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70)
2023(6340)
2022(5431)
2021(5376)
2020(4538)
2019(10326)
2018(10075)
2017(19172)
2016(10629)
2015(11930)
2014(11894)
2013(11793)
2012(11454)
2011(10257)
2010(10901)
2009(10314)
2008(11037)
2007(10395)
2006(9776)
2005(9137)
作者
(31727)
(26599)
(26392)
(25408)
(17120)
(12833)
(12052)
(10106)
(10075)
(9803)
(9309)
(9123)
(8642)
(8503)
(8458)
(8099)
(7840)
(7825)
(7765)
(7562)
(6898)
(6672)
(6481)
(6348)
(5999)
(5957)
(5879)
(5874)
(5549)
(5443)
学科
(44583)
经济(44425)
管理(30060)
(28644)
(25115)
企业(25115)
方法(17010)
中国(14420)
(13755)
(13146)
(12024)
数学(11861)
数学方法(11507)
理论(11403)
业经(11337)
(10564)
农业(8752)
(8752)
(8035)
财务(8000)
财务管理(7976)
地方(7960)
(7888)
银行(7867)
(7746)
金融(7744)
企业财务(7607)
(7469)
教育(7396)
(7113)
机构
大学(162598)
学院(157387)
(60936)
经济(59462)
研究(58651)
管理(54419)
中国(45642)
理学(45237)
理学院(44611)
管理学(43405)
管理学院(43108)
(36016)
科学(35619)
(33128)
(31314)
研究所(27775)
(27073)
(26334)
中心(25975)
财经(25000)
(24544)
师范(24340)
北京(23608)
(22463)
业大(21526)
农业(20845)
(20745)
(20317)
师范大学(19856)
经济学(18891)
基金
项目(93609)
科学(73241)
研究(69613)
基金(67843)
(59237)
国家(58672)
科学基金(48984)
社会(45288)
社会科(41491)
社会科学(41471)
(34898)
基金项目(34483)
教育(33087)
自然(30442)
(30321)
自然科(29770)
自然科学(29760)
自然科学基金(29234)
资助(28421)
编号(28268)
成果(26916)
重点(21524)
(21226)
课题(20561)
(19204)
(18677)
教育部(18347)
(18219)
国家社会(18189)
大学(18101)
期刊
(78558)
经济(78558)
研究(54075)
中国(37627)
学报(28630)
(27469)
(26954)
科学(25379)
教育(24641)
管理(22308)
大学(22249)
学学(20316)
农业(17780)
(17257)
金融(17257)
财经(13898)
技术(12787)
(12083)
经济研究(11696)
业经(11051)
问题(10284)
(9764)
图书(9662)
(9180)
(8537)
国际(8083)
世界(8073)
书馆(7353)
图书馆(7353)
统计(7304)
共检索到263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雄飞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沈越教授将市民社会臆想为没有阶级属性的永恒的"中产阶级"社会。认为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等只是这种没有阶级属性的市民的意识形态,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应该不加批判地原原本本地"拿来"。他还试图通过个别德文词的辨析,一方面将苏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既有的马...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雄飞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雄飞  
(接2015年第4期)三、如何估价马恩著作中有关市民社会的翻译问题沈教授指出,在马恩著作的中译本中,有关德文"bürgerlich"这个词的误译"范围很广,数量极大,并由来已久,以致形成了一套与误译相适应的完整理论体系。这使原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理论被淹没在马恩关于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的理论中,使这个重要理论在苏俄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几乎消失殆尽"。1也就是说,在沈教授看来,"原马克思主义"应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雄飞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是辩证法思维原理的具体化和科学实证化,体现了马克思对辩证法的独特的把握方式。它把成熟的典型的具体对象,当作性质稳定的同一生长阶段的有机体,依照实验科学的方式设定科学认识活动的严密条件,通过剖析典型获得一般规定,因而一般与特殊、个别是直接统一的。《资本论》的首要主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以往政治经济学蕴涵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的批判,也是对它们的价值立场的批判,归宿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或由此派生的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运动规律的揭示从属于理论批判的任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雄飞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是辩证法思维原理的具体化和科学实证化,体现了马克思对辩证法的独特的把握方式。它把成熟的典型的具体对象,当作性质稳定的同一生长阶段的有机体,依照实验科学的方式设定科学认识活动的严密条件,通过剖析典型获得一般规定,因而一般与特殊、个别是直接统一的。《资本论》的首要主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以往政治经济学蕴涵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的批判,也是对它们的价值立场的批判,归宿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或由此派生的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运动规律的揭示从属于理论批判的任务和要求。原理部分的终篇是在科学认识基础上对首要主题的集中阐发,它与直接的理论批判即理论史部分的结论完全一致,不能把它看成客观对象的客观逻辑的"完整性"反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岭  
研究对象问题涉及的是研究什么的问题,而逻辑起点则涉及研究路径问题。逻辑起点从研究对象的某一局部开始,在逻辑和历史的辩证运动中,逐渐过渡到研究对象整体,因而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是简单商品。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从简单商品生产发展而来的,两者之间存在共性的成分,"商品生产一般"是表现两者共性的范畴。否定逻辑起点是"简单商品生产",或否定"简单商品生产"的客观存在,将陷入历史唯心主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龙  
“逻辑与历史相一致”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逻辑与历史是否要严格一致,在此意义上讨论该问题,是对马克思《资本论》叙述方法的误读。《资本论》的叙述方法是以体系辩证法为主,参照了历史。主张清算“逻辑与历史相一致”问题,旨在澄清《资本论》的叙述方法与所谓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无关,并非反对这种方法本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排斥剩余价值规律、以国家为逻辑起点等都与将《资本论》的叙述方法简单地理解为“逻辑与历史相一致”有关。这种理解,事实上妨碍了将《资本论》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现实的解释力。考虑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要廓清关于“逻辑与历史相一致”问题争论的迷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遵循《资本论》奠定的基本方法论原则的基础上,接纳包括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在内的具体方法论作为补充。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魏旭  陈冬源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将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即将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有机统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抽象力构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既包含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也包含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史的批判。马克思对逻辑方式与历史方式有机统一方法的运用,始终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现实的社会主体的统摄内加以使用的。理解马克思的这一方法,必须将其与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辩证统一结合起来。在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不是要求逻辑与历史的严格一致,而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事后的逻辑分析。马克思在思维行程的第一阶段(研究过程),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形式抽象出最一般的规定——商品一般后,以此为叙述起点,最后又在思维行程的进一步发展中再现了资本商品这一思维总体(叙述过程)。将马克思所运用的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的方法理解为"逻辑的开端与历史的源起相对应"是对马克思的误读,而将其归于恩格斯对马克思方法的错解同样是对恩格斯的误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付文军  
《资本论》就是"论资本"。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以资本为核心进行了有效的理论省察,并向我们展示了资本的本质是"物化"的社会关系。同时,它还作为一股社会力量、一个过程范畴、一种阶级属性和一种价值形式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之中。由资本范畴不难看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由资本逻辑管控着的社会,"是"与"应该"的矛盾贯穿这一社会始终。由于资本宰制所体现的逻辑落差,资本批判的张力得以凸显,资本拜物教得以"祛魅",资本世界得以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虎  竭长光  
由于没有深入考察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原则的具体语境,国外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这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存在严重误读。从恩格斯提出这一原则的原初语境来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既是研究方法又是叙述方法,体现了马克思辩证方法的唯物主义性质。它是指逻辑能够再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产生、发展、消亡以及被更高级的有机体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经济范畴的逻辑演进顺序与现实历史的自然次序的完全一致。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在准确、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探索逻辑与历史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辩证关系,对于准确理解《资本论》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霞  
马克思终其一生有三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剩余价值论,辩证方法及其政治经济学方法尤其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资本论》及其逻辑结构体系是政治经济学"六册计划"结构的具体化,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次尝试,旨在凸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辩证法的逻辑运动,并从总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反映经济的社会形态的现实运动,由此而形成了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国内外关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II)即《资本论》及其准备稿和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出版,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翻译出版工作的启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雯  李建平  黄瑾  
要明确《资本论》开篇的商品究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还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商品,就必须正确理解逻辑与历史相一致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分析表明,《资本论》开篇的商品首先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历史起点相一致,但同时也与人类社会商品生产的历史起点相一致。马克思肯定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建构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把商品作为逻辑起点是经过慎重选择、大有讲究的,而"思想具体"只能出现在《资本论》逻辑行程的终点而不是相反。要正确而又深入地研究《资本论》商品的性质和其他争论问题,必须以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为导向,要熟悉《资本论》的有关文本和创作史,特别要懂得马克思所应用的辩证法,这样才能沿着科学的方向不断前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岳岷  
本体论以及马克思的"本体论承诺"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绕不开的难题。研究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孕育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然而,在《资本论》的创作中,他开始了对劳动本体论的动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决不是在本体意义上探讨的劳动,而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展开了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本论》中的本体只能是资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资本论》,才能真正探明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岳岷  
本体论以及马克思的"本体论承诺"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绕不开的难题。研究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孕育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然而,在《资本论》的创作中,他开始了对劳动本体论的动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决不是在本体意义上探讨的劳动,而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展开了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本论》中的本体只能是资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资本论》,才能真正探明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堡骏  王金秋  
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历史的批判,确定《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是商品这一最简单的范畴。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既可以看成是资本主义商品抽象掉了资本关系所剩下的一般商品,也可以看作是历史上存在的作为资本主义历史前提的简单商品。前者是从《资本论》作为反映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的逻辑过程,从最抽象的范畴,逐步加进不同的历史规定性而上升到具体范畴的逻辑起点;后者则是从《资本论》作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反映论,所描述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事实的角度来看的历史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商品一般正确地反映了简单商品生产,商品一般和简单商品生产就没有本质区别。正确认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不仅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