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5)
- 2023(3987)
- 2022(3408)
- 2021(3379)
- 2020(2704)
- 2019(6029)
- 2018(6064)
- 2017(10821)
- 2016(6323)
- 2015(7053)
- 2014(6959)
- 2013(6894)
- 2012(6821)
- 2011(6254)
- 2010(6490)
- 2009(6113)
- 2008(6183)
- 2007(5466)
- 2006(5080)
- 2005(4553)
- 学科
- 济(24681)
- 经济(24641)
- 管理(13108)
- 业(11707)
- 企(8866)
- 企业(8866)
- 学(8838)
- 方法(7888)
- 农(6954)
- 中国(6735)
- 地方(6730)
- 数学(6287)
- 数学方法(6138)
- 业经(5154)
- 教育(5056)
- 农业(4854)
- 融(4837)
- 金融(4833)
- 制(4757)
- 理论(4653)
- 财(4423)
- 银(4279)
- 银行(4257)
- 行(4169)
- 和(4028)
- 贸(3532)
- 贸易(3530)
- 策(3519)
- 及其(3455)
- 环境(3440)
- 机构
- 大学(94040)
- 学院(91703)
- 研究(37853)
- 济(33537)
- 经济(32729)
- 管理(28242)
- 中国(27530)
- 科学(25344)
- 理学(23750)
- 理学院(23279)
- 管理学(22673)
- 管理学院(22496)
- 京(20817)
- 所(20675)
- 农(19171)
- 研究所(19094)
- 财(16180)
- 中心(16127)
- 范(15922)
- 江(15846)
- 师范(15743)
- 州(15648)
- 农业(15276)
- 业大(14500)
- 院(13312)
- 师范大学(13092)
- 北京(12882)
- 财经(12581)
- 科学院(11490)
- 经(11325)
- 基金
- 项目(60422)
- 科学(46841)
- 基金(43351)
- 研究(42631)
- 家(39194)
- 国家(38871)
- 科学基金(31510)
- 社会(26189)
- 社会科(24322)
- 社会科学(24314)
- 省(23151)
- 基金项目(22600)
- 自然(20996)
- 划(20708)
- 自然科(20487)
- 自然科学(20477)
- 教育(20326)
- 自然科学基金(20110)
- 资助(17360)
- 编号(16722)
- 成果(15657)
- 重点(14403)
- 部(13444)
- 发(13139)
- 课题(12950)
- 创(12167)
- 计划(11856)
- 科研(11469)
- 创新(11454)
- 教育部(11142)
共检索到146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杰 卢雷
“常州三杰”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可以救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考察他们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可以发现,他们从小都接受过民主进步思想的启蒙,对近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有着比较深刻的反思,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研究,具有选择的严肃性、信仰的坚定性、学思用的贯通性和知信行的统一性等鲜明特点。“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启示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必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初心,担当使命。
关键词:
常州三杰 马克思主义观 革命信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小刚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对目前人类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连年快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采取果断措施,加速我国从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当代中国 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敏
马克思《资本论》中对金融本质问题的研究发人深省,近年来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金融化"的研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的衣钵。与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更注重从金融的本质出发研究金融现象。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文章从共生与分利的视角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试图把握金融的本质、研判金融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融资本 金融化 共生 分利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晶
随着西方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生态环境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资本主义制度入手,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并对消费主义这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错误价值观,给予了严厉的抨击。探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把马克思学说称为"马克思新世界观"是合文理且恰当的。恩格斯从方法论范畴把它阐释为"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一阐释形式作了另一番阐释,不仅形成了源于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首要功能"的实践论、葛兰西"实践哲学"之"实践唯物主义"阐释范式,而且涌现出一系列新论断,在不同侧面推进了这一领域。这两个"阐释"形式尽管在马克思本人的著述中有一定根据,但不是马克思文本中的直接术语;尽管体现了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方法论层面,但与马克思新世界观系统存在层次上的区分。应该珍视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诸多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研究论点与学术结论,但不要简单移植或模仿他们的现成结论,更不要有意无意地受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晓梅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的根本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启示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发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我国顺应国际分工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其目标是要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打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具体推进中应遵循价值规律、协调开放和逐步开放的原则,加强内部建设以提升发展动力和开放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冀鹏
在马恩经典著作中,有很多论述与生态社会相关的思想。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响亮的声音重回历史舞台。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可以思考中国未来生态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观 生态意识 生态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冀鹏
在马恩经典著作中,有很多论述与生态社会相关的思想。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响亮的声音重回历史舞台。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可以思考中国未来生态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观 生态意识 生态建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乔晓楠 马飞越
在梳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利用一个包含三部门的线性生产模型讨论扩大消费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能力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决定,并且影响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消费能力的上限,生产关系决定工资与利润的分配比例,进而影响总需求中消费与积累的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资本积累主导的社会再生产不同于合意的社会再生产,利润率下降将降低积累意愿,进而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此时,扩大消费有可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并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持续稳定运行。上述发现所带来的当代启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尤其要重视扩大消费的关键作用,在生产环节要通过调整生产结构与提高生产效率夯实扩大消费的物质基础,在分配环节要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夯实扩大消费的收入基础,在交换环节则要通过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消费潜力与超大市场优势的释放,进而形成高质量的国内经济大循环。
关键词:
消费 社会再生产 经济循环 新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守英 陈航
城乡关系与乡村转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探讨了乡村的独特形态及其特性,并分析了城乡关系变化所引发的乡村系统转变,研究了影响乡村变革、引发乡村发展困境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乡村现代化的可能路径。马克思主义乡村转型理论对解决当下中国的乡村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启示:第一,中国当下的乡村问题是城乡关系演变的集中反映,按照城市的逻辑重构乡村系统只会加剧乡村问题。必须重新思考乡村系统的独特性和内在逻辑,寻找乡村系统的复兴机理。第二,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动方法对中国乡村变迁的分析表明,当乡村生产关系变革适应生产力实际时,乡村制度变革绩效显著;当乡村生产关系变革超越生产力现实时,则会加剧乡村发展困境。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要依循马克思关于乡村现代化的路径深化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促成农业要素的重新组合与持续升级,以实现农业工业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毫不留情的生态批判,同时探讨了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解之路。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理论 生态文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英侠 史晓婷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历代领导人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生态思想与马克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中国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强 范建刚
消费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它始终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维度揭示了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哲学层面,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带来了异化需要并最终导致了异化消费,并阐述了异化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学层面,马克思辩证分析了生产与消费的同一和断裂的关系及对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层面,马克思研究分析了消费与人、自然之间的应然状态。正确把握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三重生态意蕴,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深化绿色生活方式变革,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赫曦滢
空间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其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由此空间从次生的、依附性的研究对象上升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资本主义空间发展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论域,从生产、消费、积累、循环等环节出发,分析了空间的生产方式和资本积累规律,进而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空间批判"进化"为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探究空间经济和全球化地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攻进"了被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占据的区域经济学"领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化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使马克思主义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同时,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可为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语境提供积极参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晓敏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生态的发展,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就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样,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包含的生态思想更是如此。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困境及未来发展规划作出思考,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阐述,最后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发做出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