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2)
2023(13740)
2022(11491)
2021(10842)
2020(9001)
2019(20662)
2018(21155)
2017(41354)
2016(22585)
2015(25627)
2014(25994)
2013(25838)
2012(23558)
2011(21402)
2010(21571)
2009(20075)
2008(19563)
2007(17506)
2006(15846)
2005(14110)
作者
(65973)
(54867)
(54263)
(51824)
(34457)
(26135)
(24570)
(21610)
(20648)
(19354)
(18389)
(18296)
(17253)
(17195)
(16649)
(16555)
(16377)
(16140)
(15666)
(15519)
(13684)
(13616)
(13218)
(12526)
(12401)
(12337)
(12234)
(12041)
(11101)
(10827)
学科
(93644)
经济(93537)
(67391)
管理(59994)
(48378)
(45348)
企业(45348)
方法(39016)
数学(33872)
数学方法(33549)
农业(31979)
中国(27932)
业经(25077)
(20940)
(19497)
地方(19171)
(18667)
(16844)
贸易(16835)
(16408)
(15353)
银行(15317)
(14851)
(14682)
理论(14142)
技术(14122)
(13865)
环境(13741)
(13676)
(13632)
机构
学院(327595)
大学(327170)
(132586)
管理(130738)
经济(129695)
理学(113251)
理学院(112076)
管理学(110287)
管理学院(109714)
研究(108949)
中国(83031)
(70062)
(67694)
科学(66952)
(59521)
(54715)
业大(53493)
农业(51888)
中心(49839)
研究所(49585)
(48141)
财经(47594)
北京(44244)
(43769)
师范(43432)
(43245)
(38932)
(38444)
经济学(38280)
经济管理(36165)
基金
项目(218769)
科学(171323)
研究(164567)
基金(157303)
(135805)
国家(134573)
科学基金(115140)
社会(102852)
社会科(96989)
社会科学(96964)
(85705)
基金项目(84328)
教育(74004)
自然(72933)
(71171)
自然科(71140)
自然科学(71125)
编号(70147)
自然科学基金(69830)
资助(63588)
成果(57147)
(48677)
重点(48067)
(47691)
课题(46769)
(44905)
创新(41794)
国家社会(41623)
教育部(41335)
科研(41100)
期刊
(151580)
经济(151580)
研究(98313)
(68898)
中国(62421)
学报(51119)
科学(47688)
农业(46725)
管理(44730)
(41488)
大学(39544)
学学(37128)
教育(36679)
(32246)
金融(32246)
业经(29945)
技术(27652)
财经(22327)
经济研究(21960)
问题(21957)
(21796)
(18861)
图书(17572)
理论(17125)
(16569)
技术经济(16077)
实践(15786)
(15786)
科技(15716)
现代(15611)
共检索到483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正鹏  
本文从“市民”与“农民市民化”概念入手,探讨中国农民市民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殊性。本文认为,基于中国的现实判断,“市民”概念应具有更广泛的内涵,不能局限于从城市层面来解读“市民”概念,与此相适应,中国的“农民市民化”也就有相应的更加广泛的内涵,要求从全方位视角思考。农民市民化的实质在于其思想意识、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本质的转变。农民市民化的目标是在城乡一体化基础上最终消除城乡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明月  
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表明,现代化过程是非农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民化依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经济比重逐渐下降,农民转化为市民是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市民化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制度与非制度层面问题。本文就农民市民化的基本问题、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解决市民化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黎  
在市民社会语境下审视农民市民化问题,旨在突破"农民市民化"思维局限,着力于农民整体实现自己的市民社会。通过研究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及探究市民化语境渊源,发现我国的"农民市民化"仅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平等待遇问题,而更广泛的农民群体境遇的普遍提高仰仗于在市民社会中得以享有自主权利,分享全部的文明红利。研究认为,中国存在市民社会,农民与城里人同为市民,二者应当共同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当前农民市民化程度却相对较低。农民应当共建生活空间,自主争取权利,整合国家、各类社会群体、农民自身等各界力量共同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刘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遵循民本自发、政府主导的演进机理。以劳动力乡城转移和市民化的特征性事实为节点,其演进轨迹大致可以划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在制度破冰和政策引导下,作为微观主体之一的农民在市场-政府的关系变化之中做出理性选择。在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并呈现出独特的特征。未来,将遵循"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逐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信凯  
本文在考察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英国、美国、日本城乡关系演变趋势及农村人口非农化模式的基础上,从农民非农化与工业化的非同步性、农民非农化内生机制的差异性以及农民非农化进程的差异性等三个角度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民工问题的紧迫性与特殊性。并通过对问卷调查资料的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合理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方针与对策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越  
本文在分析农民市民化主要障碍在于体制、政策、认识、素质等四方面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有效克服障碍、加快农民市民化的现实途径,即:一是走城镇化道路更符合国情,能够走出单纯依靠城市化的误区;二是走城镇化道路更有利于缓解转换难度,短时间内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三是走城镇化道路更有利于构筑农民市民化的产业支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代信  黄力明  覃合  
本文首先对研究涉及的一些相关概念的内涵作出界定,在对我国农民市民化历史回溯、现状考察及未来前瞻的前提上,对制约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障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强调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基本原则,理清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基本思路,最后,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  丁士军  吴海涛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居民市民化问题逐渐凸显。研究表明,影响城中村居民市民化意愿的根本性因素还是城乡二元结构分化。因此,要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必须合理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完善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居民待遇差距;同时为"新市民"提供就业岗位和职业培训,保证他们拥有稳定收入来源和风险应对策略;并着力营造新老市民间的良好氛围,让"新市民"真正在城市找到归属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学法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并进时期,这一时期工作的难点是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使农民市民化。若农民能不断地转变为市民,农业中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就能得以缓解,农业经营就能逐步从分散经营走向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就能得以实现。农民市民化还能使我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得以持续向前推进。同时,农民市民化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并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也将具有重要作用。这需要政府积极推动制度变革以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正鹏  
农村城市化以农村(主要是农村城镇体系)为载体,通过改造农村社会的一系列硬件、软件环境,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出农村城市化的意义在于,把农民市民化研究的视角伸向了农村。提出农村城市化,不否认城市化仍然是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舞台和载体,但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村城市化应该成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主要舞台和载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巧玲  
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基本待遇没有得到保障。而要真正解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基本待遇,最根本的是要给农民以市民待遇,实现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换。因此,实现农民市民化是解决“民工荒”的关键,而农民市民化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隋欣  刘彤  
一、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各类农民市民化提供制度保证。在立法和制度设计上平等对待农民,不在制度上歧视农民、给农民以普遍的"国民待遇",是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不同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造成的。因此,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要通过科学的立法程序,在制定法律过程中实现对农民权利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作培  
中国的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转移农民,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对促进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加强社会稳定,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发展目标都将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倩  张蓉  
人的市民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只居住"上楼"和"转居"未能使失地农民真正的市民化。长期"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低下,其经济收入差距大;乡土社会交往造成其分类观念和信任缺失;村落生活场域的延续造成其身份认同、生活惯习的滞后。制度的完善不仅指户籍,还包括医疗、教育、社保等制度的统一。同时,注重失地农民社会关系建构、素质技能提升、生活惯习改变,才能真正使失地农民在思想观念上城市化,从而真正完成人的市民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