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7)
2023(7643)
2022(6311)
2021(5773)
2020(4785)
2019(10482)
2018(9855)
2017(18357)
2016(10051)
2015(10539)
2014(9911)
2013(9781)
2012(8738)
2011(7799)
2010(7449)
2009(6728)
2008(6548)
2007(5758)
2006(4922)
2005(4194)
作者
(29204)
(24614)
(24405)
(22859)
(15338)
(11802)
(10781)
(9510)
(9285)
(8459)
(8422)
(8018)
(7766)
(7717)
(7526)
(7518)
(7396)
(7246)
(7070)
(6951)
(6268)
(5852)
(5653)
(5603)
(5553)
(5398)
(5331)
(5257)
(5006)
(4793)
学科
(36360)
经济(36248)
(30359)
管理(30055)
(23629)
企业(23629)
方法(17146)
数学(15266)
数学方法(15153)
(12762)
(12374)
中国(9653)
(9158)
贸易(9157)
(8970)
农业(8910)
业经(8844)
(7503)
财务(7502)
财务管理(7495)
(7246)
企业财务(7207)
(6988)
收入(6562)
技术(5909)
环境(5681)
地方(5679)
(5619)
(5426)
银行(5391)
机构
大学(137653)
学院(136965)
(56286)
经济(55319)
管理(54184)
理学(48317)
理学院(47712)
管理学(46889)
管理学院(46657)
研究(44989)
中国(33044)
(30004)
科学(28689)
(27421)
业大(25068)
(24891)
农业(24002)
(22562)
中心(21178)
研究所(20935)
财经(20610)
(19040)
(18885)
经济学(17565)
(16767)
北京(16640)
农业大学(16531)
师范(16463)
经济学院(16144)
(16024)
基金
项目(101204)
科学(79972)
基金(76256)
(69393)
国家(68775)
研究(67602)
科学基金(58530)
社会(45913)
社会科(43602)
社会科学(43590)
基金项目(41027)
自然(39748)
自然科(38936)
自然科学(38919)
(38395)
自然科学基金(38305)
(33387)
教育(31086)
资助(29991)
编号(25141)
重点(22584)
(22393)
(21348)
(20545)
科研(20159)
创新(19930)
国家社会(19876)
计划(19810)
教育部(19061)
(18591)
期刊
(55406)
经济(55406)
研究(34225)
学报(28156)
(26370)
中国(25313)
科学(23798)
大学(20871)
学学(20262)
(19150)
管理(18465)
农业(17596)
教育(11468)
(11296)
金融(11296)
财经(10210)
业经(9950)
经济研究(9715)
(9712)
(8773)
技术(8686)
(8186)
业大(7996)
问题(7416)
农业大学(7025)
商业(6980)
科技(6876)
(6481)
技术经济(5960)
国际(5639)
共检索到188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新燕  张惠天  王璐  
受助者困境态度是消极(即“悲”天悯人)还是积极(即“乐”善好施)更能使潜在捐赠者伸出援助之手,是捐赠领域十分关注但在研究结论上却存在分歧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捐赠决策过程和心理距离理论,探讨了受助者困境态度效价与心理距离对捐赠意愿的交互作用。五个实验使用了不同的操控手段和捐赠呼吁主题,结果发现:当个体与受助者心理距离较近时,人们会更愿意捐赠给呈现消极困境态度的受助者;反之,心理距离远时,人们会更愿意捐赠给呈现积极困境态度的受助者。本研究从捐赠者决策过程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发现了上述效应中“视角→情绪”的内在机制。具体而言,当捐赠者和受助者之间心理距离较近,捐赠者在认知上会采取受助者视角,更加关注消极受助者困境态度的帮助需要,这进一步加强了捐赠者的同情,进而增强其捐赠意愿;而当捐赠者和受距离相对较远,捐赠者在认知上会采用自我视角,更加关注受助者积极困境态度给自我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这进一步加强了捐赠者感受到的鼓舞,由此促进其捐赠意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段珅  刘凤军  李园园  孟陆  
有效的慈善呼吁方式是助推民众参与捐赠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往多数研究单独探讨了不同慈善呼吁主角对于潜在捐赠者捐赠行为的影响,然而,除宣传主角不同外,慈善捐赠类型差异也会影响潜在捐赠者的捐赠行为,但鲜有研究探究慈善捐赠主角与慈善捐赠类型的交互作用对于个体捐赠行为的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以慈善捐赠主角为切入点并结合不同的捐赠类型,探究慈善捐赠主角与慈善捐赠类型的交互作用对于捐赠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了慈善捐赠主角人数对于该效应的调节作用。实验1A首先通过探索性实验验证了慈善捐赠主角与捐赠类型匹配会对不同捐赠类型的需求评估产生差异性评价,从而为后续捐赠行为的研究提供初步证据;实验1B通过线上问卷直接验证了慈善捐赠主角与捐赠类型的匹配作用对于个体捐赠意愿的影响;实验2通过实验室实验的真实金钱分配任务,进一步验证了慈善捐赠主角与捐赠类型的匹配作用对于个体捐赠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慈善捐赠主角人数在上述匹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研究以期为不同慈善类型的慈善呼吁主角应用策略提供实践性指导,从而提升潜在捐赠者的捐赠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殷铭康  周咏梅  
通过对慈善组织捐赠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会计信息对个体捐赠者捐赠意愿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会计信息能够显著影响个体捐赠者的捐赠决策,其具体路径为个体捐赠者对资产信息、筹资、管理费用信息的感知会通过工具信任影响捐赠意愿,对业务活动支出信息、收入信息和筹资、管理费用的感知会通过动机信任影响捐赠意愿,筹资、管理费用信息感知会直接影响捐赠意愿。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柳武妹  
以往权力研究侧重于慈善捐款(捐金钱),与低权力者相比,高权力者对受难者的同情心少,因此捐款意愿低。但捐赠者的权力如何影响其时间捐赠,目前尚未有研究探讨。本文利用行为数据和自陈报告数据发现,慈善捐赠情境下,尽管高权力者比低权力者的金钱捐赠意愿低,但他们的时间捐赠意愿却比低权力者高。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高权力者对他们的时间有更高的幻觉控制,使其遇到时间捐赠呼吁时会表现出更强的行动导向。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当个体的权力来源不合理时,慈善捐赠情境下个体的权力对时间捐赠的影响将会逆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诗   朱继绪  
本文基于ELM理论,根据数字评论内容的形式差异,从文字评论客观性、图片评论真实性两个方面构建数字评论可信度量表,探究了数字评论可信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电商购物情景中,数字评论可信度(文字评论客观性、图片评论真实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较于文字评论客观性,图片评论真实性的影响效应较强;品牌态度和心理距离是数字评论可信度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中介机制,它们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7.87%、19.44%;评论丰富性正向调节了数字评论可信度对心理距离、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效应。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霞  干胜道  冯林燕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非营利组织也存在很多诸如舞弊、贪腐、资金滥用、透明度不足等财务问题,严重挫伤了捐赠者的捐赠积极性,损害了出资人权益。个人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是他们对组织公平感知中与财务相关的部分,是一种主观感受,对其捐赠金额、捐赠频数等均产生一定影响,是许多非营利组织能否募集到足够资金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非营利组织捐赠者调查,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得出:财务结果公平直接影响个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意愿,财务程序公平对捐赠意愿的直接影响不显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霞  干胜道  冯林燕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非营利组织也存在很多诸如舞弊、贪腐、资金滥用、透明度不足等财务问题,严重挫伤了捐赠者的捐赠积极性,损害了出资人权益。个人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是他们对组织公平感知中与财务相关的部分,是一种主观感受,对其捐赠金额、捐赠频数等均产生一定影响,是许多非营利组织能否募集到足够资金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非营利组织捐赠者调查,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得出:财务结果公平直接影响个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意愿,财务程序公平对捐赠意愿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主要通过财务结果公平间接影响捐赠意愿,财务信息公平直接影响和通过财务程序公平与财务结果公平间接影响捐赠意愿。因此,为提升个人捐赠者捐赠意愿以筹集到更多资金,非营利组织应当按照出资人意愿妥善安排资金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及时披露财务信息,从而提升其财务公平感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建新   范秀成   李希  
随着产品预售、直播带货和购物狂欢节等新型商业模式的日益盛行,新产品脱销日渐普遍,但对于它们的捐赠却困扰着许多消费者,而且相关的关注和研究也严重缺失。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和道德提升感理论,本文通过构建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深入探寻了新产品脱销经历是否、如何以及何时会影响消费者的捐赠意愿等问题,并通过实验法和调查法进行了检验。2个主实验及其扩展实验或调查表明:(1)新产品不同类型脱销经历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捐赠意愿,其中限制供应数量的供应性脱销经历较之于需求突发增长的需求性脱销经历更难以唤起消费者的捐赠意愿;(2)心理所有权与道德提升感会共同部分中介新产品脱销经历对消费者捐赠意愿的影响,其中前者会起消极中介效应,而后者会起积极中介效应;(3)消费者的社会价值取向会调节心理所有权与道德提升感的共同中介效应,亲自我价值取向者会让心理所有权中介效应占优,从而会减弱消费者的捐赠意愿;亲社会价值取向者会让道德提升感中介效应占优,从而会增强消费者的捐赠意愿。这些研究结论在深化与完善新产品脱销、旧物处置和慈善营销等理论的同时,也对消费者理性处理旧物、厂商改善新产品脱销、慈善机构营销募捐以及监管机构规范治理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海燕  费显政  王涯薇  
现有研究大多探讨了消费情境下更多选项带来的积极效应,然而其负面效应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基于捐赠背景探究了选项数量对人们捐赠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4个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多个捐赠金额选项(vs.单个捐赠金额选项)会显著降低人们的捐赠意愿,且该影响是通过选择困难的中介实现的。具体而言,多个捐赠金额选项会因为增加捐赠者的决策步骤以及对捐赠选项的权衡比较过程,进而引发人们更大的选择困难,导致其更低的捐赠意愿。研究结论既拓展了捐赠金额选项数量在捐赠决策领域的理论研究,也为网络公益平台优化捐赠广告诉求效果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龙一  杨祺  
众筹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融资模式,投资者对项目的支付意愿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将众筹的研究视角延伸至投资者心理行为领域,从投资者心理角度,研究时间和空间距离与投资者支付意愿的关系,应用解释水平理论,验证了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匹配对投资者支付意愿作用的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梅华  李佩镅  牟宇鹏  
以心理距离理论为基础,探讨在线评论内容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第一,在线评论内容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受到消费者对评论内容心理距离感知的中介作用;第二,不同产品类型调节下,评论内容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同。其中,非信任型产品的消费者更关注高评论质量内容;而信任型产品的消费者更在乎评论内容的高感知相似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芬芬  杜兰英  侯俊东  
采用情境式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组织募捐方式对员工捐赠数额的影响,考察人口统计特征、面子倾向和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共回收有效问卷601份,通过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募捐方式对员工捐赠数额有显著的影响;年收入、职位以及单位性质在组织募捐方式和员工捐赠数额间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面子倾向中赢面子倾向调节作用显著,对于赢面子倾向比较高的员工,公开捐赠名单和数额他们捐赠的更多,而怕丢面子倾向调节作用不显著;权力距离调节作用不显著,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高权力距离感知的员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经国  邹恒甫  
在家庭内部,如果利他的父亲没有"最后话语权",就会面临"撒玛利亚人困境",使利他行为在配置家庭资源时产生经济无效率。本文通过扩展父亲利他主义的范围,在一个父子动态博弈模型中引入慈善捐赠和遗产税作为约束机制,对家庭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父亲一儿子的财富结构满足一定条件下,慈善捐赠和征收遗产税的联合作用能够使父亲避免"撒玛利亚人困境",改进家庭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游士兵  黄柄南  
2008年四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作为商业行为的主体,企业在灾区重建过程中的捐赠表现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甚至成为部分消费者选择消费企业的前提,据此,本文拟从企业捐赠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通过对决定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企业捐赠因素进行调研,得到了两组因素:第一组是消费者对企业捐赠的感知因素,分别是:质量、服务、品牌、信誉、时尚、满足、社会;第二组是企业捐赠因素,分别是:捐赠数额、捐赠领域、捐赠资源、捐赠途径。本文对这两组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1分析感知因素与购买意愿的关系,回答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捐赠企业的产品;研究2分析企业捐赠方式与购买意愿的关系,回答消费者购买具有何种捐赠行为的企业的产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巧  刘凤军  
顺应建设环保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研究如何挖掘二手市场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研究结合解释水平理论和传染原则,探讨了消费者与二手商品个人所有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二手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通过三个实验,本研究发现扩大消费者与二手商品个人所有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二手商品的购买意愿,而消费者对二手商品感知污染程度的降低是该影响背后的心理机制。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心理账户损耗对感知污染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低心理账户损耗条件下感知污染的中介效应显著,但高心理账户损耗会切断心理距离对感知污染的影响,最终导致感知污染的中介效应的消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