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85)
- 2023(3667)
- 2022(3193)
- 2021(2980)
- 2020(2509)
- 2019(5958)
- 2018(5697)
- 2017(10876)
- 2016(6115)
- 2015(7036)
- 2014(6946)
- 2013(7194)
- 2012(6759)
- 2011(6056)
- 2010(5907)
- 2009(5311)
- 2008(5223)
- 2007(4742)
- 2006(4161)
- 2005(3833)
- 学科
- 济(29815)
- 经济(29778)
- 管理(16796)
- 业(15393)
- 方法(12997)
- 数学(11765)
- 数学方法(11659)
- 企(11044)
- 企业(11044)
- 财(9199)
- 农(8846)
- 收入(8372)
- 中国(6166)
- 学(5789)
- 农业(5583)
- 地产(5466)
- 房(5466)
- 房地(5466)
- 房地产(5466)
- 国民(4600)
- 制(4471)
- 业经(4373)
- 国民收入(4334)
- 富(4181)
- 财富(4181)
- 城市(4085)
- 贸(3962)
- 贸易(3960)
- 易(3863)
- 城市经济(3772)
- 机构
- 大学(88726)
- 学院(86999)
- 济(38483)
- 经济(37760)
- 研究(32892)
- 管理(32076)
- 理学(27605)
- 理学院(27326)
- 管理学(26764)
- 管理学院(26652)
- 中国(24912)
- 科学(20677)
- 农(19567)
- 京(19336)
- 财(17753)
- 所(17605)
- 研究所(16056)
- 农业(15813)
- 业大(15315)
- 中心(14862)
- 财经(13998)
- 江(13521)
- 经(12968)
- 经济学(12552)
- 北京(12324)
- 院(11937)
- 经济学院(11384)
- 省(10824)
- 财经大学(10680)
- 范(10233)
- 基金
- 项目(59723)
- 科学(46618)
- 基金(44369)
- 家(40668)
- 国家(40328)
- 研究(39729)
- 科学基金(33455)
- 社会(25579)
- 社会科(24257)
- 社会科学(24248)
- 自然(23032)
- 基金项目(22966)
- 自然科(22538)
- 自然科学(22527)
- 省(22458)
- 自然科学基金(22154)
- 划(19956)
- 资助(19483)
- 教育(18318)
- 编号(14746)
- 部(13698)
- 重点(13612)
- 创(12373)
- 发(12210)
- 计划(12177)
- 科研(11934)
- 创新(11679)
- 成果(11625)
- 教育部(11429)
- 大学(11050)
共检索到134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力群 刘鹏田
本文作者分析了人们一直使用的“房价收入比”指标背后所隐藏的假设条件。指出在房价收入比外,还要考虑地区房价差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民族习惯以及居民收入差距等因素。文章提出住房价格承受能力问题终究是一个人们的主观判断的问题。因而最好把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的数据来与人们的主观判断相对照,以求达到较客观的认识。但在这些涵盖诸因素的数据没有得到以前,要衡量关于居民房价承受能力,比较好的做法只能是调查人们对房价的主观判断。
关键词:
房价 房价收入比 房价承受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进涛 孙峻 李红波
借鉴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确定家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非住房基本消费支出的基础上,运用剩余收入法测度了2003-2008年武汉市七种不同类型家庭的住房承受能力。剩余收入法测度结果能反映出不同类型家庭住房承受能力的具体差距,显示出武汉市中等偏下收入及以下收入家庭面临住房承受能力问题,并且收入越低住房承受能力问题越突出,结果比传统比率法更具有说服力。而比率法测度显示中等偏上户及以下家庭面临住房承受能力问题,扩大了存在住房承受能力问题的家庭范围。运用剩余收入法可以定量地测度各类家庭住房承受能力的大小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对未来收入的异质预期对住房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居民收入异质预期的形成给出了预期的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住房价格与居民收入、收入异质预期的面板数据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卢媛 刘黎明
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入手,运用收入分布函数拟合方法,建立收入与居民人数比例的对应关系,计算出保障性住房体制外需要通过购买商品房满足住房需求的居民人数,通过改良传统的房价收入比公式,提出新的房价收入配比公式,计算居民可承受商品房价格区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洪玉 杨振鹏
本文总结了我国编制住房价格指数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并针对部分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案。通过归纳分析,本文提出,利用各地房管部门的签约备案数据编制新建住房特征价格指数,在当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而以商业银行的抵押评估数据建立二手房重复交易价格指数,是未来应考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住房价格 房价统计 指数编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海珍 尹琪 李苏骁
本文在梳理、总结开放经济条件下住房价格变动机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住房供求、经济增长、股市收益率、房市调控政策、房价预期等因素,分别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2005年7月至2015年12月国内信贷和跨境热钱对以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为代表的全国住房价格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住房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内信贷和跨境热钱对全国房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一线城市房价变动则有显著影响;国内信贷对下一期房价具有正向影响,而跨境热钱净流入对下一期房价具有负向影响。因此,要强化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信贷调控,防范跨境热钱对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冲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应千伟 罗党论
根据王小鲁(2010)①的测算,中国居民的隐性收入约占GDP的30%。虽然学界对于隐性收入规模大小尚存在争议,但不少学者基本认同官方居民收入统计数据低估了真实的居民收入。如果说居民的隐性收入的确大量存在,那么在不同职业间,隐性收入的差异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遗憾的是由于数据的限制,如何用实证证据验证不同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中华 梁媛
很多年来我国一直是高储蓄国家,由于高储蓄抑制消费,在我国提升内需的现实要求和新经济战略形式下对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利。本文以城镇居民收入五等分组数据进行实证回归,研究发现心理收入差距对高于中等收入的居民产生负影响,住房价格对中等收入以下城镇居民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对他们的储蓄率产生抑制。另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大部分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增加,收入增长率只对中等偏上居民组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武建新 刘爽 路畅
经济增长状态和房价预期的差异是影响住房价格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面板门限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状态下房价预期形成机制的差异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房价预期对住房价格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在适应性预期模型中,房价预期对住房价格的影响随居民收入增长率和地区经济增长变动率的提升呈现出先高后低再升高的特征;在不确定预期模型中,房价预期对住房价格的影响随居民收入增长率和地区经济增长变动率的提升呈现出先高后低的特征,并且当地区经济增长变动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后,房价预期对住房价格的影响不再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英群 邵广哲
本文基于我国2009—2014年34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围绕房价收入比的变化对大中城市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面对房价波动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以此来考察城市住房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较强的挤出效应,但在不同类型的城市中存在结构性差异。在房价收入比上升的城市不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在房价收入比下降的城市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考察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变动和人口增长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英群 邵广哲
本文基于我国2009—2014年34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围绕房价收入比的变化对大中城市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面对房价波动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以此来考察城市住房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较强的挤出效应,但在不同类型的城市中存在结构性差异。在房价收入比上升的城市不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在房价收入比下降的城市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考察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变动和人口增长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家凯 杨雪
住房作为拥有投资性质的消费品在我国居民财富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0-2018年的消费、收入以及住房价格等相关数据,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住房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的现实作用并按区域分组回归识别出作用效果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住房价格与居民消费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房价上涨会刺激居民消费,提高财富水平;分区域来看,经济次发达的内陆中等省市相比东部和西部省市受房价波动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舒 陈珣
本文揭示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会直接引起住房价格的上升。文章在理论上阐明了收入差距推高房价的经济作用机制,并实证检验了模型预测及其作用机制与现实数据的高度一致性。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每上升一个标准差,相对住房单位面积价格上升0.07—0.09个标准差;绝对住房单位面积价格上升34—47元。并且在住房市场竞争越弱的省份,收入不平等对住房价格的推动作用就越强。本文的结论表明收入分配改革不仅能促进社会公平,还能抑制房价上涨。
关键词:
收入差距 住房价格 市场竞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舒; 陈珣;
本文揭示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会直接引起住房价格的上升。文章在理论上阐明了收入差距推高房价的经济作用机制,并实证检验了模型预测及其作用机制与现实数据的高度一致性。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每上升一个标准差,相对住房单位面积价格上升0.07—0.09个标准差;绝对住房单位面积价格上升34—47元。并且在住房市场竞争越弱的省份,收入不平等对住房价格的推动作用就越强。本文的结论表明收入分配改革不仅能促进社会公平,还能抑制房价上涨。
关键词:
收入差距; 住房价格; 市场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