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54)
- 2023(3554)
- 2022(2963)
- 2021(2686)
- 2020(2274)
- 2019(5310)
- 2018(4999)
- 2017(9092)
- 2016(5714)
- 2015(6857)
- 2014(6763)
- 2013(6443)
- 2012(6238)
- 2011(5658)
- 2010(5699)
- 2009(4690)
- 2008(4446)
- 2007(4090)
- 2006(3650)
- 2005(3494)
- 学科
- 济(16266)
- 经济(16239)
- 管理(11665)
- 中国(11663)
- 业(11376)
- 财(7965)
- 方法(7808)
- 收入(7607)
- 农(6999)
- 数学(6935)
- 数学方法(6860)
- 企(6833)
- 企业(6833)
- 农业(5420)
- 学(5148)
- 教育(4679)
- 国民(4423)
- 理论(4217)
- 国民收入(4172)
- 富(4021)
- 财富(4021)
- 制(3601)
- 业经(3182)
- 劳(3043)
- 劳动(3039)
- 技术(3022)
- 人事(2792)
- 人事管理(2792)
- 银(2715)
- 地方(2712)
- 机构
- 学院(73632)
- 大学(72088)
- 研究(29987)
- 济(27257)
- 经济(26543)
- 管理(21856)
- 中国(20840)
- 科学(19390)
- 理学(18514)
- 理学院(18217)
- 管理学(17661)
- 管理学院(17547)
- 农(17329)
- 所(17051)
- 京(16918)
- 研究所(15516)
- 农业(13831)
- 技术(13817)
- 江(13387)
- 财(13336)
- 中心(12946)
- 业大(12900)
- 职业(12015)
- 范(11905)
- 教育(11726)
- 师范(11698)
- 省(11033)
- 北京(11019)
- 院(10930)
- 财经(9752)
- 基金
- 项目(49136)
- 科学(38526)
- 研究(35819)
- 基金(34053)
- 家(31325)
- 国家(31004)
- 科学基金(24978)
- 社会(20819)
- 教育(20469)
- 省(19959)
- 社会科(19413)
- 社会科学(19407)
- 划(18492)
- 基金项目(17126)
- 自然(16795)
- 自然科(16414)
- 自然科学(16403)
- 自然科学基金(16137)
- 编号(15340)
- 资助(14927)
- 课题(13137)
- 重点(12225)
- 成果(12152)
- 部(11714)
- 发(11096)
- 年(10577)
- 教育部(9965)
- 创(9767)
- 科研(9711)
- 计划(9622)
共检索到124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靳卫东 李淑玥 何丽
“慢就业”是毕业生为了找到合适工作而主动选择暂不就业的状态,普遍被视为高质量就业的具体表现,而其职业损失常常被忽略。这容易夸大“慢就业”对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忽略了很多毕业生选择消极“慢就业”以及“慢就业”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抑制作用,从而有可能使“慢就业”成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阻碍。文章从工资收入和工作职位两个方面,考察了“慢就业”对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结果显示:“慢就业”显著降低了毕业生的工资收入和工作职位。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受限于较低的就业意愿,很多毕业生选择消极“慢就业”,很难借此提高需求与供给匹配程度;同时,“慢就业”所产生的“职业空档期”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下降,也阻碍了其实现要求与能力的匹配;而且,两项匹配都存在滞后效应,会抑制毕业生的长期职业发展。据此,文章认为可以从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发展“间隔年”项目以及建立终身学习制度等方面促进各级各类毕业生及时和高质量就业。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金介华
价格变动,主要由以下三种原因引起:首先,是商品生产成本的变化。从长期来看,工业加工品有降价的趋势,农产品、矿产品有提价的趋势,这是由商品生产成本的变化所引起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子楠 王高望 赵晓军
通过在一个带有异质性厂商的增长模型里引入政府关于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管理模式,本文揭示了国企职工工资决定的刚性特征,并分析了这种工资刚性对国企要素错配和效率损失的影响。本文里,国企效率损失表现为两个层面:微观经济层面上企业自身亏损程度的加深,以及宏观层面上国有企业作为整体在经济中要素和产出比重的下降。校准结果发现,工资决定方程的刚性特征大约解释了1993-2007年国有企业在工业部门中24.84%的资本比重和36.40%的产出比重的下降。如果政府放松对国企工资的限制,将工资决定方程的刚性系数,从基准模型的0.347放松到0.1,则该段时期国企资本和产出的比重将平均分别增加13.84%和20.33...
关键词:
工资刚性 要素错配 效率损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雪 钱晓烨 迟巍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一国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着眼于职业认证的收入效应,对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回顾了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的沿革和现状、综述了相关文献后,本文构建了中国情境下的职业资格认证收入效应的理论框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以Mincer模型为基础的职业认证收入效应模型。采用个体层面的大样本调查数据,我们发现:(1)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变量后,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者比无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者平均收入高出17.6%,在引入工具变量后,仍能观察到9.3%的收入增量。由此证实职业资格认证确实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2)劳动者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类别和数量对收入也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程华国 蔡跃进 薛薇
通过调查和分析苏州市就业和工资收入情况,制约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因素可归纳为:就业结构上,从事低工资收入水平传统行业的人员比重较大;高工资收入的人才群体仅占30%;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和工资指导价位调控作用有限;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水平有待提高。因此,为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应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化就业、建设创业型城市、开发引进人才的步伐,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创业带动就业、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增加工资性收入。同时,还应加快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待遇调整。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工资 收入分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刚
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从CPI和职工年均工资的走势来看,我国CPI和职工工资的联动性不强,但是两者存在内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并指出了在工资收入大幅上涨的趋势下物价总水平上涨仍引起社会各界重视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如何在物价总水平上升时将其对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CPI 居民收入 工资水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东琪
严格说来,第二职业是二元经济体制或二元收入模式的特有现象。在产品经济条件下,职工只有一份工作,只有一项固定的工资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可以有几份工作,包括全工和半工,从而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岗位领取薪水,但是分不出哪一个岗位是第一职业,哪一个岗位是第二职业,因为其中每一个岗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元经济体制则不同,你只要成为职工,特别是成为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你一般就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强
农民工的家庭化迁移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家庭化迁移和城乡迁移同时发生的"双重迁移"对农民工家庭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家庭中的女性"双重迁移"引发不同以往的就业决策,并改变了农民工家庭的生活状态。文章在新家庭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实证分析"双重迁移"中各类因素对女性就业选择和工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化迁移会减少女性居家就业和外出就业概率,降低女性就业水平。分析表明学前教育、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能够提高流动妇女的劳动参与率,而在职培训和教育水平在提高女性农民工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双重迁移 家庭化迁移 农民工 女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根丽 尤亮
非正规就业者是不具有正式劳动关系或缺乏社会保障的就业者,也是经济脆弱者,提高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至关重要。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文章将“软技能”非认知能力引入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的研究中,采用大五人格模型构建非认知能力指标,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城镇数据,实证研究了非认知能力对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非认知能力主要通过提升健康状况、降低过度教育概率和增加社会资本三个渠道提升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进一步分析表明,非认知能力对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马太效应”。此外,非认知能力对白领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更大。不同维度的非认知能力中,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对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更为重要。文章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升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新经济背景下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也有一定启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海华 张卫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两期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非正规与正规就业者小时工资与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小时工资;相比正规就业者,外资进入对非正规就业者小时工资的提升作用整体较小;在融资约束强、创业活力低的地区,二者的小时工资差距受外资进入的影响程度更大。机制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降低了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概率,但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年劳动时间提升作用更大。在外资进入对小时工资和年劳动时间的综合影响下,外资进入对二者年收入的促进作用较为一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红阳 邵敏
如何利用临时性就业保持劳动力市场弹性的同时保持就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研究了临时性就业对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在控制相关的个体特征及其所在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和城市特征后,临时性就业会使得个体的小时平均工资收入显著减少约18.05%,且这一负向作用在考虑指标度量稳健性、户籍、不同年份数据及分行业子样本检验等情形下仍然稳健。(2)在控制样本选择性偏差和可观测控制变量影响后,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临时工与正式工之间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罗楚亮
文章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就业稳定性与职工工资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形式。文章的基本结论是,稳定就业与非稳定就业人群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在扩大,并且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歧视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不同收入组中,就业稳定性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差距中,就业稳定性所起的作用更大,而在高收入人群中这种差异则并不重要。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不同收入组人群中,由于就业稳定性差异所造成的歧视性原因对工资收入差距的解释份额变动特征。
关键词:
就业稳定性 工资收入差距 市场分割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培林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0年中国30个省区市21个制造业部门的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消除各省区市产出配置结构扭曲,以及生产要素在省区市之间配置结构扭曲,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使中国该年度制造业产出增长大约5%。
关键词:
技术效率 配置效率 中国经济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和军
使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分析了职业培训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主要是由于有72.04%个体参与的都是简单培训,参与短期培训和正规培训的比例分别只有17.20%和7.53%。因而,今后政策不仅要关注培训的广度,同时要关注培训的效果,特别是加强短期培训和正规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技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萍
随着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由其引发的失业问题、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随之发生。最低工资制度是否能够真正达到保护低收入劳动者、消除贫困的目的,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劳动供给变动引起的额外福利损失,将劳动者保留工资的异质性因素纳入到传统模型之中,进而计算出工资规制下劳动供给变动引起的额外福利损失。最低工资制度的的推广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需要谨慎进行,应在尊重市场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将政策的重点放在改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上,同时逐步减少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次数,尽量使工资接近市场的均衡水平,从而降低限制劳动价格引起的多重损失。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劳动供给 福利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