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7)
2023(6339)
2022(5184)
2021(4738)
2020(3812)
2019(8421)
2018(8305)
2017(15274)
2016(8504)
2015(9511)
2014(9644)
2013(9156)
2012(8345)
2011(7531)
2010(7583)
2009(7072)
2008(7076)
2007(6247)
2006(5535)
2005(4910)
作者
(24722)
(20718)
(20558)
(19672)
(13021)
(9694)
(9466)
(8232)
(7993)
(7431)
(6947)
(6912)
(6851)
(6681)
(6656)
(6260)
(6137)
(6059)
(6042)
(5753)
(5256)
(5220)
(5165)
(4839)
(4656)
(4644)
(4564)
(4402)
(4275)
(4268)
学科
(32276)
经济(32232)
管理(26897)
(22390)
(19872)
企业(19872)
方法(13168)
数学(10971)
数学方法(10824)
中国(9773)
(9623)
(9457)
(8900)
(8482)
(8416)
地方(7786)
业经(7406)
理论(6759)
(6080)
银行(6059)
(5854)
体制(5824)
(5741)
金融(5734)
(5421)
财务(5400)
财务管理(5385)
农业(5272)
(5241)
企业财务(5192)
机构
大学(118830)
学院(118544)
管理(43859)
(43219)
研究(42176)
经济(42104)
理学(37908)
理学院(37446)
管理学(36616)
管理学院(36402)
中国(31770)
科学(26129)
(25203)
(22156)
(21407)
(21346)
研究所(19417)
中心(19073)
(18638)
业大(18291)
财经(17155)
农业(16726)
(16448)
师范(16242)
(15959)
北京(15672)
(15602)
(14724)
技术(14246)
(13097)
基金
项目(81955)
科学(64573)
研究(60238)
基金(58792)
(52028)
国家(51571)
科学基金(43652)
社会(38112)
社会科(35854)
社会科学(35844)
(32573)
基金项目(30319)
教育(28718)
(27781)
自然(27669)
自然科(27041)
自然科学(27033)
自然科学基金(26558)
编号(24146)
资助(23318)
成果(20825)
重点(18876)
课题(18212)
(17874)
(17274)
(17117)
创新(16009)
国家社会(15701)
科研(15445)
(15353)
期刊
(49974)
经济(49974)
研究(34399)
中国(28259)
学报(22148)
(20143)
科学(19322)
(17734)
教育(17612)
管理(17044)
大学(16829)
学学(15924)
农业(13251)
(10444)
金融(10444)
技术(10346)
财经(8682)
业经(8552)
经济研究(8036)
(7502)
(7327)
(6444)
问题(6401)
业大(6099)
科技(6000)
职业(5826)
统计(5735)
(5483)
(5454)
论坛(5454)
共检索到181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滕玉成  臧文杰  
基层治理主体间良性互动是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治理主体的关系互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境。从认知层面归因,关系互动困境源于主体认知偏误和关系认知偏误,由此导致对治理主体间关系的界定偏差。这种偏差包括界定内容不全面和界定所涵摄主体类型不完整两种情况。对此,可整合元治理、协同治理、网络化治理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依据,萃取"差序"这一本土社会文化概念,将基层治理主体间关系界定为"差序—协同"关系,阐述其特征,诠释其生成互动逻辑,并提出相应实现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国强  
本文在扩展JM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以关系、互动与协同为主要内容的三维治理逻辑模型,进而分析了治理机制与治理逻辑之间的关系,使网络组织的治理实践落脚到治理逻辑的平台之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边疆  
<正>核心提示本文在梳理新时代耕地保护面临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实施主体间相互博弈、相机决策的行为逻辑,并研究影响行为取向的障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优化策略建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多年来耕地总量持续下滑的趋势。但人多地少的总体国情没有变,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耕地撂荒、
关键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子奇  张建  
网格化社会治理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基层协作治理的具体体现。以网格化社会治理为代表的基层协作治理,解决了“条块分工”治理体系中存在的覆盖不全面、下沉不深入带来的治理缝隙、治理不能等问题。基层协作治理之所以能满足当前基层治理需要,是充分利用社会网络理论中“结构洞”“弱关系”原理的结果。基层协作治理也存在协助动力不足、结构不稳和制度不够等问题。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协作治理,有必要提升法治思维、规范主体职责和构建激励机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继新  荆小莹  
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系统主体协同关系良性有序,对于促进系统内供给主体的互动关系、强化协同意愿、建构整体合作网络、明晰协同合作路径、保障协同行为高效、提升供给协同效能具有关键支撑作用。运用博弈论理论和方法,探究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系统内"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多元主体间的供给协同博弈关系,建立"囚徒困境"模型分析系统内供给企业主体间协同关系,提出实现系统内供给企业主体间协同供给达到最佳效果的对策;同时利用静态博弈分析,研究供给企业主体与政府间通过博弈如何实现共赢,进而分析提出如何利用博弈实现供给主体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继新  荆小莹  
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系统主体协同关系良性有序,对于促进系统内供给主体的互动关系、强化协同意愿、建构整体合作网络、明晰协同合作路径、保障协同行为高效、提升供给协同效能具有关键支撑作用。运用博弈论理论和方法,探究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系统内"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多元主体间的供给协同博弈关系,建立"囚徒困境"模型分析系统内供给企业主体间协同关系,提出实现系统内供给企业主体间协同供给达到最佳效果的对策;同时利用静态博弈分析,研究供给企业主体与政府间通过博弈如何实现共赢,进而分析提出如何利用博弈实现供给主体间的协同合作。进一步采用上海、北京的实例阐释社会组织、供给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协同关系,并提出在系统内各主体间如何进行协同合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亮  顾伟男  陈沛然  
实现主体功能区约束与区域发展协同决策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重要议题。以北京市为例,以“空间生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负荷”为主线,探讨主体功能区约束与区域发展协同决策的逻辑与机制。研究发现:(1)2008—2015年,区域创新改造能力不足,与其优化开发区域目标冲突;2016—2020年,关键发展要素的匮乏约束了区域发展。(2)人口规模、水、土地、能源、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等问题是区域发展在要素尺度上触发主体功能区约束预警的表现。(3)关键发展要素不足牵制了区域发展,需倒逼空间生产转向“节源型”方向;持续推进区域发展是未来协同决策的基调,需将“优化目标”的约束性指标分解到要素尺度。本文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供了行动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越   闫智文   许东辉  
现代产业学院属于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新组织形态,这意味着不同主体间的相互协同成为了现代产业学院内部质量以及效率提升的关键。文章运用新公共治理理论,对现代产业学院间的主体关系以及价值关系进行了剖析与构建。促进了政府、高校以及企业之间的协同共治,并提出了两条优化路线:由公共生产到公共设计再到公共创新以及由服务主导到价值共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秋芳   汪文雄   崔永正   陈丹玲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整合多方资源要素、协调多元主体行动、提升整治效率提供了有效路径。从组织关系视角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以湖北省J县GQ镇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包含命令传递、资源流动和信息沟通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网络,并分析网络结构特征,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剖析这些网络的内外生机制。结果显示:(1)案例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三个网络密度较低,尚未形成紧密联系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2)命令传递网络和资源流动网络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和“小世界”特征,存在以县政府、镇政府为中心的命令传递集群和以施工企业为中心的资源流动集群,大量农村集体和村民位于网络边缘未发挥主体作用;(3)三个网络的形成不同程度上受互惠性、核心—边缘结构效应、传递闭合效应、连通效应等内生机制和主体属性、夹带效应等外生机制的影响。据此提出,为提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有效性,应强化核心主体的稳定作用,搭建多元化参与渠道,发挥农村集体和村民的内生动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磊  王屹  
协同治理因具有多元主体、权责利明确等多重优势而成为提高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的重要途径,它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共同承担、共享成果。"政校企行社"多方协同治理主体、"权责利"多元协同的治理内容和"共建共治共享"多域协同的治理方式,是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治理的生成逻辑。促进协同治理资源的整合化、协调协同治理利益的共享化、保障协同治理制度的法制化是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治理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其阳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也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国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行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如供给主体过于集中、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投资模式有待改进、使用效率急需提高等。乡村协同治理的兴起,从另一视角为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和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应稳步推进单一型主体转向多元化主体、筹资机制由制度外筹资转向制度内筹资、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转向民主协商、监督机制走向社会监督等配套制度。由此,协同供给科学路径的选择,将促进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宋丙涛  潘美薇  杨梅  
近年来,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政府债务问题正在引起学界与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甚至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重要障碍。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多数只是关注了地方治理的困难,却很少进行问题原因的分析,也很少看到对地方政府进行各种治理模式探索积极意义的挖掘。本文将以公共经济理论为基础,从需求多元的角度剖析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经验,以期为今天的公共产品供给与基层治理改善提供帮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张一辰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深刻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系统阐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围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现实挑战,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实现方略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对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的系统性认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展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创造了坚实的实现基础。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源自协同学理论与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结合,其核心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兼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增加经济增长绿色动能,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须切实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制度、培育拓展生态环境市场、推动减污降碳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张一辰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深刻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系统阐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围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现实挑战,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实现方略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对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的系统性认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展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创造了坚实的实现基础。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源自协同学理论与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结合,其核心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兼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增加经济增长绿色动能,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须切实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制度、培育拓展生态环境市场、推动减污降碳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建中  赵伟峰  王莉静  
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构建是将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组合的新构想和尝试。本文主要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利用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具体分析系统内企业间的协同关系,并指出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内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效果;同时运用进化博弈的分析方法,研究企业与政府间如何通过博弈实现各自利益最优化.进而提出在系统内如何充分利用主体间的博弈实现系统的协同创新,并通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