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82)
- 2023(4572)
- 2022(3487)
- 2021(3345)
- 2020(2421)
- 2019(5504)
- 2018(4984)
- 2017(9058)
- 2016(4539)
- 2015(4798)
- 2014(4406)
- 2013(4283)
- 2012(3849)
- 2011(3539)
- 2010(3548)
- 2009(3266)
- 2008(3192)
- 2007(2848)
- 2006(2618)
- 2005(2466)
- 学科
- 济(18846)
- 经济(18834)
- 管理(10776)
- 业(10093)
- 企(8312)
- 企业(8312)
- 中国(6276)
- 农(5932)
- 业经(5039)
- 方法(4662)
- 农业(4073)
- 地方(4031)
- 理论(3976)
- 学(3880)
- 财(3795)
- 关系(3748)
- 教育(3689)
- 数学(3456)
- 贸(3341)
- 贸易(3337)
- 数学方法(3332)
- 制(3252)
- 易(3231)
- 融(2971)
- 金融(2970)
- 发(2884)
- 经济关系(2866)
- 对外(2798)
- 和(2703)
- 银(2684)
- 机构
- 大学(61476)
- 学院(60607)
- 济(23324)
- 研究(23136)
- 经济(22800)
- 管理(20756)
- 理学(17689)
- 理学院(17445)
- 管理学(17044)
- 管理学院(16902)
- 中国(16654)
- 京(13255)
- 科学(13203)
- 财(11311)
- 所(10927)
- 范(10106)
- 中心(10064)
- 师范(10028)
- 研究所(9839)
- 江(9468)
- 院(8875)
- 农(8815)
- 财经(8677)
- 北京(8527)
- 师范大学(8230)
- 经(7938)
- 教育(7722)
- 业大(7705)
- 州(7538)
- 技术(7123)
- 基金
- 项目(41075)
- 研究(33299)
- 科学(32764)
- 基金(29035)
- 家(25128)
- 国家(24856)
- 科学基金(21125)
- 社会(21109)
- 社会科(19959)
- 社会科学(19953)
- 省(15971)
- 教育(15770)
- 基金项目(14329)
- 编号(14222)
- 划(13543)
- 成果(12614)
- 自然(11720)
- 自然科(11458)
- 自然科学(11456)
- 自然科学基金(11233)
- 资助(10615)
- 课题(10411)
- 重点(9699)
- 发(9694)
- 年(9145)
- 国家社会(9103)
- 创(9082)
- 项目编号(8982)
- 性(8719)
- 部(8710)
共检索到99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冰莹 董维春
回答何为学科成长、如何成长为一流学科的基本问题是"双一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理论前提。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与外在"建成"逻辑。实然层面,中国大学学科成长以政府和大学为践行主体,体现"建成"逻辑的强制输入;应然层面,学科的知识建构和社会建制过程表明:大学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学科建设思维从分析重构向系统整合的转变,是"建成"逻辑向"生成"逻辑转变的重要渊源。在澄清两种逻辑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是一流学科成长的基本思路。转变思维范式,尊崇成长规律,孕育独特性资源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成长的必然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建平
一流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和基础,一流学科的成长是知识不断分化与融合的演进过程,也是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从"生态进化"与"制度优化"的视角阐释一流学科成长的范式转换和规训方式转变,深入挖掘一流学科成长的演进机理。一流学科建设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学科增值评价和学科治理是新一轮"双一流"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支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学术逻辑和社会逻辑两种价值取向。学术逻辑要求遵循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坚持学术标准,以取得原创性成果为目标;社会逻辑要求把握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要,以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目的。认为理想状态是最大限度地维持一定张力,在互动中互促互进,既要立足世界学科前沿,重视"闲逸好奇式"知识探求,进行基础性原始创新,又要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注重重大尖端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敏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具有显著类群识别特征的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要科学厘清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价值旨归,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把握必须遵循的应然导向,从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突出特色优势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瞄准核心关键构建多维度的科技创新体系、扩大社会影响构建双向循环的开放合作体系等四个方面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关键词: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 一流学科 逻辑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理达
传统财务管理忽视了产业链上各链环之间的交互作用与贯通效应,遮蔽了隐匿其中的潜在价值空间,难以实现对产业链大循环的支撑。鉴于此,本文结合“对标行动”,研究新发展格局下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生成逻辑、基本架构及其助力畅通产业链大循环的实践路径,认为央企与国有重点企业可通过构建“理念—技术—管理”三元协同的框架体系重塑财务管理边界,依托智能财务转型增强财务数据的价值赋能作用,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创新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通过引入“关系契约”治理模式优化风险控制效率,并通过财务资源优化配置增强财务管理对产业链大循环的战略引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梦卿 刘博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具有全局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更迭的重要技术技能支撑。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足一流学科、创设一流专业群、构筑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进一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有利于为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形成扎实牢固的"塔基",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
双一流 应用技术大学 逻辑 特征 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务农 娄枝 李永鑫
当我国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对一流学科建设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即上升为重要议事日程。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角是克服"指标意义上"的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制度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的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域包括一流学科生成的表征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三个层面;监测评估的观测点即由上述三方面展开的参考性指标体系。但监测评估的参照指标是柔性的、开放的,在实施中既要参照设定的目标又不囿于设定的目标;监测评估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依靠在地专家观察员的"人文眼光""内部眼界""日常介入"和"深度描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晓芳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既是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对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要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就必须建设适合一流学科生成与发展的大学制度,就必须将"学科建设"的宏观政策话语转换成为"学科治理"的微观实践逻辑。学科治理是以一种"嵌入"的方式内生于大学治理体系中的,这一视角从学科生态系统的创建、学科结构的优化与协调发展、学科建制与学院治理关系的理顺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治理体系提出挑战。
关键词:
学科治理 嵌入性 一流学科 大学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俊芳 王博书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与地方城市双促的新型办学模式,一流大学异地办学活动备受社会关注。异地办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发展空间受限的困局,也部分满足了一些地方城市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并赋予所在城市以特定的创新气质和文化禀赋。但作为大学母体的衍生组织和新创空间,异地校区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元主体间的利益不一致、学科资源享用不均以及空间区隔等问题。大学异地办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利益调适和结构调整过程,应关注各利益主体间的共生点,完善大学制度整体设计,以真正实现多主体的增值效应。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异地办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思宇 何海燕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时代主题。从"职能维—创新维"的角度分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关系,从职能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职能耦合逻辑关系,从创新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互利共生逻辑关系,并提出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作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一流大学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对学科知识进行发掘、综合、应用和传播,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在不同层次上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亚峰 王世斌 潘海生
基于生态学的研究视域分析我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生态可以发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生态系统在不同层面展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多样化的结构特征影响和制约着学科生态系统功能的形成与发挥,呈现出学科个体的自我生长进化、学科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学科生态系统的动态调整与平衡等进化机理。为优化学科生态系统机能,推进"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遵循固本培元、分而治之、系统协同、道法自然的治理逻辑,打造与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尊重学科生态系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引导学科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顺应与维护学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学科生态 进化机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欣
增强国有经济“五力”是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历史场域视角对国有经济“五力”目标形成的演进脉络进行系统回溯,深入分析了“单力—两力—三力—四力—五力”的阶段演化。基于共同演化理论以及世界一流企业成长逻辑,对国有经济“五力”进行重新审视,认为国有经济“五力”与世界一流企业的特征维度高度契合,世界一流企业成长逻辑赋予国有经济“五力”更深刻的内涵,可以通过世界一流企业演化规律深度透视国有经济“五力”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向世界一流的国有经济“五力”评价模型,形成包含17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的国有经济“五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国有经济“五力”进行系统评价发现:国有经济“五力”综合指数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分项指数出现明显的分化趋势;指数区域间差距逐渐缩小,但是省际间和行业间差距仍然较大。最后,围绕增强国有经济“五力”协同性、夯实制度基础与能力基础、实施差异化提升策略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世界一流学科以对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作出原创性学术贡献为显要标志。学科交叉是原始创新的生成之源,由其形成的研究领域是原始创新成果的生发之地,它们显示出一种强大的知识创新功能。世界一流学科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更多的是由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研究领域。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应将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作为重要策略,在体制机制上消除阻碍学科交叉研究的因素,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建设学科交叉研究团队,不断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创造原创性研究成果,打造学科高峰,有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凌健
审视当前的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政府化"及虚拟组织形态的学科建设是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学科建设"无边界、碎片化、难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转向"组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认知取向、行动取向和规范取向。面向世界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应明确其建设指向,择选"组织化"为基本路径实现学科组织发展。从学科组织建设的个体角度上,达成学科的自组织状态;从学科组织建设的整体角度,实现学校对学科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高度有序化。
关键词:
组织化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自组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柳贡慧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明确提出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任务要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地方大学应当积极投身于"双一流"建设,弄潮搏击,主动作为。这是创设"双一流"进程中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