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
- 2023(232)
- 2022(202)
- 2021(191)
- 2020(179)
- 2019(389)
- 2018(345)
- 2017(657)
- 2016(375)
- 2015(363)
- 2014(400)
- 2013(394)
- 2012(356)
- 2011(361)
- 2010(342)
- 2009(258)
- 2008(302)
- 2007(253)
- 2006(202)
- 2005(179)
- 学科
- 济(1397)
- 经济(1395)
- 学(650)
- 管理(647)
- 业(589)
- 方法(554)
- 数学(499)
- 企(489)
- 企业(489)
- 数学方法(485)
- 中国(338)
- 财(290)
- 教育(282)
- 理论(265)
- 思想(247)
- 年(227)
- 和(224)
- 融(224)
- 金融(224)
- 农(222)
- 现代(222)
- 业经(205)
- 地方(200)
- 近现代(200)
- 1640(199)
- 斯(196)
- 经济学(195)
- 统计(186)
- 制(183)
- 银(183)
- 机构
- 大学(5376)
- 学院(4930)
- 研究(1944)
- 济(1863)
- 经济(1816)
- 中国(1406)
- 管理(1403)
- 科学(1351)
- 理学(1293)
- 理学院(1255)
- 管理学(1167)
- 京(1166)
- 管理学院(1155)
- 范(1073)
- 师范(1070)
- 所(998)
- 研究所(899)
- 师范大学(895)
- 财(829)
- 中心(792)
- 州(786)
- 农(778)
- 北京(775)
- 院(755)
- 教育(725)
- 财经(713)
- 经济学(689)
- 经(648)
- 业大(627)
- 江(622)
共检索到7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唐斌 施盛威
基于古典形而上学及其真理观,赫钦斯批判了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的混乱状态,即职业主义、孤立主义与反理性主义等。杜威赞同赫钦斯所提出的旨在改变现状的教育计划,但并不认可他为推行这一计划所找寻的理论基础,即一种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关于知识与实在关系的论说。受工业革命与现代科学影响,杜威坚信,实在源于实践的型塑,并随着实践深化而发展。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实在,同时也改变着"真理"与人生,而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堪称智慧而又自由的人,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依据新的自由观与智慧观来培养人。从现实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理论、经典是被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永为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与大卫·斯尼登之间就职业教育问题展开激烈论争。这场论争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立法与普通教育改革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当时双方论争的语境、焦点和结果,揭示了论争背后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歧。
关键词:
杜威 斯尼登 职业教育 论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邵芳强
哲学总是通过对人性的价值追问和对人类世界的理想建构,实现影响现实的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追求、方向和力量的话语功能。在形而上学形塑现实世界话语权威的历史演进中,总结其权威至高性、逻辑完满性、主体生产性的形塑方式,确认其是特定利益集团为自身利益辩护、统摄他者利益的二元权力结构作合理性辩护的话语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穿传统形而上学形塑权威的至上性、永恒性、逻辑性、生产性等基本方法,实现了哲学形塑话语权威的理论方式和实现话语功能的实践方式的双重变革。一方面,将对人性的追问从普遍、抽象、总体形式向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下移,重塑以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及其本质力量的实现的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将对理想世界价值秩序的构建从二元对立的权力结构向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下移,通过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交织现实世界共同遵循的价值秩序。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话语立场和话语实践的双重变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
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权威 实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邵芳强
哲学总是通过对人性的价值追问和对人类世界的理想建构,实现影响现实的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追求、方向和力量的话语功能。在形而上学形塑现实世界话语权威的历史演进中,总结其权威至高性、逻辑完满性、主体生产性的形塑方式,确认其是特定利益集团为自身利益辩护、统摄他者利益的二元权力结构作合理性辩护的话语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穿传统形而上学形塑权威的至上性、永恒性、逻辑性、生产性等基本方法,实现了哲学形塑话语权威的理论方式和实现话语功能的实践方式的双重变革。一方面,将对人性的追问从普遍、抽象、总体形式向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下移,重塑以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及其本质力量的实现的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将对理想世界价值秩序的构建从二元对立的权力结构向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下移,通过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交织现实世界共同遵循的价值秩序。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话语立场和话语实践的双重变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
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权威 实践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晓艳
企业文化的建构应该是一种价值观自我彰显的过程。当今企业文化已成为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也成为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显学。综观企业文化研究的现状,大多是在走"文化中心"主义的理路,以文化为本位去界定企业文化的范畴及其作用,致使实践者对企业文化建构的追求误入了"形而上学"的窠臼,导致企业文化的发展步入到见物不见人,几个醒目的口
关键词:
企业文化 误区 异化 形而上学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新国
孟子"以善为性",悬置了人性论中现实的一面,将人性中具有价值范导意义的一面予以凸显。这可视为其道德理性论。孟子围绕恻隐之心展开的心论,可以视为其道德情感论。与孟子较为充分地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别,荀子侧重发展了孔子的礼学思想,注重阐发范导现实人性的一面,主张通过心的辨察与具体的礼制法度行为来实现善。从统合孟荀来发展儒学的视角来看,在心论议题上,应当重点突出孟子心论的仁性特质和荀子心论的智性特质,而康德对自由与道德法则关系的诠释可为统合孟荀提供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
统合孟荀 道德法则 形而上学基础
[期刊] 征信
[作者]
宋一
货币的形态与功能的对立统一,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围绕货币的"唯名论"和"唯实论",决定了货币政策上的传统主义、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而对于中国而言,货币政策需要考虑到目的、环境、手段等方面因素,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关键词:
货币 货币政策 反思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形而上学通常被理解为一种高高在上的超验学说,似乎很难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所接壤。然而,不论是最开始对于世界本原的追问,还是后来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亦或马克思对于实践活动的肯定,实际上都是试图在为形而上学找到一个可以被人们所接受和掌握的世俗的根基。并且,在整个形而上学发展过程中,哲学研究的重心也在不断的发生下移,在这过程中,貌似对"上"的探求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其对"下"的求索。
关键词:
形而上学 本体 主体 实践 超越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恩戈齐·奥约孔-伊维拉 陶丽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建立的制度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大约70年后,世界发生了变化。曾经依赖世界银行的新兴国家成为世界强国。亚非拉各地的经济增长正在改变全球经济。世界银行必须适应这种结构上的转变——它已在这方面取得进展,虽然有些缓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晓慧
李贺对贵族生活的渴望是在危机四伏却又崇尚享乐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展开的。他仕途偃蹇,贫病交加却秉性高傲,在极度的渴望与绝望中补偿情绪便幻化而出,主要表现在对贵族生活的强烈向往,对爱情的狂热渴望,对仙界的无比欣羡。这些"憧憬诗"是用美好的想象作精神补偿,为其苦涩的心灵寻找暂时的乐园,从而弥补在现实中的巨大缺失。
关键词:
李贺 憧憬诗 精神补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宫占奎 古昕
APEC于1994年确定了茂物目标,1995年将目标具体化,包括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15个领域。在推进茂物目标进程中,APEC进行了同行评议和中期评估。2010年13个成员参加了茂物目标评估。APEC推进茂物目标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今后的进程值得关注。
关键词:
APEC 茂物目标 进程 评估与展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坤 徐志明
目前,人们在对知识服务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知识服务是"超人",可以解决图书馆服务的一切问题,是所有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实际上,知识服务对图书情报工作者的素质、信息资源建设、专家系统建设以及设备条件等具有较高的要求。知识服务的良性发展要求对知识服务的正确认识、知识服务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图书馆学教育观念以及重视团队协作。
关键词:
知识服务 高校图书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支存烽
父亲的会计梦小时候,我家的小客厅经常围满了人,而且一批又一批。来的都是本地的渔民,他们知道我父亲精通会计,捕鱼归来都要找我父亲帮他们算账,父亲总是欣然应允。我看着父亲熟练地拨打着算盘,清脆的算盘声就像一曲美妙的音乐。很快父亲便把他们船上的账算得一清二楚。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小渔民很有意思,他戴着一顶旧毡帽,胖胖的身材,说着口音特别重的闽南话,他那天分到了一千元。只见他把钱往兜里一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进
当代中国对同盟有一些误解,对结盟存有拒斥心理。这些误解包括:把盟国当朋友;结盟就必须全方位合作,甚至是国家命运绑定;结盟是冷战思维;结盟破坏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性;既然中国外交不区分敌友,则结盟没有必要。这些误解的形成主要来自中国长期坚持不结盟政策,以及对中苏同盟破裂历史经验的误用。一方面,中国在未来不应排除结盟选项,但在转换政策之前,应该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鉴于中国的实力增长状况,中国的强势地位将使其在未来扮演联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角色,这正是中国亟需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地方。另一方面,中国无须在中短期内转而采取结盟政策,现在的"结伴不结盟"政策完全符合当前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形势。中国可以利用结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