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8)
2023(7050)
2022(5925)
2021(5829)
2020(4725)
2019(11137)
2018(11450)
2017(19352)
2016(11947)
2015(13106)
2014(13311)
2013(12196)
2012(11463)
2011(10636)
2010(11221)
2009(9861)
2008(9922)
2007(8590)
2006(8078)
2005(7563)
作者
(31398)
(26235)
(26183)
(25431)
(17032)
(12798)
(12068)
(10306)
(9899)
(9575)
(9203)
(9114)
(8812)
(8701)
(8669)
(8371)
(7812)
(7779)
(7752)
(7742)
(7100)
(6636)
(6374)
(6215)
(6123)
(5951)
(5770)
(5733)
(5419)
(5283)
学科
(35260)
经济(35208)
管理(21356)
教育(20290)
(18745)
中国(16530)
(15343)
企业(15343)
方法(12949)
(12784)
(12287)
贸易(12282)
(12051)
(11318)
数学(11186)
数学方法(10955)
(10857)
(10440)
(10240)
理论(9987)
(7925)
出口(7919)
出口贸易(7919)
教学(7741)
地方(7666)
业经(7603)
(7482)
(6648)
(6545)
金融(6544)
机构
大学(158694)
学院(151410)
研究(64687)
(54915)
经济(53533)
管理(45502)
中国(42726)
科学(39016)
理学(38192)
理学院(37490)
管理学(36469)
(36409)
管理学院(36148)
(33999)
(32559)
教育(32498)
师范(32337)
研究所(31022)
(28733)
师范大学(27055)
(26682)
中心(26653)
(25982)
北京(23950)
(23500)
财经(21289)
业大(20688)
农业(20181)
(19776)
技术(19758)
基金
项目(96097)
科学(76432)
研究(75570)
基金(66707)
(59166)
国家(58567)
科学基金(47595)
社会(44923)
教育(43143)
社会科(42158)
社会科学(42145)
(37236)
(34895)
基金项目(33941)
编号(32085)
成果(30115)
自然(29489)
自然科(28785)
自然科学(28774)
自然科学基金(28253)
资助(26958)
课题(26671)
重点(24367)
(23664)
(21888)
(21846)
(20619)
教育部(20604)
规划(19857)
(19683)
期刊
(64739)
经济(64739)
研究(60226)
教育(53186)
中国(44687)
学报(25726)
(23243)
科学(22815)
(21454)
大学(20304)
学学(17271)
管理(17037)
农业(15486)
技术(15114)
(13470)
金融(13470)
职业(12943)
财经(10649)
经济研究(10242)
(9571)
(9320)
(9090)
(8973)
论坛(8973)
国际(8824)
问题(8544)
技术教育(8440)
职业技术(8440)
职业技术教育(8440)
业经(8129)
共检索到257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洪波  刘智勇  
20世纪70年代日本确立了经济大国的地位之后,又于80年代提出向政治大国过渡的战略目标。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得以实施的。与前两次教育改革相比,第三次教育改革的理念具有诸多不同的特点。进入新世纪之后,日本的教育发展虽然有许多新的举措,但仍然属于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延伸。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战后日本的大学发展经过 4 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第一次改革与 6 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第二次改革以后 ,90年代初开始进入了第三次改革时期。第三次改革以大学内部体制改革与教育改革为中心 ,正在探索建立适应 2 1世纪的新的大学制度。本文着重分析了第三次大学改革的过程及高度化、个性化、活性化之改革特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顾明远  
2012年4月英国在《经济学人》杂志上提出3D打印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网络化、信息化、个性化和国际化,这就要求教育要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人才。高等教育要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首位,加强通识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教育国际化,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振玉  
面向新世纪,日本将研究生教育作为第三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研究生教育的"入口"和"出口"这两个基本问题上。从国内形势看,为了缓解大学生存危机和满足国民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对高层次教育的广泛需求,就必须实行研究生教育制度"弹性化"和"多样化"改革;从国际形势看,日本要摆脱经济长期低迷的局面而实现产业振兴和为国际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就必须创新研究生教育的组织机制,实行研究生院"重点化"改革,以追求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实现高等教育"高度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纪建强  翟晓鸣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使化石能源大国的资源优势下降,能源竞争以合作与互利为主,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边界模糊化,企业组织小型化,武器装备智能化,编制体制平面化、网络化、功能化,战场环境人为化。中国应积极响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流,抓住机会窗口。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叶青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有关财税改革的一些新论述、新提法,预示着在已经完成的1978年之后的财税改革、1994年的财税改革之后,即将迎来又一次里程碑性质的财税改革。如何让财税改革从理论走向实践、达到财税良性治理的目标,叶青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盛晓白  
悄然兴起的日本第三次“消费革命”南京审计学院盛晓白一、战后日本的两次“消费革命”至80年代末期止,战后日本先后爆发了两次“消费革命”。第一次消费革命自1963年始,至70年代中期结束。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以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玮  刘峰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改革组于1993年8月13~15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了第三次会计教育改革研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共59人,分别来自32个院校的会计系(其中高等院校有22所);研讨会共收到论文86篇。讨论会分别由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会计教育改革组组长葛家澍教授、中国会计学会荣誉理事、副组长裘宗舜教授主持。这次会议得到了甘肃省有关领导、甘肃省财政厅的热情支持以及甘肃省会计学会和兰州商学院的大力协助,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教委副主任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甘肃省会计学会会长、原甘肃省财政厅副厅长常庆库同志、兰州商学院副院长王宗台教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方晓田  
针对时下风行于美欧等国家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的不足,提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念,分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我国高等教育在转变观念、深化体制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变革培养方式和途径、创新教学内容和建设"科技型"师资队伍等方面应采取的变革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尧  
从百年前梁启超"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的论断至今,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单方面筚路蓝缕的专项工程,而是承载"中国梦"的百年大计。在我国近现代追求"中国梦"的征途上,教育曾进行过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实现了由封建教育向学校教育的转变;第二次是新中国教育体系建立,学校教育规模与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我国近现代教育的两次重大变革为今天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直到今天封建教育的"读书做官"价值观依然阴魂不散。封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统治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家庭  孙哲  
以新能源技术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枢纽和以数字化制造为形式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技术上的典型表现,由此带来的新兴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经济转型的新内涵:低碳概念驱动产业创新、需求因素引导新兴产业、"再工业化"支撑产业体系和扁平化组织形成产业网络。然后对工业革命进程中教育与经济转型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借鉴发达国家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教育战略,从教育的内部作用和外溢作用两方面提出了教育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叶文虎  
人类社会已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次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文明"。古代中国成功地抓住了"第一次文明"的机遇,从而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数千年。近代中国由于错失了工业文明转折期的机遇,从而被排除于世界强国之林。当代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生产大国,面临着资源严重短缺的压力,作为消费大国和污染大国,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挑战。从思想观念、制度安排和技术革新三个层面开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折,为中国摆脱资源环境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重大的历史机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受文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出口可能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相结合,推动全球制造、贸易等模式的创新;另一种认为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相结合,推动世界进入数字化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新林  吴琼武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德国技术合作公司、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于2001年10月22~24日,在海口联合举办了“WTO·开放市场·反垄断——中国基础领域改革第三次国际论坛”,这也是继1999年和2000年之后,在海口举办的第三次“中国基础领域改革国际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在加入WTO背景下中国基础领域的市场开放和反垄断问题。来自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韩绍初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增值税已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条件下进行的,是改进型产品税;第二次是在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目标确立后,经济结构尚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同时存在并交叉运行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不完整型增值税。进入21世纪后,我国已成功地转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进行第三次增值税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应进行现代型增值税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