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4)
- 2023(15815)
- 2022(13614)
- 2021(12801)
- 2020(10776)
- 2019(25013)
- 2018(24476)
- 2017(45991)
- 2016(24864)
- 2015(27804)
- 2014(27421)
- 2013(26648)
- 2012(24354)
- 2011(21723)
- 2010(21661)
- 2009(20310)
- 2008(19830)
- 2007(17117)
- 2006(14459)
- 2005(12858)
- 学科
- 济(101638)
- 经济(101533)
- 管理(69088)
- 业(65491)
- 企(53804)
- 企业(53804)
- 方法(49539)
- 数学(43592)
- 数学方法(43025)
- 财(27556)
- 农(27038)
- 中国(26510)
- 业经(21409)
- 学(20853)
- 贸(19513)
- 贸易(19505)
- 地方(19298)
- 易(18972)
- 制(18187)
- 农业(18130)
- 务(17255)
- 财务(17204)
- 财务管理(17165)
- 理论(16775)
- 企业财务(16256)
- 和(15068)
- 融(15034)
- 金融(15031)
- 银(14900)
- 银行(14863)
- 机构
- 大学(344005)
- 学院(342104)
- 济(143013)
- 经济(140138)
- 管理(133302)
- 理学(115813)
- 理学院(114556)
- 研究(114106)
- 管理学(112361)
- 管理学院(111704)
- 中国(85601)
- 京(71337)
- 科学(68518)
- 财(65902)
- 所(55868)
- 农(54586)
- 中心(53565)
- 财经(52757)
- 研究所(50828)
- 业大(50110)
- 江(49557)
- 经(48113)
- 经济学(44838)
- 范(44823)
- 师范(44368)
- 北京(44344)
- 农业(42868)
- 院(41599)
- 经济学院(40578)
- 州(39550)
- 基金
- 项目(234082)
- 科学(185008)
- 基金(171557)
- 研究(170562)
- 家(149659)
- 国家(148448)
- 科学基金(128094)
- 社会(109089)
- 社会科(103436)
- 社会科学(103411)
- 省(90840)
- 基金项目(90041)
- 自然(83039)
- 自然科(81205)
- 自然科学(81183)
- 教育(80243)
- 自然科学基金(79746)
- 划(76968)
- 资助(70609)
- 编号(69543)
- 成果(55814)
- 重点(53187)
- 部(52387)
- 发(50061)
- 创(49154)
- 课题(47050)
- 创新(45928)
- 国家社会(45823)
- 科研(45822)
- 教育部(45460)
共检索到499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龚新蜀 王世英 胡志高
以能源效率内生、规模报酬递增和要素产出弹性可变为条件构建"干中学"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对能源回弹效应进行了理论解释。通过引入包含资本、劳动力和能源消费的三要素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西部省份1978~2014年能源回弹效应进行经验测算。结果发现:西部各省的经济发展对投资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西部各省能源回弹效应处于部分回弹区间;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因时段和地域的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政策的实施对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龚新蜀 王世英 胡志高
以能源效率内生、规模报酬递增和要素产出弹性可变为条件构建"干中学"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对能源回弹效应进行了理论解释。通过引入包含资本、劳动力和能源消费的三要素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西部省份19782014年能源回弹效应进行经验测算。结果发现:西部各省的经济发展对投资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西部各省能源回弹效应处于部分回弹区间;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因时段和地域的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政策的实施对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江山 张旭昆
从能源效率弹性定义出发,将能源效率和劳动供给引入内生增长模型,构建了中国长期能源回弹效应的宏观模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全国以及28个省份1987~2012年的能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宏观经济的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85.89%,东、中、西部分别为87.24%、88.66%和82.35%,能源效率提高引致的节能效果绝大部分并未实现,且历年回弹效应的变化并没有出现稳定的规律;(2)各省能源回弹效应总体表现为部分回弹,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趋势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含义为制定合理的长期能源政策组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能源效率 回弹效应 测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冯烽 叶阿忠
针对现有文献测算回弹效应普遍忽略技术溢出效应的缺憾,文章构建了三要素经济增长的空间误差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回弹效应的估算方法,并利用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技术溢出视角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能源回弹效应显著存在,中、西部的平均回弹效应明显高于东部,全国的平均回弹效应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政府在制定能源政策时需要注意降低单位GDP能耗可能出现的回弹效应,把提高能源效率与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宏观调控等手段结合起来以实现既定的节能目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瑜 王岳龙
本文分析FDI企业在东道国直接生产经营活动和由FDI企业引致的进口增加所带来的国际知识的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1994~2008年的29个省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对一个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与该地区的吸收能力相结合,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辉 冯梦黎 甘雨婕
能源回弹效应系数反映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产生新的能源需求的大小。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运用IPAT方程,把能源消费的变化量分解成由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费增加量与由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引起的能源节约量,利用中国2001—2011年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能源回弹效应系数。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区间中,11个年度均属于逆反回弹效应,且能源回弹效应系数与能源消费回弹量呈同势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娟
文章采用门槛效应模型的放大,选取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流通产业增长对就业的放大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业增长对就业存在着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且这两种效应途径都能对就业增加产生一定的放大效应。在流通业规模一定的范围内,其规模的提高,对就业增加的直接刺激作用和间接影响作用都是有所放大的,但二者均存在"天花板"效应,即当流通业规模分别超过一定阈值后,其对就业的放大效应将发生扭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长青 周丽萍
基于1978-2014年中国统计数据,通过拓展的生产函数和多变量VAR模型,研究对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但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偏小;中国教育基尼系数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越来越平缓,并且在世纪之交出现反弹现象;教育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结构,短期看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具有反向作用,长期看教育公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教育公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反之未必然。市场经济中的体制性障碍导致了收入差距拉大,阻滞了社会流动,抑制了经济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就必须采取新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教育公平 生产函数 VAR模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俞佳根 崔日明 黄文军
本文以20052015年浙江省市域面板数据为样本,依据劳动增强型的结构时变弹性模型,测算浙江潜在的经济增长率。研究结果发现,浙江人力资本产出弹性明显低于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产出弹性,三者变化的幅度不明显;浙江东北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产出弹性高于西南部地区,西南部地区的资本存量产出弹性日渐高于东北部地区;浙江实际经济增长率总体呈现波动下滑态势,增速变动不仅受潜在经济增速变动等内在因素影响,也受需求管理等外在因素影响。最后,从教育体制改革、需求管理优化和区域发展协同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新常态 潜在经济增长率 浙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俞佳根 崔日明 黄文军
本文以2005~2015年浙江省市域面板数据为样本,依据劳动增强型的结构时变弹性模型,测算浙江潜在的经济增长率。研究结果发现,浙江人力资本产出弹性明显低于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产出弹性,三者变化的幅度不明显;浙江东北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产出弹性高于西南部地区,西南部地区的资本存量产出弹性日渐高于东北部地区;浙江实际经济增长率总体呈现波动下滑态势,增速变动不仅受潜在经济增速变动等内在因素影响,也受需求管理等外在因素影响。最后,从教育体制改革、需求管理优化和区域发展协同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新常态 潜在经济增长率 浙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小钢
基于我国各地区要素市场存在扭曲的特征事实,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提高能源回弹效应的机制与效应,发现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扭曲企业投资和生产行为显著提高了能源回弹效应;投资偏向也是回弹效应的重要诱因,并且要素市场扭曲与投资偏向对回弹效应的促增效应具有替代性;结构调整和环境规制政策有利于降低能源回弹效应,而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则强化了能源回弹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小钢
基于我国各地区要素市场存在扭曲的特征事实,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提高能源回弹效应的机制与效应,发现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扭曲企业投资和生产行为显著提高了能源回弹效应;投资偏向也是回弹效应的重要诱因,并且要素市场扭曲与投资偏向对回弹效应的促增效应具有替代性;结构调整和环境规制政策有利于降低能源回弹效应,而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则强化了能源回弹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靖学青
采用1978—2011年中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人口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江西、河南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对山西、湖南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中部地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我国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
绿色增长是影响官员晋升的主要因素么?——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对外贸易与中国的经济增长绩效——基于1978年-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基于1993-2014年东、中、西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演进与经验证据:一个文献述评
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来自29个省份面板数据的经验:1992~2004
消费税、经济增长与绿色投资——基于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动态门槛效应研究
FDI对中国“包容性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24个省份1991-2010年的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