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9)
- 2023(10424)
- 2022(8723)
- 2021(8163)
- 2020(6605)
- 2019(15310)
- 2018(14770)
- 2017(28914)
- 2016(15349)
- 2015(17562)
- 2014(17561)
- 2013(17647)
- 2012(17046)
- 2011(15813)
- 2010(16299)
- 2009(15570)
- 2008(15446)
- 2007(14132)
- 2006(13217)
- 2005(12589)
- 学科
- 济(91309)
- 经济(91230)
- 管理(45620)
- 业(42734)
- 企(34029)
- 企业(34029)
- 方法(30511)
- 数学(27252)
- 数学方法(26974)
- 中国(25391)
- 地方(20622)
- 农(20602)
- 财(18007)
- 贸(17648)
- 贸易(17634)
- 易(17154)
- 制(16712)
- 业经(16647)
- 银(14509)
- 银行(14509)
- 融(14301)
- 金融(14301)
- 策(14180)
- 行(14093)
- 地方经济(13945)
- 学(13897)
- 农业(13062)
- 环境(12055)
- 体(11477)
- 发(10876)
- 机构
- 大学(237230)
- 学院(236018)
- 济(123010)
- 经济(120875)
- 研究(90487)
- 管理(89185)
- 理学(74387)
- 中国(74207)
- 理学院(73592)
- 管理学(72793)
- 管理学院(72304)
- 财(56498)
- 京(50512)
- 科学(45472)
- 所(45129)
- 财经(43774)
- 经济学(40317)
- 中心(39863)
- 经(39834)
- 研究所(39705)
- 经济学院(35930)
- 江(35796)
- 北京(33675)
- 财经大学(32236)
- 院(31646)
- 农(30174)
- 范(29772)
- 师范(29637)
- 州(28107)
- 科学院(26539)
- 基金
- 项目(137843)
- 科学(110943)
- 研究(106389)
- 基金(103803)
- 家(88118)
- 国家(87444)
- 科学基金(75191)
- 社会(72786)
- 社会科(69255)
- 社会科学(69243)
- 基金项目(51904)
- 省(48702)
- 教育(47555)
- 资助(44682)
- 自然(43798)
- 自然科(42810)
- 自然科学(42800)
- 自然科学基金(42092)
- 划(41608)
- 编号(41096)
- 成果(35479)
- 部(33285)
- 发(31846)
- 国家社会(31520)
- 重点(30853)
- 中国(29703)
- 教育部(29652)
- 课题(29440)
- 人文(28464)
- 性(28403)
- 期刊
- 济(148943)
- 经济(148943)
- 研究(86731)
- 中国(48686)
- 财(42097)
- 管理(37616)
- 融(32667)
- 金融(32667)
- 科学(28790)
- 农(28760)
- 学报(25753)
- 经济研究(25370)
- 财经(24111)
- 大学(21156)
- 经(21046)
- 教育(20675)
- 业经(20476)
- 技术(19744)
- 学学(19738)
- 问题(19687)
- 贸(19242)
- 农业(19110)
- 国际(18038)
- 世界(16420)
- 技术经济(14189)
- 统计(12654)
- 经济问题(12074)
- 经济管理(11629)
- 理论(11529)
- 现代(11397)
共检索到393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屠新泉 曹鸿宇
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关于反倾销"替代国"方法的到期终止规定,与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后一问题实际上取决于各国国内法律。近日,美国、日本等WTO成员已明确表示会继续采取"替代国"方法,基于意识形态、国内政治等因素考虑,这些成员短期内取消这一做法,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可能性很低。未来,在坚持《入世议定书》条款的基础上,中国应与这些成员据理力争,谋求自身最大化的合法权益。本文对WTO框架下以及主要成员内法中涉及"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进行了整理和解读,并对《入世议定书》第15条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进一步从国际和国内视角探析了主要成员对此问题的立场由来;最后,为中国合理应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屠新泉 曹鸿宇
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关于反倾销"替代国"方法的到期终止规定,与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后一问题实际上取决于各国国内法律。近日,美国、日本等WTO成员已明确表示会继续采取"替代国"方法,基于意识形态、国内政治等因素考虑,这些成员短期内取消这一做法,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可能性很低。未来,在坚持《入世议定书》条款的基础上,中国应与这些成员据理力争,谋求自身最大化的合法权益。本文对WTO框架下以及主要成员内法中涉及"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进行了整理和解读,并对《入世议定书》第15条进行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晓玲
《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到期后,美国依然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引发了该条款的适用之争。作为一个"超WTO义务",基于公平贸易原则,到期后效力应自然终止。美国按照其国内法标准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如果某些行业符合其国内法标准,可以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在行业认定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认定就按照替代国方法来计算中国商品的生产成本。面对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需要从国家、企业两个层面做好应对。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新奎
一、我国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努力的实践从2003年开始,我国即通过双边磋商和谈判的方式开始了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至2006年6月初,共有56个国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①除俄罗斯、乌克兰、利比亚等少数几个国家还没有加入WTO之外,其余国家都是WTO成员国。其中,新西兰是第一个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在双边贸易超过千亿美元的贸易伙伴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运婷 王皓 史龙祥
"入世"15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世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快速提升,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一直成为备受争议的话题。对于2016年底中国是否能够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中国和欧美的意见存在分歧。由于市场经济地位是否被承认将深刻影响中国被"反倾销"的成功概率,因此对中国的贸易发展十分重要。欧美等经济体不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法律、经济、政治利益等。对此,中国政府应积极应对,加强外交努力,督促欧美等经济体履行WTO义务,同时不断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
“入世” 市场经济地位 标准 反倾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芳 邹俊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在“入世”15年内应对反倾销时仍将受到“非市场经济地位”制约。本文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上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界定,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反倾销 非市场经济 替代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庭东
本文对当前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及国内学者对有关该问题实质的探讨作了梳理,提出“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实质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壁垒这样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国际政治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中国和平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大转变的战略问题。其实质是在中国经济崛起、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促使中国经济建立与其相容的竞争规则,进而构建新的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战略博弈。最后,本文就中国面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一挑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思奇 姚远 屠新泉
"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是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中的一大歧视性安排,对中国的贸易利益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2016年《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即将失效,关于中国届时能否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引起了政府、学术界和公众的极大关注。目前,美国、欧盟、印度等WTO成员至今仍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尤其是美国的立场最为坚决。本文以WTO法和美国国内法为视角,对WTO与美国国内法中的市场经济地位规则进行解读;结合美国国内在对华经贸政策上的政治考量,重点分析美国在此问题上的政策立场,对美国处理这一问题的可能选择加以预期和研判,最终提出中国的策略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加利·克莱德·霍夫鲍尔 凯思林·奇米诺·以撒 李想
关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许多亚太地区的国家都予以承认,但几个超级贸易伙伴国却仍表示反对,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市场经济地位的取得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影响着中国企业在受到反倾销控诉时面临的惩罚力度。中国仍然是美国、欧盟乃至世界范围内反倾销攻击的主要目标。反倾销诉讼最初设立的目的是反对掠夺性定价,即以低于国内价格在国外出售商品,但现在法律上对于倾销的定义已经扩大到很多其他方面,比如企业以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涛
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外国对华反倾销的重要因素,给我国的外贸经济造成了直接的损失。非市场经济地位具有模糊性和矛盾性,我们既不能对其置之不理,也不能将争取市场经济地位视为解决全部贸易摩擦的唯一法宝。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我国应当在WTO体制内外,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作用,通过贸易、经济和政治等途径应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
关键词:
非市场经济地位 政府 企业 对策 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松 吉昱华
“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已成为制约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市场机制的微观基础、国有经济的比重和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来看,纯粹的市场经济国家仅仅在教科书中存在。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但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何时被西方国家完全承认是一个超越经济层面的问题。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有的对策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急于求成,在获取广泛谅解和共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关键词:
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现状 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强
中国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空转""监管套利"和"关联套利"等脱实向虚现象。本文在调研了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相关底层数据、汇总数据以及金融机构客户数据的基础上,分析金融市场中资金空转、监管套利、关联套利等金融疏远实体经济的典型模式,揭示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不足。最后,从加强金融工作者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督促金融机构履行职责、推进金融的改革创新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金融应该如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实体经济 脱实向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宝银
今年6月,美国和欧盟相继拒绝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和欧盟的态度恰似一石掷水,激起层层涟漪。欧美的个别新闻媒体认为这一拒绝是对中国的重大打击。面对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咄咄态势,我国的一些学者挺直了知识分子的腰板,提出了颇有骨气的观点。“为什么要你承认,应该有这样的气魄,爱承认不承认,我们依然要昂首挺胸,继续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没有必要按欧美的市场经济标准改变我们的经济体系”。而我国的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却接连发出“尽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呼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丽
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变革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重塑市场模式的同时,也带动就业市场的规模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就业市场呈现出就业方式多元化、组织模式平台化、信息传递高效化等新特点。数字经济在扩大就业市场规模、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促进就业结构转型、改善就业市场生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对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挑战,因此,必须完善政策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就业 新就业形态 就业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