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6)
2023(4074)
2022(3333)
2021(3456)
2020(2717)
2019(6342)
2018(6680)
2017(9212)
2016(6535)
2015(7512)
2014(7591)
2013(6082)
2012(5603)
2011(5048)
2010(5352)
2009(4294)
2008(4129)
2007(4029)
2006(3574)
2005(3292)
作者
(13464)
(11132)
(11041)
(10798)
(7086)
(5287)
(5203)
(4606)
(4215)
(4162)
(3847)
(3796)
(3724)
(3542)
(3500)
(3413)
(3387)
(3364)
(3292)
(3251)
(3097)
(2904)
(2884)
(2622)
(2598)
(2573)
(2530)
(2415)
(2340)
(2332)
学科
教育(21010)
中国(11285)
管理(9045)
(8069)
经济(8059)
理论(7880)
教学(7533)
(6494)
(6190)
政治(5500)
(5300)
企业(5300)
思想(5004)
学校(4817)
研究(4635)
思想政治(4516)
政治教育(4516)
治教(4516)
德育(4471)
(3851)
工作(3755)
(3730)
学法(3706)
教学法(3706)
发展(3514)
高等(3489)
改革(3480)
(3391)
学理(3037)
学理论(3037)
机构
大学(77309)
学院(68563)
教育(29231)
研究(26896)
(23302)
师范(23188)
师范大学(18882)
(17904)
科学(15606)
管理(15303)
(15096)
经济(14330)
职业(12920)
(12903)
中国(12854)
(12777)
理学(12689)
技术(12668)
理学院(12395)
北京(12336)
管理学(11696)
研究所(11662)
管理学院(11536)
教育学(11174)
中心(10826)
(10030)
(9936)
(9198)
职业技术(8895)
教育学院(8294)
基金
项目(41042)
研究(40239)
科学(32523)
教育(29165)
基金(23565)
成果(21357)
社会(21225)
编号(20356)
社会科(19559)
社会科学(19554)
(18819)
国家(18424)
课题(18321)
(18234)
(17440)
(16797)
科学基金(14760)
项目编号(12808)
规划(12797)
研究成果(11989)
(11932)
(11401)
基金项目(11210)
重点(11084)
(10730)
高校(10644)
年度(10610)
(10582)
(10322)
(10278)
期刊
教育(53639)
研究(32844)
中国(28077)
(17389)
经济(17389)
职业(12490)
学报(10533)
大学(9873)
技术(9764)
图书(8575)
高等(7865)
(7716)
技术教育(7449)
职业技术(7449)
职业技术教育(7449)
科学(7431)
高等教育(6811)
成人(6714)
成人教育(6714)
书馆(6592)
图书馆(6592)
学学(6445)
(6255)
论坛(6255)
(6074)
管理(5666)
(5004)
发展(4415)
(4415)
农业(4351)
共检索到121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东洁  
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弘扬责任担当精神、理性精神和反思批判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爱融入学生生活,把爱注入自身工作,以增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洁  佟丞  
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核心的"微时代"已悄然到来,其具有信息量大、受众广、传播时效强等特点,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与冲击。文章从开辟德育新阵地、弘扬主流价值观、主客体相互提升等角度,对发挥微时代的积极作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背景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超  钟冀平  
微博、微信的出现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微时代"的到来。我们今天正身处"微时代",经历着它给我们带来的人际交往、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在各类社会人群中,大学生无疑是"微时代"的领潮人。自微博、微信问世以来,许多大学生纷纷注册账号,刷微博、微信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时尚。"微时代"既然已如此深入人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碧如  何坚茹  叶柏霜  俞林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时代网络的"非微"功能,通过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齐动,主流教育与全面服务互动,思政网军与意见领袖联动,疏堵结合与标本治理共动,来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润  
通过占领网络阵地,唱响网上主旋律。网络思政活泼新颖的形式提升了学生接受度。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在融合中互相促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引入系统思维,从全局思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宏佳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当今这个社交网络非常发达的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等等越来越多的事物都和"微"联系在了一起,微文化也应运而生。微文化在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一些影响,文章对这些影响进行详细探讨,并对此如何应对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生  张旭东  
城市精神作为城市建设的软实力,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城市精神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城市精神政治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不平衡,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精神的思想教育功能认识不足,市民思想政治素质偏低等问题,制约了城市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城市思想教育功能的主导性,构建城市精神思想教育功能发挥的长效机制,营造利于城市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娜  
当前,我国高校正处于现代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新时期符合社会主义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高校教师因自身特殊的社会角色及具有的过硬专业素养,在当代高校教学育人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肩负着更加重要的教育使命。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各高等教育学校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更是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党建工作的迫切之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夏振鹏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数据分析技术不可或缺。现代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转型,在数据技术与教育文化共同发展之时,教育对人类的社会实践行为和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教育对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优化与引导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中尤其明显。思想政治学科所涉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政治阶层的知识内容对人类个体及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具有规范作用。在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具备高度的科学意识观念的学习体系,学科内容与学科教育急需从刻板教学中寻求具备教化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具体可表现为教学范式到学习范式的转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陆志伟  
近年来,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引领人们进入了"微媒体"时代,让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具有时空拓展性、时效提升性、形式新颖性、内容多样性的"微媒体"冲击了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微媒体"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因此,大学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基于当前大学生思想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利用"微媒体"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红梅  
"微时代"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文章从信息传播"去中心化"挑战权威性、多元文化冲击传统价值模式和主流意识形态、"微时代"加大了舆论监管难度等方面分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认为"微时代"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在于信息传递的多元化、共时性与互动性,学生更倾向于片段化信息传播,技术理性严重影响价值理性。因此,应以科学理念引导话语权的确立,以意见领袖为基础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打造全新的工作载体与内容,加大对"微时代"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江雪茹  
“灌输法”是中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模式,但由于该种教育方法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而忽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使德育容易与人的发展脱节,这致使我国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与预定的目标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弥补这个差距,就不能拘泥于“灌输教育法”的成规,而要特别注重思想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和实施途径的多样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芸  毛文娟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结合各种以简洁、便利为特点的微平台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手段。文章探讨了微平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同时也提出了微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途径:微平台网络舆论趋同化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对大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引导;网络资源的开放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面对微时代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软硬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新媒体素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凤丽  
微博满足了高校大学生人际发展的需要,并且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但面临高校对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效能认识不足、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吸引力不强、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共享性没有得到充分借助的困境。对此,可通过加大对微博的宣传与培训力度、利用微博主动组织大学生进行讨论、创建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等途径发挥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银忠  邹琴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各行各业为避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都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位于思想领域的前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完善自身,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特点——学生思想行为的波动性、教师教学的网络化、学生数据的价值性的基础上,应积极使用大数据监测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同时注意保护数据隐私、准确筛选数据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