚俗在商周时期汉族生活中早已有之,《诗经·王风·葛藟》实际就是中国最早的哭嫁歌。
关键词:
中国 哭嫁歌 《葛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李静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比较分析了3个英译本的诗性特征,深入探讨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常用的诗词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合理构建。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雪莹
经学文本的解读及其阐释方式的呈现,可反映出注经者的真实意图和深层思想。王安石推崇《诗序》,他对《诗经》的解读,不仅是以经学家的角度汲取了汉代以来的政治性经学策略,而且是在熙宁变法的重要历史关头,以改革家的身份借助经学文本来传达政治理想。本文将焦点放置于政治与经学文本的互动关系之中,以此来考察《诗经新义》如何在"一道德"的指引下形成《诗》学注本的话语策略。
关键词:
经学文本 《诗经新义》 一道德 话语策略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阳
以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理论为指导,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的《葬花吟》两个英译本(以下简称"杨译"、"霍译")进行评述,可以看出:在意的传达方面,杨译尽可能地保留原诗的意象,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忠实地传达了原诗中的情感意义和修辞意义,再现了其美的意境。霍译则是倾向于舍弃原文形象,采用了如删减等变通的翻译手法,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在表现音美时,霍译采用了英文中常见的抑扬格,韵式规范,字数也是非常整齐;而杨译的押韵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韵体较为松散。因
关键词:
“三美”理论 葬花吟 诗歌翻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