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30)
- 2023(9052)
- 2022(7667)
- 2021(7330)
- 2020(6131)
- 2019(13940)
- 2018(14043)
- 2017(26091)
- 2016(14605)
- 2015(16774)
- 2014(16913)
- 2013(15492)
- 2012(13692)
- 2011(12311)
- 2010(12669)
- 2009(11559)
- 2008(10620)
- 2007(9588)
- 2006(8163)
- 2005(7130)
- 学科
- 济(49193)
- 经济(49134)
- 管理(37842)
- 业(31692)
- 企(27121)
- 企业(27121)
- 方法(23678)
- 数学(20984)
- 数学方法(20362)
- 中国(14103)
- 农(13890)
- 理论(12986)
- 学(11477)
- 财(11178)
- 业经(10944)
- 教学(10539)
- 制(10498)
- 地方(9429)
- 教育(8756)
- 技术(8681)
- 农业(8632)
- 体(8275)
- 和(8184)
- 贸(8052)
- 贸易(8048)
- 银(8001)
- 银行(7978)
- 易(7786)
- 行(7640)
- 融(7452)
- 机构
- 学院(195193)
- 大学(185214)
- 管理(70409)
- 济(65720)
- 经济(63948)
- 研究(61610)
- 理学(60245)
- 理学院(59593)
- 管理学(57903)
- 管理学院(57597)
- 中国(44956)
- 科学(40914)
- 京(39745)
- 农(32288)
- 所(31582)
- 技术(30932)
- 财(30754)
- 江(30663)
- 业大(29777)
- 研究所(28914)
- 中心(28420)
- 范(27285)
- 师范(26956)
- 职业(26300)
- 农业(25428)
- 州(24801)
- 北京(24511)
- 财经(23963)
- 院(23045)
- 经(21569)
- 基金
- 项目(131919)
- 科学(102013)
- 研究(99218)
- 基金(89232)
- 家(78270)
- 国家(77606)
- 科学基金(65868)
- 社会(57166)
- 省(56915)
- 社会科(53964)
- 社会科学(53948)
- 教育(50090)
- 划(47090)
- 基金项目(45960)
- 编号(44502)
- 自然(43193)
- 自然科(42239)
- 自然科学(42222)
- 自然科学基金(41364)
- 资助(37903)
- 成果(35634)
- 课题(32838)
- 重点(30660)
- 发(28259)
- 年(27827)
- 创(27774)
- 部(27307)
- 项目编号(26544)
- 创新(25780)
- 科研(25132)
- 期刊
- 济(73390)
- 经济(73390)
- 研究(51373)
- 中国(43790)
- 教育(37435)
- 学报(30631)
- 农(29741)
- 科学(27214)
- 管理(26477)
- 财(24236)
- 技术(24034)
- 大学(22905)
- 学学(21418)
- 农业(20598)
- 职业(15473)
- 业经(14392)
- 融(13827)
- 金融(13827)
- 经济研究(12160)
- 统计(11485)
- 业(11187)
- 财经(10829)
- 策(10590)
- 坛(10166)
- 论坛(10166)
- 图书(10087)
- 技术教育(9861)
- 职业技术(9861)
- 职业技术教育(9861)
- 科技(9575)
共检索到283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婷
课程评价是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随着工学结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重点,它决定着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和课改能否最终成功。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的内涵和重要环节,同时提出了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设想以资探讨。
关键词:
高职课程 工学结合 课程评价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亚萍 周大农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当代国际高职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热点,也是当下我国高职课程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遵循科学性、人本性、开放性、反思性等原则。
关键词:
高职 工学结合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玮 胡颖梅 周宇 阳川
纺织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对纺织类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纺织类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为准则,提出了高职课程体系建构的机制、实施方案以及课程改革的具体步骤,并给出了纺织类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小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条件是加强课程管理的改革创新,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体系。课程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开发活动管理、课程实施活动管理和课程评价活动管理三部分。其课程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三大系统、四个层级、多重复合回路"构成的结构复杂的完整系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燕 王建华 葛秀萍
工学结合模式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符合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为例,探索了"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 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良
本文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树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理念、建立教学组织体系、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柔性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构建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教学管理体系 构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书福 应俊辉 富春伟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系统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导向、对象和功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工作特点和能力要求变化的分析,从评价模式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重构等方面,对教师评价的改革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教师评价 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朝晖 贺亚芹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多元开放性、技能经验实践性和教学评价及时性的基本特点,遵循教育开放性、教育要素多元性、考核方式非单调性、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建立以教学主体、教学内容、个体学习过程、教学考核评价、制度保障为一级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湘桃 刘冬香 赵华军
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构建科学、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色,培养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结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铁学院)多年来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了"工学交替"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高职 实践教学 工学交替 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波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整个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已经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作为公共课程的思想政治课也应该构建适应这种模式的教学体系。其教学内容既要强调思想道德素质,又要突出职业素质;教学计划要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注重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要注重综合性,突出实效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季跃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实施主体、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均体现出鲜明的特征。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也必须体现工学结合特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应遵循科学性、激励性、可操作性、多元化的原则,以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能力考核为核心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新耘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构成。目标体系强调引领性和激励性,侧重职业能力目标;内容体系强调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方法体系体现以"工"为主;评价体系可由课业实践考核、职业资格鉴定、项目产品验收、实习单位鉴定等构成;保障体系包括实践教学资源条件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奚立民
在充分进行行业产业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三维学习站阵列"。深入探讨了在该课程体系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创建的"三级训学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 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亚珍 李月芳 吴旗
在机电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中,对机电专业通用职业技能和特定职业技能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分析,根据职业岗位或专业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实训项目,并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开发系列"双证"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形成数控设备维修和塑机设备维修两个方向的职业特定能力。课程实施采取"一教双证"的教学策略,引入项目训练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丹琦
当前,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革与实践的热点。工学结合课程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将专业学习融入职业能力培养,改变了长期以来学习与工作两系统的割裂状态。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特点的教学形式,让学在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习,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