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6)
- 2023(9004)
- 2022(8251)
- 2021(7961)
- 2020(6672)
- 2019(15611)
- 2018(15726)
- 2017(30748)
- 2016(16932)
- 2015(19230)
- 2014(19293)
- 2013(19152)
- 2012(17466)
- 2011(15520)
- 2010(15574)
- 2009(14093)
- 2008(13876)
- 2007(11934)
- 2006(10454)
- 2005(9196)
- 学科
- 济(64977)
- 经济(64895)
- 管理(49775)
- 业(46291)
- 企(39185)
- 企业(39185)
- 方法(31372)
- 数学(26954)
- 数学方法(26550)
- 农(17460)
- 财(16864)
- 中国(16391)
- 学(14918)
- 业经(14637)
- 地方(13336)
- 制(11669)
- 理论(11654)
- 农业(11551)
- 贸(11488)
- 贸易(11484)
- 务(11151)
- 易(11136)
- 和(11089)
- 财务(11087)
- 财务管理(11063)
- 企业财务(10386)
- 技术(10386)
- 环境(10272)
- 教育(9701)
- 银(9451)
- 机构
- 大学(238097)
- 学院(236261)
- 管理(97377)
- 济(88336)
- 经济(86141)
- 理学(84318)
- 理学院(83403)
- 管理学(81890)
- 管理学院(81481)
- 研究(75994)
- 中国(56470)
- 京(51398)
- 科学(49112)
- 财(40805)
- 所(38483)
- 农(36227)
- 业大(35814)
- 研究所(34885)
- 中心(34497)
- 江(33818)
- 北京(32970)
- 财经(32837)
- 范(31886)
- 师范(31638)
- 经(29683)
- 农业(28206)
- 州(28192)
- 院(27789)
- 师范大学(25574)
- 技术(24887)
- 基金
- 项目(162789)
- 科学(126761)
- 研究(120300)
- 基金(116599)
- 家(100745)
- 国家(99875)
- 科学基金(85742)
- 社会(72875)
- 社会科(68878)
- 社会科学(68856)
- 省(63808)
- 基金项目(62958)
- 自然(56843)
- 自然科(55469)
- 自然科学(55458)
- 教育(54840)
- 自然科学基金(54416)
- 划(53660)
- 编号(50429)
- 资助(48415)
- 成果(41212)
- 重点(35691)
- 部(35387)
- 课题(34079)
- 发(33941)
- 创(33605)
- 项目编号(31372)
- 创新(31219)
- 科研(31218)
- 大学(30456)
共检索到340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梅 司伟攀
现行《刑法》是将"保护伞"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选择性"要件,改变了之前"必备性"要件的地位。依据刑法理论的解释以及"扫黑"的现实需要,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外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作为"保护伞"成立的主体。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保护伞的结合主要有四种模式,具体分类对实现"打准打实"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在审理"扫黑打伞"刑事案件中,应坚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徇私枉法罪发生竞合时,应根据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认定具体的犯罪。而四种模式中的罪数认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模式的行为分别进行认定。此外,通过解释刑法总则、分则之间关系,否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罚适用中存在"重复评价"。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定远
包容犯是法定的一罪和加重的犯罪构成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罪数形态,在我国新刑法中存在多处包容犯立法例,其和结合犯、吸收犯、牵连犯等一罪的形态存在差异,对包容犯应依法按照包容罪名的加重构成论处。包容犯立法例存在一定事实和逻辑上的依据,体现了立法者对公正和效率的追求,但包容犯立法例也存在不少弊端。刑法学界应在对包容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比较论证的基础上来探讨这种立法例的存废。
关键词:
包容竞合 包容犯 法定一罪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立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非法占用土地现象甚为严重。为了使刑法在农地保护方面发挥最大的效能,探讨在不改变现有土地制度的条件下,如何合理适用刑法对非法占用农地的犯罪予以制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非法占用农用地的刑法保护制度沿革在我国,土地犯罪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有关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的研究也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曾先后颁布了《土地改革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法》、《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继文
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法定刑调整后导致它的追诉时效出现变更。最高法的个案批复对司法解释进行了扩张解释,存在忽视刑事诉讼程序面相的危险性,需要从法教义学的视角进行解释,具体表现为法益保护的整体性要求;诉讼效益的价值性衡量;罪刑法定的明确性约束。法定刑调整后追诉时效的司法审查判断,又存在司法解释与法律规定的效力层次冲突,难以兼顾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基本目标等问题。因此,应当注重追诉时效的程序性审查逻辑,强调构建刑法与刑诉的交错适用机制。避免司法解释侵蚀刑事立法及其司法,形成所谓的政策指导型刑事司法;明确追诉时效审查中刑法与刑诉交错适用的刑事整体法治原则;完善追诉时效的刑法与刑诉交错适用方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兵建
以往学界很少关注刑法因果关系的基本问题,从而导致对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解存在整体性的偏差。刑法因果关系的基本问题由刑法因果关系的适用范围、司法功能、学说使命、判断模式、成立标准五个问题组成。从罪名类型的角度看,所有在犯罪成立条件或量刑条件中包含实害结果的罪名都需要考察刑法因果关系;从案件类型的角度看,有且只有那些发生了实害结果的案件才需要考察刑法因果关系。刑法因果关系既可能影响定罪,也可能影响量刑,其司法功能具体体现为六种不同的情形。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学说的使命是为刑法因果关系三段论模型确定大前提的内容,即为刑法因果关系设置妥当的成立标准,而非查明行为与结果之间的事实关联。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应当采用“先归因后归责”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兼顾刑法因果关系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可以避免将事实判断与规范判断混为一谈。刑法因果关系的成立标准是多元的。更为确切地说,结果归因的成立标准是一元的,而结果归责的成立标准是多元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焱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行为由于不需要行为人有特别的主观目的,在行为符合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同时又符合其他关联罪名构成要件时,司法实践中定性不同,量刑悬殊。此类行为根据银行工作人员是否以银行名义与客户签约为标准,分为吸收客户资金后又挪用该资金和"飞单"售卖其他理财产品两种情形。在排除一些定性方面的疑虑后,前者可以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和挪用公款(资金)罪,宜择一重处断;后者无论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都无法予以充分评价,从事实上看其行为符合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客观方面,但由于主体条件不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运锋
从近年来的金融犯罪立法态势看,部分条文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破坏了刑法典的稳定性,背离了刑法的谦抑性,条款设置缺乏前瞻性。为了使金融犯罪立法更合理、更科学、更灵活,需从金融犯罪立法的定位、前置刑法制度的完善及刑事条款设置的重构等层面入手,以实现刑法典的稳定、谦抑及超前等目标。
关键词:
刑法稳定性 刑法谦抑性 刑法前瞻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珂
20世纪8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形成,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激活了经济发展的潜力,我国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产值稳步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迅速发展,社会转型速度逐渐加快,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出现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特征的改变以及社会文化的变革,发展不均衡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在社会转型结束之前我国社会结构会长期处于相对失衡的状态。在这一背景下,大量的农民离开乡镇地区来到城市寻求就业,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劳动力城乡分配的变化,更多是与人口相关的社会及法律问题。
关键词:
刑法视角 犯罪问题研究 社会转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素丽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完善了洗钱罪的刑法规定,删除了"明知""协助"等表述,从而改变了洗钱罪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明知"表述的去除使得洗钱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另一方面,"协助"表述的去除将自洗钱这种新的犯罪类型引入洗钱罪中。在自洗钱罪名认定时,要严格区分自洗钱行为与不需要处罚的事后行为,从而实现在扩大洗钱罪合法适用的同时保持其教义学的自洽性。
关键词:
洗钱罪 间接故意 自洗钱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刑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有。正如此,该罪对许多涉及被害人更为隐秘信息或隐私的严重侵害行为难以规制,而对于公权主体以"合法"形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职务行为更是无能为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宜调整为包括但不限于"宪法隐私权"的"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公民与个人信息及隐私相关的重大利益。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隐私 宪法隐私权 犯罪法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但雨珂 陈航
法治乡村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法治教育,引导农民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让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最终形成法律信念”,要坚持以宪法为核心构建和完善乡村法律制度。由邢宜哲、王义君编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三农与法:物权的刑事保护》是一部“以法为本”,指导农民增产增收,帮助农民致富的书籍,是《财产权刑法保护》分册。该书语言简洁易懂,注重乡村特色,使农民能理解、能使用。“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与农民息息相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保护农民自身的利益。当前,我国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社会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薄弱,他们不能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经济收入和合法利益。可见,解决有关“三农”财产保护问题的核心是法律,需要从法律视角来研究“三农”问题以及农民财产权问题,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该书指出,宪法是解决“三农”问题,助推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但是,乡村振兴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民法典、刑法等多种法律手段来实现。该书从刑法视角,以财产权利益保护机制为切入点,对农民权益保障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有关“三农”财产保护问题进行刑法解读。在一个文明社会,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权是农民作为社会主体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在法律上,权利和权益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不同的含义,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所谓的利益。农民权利中最重要的则是财产权,财产权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品质的权益。
关键词:
“三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豫宛 符莲香
金融刑法是指规定金融犯罪范围、特征及其处罚的刑事法律规范,金融刑法是金融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吸收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形成了我国较完备的金融刑法体系。新《刑法》规定了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思阳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我国法治建设重要的一环,这也是赋予司法机关的一项艰巨任务,这要求有关机关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守相关法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司法人员明辨分清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犯罪集团的不同之处,以促进对司法案件正确定罪量刑,认识到恶势力集团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为非作恶,欺压百姓,并且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识破犯罪分子的隐蔽犯罪手段,对"软暴力"犯罪行为绝不姑息。在办案过程中办案人员要积极适用认罪认罚制度,将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结合,提高司法效率,维护社会秩序。
关键词:
扫黑除恶 软暴力 认罪认罚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瑞
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TRIPS协议的影响下各国在其国内法中都先后新设或修订了相应的刑事条款。中国在立法和司法中对于商业秘密提供的刑法保护与TRIPS协议仍有较大差距。通过文献资料、比较考察、逻辑推理的方法,在中国已加入WTO后承担TRIPS协议项下义务的视角下,对于中国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全面反思,探讨了立法与司法中与TRIPS协议存在的五大方面差距甚至缺漏,并提出完善中国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商业秘密 TRIPS协议 刑法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