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1)
- 2023(609)
- 2022(507)
- 2021(457)
- 2020(332)
- 2019(824)
- 2018(818)
- 2017(1675)
- 2016(960)
- 2015(1092)
- 2014(1068)
- 2013(1114)
- 2012(1106)
- 2011(1054)
- 2010(1079)
- 2009(930)
- 2008(1026)
- 2007(889)
- 2006(812)
- 2005(729)
- 学科
- 济(4070)
- 经济(4066)
- 业(2189)
- 农(2098)
- 管理(1930)
- 方法(1926)
- 数学(1762)
- 数学方法(1740)
- 企(1429)
- 企业(1429)
- 农业(1051)
- 财(964)
- 中国(953)
- 学(838)
- 市场(833)
- 贸(777)
- 贸易(777)
- 易(766)
- 产品(757)
- 农产(701)
- 农产品(701)
- 业经(693)
- 价格(685)
- 产品价格(671)
- 制(654)
- 策(649)
- 地方(624)
- 土地(596)
- 划(574)
- 融(564)
- 机构
- 大学(15086)
- 学院(15010)
- 济(6968)
- 经济(6859)
- 研究(6292)
- 农(5449)
- 管理(5279)
- 中国(4958)
- 理学(4682)
- 理学院(4624)
- 管理学(4523)
- 管理学院(4503)
- 农业(4375)
- 科学(4001)
- 京(3460)
- 业大(3450)
- 所(3430)
- 研究所(3175)
- 中心(2840)
- 财(2832)
- 农业大学(2661)
- 财经(2326)
- 江(2301)
- 业(2275)
- 科学院(2272)
- 经(2184)
- 经济学(2080)
- 北京(2058)
- 范(1948)
- 师范(1928)
共检索到22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悦
《背景与诊断》认为,粮库收储能力较低和临时收储政策对近年来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有较大影响。并提出加强主产区粮库仓容建设、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建设,加强主产区地方粮食储备库经营管理和对粮食临时收储政策的全程监管,有助于逐步缓解和消除"憋粮"现象的发生[1]。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周静
在粮食生产方面,2003年至2015年的"十二连增",表明中国粮食总量生产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但当前中国粮食供求面临的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困境,反映了这种总量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再加之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三本齐升"的压力,我国粮食的竞争力不断减弱。当前粮食供给虽然总量增长,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当前粮食生产供给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消费结构出现了不匹配的新特征,同时还面临进口冲击加大、消费习惯改变、生产效益不高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等挑战。为此,本文立足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度,从四个维度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新思路:稳定粮食的生产,实现数量和质量的供求平衡;调节粮食品种,实现消费结构平衡;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实现资源环境平衡;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价格平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文科
关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几个问题陈文科粮食,是任何发展中大国都绕不开的难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就粮食论粮食,更不能就粮食生产论粮食生产,特别是眼睛不能只盯着几个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粮食供求矛盾加剧,是我国农业深层问题的集中表现,粮食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周静
在粮食生产方面,2003年至2015年的"十二连增",表明中国粮食总量生产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但当前中国粮食供求面临的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困境,反映了这种总量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再加之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三本齐升"的压力,我国粮食的竞争力不断减弱。当前粮食供给虽然总量增长,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当前粮食生产供给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消费结构出现了不匹配的新特征,同时还面临进口冲击加大、消费习惯改变、生产效益不高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等挑战。为此,本文立足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国庆 宋建慧
中美、中欧双边谈判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景看好,探讨入世后我国粮食供求的平衡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剖析各种粮食供求平衡途径的适用情况、相对优势及其局限性为切入点,探讨决定和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途径选择的各种因素,预测入世后我国粮食供求状况,提出以进口调节和国内粮食生产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为主、粮储调节为辅的粮食供求平衡途径。
关键词:
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 粮食供求平衡 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长石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间的投资收益利差是导致"投机资本过剩-投资资本短缺"资本配置失衡现象的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则是资本配置方式自身弊端的显现。投资资本"短缺"与投机资本"过剩"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与相关领域监管手段的配合,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的监管,完善资本市场相关制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庆铨 涂传铭
我国是12亿人口的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大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使粮食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但是粮食再特殊还是商品,同样受到价值规律的调节。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要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保持商品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随着世界粮食供求的变化、国内粮食安全问题的变化,以及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粮食安全的需要,有必要对中国粮食安全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梳理了自党的十六大报告以来有关的粮食安全政策,并针对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趋势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生产要素的制约,且国际市场对中国粮食市场的供求影响较大,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粮食进口的难度加大。对此,本研究提出了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容和要求,并针对新要求和新内容提出优化路径和政策选择。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资源要素制约 政策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韩俊 徐小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供给日益丰富,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现阶段,我国粮食主产中心逐步北移,全国社会商品粮总体规模小,且有逐步集中到少数地区的趋势;粮食消费需求的总量增长平稳;使粮农获得相对合理的价格和收益,是保持粮食生产和供给稳定的关键。从今后发展趋势看,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需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
粮食生产 中长期趋势 区域布局 政策取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玲
"民以食为天",对决策层而言,粮食问题关涉到13亿人的吃饭问题,所以,即使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粮食的生产和流通一直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柳思维
商品流通模式有自由流通模式、传统计划流通模式和计划与自由相结合的流通模式三种类型,其中,自由流通模式和传统计划流通模式各有利弊,唯有计划与自由相结合的流通模式既体现社会主叉经济制度的特性,又体现商品经济一般共性,优势极为明显。在我国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为约束和促进市场供求平衡通面的出现必须确立具有明确的市场供求差率目标和市场物价上涨幅度的目标流通模式。要实现这一目标流通模式,又必须运用收入分配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一系列的杠杆和调节手段。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晏鸣
自决的税收政策在理论上并不科学 ,不一定能有效调节总供求的平衡关系 ,在实践中存在许多缺陷。我国不宜采用自决的税收政策 ,而应采用非自决的税收政策来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基于此 ,我国目前不宜用减税政策刺激需求 ,而应保持或适当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生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需求主要由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需求构成,并呈区域梯度非均衡分布,隐性需求很大但有效需求不足。本文分析农村社会保障的供给,包括基金供给、制度供给、技术供给和管理人才的供给,从而提出可行的思路和对策,实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供求平衡。
关键词:
供求平衡 农村 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米健 罗其友 高明杰 张海鹏
文章首先根据1982~2012年的马铃薯产量和消费量的数据,对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的长期趋势及其结构进行了分析:1982~2011年,马铃薯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基本保持同步变化,除2006年总产量超过总消费量1 885万t之外,其余年份总产量和总消费量的差额都在250万t之内,从比例上看,供求缺口在多数年份不到总产量或总消费量的3%,我国马铃薯基本是国内自产自销,进出口的总量都不大。其次,对1982~2012年马铃薯总产量、总消费量数据做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分析,并做一阶差分,采用传统时间序列分析和移动平均(ARMA)模型相结合,建立马铃薯总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时间序列模型;进而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马铃薯的中...
关键词:
马铃薯 中长期 供求平衡 预测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汪洋 郝红雨
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研究如何保障供应链系统资金供需平衡。系统动力学逻辑模型和数理方程表明,物流系统资金供求微扰时,其自组织特性可使系统物流资金达到供需平衡;当系统微扰累积成宏观波动时,系统自组织宏观进化达到物流资金供需平衡。供应链系统物流资金管理的集成绩效IAL>1时,则供应链系统物流资金管理的微扰可消除;而IAL<1时,则供应链系统自组织功能将使物流资金供需状态出现宏观态的高阶跃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