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
- 2023(826)
- 2022(672)
- 2021(659)
- 2020(486)
- 2019(1210)
- 2018(1085)
- 2017(2178)
- 2016(1112)
- 2015(1308)
- 2014(1297)
- 2013(1338)
- 2012(1247)
- 2011(1156)
- 2010(1120)
- 2009(1056)
- 2008(1028)
- 2007(828)
- 2006(861)
- 2005(811)
- 学科
- 农(6508)
- 业(5598)
- 济(5358)
- 经济(5351)
- 农业(4248)
- 管理(2515)
- 体(2203)
- 企(1951)
- 企业(1951)
- 收入(1925)
- 分配(1896)
- 业经(1818)
- 贸(1729)
- 贸易(1729)
- 易(1690)
- 组织(1543)
- 方法(1481)
- 和(1445)
- 数学(1426)
- 数学方法(1412)
- 制(1395)
- 供销(1190)
- 销(1190)
- 联合(1158)
- 合体(1145)
- 联合体(1145)
- 经济联合(1144)
- 经济联合体(1144)
- 人口(1078)
- 商业(1059)
- 机构
- 学院(17412)
- 大学(16139)
- 农(7535)
- 济(7250)
- 经济(7188)
- 管理(6811)
- 研究(6053)
- 理学(5984)
- 理学院(5934)
- 管理学(5841)
- 管理学院(5820)
- 农业(5518)
- 中国(5079)
- 业大(4208)
- 科学(3986)
- 农业大学(3430)
- 京(3382)
- 所(3254)
- 研究所(2966)
- 中心(2781)
- 江(2763)
- 财(2698)
- 业(2591)
- 经济管理(2560)
- 科学院(2467)
- 发(2406)
- 省(2226)
- 州(2209)
- 发展(2183)
- 展(2183)
共检索到26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锋
《背景与诊断》一文对"憋粮"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憋粮"现象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效用损失。粮库收储能力较低和临时收储政策对近年来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有较大影响。加强主产区粮库仓容建设、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建设,加强主产区地方粮食储备库经营管理和对粮食临时收储政策的全程监管,有助于逐步减少和消除"憋粮"现象的发生[1]。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齐力 于明霞
作为近年来我国粮食收购中特有的现象,"惜售"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政策、农民地位、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本文分析了粮食自主权拥有主体、农民的经济基础、种粮成本增加、粮价预期、收购粮食主体变化等多方面的变化,诠释了"惜售"的原因,并从稳定粮食供应、稳定生资价格、出台激发种粮积极性的系列政策、培育多方收粮主体、改变收粮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惜售 统购统销 理性经济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玲
"民以食为天",对决策层而言,粮食问题关涉到13亿人的吃饭问题,所以,即使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粮食的生产和流通一直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悦
《背景与诊断》认为,粮库收储能力较低和临时收储政策对近年来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有较大影响。并提出加强主产区粮库仓容建设、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建设,加强主产区地方粮食储备库经营管理和对粮食临时收储政策的全程监管,有助于逐步缓解和消除"憋粮"现象的发生[1]。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智先
本刊于2009年第4期刊发了《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的背景与诊断》(以下简称《背景与诊断》)一文,对近年我国粮食生产流通领域出现的"憋粮"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此文发表后,引起学界关注。现将争鸣及回应文章予以编发。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东勃
"憋粮"现象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效用损失。粮库收储能力较低和临时收储政策对近年来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有较大影响。加强主产区粮库仓容建设、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建设,加强主产区地方粮食储备库经营管理和对粮食临时收储政策的全程监管,有助于逐步减少和消除"憋粮"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憋粮 粮食主产区 临时储备 惜售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晓峰
《背景与诊断》,将"憋粮"界定为"粮食由于各种原因被隔绝在流通领域之外,造成粮食流通体系的梗阻,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效用损失"。认为近年来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时有发生、尤以东北粮食主产区最为严重,主观上是由于农民惜售,客观上是主产区在粮库仓容建设上存在历史欠账,限制了各级粮库吞吐粮食的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玉洁
疫情影响下,产业链、供应链、运输链受阻,全球通胀持续升温。国际上,消费、供给、贸易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当前初级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愈加复杂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粮食价格处于十年以来的高位。面对当前及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潜在问题,中国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那就是,紧紧把握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住“脚跟”,守住发展“底盘”。
关键词: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粮食安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柏齐
粮食产后系统的技术开发,指的是粮食生产过程中收割、脱粒、干燥、运输、贮藏、加工六个环节,通过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减少其损失量,增加有效供给量,使潜在丰富的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这是当前爱惜节约粮食的一条有效途径。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把粮食产后系统,从整个粮食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产业部门,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小萍 陈百明 张添丁
以"藏粮于地"战略思路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中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构建了中国粮食现实生产能力评估框架,确定了当前"藏粮于地"的方式。认为粮食闲置生产能力构成"藏粮于地"粮食现状增产潜力,即现阶段我国土地的"藏"粮能力。利用该评估框架,运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遥感、统计等数据,对中国"藏粮于地"粮食生产能力进行综合测算,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土地的"藏"粮能力为4 180.33×104t,占现实粮食产量的8%。如果变现这一"藏"粮能力,按人均粮食占有标准400kg计,粮食自给率可增加8个百分点,说明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对我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由此,提出了实现"藏粮于地"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关键词:
“藏粮于地”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艺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近年来,云南省永胜县紧紧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易小燕 陈金强 陈章全 韩巍 杨瑞珍
针对长期实施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策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何为"藏粮于地"?实施"藏粮于地"有何益?实施"藏粮于地"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实施"藏粮于地"?对此,文章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粮食库存丰富,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强,近年国际粮食价格低廉,这些为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创造了条件。然而,实施"藏粮于地"并非易事,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耕地面积有可能再次大幅减少,耕地质量堪忧;水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自然灾害突出;规模化生产经营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粮食生产调控能力弱;国内粮食生产大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鑫源 金晓斌 韩博 孙瑞 李寒冰 张晓琳 林金煌
[目的]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如何保障未来粮食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国家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两藏战略)是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与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的现实途径。在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不稳定、国内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背景下,亟需深入实施两藏战略研究。[方法]鉴于此,文章围绕“形势研判—内涵延展—理论架构—要素解析—评估决策”的研究路径对新时期的两藏战略实施目标、定位、方向、任务等关键内容进行阐述,试图面向全球变化视野在系统层面剖析两藏战略现实问题。[结果]两藏战略涵盖主体行为、粮食系统、耕地资源、技术体系四个核心内容,是一项具有多层级、多要素、多主体特征的“社会-资源-管理”系统优化工程。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可通过构建理论粮食安全空间提出以强调跨学科理论与技术融合为核心的系统评估方法,为国家尺度粮食安全评估提供思路。[结论]未来应以农业生产适宜性、粮食安全紧迫性、农业供需关联性作为耕地弹性利用的原则,在保障口粮自给、提升农业质量的需求前提下,实现农业系统永续利用的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鑫源 金晓斌 韩博 孙瑞 李寒冰 张晓琳 林金煌
[目的]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如何保障未来粮食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国家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两藏战略)是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与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的现实途径。在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不稳定、国内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背景下,亟需深入实施两藏战略研究。[方法]鉴于此,文章围绕“形势研判—内涵延展—理论架构—要素解析—评估决策”的研究路径对新时期的两藏战略实施目标、定位、方向、任务等关键内容进行阐述,试图面向全球变化视野在系统层面剖析两藏战略现实问题。[结果]两藏战略涵盖主体行为、粮食系统、耕地资源、技术体系四个核心内容,是一项具有多层级、多要素、多主体特征的“社会-资源-管理”系统优化工程。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可通过构建理论粮食安全空间提出以强调跨学科理论与技术融合为核心的系统评估方法,为国家尺度粮食安全评估提供思路。[结论]未来应以农业生产适宜性、粮食安全紧迫性、农业供需关联性作为耕地弹性利用的原则,在保障口粮自给、提升农业质量的需求前提下,实现农业系统永续利用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