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
- 2023(1538)
- 2022(1333)
- 2021(1187)
- 2020(1086)
- 2019(2575)
- 2018(2628)
- 2017(5255)
- 2016(2978)
- 2015(3255)
- 2014(3364)
- 2013(3292)
- 2012(2824)
- 2011(2559)
- 2010(2693)
- 2009(2520)
- 2008(2408)
- 2007(2126)
- 2006(1927)
- 2005(1645)
- 学科
- 济(12670)
- 经济(12642)
- 业(8351)
- 管理(7552)
- 中国(7341)
- 方法(6894)
- 企(6349)
- 企业(6349)
- 数学(6156)
- 数学方法(6131)
- 人口(5125)
- 农(3363)
- 财(2779)
- 贸(2758)
- 贸易(2757)
- 易(2655)
- 农业(2614)
- 地方(2555)
- 学(2544)
- 劳(2466)
- 劳动(2466)
- 业经(2241)
- 制(2073)
- 国人(2010)
- 关系(2003)
- 中国人(1962)
- 问题(1944)
- 策(1798)
- 理论(1657)
- 地方经济(1537)
- 机构
- 大学(42462)
- 学院(41320)
- 济(17635)
- 经济(17279)
- 管理(16061)
- 研究(14848)
- 理学(14369)
- 理学院(14158)
- 管理学(13848)
- 管理学院(13781)
- 中国(10539)
- 京(8912)
- 科学(8674)
- 所(8082)
- 财(7905)
- 研究所(7332)
- 财经(6657)
- 中心(6163)
- 经(6121)
- 农(6101)
- 江(5933)
- 范(5878)
- 师范(5846)
- 北京(5801)
- 经济学(5766)
- 业大(5754)
- 经济学院(5230)
- 财经大学(4978)
- 院(4902)
- 师范大学(4769)
共检索到61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翼,李江英
本文认为,中国的老年退休人员,具有较为强烈的再就业冲动。其再 就业的目的在于增加收入;其再就业求职的主要路径是依赖强关系网──亲戚、亲 属、朋友关系。国家成立的各级老年组织,基本上对老年退休人员的再就业,未起帮助 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翼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老年人再就业研究"课题组在山东省泰安市和江苏省无锡市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对其再就业的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灵云 谢孝忍
基于上海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调查数据,对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有退休工资、其他老人工作影响等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在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老人工作影响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本文的政策建议:鉴于上海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比例较高,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使其"老有所为"。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有关就业政策时应当加以考虑。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上海市 再就业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贝贝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升高、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释放老年人口消费能量成为一个充满机遇的挑战。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全国城乡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且消费结构相似。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全国老年人口及分城乡老年人口消费决定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休后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会提高;优势个体特征、良好家庭互动以及健全社会保障等因素有利于释放老年人消费的潜能,其中收入和教育变量作用显著,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加显著。鉴于此,研究认为应当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提供全面的老年产品与有效的老年服务,激发老年人口消费动能,最终促进全国消费需求的增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生龙 郎晓娟
文章基于2010、2012和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中国退休政策在男女退休年龄上的规定,使用断点回归设计,探讨退休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检验退休影响健康的机制。研究发现,退休对男性的健康影响不显著,而对女性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的影响,主要原因是退休后女性增加了锻炼的频率;虽然男性的锻炼频率在退休后也有所增加,但退休后男性超重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这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锻炼的健康效应。文章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当前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以应对人口
关键词:
退休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断点回归设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贝贝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升高、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释放老年人口消费能量成为一个充满机遇的挑战。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全国城乡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且消费结构相似。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全国老年人口及分城乡老年人口消费决定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休后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会提高;优势个体特征、良好家庭互动以及健全社会保障等因素有利于释放老年人消费的潜能,其中收入和教育变量作用显著,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加显著。鉴于此,研究认为应当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纪竞垚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探讨了中国城市老年人退休适应状况,并结合中国退休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验证并拓展了退休适应综合模型,构建了本土化的老年人退休适应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研究显示,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能够较好地适应退休生活,但具有群体差异。城市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健康状况较好、有配偶、有经济上的养老规划、退休后选择继续工作或退休前为中高层管理者拥有更好的退休适应状况。同时,文章验证了本土化退休适应综合模型。结果显示,个体和工作环境相关因素皆影响中国城市老年人的退休适应。此外,基层管理者的适应状况较差,需要在政策和实践层面重点关注该类群体的退休适应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芬
老年人力资源无论是成本、效益还是社会影响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他们经验丰富、人脉资源广、培训期短、效果最好、耗费的前期投入最低。延长退休年龄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些政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老年人力资源利用缺乏有效的法制保障。延迟退休是老年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主要渠道,但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磊 沈政 沈盈希
秉着回答延迟退休是否会增进老年人福利这一科学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以支定收给付确定的养老制度和延迟退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代际支持的经济福利视角,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根据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发现:延迟退休提升了老年人福利。通过对核心参数、劳动人口平均年龄以及养老制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上述结论依然稳健。但是媒体、学者以及行文的实际调查结果均显示,多数民众反对延迟退休。在经济福利上,这源于现实中缺乏模型中延迟退休改善老年人福利的转移支付机制以及现存养老制度的不公平性等。本文的政策意涵在于,其一,向民众传达这一事实,坚定民众对政策的信心;其二,尽快推出与延迟退休政策配套的政策,如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等,根据不同的部门制定出差异化的退休政策,使延迟退休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福利。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全要素生产率 老年人福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彦媛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城市退休老年人闲暇教育的价值也得以体现。闲暇教育有助于城市退休老年人个体人格的不断完善,有助于老年人形成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有助于老年人掌握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各种能力,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促进城市退休老年人闲暇教育价值的实现,文章提出以下对策:丰富闲暇活动内容,促进老年人自愿选择;合理利用社区资源,推动老年人闲暇活动;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加强老年人自主学习;改进老年大学建设,丰富老年人闲暇教育。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华磊 王辉 胡浩钰
文章从代际支持视角出发,建立一个可以模拟不同延迟退休情景下历年老年人福利变化的动态优化模型,根据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研究发现:在当前待遇确定型养老保险制度下实施延迟退休方案,短期内不仅难以改善老年人福利,反而可能会损害老年人现有福利。文章认为,若要促使延迟退休方案实现帕累托改进,主要有两个思路:其一,将养老保险制度由待遇确定型调整为缴费确定型,从而促使延迟退休政策在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同时,也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福利;其二,在不改变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下,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应与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并举,即引入转移支付机制,把延迟退休改善的社会福利部分补偿给老年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车翼 王元月 马驰骋
根据养老金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理论,养老金对退休者的再就业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相对于没有养老金的退休者,有养老金的退休者会更倾向于不再就业。本文利用青岛市就业失业抽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养老金是否影响退休者再就业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了分析了退休者个人特征变量对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老金对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年龄、性别、技术证书对退休人员再就业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养老金 再就业 logistic模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雅慧 叶俊廷
高龄社会即将来临,加上提早退休的情况,台湾高龄者退休生涯转换的历程是值得探究的议题。以质性研究的方法,针对30位成功老化者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其目的是要了解他们退休生涯转换的历程。研究结果:受访者在退休前的期待与担忧,会形成积极规划与缺乏准备两种不同的取向;退休生涯转换时期的途径,包括计划型、延续型与重新调适型;退休生涯的稳定期,涵盖生理健康、心理安适、活跃的社会参与以及灵性层面的成长;在经历退休生涯转换的历程后,受访者以积极进取、维持既有的生活方式,以及把握时下等三种方式继续未来的退休生涯。研究结果可提供高龄者退休生涯调适的谘商与辅导,以及高龄学习活动规划的参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海青 孙祁祥
自20世纪70年代起,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退休决策的影响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理论角度看,简单的、拥有强假设的生命周期模型并不能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行为存在影响,但在放松完善资本市场、养老金精算公平、个体寿命确定等假设,以及加入更多参数以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可以在理论上被证明,虽然其影响的方向并不确定。从实证角度看,虽然所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但大部分研究得到了一致结论,即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后续研究方向,包括在模型中加入更多个体偏好参数和国家制度参数,以及在实证中对研究群体进行拓展,从而对制度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老年人 退休 评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龚海娟 陈进
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适龄劳动人口增速缓慢,为缓解老龄化危机对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的压力,延迟退休成为热门话题。学者们对此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会促进年轻人就业,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会阻碍年轻人就业。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对老龄劳动力群体进一步细分,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参加养老保险和未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就业率对年轻人就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老年人就业率对年轻人就业率产生负向影响,且负向影响来源于未参保老年人就业率的增加,而参保老年人就业率的增加对年轻人就业率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劳动力就业 养老保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