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689)
- 2022(546)
- 2019(939)
- 2018(951)
- 2017(1758)
- 2016(1079)
- 2015(1204)
- 2014(1262)
- 2013(1286)
- 2012(1290)
- 2011(1343)
- 2010(1486)
- 2009(1553)
- 2008(1684)
- 2007(1743)
- 2006(1635)
- 2005(1594)
- 2004(1606)
- 2003(1809)
- 2002(1878)
- 学科
- 济(5586)
- 经济(5579)
- 管理(4030)
- 业(3523)
- 企(3388)
- 企业(3388)
- 理论(2492)
- 学(2476)
- 教育(2206)
- 中国(1867)
- 制(1683)
- 业经(1577)
- 财(1546)
- 方法(1486)
- 和(1361)
- 农(1277)
- 融(1269)
- 金融(1268)
- 体(1217)
- 法(1211)
- 银(1196)
- 银行(1196)
- 行(1151)
- 策(1093)
- 体制(969)
- 图书(935)
- 书馆(898)
- 图书馆(898)
- 经济学(892)
- 经济理论(890)
- 机构
- 大学(25042)
- 学院(23179)
- 济(8127)
- 经济(7921)
- 研究(7692)
- 管理(6230)
- 中国(5659)
- 京(5468)
- 财(5454)
- 范(5174)
- 师范(5171)
- 理学(4657)
- 科学(4582)
- 理学院(4563)
- 管理学(4481)
- 管理学院(4415)
- 江(4319)
- 所(4245)
- 师范大学(4166)
- 财经(4161)
- 州(3683)
- 研究所(3668)
- 经(3621)
- 北京(3608)
- 系(3570)
- 教育(3478)
- 财经大学(2897)
- 中心(2873)
- 经济学(2804)
- 湖(2611)
共检索到41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旭光
在当代人的审美活动中,感官的鉴赏活动是普遍的现象,感官之所以能够鉴赏,是因为感官认识在感官的锐化与智化的过程中具有了一种普遍性和反思性。感官愉悦一方面是功利性的快适,另一方面,由于感官感知到了对象存在的深度,把握到其中包含着的意味,从而获得了合目的性的愉悦,这种感觉是非功利性的,是自由的感觉,是有深度的感觉,而这种愉悦因此体现出审美性。这种感觉叫作"审美感觉"。
关键词:
感觉 感官 愉悦 审美感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惠青
格里高里·贝特森作为20世纪唯一一位充分论证了整体主义科学的伟大的理论家,将控制论的反馈和递归性理论融入生态学所提出的递归认识论,及其晚年对生态美学的开创性思索,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从"形而下"的角度解决生态整体论的合理路径。生态世界观构成递归认识论的根本理论前提,它以"有价值的生存"作为核心价值观,将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稳定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均建基于"有机体与环境加权"式关系模式之上,自然形式也作为"有机体与环境加权"式关系模式的具体化,被阐释为"内在"(心智)与"外在"(自然)的映像关系。生态审美观构成递归认识论的核心,它以被贝特森奉为"生命与环境的终极真理"的三组关系(神圣与美学、美学与意识、意识与神圣)为依托,通过"关联模式"这一抽象的审美模式,以与生态秩序的变化和稳定相协调的方式重新构想了生死节律,使生态美学在对生态整体进行审美关照的同时,完成了对于生、死和美的再评价。生态审美模式借由"掠视界面"模型的创建,以一种意识与无意识同构的"叠纹模式",从深层审美机制层面阐释了递归认识论,其中,差异作为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稳定的指征,使"差异的信息单元"成为生态整体审美的"元模式",生态美学成为响应"元模式"的"元语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余宏亮
在教育社会学的话语中,学校课堂是居于身份高位者的教师与作为心智匮乏者的学生之间知识授受的场域,在那里教师享有俯视、言说、监听之特权,学生履行被看、倾听、附议之本分,师生协同建构了一种主从尊卑的差序格局。而感官社会学的触角更为精敏,它深刻探察到课堂更是一个多感官竞逐、合作、依存、共生的生态网络,在那里师生的感官系统在行使自然功能的同时,更发挥着隐喻意义上的社会功能:视觉喻指"眼睛的权利"与"权力的眼睛",听觉表征着"全纳的耳朵"与"本真的倾听",而声觉则在追问"是谁在言说"以及如何消解"声音的霸权"。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感官社会学 视觉 听觉 声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教育管理现象何以可能这一论题包含教育管理现象存在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和改革何以可能三个方面,涉及到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领域的哲学问题。其中,教育管理现象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前提,认识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核心,改革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目的。教育管理现象的存在成为可能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决定的;教育管理现象的认识成为可能,就要克服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弊端;教育管理现象的改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教育管理现象本身是运动变化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
关键词: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现象 教育管理规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钟科 韩雪珂
感官营销的最大成本通常不来自于感官措施本身的经济支出,而在于实施这种精细化营销手段的前提条件——营销的基本工作已经完成了。一、感官营销的价值感官营销是指将消费者的五种感官体验(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听觉)融入其中并且影响消费者感知、判断和行为的营销方式。已从事感官营销研究20多年的学者克里希纳(Krishna)和知名营销咨询专家林斯特龙(Linstrom)等人认为,营销者可以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影响消费者的潜意识和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康德从其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论述了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问题 ,从而为其教育思想体系 ,也为德国教育学理论体系奠定了根基。
关键词:
康德 教育 智育 德育 美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白中军 赵大霞
鉴赏教学是旨在提高中师学生教学能力的探索性实验。它以教学本身为教学对象,是教学认识上的元认识,教学实践上的元监控,教学修养上的元策略。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鉴赏力,获得关于教学的元认识、元监控、元策略的知识、方法、体验和技能,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并通过相应量表的测验调查证明,教学鉴赏力是教学能力结构中的关键要素,鉴赏教学是中师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华 韩永斌 刘桂玲 顾振新 陈培奇 刘安虎 邱永新
运用M ixture-D-Optim al设计,以糖酸比为响应值,研究了草莓、番茄、胡萝卜和葡萄4种原汁的不同复合配比对其混合成品风味等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草莓汁10%、番茄汁10%、胡萝卜汁38%和葡萄汁42%,相应的复合果蔬汁糖酸比为45.04。应用模糊数学法对复合果蔬汁感官评定分析后显示:4种原汁按上述配比生产的复合果蔬汁易为消费者接受。
关键词:
果蔬汁 复合 糖酸比 风味相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波 魏益民 李韦谨
【目的】分析制作工艺和面粉品质对面条感官质量的影响程度和趋势。【方法】试验选用9种面粉,以加水量、和面时间、醒发时间和压延比为试验因素,每种面粉均采用4因素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的试验方法。【结果】面条色泽、弹性、硬度、黏性、光滑性、总评分和表观状态等变异系数依次减小。面粉种类在面条色泽、表观状态、硬度、黏性、弹性、光滑性和总评分变化中的贡献率分别为95.18%、80.64%、45.96%、70.94%、56.30%、38.64%和79.17%。所选面粉中,高筋粉、矮抗58、小偃6号所制面条总评分较高(>75);所制面条感官质量变异系数较小(<5%)。【结论】面粉种类、制作工艺主要对面条的色...
关键词:
面粉 面条 制作工艺 感官评价 面条质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赖天豪 张全成
味觉作为一种最情绪化的感觉,极易受内外部线索影响。通过归纳影响味觉感受的内外部因素,利用跨感觉交互和期望证实理论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基于隐喻和具身理论探讨味觉对人们高层次认知的影响,最后提出味觉营销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钟科 王海忠 杨晨
感官营销是指融入消费者的五种感官体验并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判断和行为的营销方式,是营销学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感官营销研究的理论模型,分别对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跨感官交互的消费者行为学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阐述了感官营销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拓展方向。
关键词:
感官营销 五感 感觉 知觉 基础认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湘莲 付红军 冯伟
采用新鲜的魔芋粉加入马铃薯淀粉进行魔芋粉丝的研制。对魔芋粉丝的制作工艺过程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对不同条件下制作的魔芋粉丝进行了感官鉴别和评分。得出最优制作工艺为:马铃薯淀粉100 g、加水量为100 g、新鲜魔芋粉用量为6.5 g,葡甘聚糖浓度2.74%~3.28%。制作工序为:选择原料(淀粉、魔芋)→糊化→膨胀→成丝定形→晾晒→成品。用这种工艺制出的粉丝品质最佳,具有良好的蒸煮性和复水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赖天豪 张全成
味觉作为一种最情绪化的感觉,极易受内外部线索影响。通过归纳影响味觉感受的内外部因素,利用跨感觉交互和期望证实理论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基于隐喻和具身理论探讨味觉对人们高层次认知的影响,最后提出味觉营销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