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9)
2023(12116)
2022(10126)
2021(9407)
2020(7549)
2019(17281)
2018(16664)
2017(31341)
2016(16936)
2015(19013)
2014(18921)
2013(18032)
2012(17015)
2011(15613)
2010(15969)
2009(14298)
2008(13978)
2007(12742)
2006(11540)
2005(10640)
作者
(48182)
(40080)
(39665)
(38108)
(25600)
(19358)
(18262)
(15407)
(15318)
(14578)
(13736)
(13271)
(13152)
(12653)
(12651)
(12131)
(11818)
(11731)
(11711)
(11452)
(10364)
(9928)
(9653)
(9382)
(9036)
(9012)
(8989)
(8807)
(8274)
(8016)
学科
(70511)
经济(70337)
管理(40529)
(39940)
(31817)
企业(31817)
中国(24192)
方法(22245)
(20484)
地方(20322)
业经(18061)
(17635)
数学(16832)
数学方法(16468)
理论(16153)
(15153)
农业(13748)
(13132)
教育(12867)
(12672)
金融(12669)
(12528)
银行(12503)
(12201)
教学(12163)
(12075)
(11469)
(11363)
贸易(11348)
地方经济(11243)
机构
学院(236654)
大学(234913)
(92663)
经济(90582)
研究(86572)
管理(81203)
理学(68629)
理学院(67645)
管理学(66101)
管理学院(65643)
中国(63647)
科学(52718)
(51070)
(45089)
(44231)
(40101)
研究所(39740)
中心(39047)
(38019)
(37755)
师范(37359)
财经(34817)
北京(32859)
业大(32713)
(31573)
农业(30979)
(30925)
(30895)
师范大学(29802)
经济学(28825)
基金
项目(151454)
科学(118862)
研究(116183)
基金(105831)
(91998)
国家(91065)
科学基金(77265)
社会(73620)
社会科(68683)
社会科学(68662)
(61346)
教育(56297)
基金项目(55047)
(51286)
编号(48136)
自然(47017)
自然科(45978)
自然科学(45966)
自然科学基金(45145)
资助(42318)
成果(41588)
(37460)
课题(35874)
重点(35154)
(33198)
(32003)
(31129)
发展(30123)
(30039)
大学(29794)
期刊
(113206)
经济(113206)
研究(78327)
中国(60981)
教育(47719)
(38744)
学报(38367)
(34724)
科学(34465)
管理(33004)
大学(29623)
学学(26972)
农业(26385)
(23952)
金融(23952)
技术(22226)
业经(19176)
经济研究(18388)
财经(18129)
(15904)
问题(14268)
(13949)
职业(12964)
图书(12831)
(11407)
(11301)
(11289)
论坛(11289)
(11039)
科技(10664)
共检索到380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善华  
一、前提崔允漷等在阐释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时认为,判别一种活动是不是教学活动,主要依据下述三点: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觉知的形式。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不将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定义。它对我们的启发是,虽然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合,实际上对一个教师(当然也包括大学教师)来说,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外利用各种形式继续进行教学。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放  
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本质属性。本文就如何认识馆员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差异,发展馆员主观能动性的动力和途径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有效地调动和发展馆员的主观能动性,繁荣图书馆事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建勇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情境来论述旅游标准化的本质,认为旅游标准化是一种主观意义客观化的理念型,而非单向的质量信号,若要充分理解旅游标准化,就必须返回到活生生的主观个体,顾客需求才是标准化的来源和基础。同时指出,在客户关系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标准化逐渐向个性化过渡,但这并不代表标准化的终结,反而是标准化新的开始。因此,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赢得市场竞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建勇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情境来论述旅游标准化的本质,认为旅游标准化是一种主观意义客观化的理念型,而非单向的质量信号,若要充分理解旅游标准化,就必须返回到活生生的主观个体,顾客需求才是标准化的来源和基础。同时指出,在客户关系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标准化逐渐向个性化过渡,但这并不代表标准化的终结,反而是标准化新的开
[期刊] 求索  [作者] 吕鹏  
本文考察了在现实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个体对于"法律"一词的解释过程和意义沟通模式。个体在实践的过程中"权宜性"地对"法律"进行解释,但法律观念上的碎片并不必然导致现实秩序上的混乱,人们通过日常会话完全可以达到不同法律观之间的沟通,从而在人们之间建构和维持法律有着真正的本质的"感觉"。社会科学工作者需化解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在"法律"一词解释上的对立,从而为法治建设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小瑞  张卉  
随着新课程改革力度的深入,学生的课业心理负担也逐渐成为政府、社会各界和学校关注的重点。当前学生课业心理负担的相关研究大都为调查研究或对策研究等传统的实证研究,很难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课业心理状况。本文采用与传统实证研究相对立的视角——现象学视角——重新审视学生课业心理负担问题,实现了由"对象性"向"非对象性"研究的方法论转换。并提出要真实反映个体课业心理负担,需要用体验现象学的"倾听"与"陪伴"在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建立亲密关系,共同完成整个研究。文章最后用精神现象学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对学生课业心理负担的成因做了进一步分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洪才  
现象学作为20世纪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直到20世纪末叶才真正影响中国教育学界,而对高等教育学界的影响则极其微弱。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高等教育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个体生命的价值开始凸显并成为高等教育活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主题。传统研究范式在揭示高等教育宏大命题上的意义是不容怀疑的,但在揭示个体微观世界方面却捉襟见肘,而现象学研究范式则找到了用武之地。现象学关注生活世界,为人们祛除科学主义迷障提供了武器。从现象学视域看,高等教育的使命无外乎实现人的自我解放,高等教育研究目的无外乎对理想大学的追寻,从而为大学里生活的人们找到自我解放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任丽丽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了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还需要学生内动力的积极投入。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是程序化地被动参与,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实质投入。因此,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调动学生对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和尽力融合的主观意愿,提高大学生在人才培养教育中的实践参与程度,从培养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角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录护  左冰  
本文从现象学视野和分析逻辑出发,以广州市某中学学生为案例,探讨了旅游对于城市中学生的教育功能以及旅游教育功能的本质。研究表明:(1)中学生旅游具有获取社会化知识的重要功能,中学生通过旅游可以习得多种社会规则、积累文化经验、提高群体互动能力、塑造理想,中学生旅游还具有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作用。(2)中学生旅游与成人旅游具有"入世"与"出世"的不同目的性区别。中学生以各种角色参与"玩"的过程比单纯的视觉游历更加重要,因而以文化为导向的旅游更能引起中学生的兴趣。(3)旅游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本质就在于通过旅游可以获得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现象学哲学分化为观念论现象学、发生现象学和解释学现象学三个分支。与之相应,作为方法或研究方法的现象学主要有三种含义:先验研究、体验研究与解释学研究。虽然教育研究领域所采用的现象学方法主要显示为体验研究,但是,现象学的核心精神乃是先验研究和解释学研究。有效的体验研究必须以先验研究以及解释学研究为前提,并因此而使体验研究显示出三个关键特征:倾听当事人的体验并尊重当事人的独特的本土语言;用艺术的语言描述当事人的体验;研究者放弃研究的态度而与当事人建立某种亲密的存在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教师成为研究者体现着教育自身意义的丰富和对教育意义和生活世界的关注。教育的生活世界是鲜活的 ,富有生命意义的 ,是一切教育的生存所必需的 ,同时它又是生动的、丰富的、充盈的 ,为经验所直观而尚未被抽象的概念所规定 ,是原发的、原生态的。教育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教师的使命 ,就是使教育的意义得以实现。教师成为研究者 ,并不是要教师去做另一件事情 ,他所要研究的是怎样使教育的意义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 ,是每日每时在教育的生活世界里所经历的教育本身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秀红  
现象学以研究现象的本质为己任,试图系统地解释和描述生活经验中的内在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特征,这种主体间的对话和共同反思的关系是回归教育本质的路径。对话教学是师生基于关系价值和关系认知、整合反思与互动、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合作创造知识和生活的话语实践。有效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有效对话教学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交流中相互平等;沟通中相互理解;合作中共享;存异中创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浩生  
人的存在是身体和心智的统一。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启示我们教育应返璞归真,回归其原初状态的"逻各斯"。胡塞尔的经典现象学强调的是意识体验,梅洛-庞蒂则将意识体验替换为身体的知觉体验,把意识现象学转变为身体现象学。受现象学影响,具身心智理论强调身体对认知的塑造作用,认为身体在知识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认识的客体,而是认识的主体,发挥着构建知识的作用。认知结构形成于反复出现的身体感觉—运动模式。认知是身体活动的结果,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身体体验。具身的教育与教学强调身心统一观,主张从表征主义知识观到具身知识观的转变,把具身学习的原则贯穿于教育与教学的始终,促进教育观的转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澄宇  
语文生活作为语文课程汲取营养的母体而饱有的丰富性自不待言。而从研究语文学科到关注语文生活,只是语文工作者们扩大视野,回归"语文本身"的第一步。从现象学还原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再一次的现象学还原。通过这种方法,将附丽于语文生活之上的僵化的"道"与"文""还原"掉。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纯粹"的语文生活特质,包括"先验性""、审美性""、丰富性"与"智慧性"等。这种"纯粹"的语文生活及其特质才应是现代语文课程核心的价值与意义之来源。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仇晓春  
本文从现象学研究视角出发,以大学外语教学为例,探讨了大学混合教学中虚拟学习环境(VLE)的应用状况。从信息的传递,概念的应用和厘清,观点的交换、资源的调查和分享,知识的合作创建、过程意识和技巧的开发等四个范畴出发,对VLE在大学混合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其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模式间关系、材料地位、学生层次等四个维度上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