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5)
2023(5158)
2022(4310)
2021(3881)
2020(3201)
2019(7231)
2018(7196)
2017(13223)
2016(7138)
2015(8014)
2014(8016)
2013(7942)
2012(7133)
2011(6574)
2010(6725)
2009(6575)
2008(6497)
2007(5908)
2006(5342)
2005(5142)
作者
(20052)
(17000)
(16781)
(16188)
(10804)
(8037)
(7581)
(6425)
(6293)
(6129)
(5792)
(5656)
(5570)
(5463)
(5454)
(5261)
(5055)
(4970)
(4877)
(4857)
(4381)
(4118)
(3994)
(3880)
(3863)
(3810)
(3800)
(3763)
(3342)
(3249)
学科
管理(28612)
(26430)
经济(26365)
(24053)
(21459)
企业(21459)
(11650)
(11372)
方法(8677)
(8116)
中国(7987)
业经(7659)
(7307)
体制(7078)
数学(6949)
数学方法(6880)
(6678)
财务(6661)
财务管理(6643)
企业财务(6306)
(5921)
银行(5906)
(5629)
(5583)
金融(5581)
(5479)
环境(5131)
技术(4925)
(4912)
(4858)
机构
大学(104994)
学院(103420)
(44327)
经济(43378)
管理(39883)
研究(35218)
理学(33683)
理学院(33298)
管理学(32904)
管理学院(32683)
中国(27448)
(25069)
(21708)
科学(18744)
财经(18571)
(17049)
(17030)
(16707)
中心(16122)
研究所(14865)
(14213)
经济学(14046)
财经大学(13692)
北京(13635)
(12899)
业大(12881)
(12863)
(12696)
师范(12578)
经济学院(12438)
基金
项目(66195)
科学(53146)
研究(51082)
基金(48973)
(41880)
国家(41540)
科学基金(36122)
社会(33987)
社会科(32201)
社会科学(32194)
基金项目(25529)
(25390)
教育(23397)
自然(21633)
(21142)
自然科(21126)
自然科学(21118)
自然科学基金(20765)
编号(20433)
(19546)
资助(19088)
成果(18166)
(15357)
重点(15012)
国家社会(14561)
课题(14519)
(14343)
(13768)
(13736)
教育部(13624)
期刊
(53501)
经济(53501)
研究(34432)
中国(25552)
(21631)
管理(17467)
学报(14089)
(13983)
科学(13532)
教育(12233)
大学(11633)
(11519)
金融(11519)
学学(10780)
财经(9933)
技术(8997)
农业(8845)
(8507)
经济研究(8095)
业经(7999)
问题(6791)
会计(5523)
财会(5374)
(5356)
理论(5125)
科技(5015)
(5005)
改革(4944)
(4944)
现代(4905)
共检索到168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其屏  
"成果共享"不在于为什么要实行,而在于究竟怎样才能实现?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要形成许多机制,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六大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钦先  王伟  
本文从发展金融学的角度,论证了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应着力实现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之间,资源配置宏观主体及其目标与微观配置主体及其目标之间,政策性金融的特殊重任与其拥有的综合实力之间,其性质职能的特殊公共性或政策性与其具体业务的市场性之间,履行其公共性职能而产生的财务缺口与其自动补偿机制之间,政府对政策性金融的全力支持与适度监督之间的协调与均衡。并针对理论界与实际部门在政策性金融问题上长期存在的许多曲解、误解与错解,也予以了澄清与纠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魏人民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传统农业发展理念。目前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狭隘的农业产业观、单一的、自给型的农业功能观及数量化、经验化、家庭化等传统理念,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必须努力加以突破,确立"大农业"、多功能的农业产业观及市场化、质量化、标准化、产业化等现代发展理念,才能有效推进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国臣  黎志成  
知识型管理体制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发展的现代形态,知识的开发与共享、智力的激励和整合已成为现代组织或企业管理体制创新面对的核心命题。围绕知识经济时代尊重人、满足人、激励人、开发人这一主题,提出知识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实现决策体制、人才开发体制、分配体制上九大转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经过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机制已发生了带根本性的六大变化。第一,商品经济已取代产品经济的主导地位。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第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已经形成。第三,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直接调控,逐步让位于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为主的间接调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振生  
确保工程质量,是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它不仅关系到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工程质量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今年二月初,国务院召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晗  郭静  
当今,人们来到了一个所谓"共享"的新时代。更幸运的是,共享经济的发展一直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之下。种种迹象表明,迈入高速发展快车道的共享经济未来将是一片光明。然而共享经济的发力已经万事俱备了吗?一、共享经济之殇共享经济产生的前提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在彼此不熟悉的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晗  郭静  
当今,人们来到了一个所谓"共享"的新时代。更幸运的是,共享经济的发展一直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之下。种种迹象表明,迈入高速发展快车道的共享经济未来将是一片光明。然而共享经济的发力已经万事俱备了吗?一、共享经济之殇共享经济产生的前提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在彼此不熟悉的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谭跃龙  
伴随着共享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移动支付等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与此同时,共享型物品与共享型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现已发展成为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从共享型物品与共享型服务的发展展开论述,重点从其价格形成机制及市场配置展开分析,研究出一系列的对策性建议,从而助力共享型物品与共享型服务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廉水,孙大有  
工程研究中心运行机制形成的六大要素——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的启示李廉水孙大有自1993年国家组建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工程研究中心)以来,目前经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55个。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的宗旨是为推动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赞军  
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人们的预期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至少有六大预期制约了消费需求,抵消了一些消费政策的积极作用。因此,解决目前市场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重视增强社会信心、引导人们的经济预期,从而扩大消费需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成军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理顺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为导向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其中以减少地方财政管理层级为目标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试点遍及全国。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晓东  
改革开放40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路径上惯性依赖明显,市场化改革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协调,正处于艰难的结构调整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优化党政机构职能配置,加快放管服改革,为东北地区实体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加快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助力东北地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形式,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相应贡献,也为全球范围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中国样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熊刚  
当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建国后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约3.6亿)已陆续进入婚育期,加之我们的人口基数大,从1986年起,人口已经出现高增长势头,并将持续到1997年。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人口的措施,那么到本世纪末,就很难实现12亿左右的人口目标。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要实现人口目标,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人口调控机制。 人口调控机制是指人口运动中各种调节和控制要素的作用、功能以及相互关系。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