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1)
2023(6258)
2022(5390)
2021(5225)
2020(4289)
2019(9789)
2018(9798)
2017(17192)
2016(10575)
2015(12383)
2014(12817)
2013(11947)
2012(11682)
2011(10503)
2010(10933)
2009(9842)
2008(10380)
2007(10066)
2006(8894)
2005(8215)
作者
(31600)
(26306)
(26017)
(24669)
(16648)
(12748)
(12081)
(10184)
(10114)
(10070)
(9173)
(9081)
(8663)
(8388)
(8356)
(8322)
(7845)
(7819)
(7687)
(7619)
(6917)
(6651)
(6490)
(6236)
(6156)
(6080)
(5940)
(5846)
(5522)
(5507)
学科
(31297)
经济(31245)
管理(26339)
(22596)
(20351)
企业(20351)
方法(12148)
理论(11413)
中国(10665)
(10099)
教育(9898)
(9759)
教学(9011)
(8891)
业经(8759)
(8440)
数学(8324)
数学方法(7985)
(6934)
贸易(6927)
(6911)
(6722)
地方(6708)
农业(6241)
(6027)
银行(5993)
(5746)
(5671)
(5632)
(5580)
机构
学院(149785)
大学(149368)
研究(52620)
管理(46118)
(45334)
经济(43730)
理学(38002)
中国(37856)
理学院(37322)
管理学(36045)
管理学院(35747)
科学(35198)
(34017)
(28776)
(28588)
师范(28314)
(27283)
(26587)
研究所(25809)
(24789)
中心(24034)
师范大学(22547)
教育(22136)
北京(22043)
(21952)
技术(21729)
业大(21613)
农业(20911)
(18658)
财经(18611)
基金
项目(88568)
研究(68494)
科学(66904)
基金(57863)
(51263)
国家(50685)
科学基金(40929)
社会(37227)
(36679)
教育(36396)
社会科(34804)
社会科学(34791)
(31892)
编号(31281)
基金项目(29602)
成果(29057)
自然(26445)
自然科(25800)
自然科学(25784)
自然科学基金(25290)
资助(24481)
课题(24276)
重点(21398)
(20585)
(19231)
(19188)
项目编号(18488)
(18251)
(17656)
大学(17342)
期刊
(62290)
经济(62290)
研究(48878)
中国(40628)
教育(40451)
学报(27829)
(25307)
科学(23491)
(21370)
大学(20783)
管理(18991)
学学(18698)
农业(16929)
技术(16102)
(12769)
金融(12769)
图书(10957)
职业(10904)
业经(9783)
(9547)
财经(9390)
(9226)
(8714)
论坛(8714)
书馆(8340)
图书馆(8340)
经济研究(8289)
(8270)
问题(7673)
(7624)
共检索到247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论文借助多元文化教育中跨文化教师的类型划分,探讨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对其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局外人"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上采取"忠实执行"取向,而作为"局内人"的教师则往往基于对学生的"同情性理解"或迫切希望学生改变现状的心态,开展有益的课程资源开发("文化附加")甚至"创生"新的课程。由此可见,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参与,不是简单地技术参与,而是深刻地触及到教师个人的身份层面。教师对"我是谁"、"我属于哪一个文化群体"的个体身份认同,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在深刻地影响其课程实施行为。同时,在多元文化学校情境中,"局内人"的文化身份对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教师成为学生文化背景的"局内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太年  
本文重点讨论了跨文化学习的外延界定,从学习科学的相关研究出发,探索了基于新学习观的跨文化学习分析框架,而后从知识的意义支持、行动的意义理解和交流、沟通对于学习和行动系统的有效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跨文化学习者面对的挑战,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一川  
跨文化学作为研究本文化与异文化间相互接触的规律的学问,需要将文化异忧作为动力性要素加以考虑。文化异忧是伴随文化共同性好尚达于绝境时生起的对文化异质性的深度忧虑,包含异质性因素、本文化与异文化间差异、本文化内部正统文化转化为反面等层面。跨文化学的文化异忧可以简括为若干定律:忧异律,是指对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已成为主体规范之一;忧己律,是对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终究会被主体自觉地内化为对自身的身心状况的调养;先忧律,是个体将有关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以及对自我修为的忧虑都置于优先地位,并且置于全天下之先;忧奇律,是对于文化异质性中的奇特因素的忧虑,包括对同一文化内和对异文化中的奇特因素的忧虑。文化异忧已经产生众多的中外文学艺术文本。主动地将各种异文化要素转化为积极的变革力量,是本文化通向文化复兴目标的智慧之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晓燕  
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已经涉及很多的专业领域,但是从文化学视野下分析的却非常少见。本文主要是应用文化学的视野来探讨教师专业素养,分析高职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和高职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学的视野提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拓宽人们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认识,从而为高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晓杰  黑嘉鑫  
做好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工作有助于推动高校国际化建设进程。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大幅提高,但国内高校和学者对留学生来到中国以后的跨文化学习适应状况、来华留学生教育对高校国际化进程的影响、采取何种措施促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从而推动高校国际化建设进程等相关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文章以沈阳高校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为例,采用调查问卷与追踪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瑜  
中国留学生身处复杂、多变的跨文化教育情境中,其跨文化互动效果直接影响到学业成就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民族志方法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与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积极作用,是提高其跨文化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将民族志方法运用于指导和分析跨文化实践与学习,其核心在于培养民族志创作式的学习方法与反思习惯,促进中国留学生在跨文化情境中有意识地进行参与观察,习得并运用信息搜集、文化比较分析等一系列技能,并以更整体性、全局性的眼光与宽容、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具体的跨文化现象、关键性事件及其背后的意义,从而在文化学习与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与文化身份认同的重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戴伟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引导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负责为多元文化学生创造高效的文化回应式教育体验,那么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就应该培养教师与多元文化学生和谐共处的能力。随着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凸显,以及美国中小学生种族、族群、文化和语言结构的多元化日益增强,美国中小学教育更需要擅长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师。针对现实中孤立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及其低效问题,美国提倡设置基于全球观培养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使教师具有广泛的多元文化知识基础、态度,形成持续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练  李早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向中心化方向迈进,为进一步开展对外贸易、科技互鉴、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增加,跨国企业的活动范围逐步覆盖多个国家。但是,也面临着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不同种族在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如何对跨文化进行管理,对推动跨文化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张海东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商务管理(第6版)》一书,从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国际商务经营形式、国际商务制度与法律环境等方面,对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管理现状进行论述。通过整体阅读该书,可以发现该书章节安排合理,理论与案例衔接恰当,是指导跨国企业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参考书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付光槐  陶丽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的跨文化学习对其在知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中加互惠学习项目中8名职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科瑟根的洋葱模型对这些教师在跨文化学习中的反思水平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职前教师反思水平总体呈非线性样态,具体在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场域的反思水平均呈现出差异状态。研究建议,在跨文化学习中应为职前教师提供更为宽广、持续的平台,避免其局限于零碎现象的学习,提升职前教师跨文化学习的文化自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敬  苏岩  朱艺华  骆先荣  
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跨文化学习可以促进教育对外开放进程中的文化包容与民族理解,它是学习者与学习设计者基于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理念与技术,围绕"需求—价值—情感"持续互动,逐渐形成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相互理解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学习者在此过程中完成文化身份的多元重构。"互联网+"跨文化学习实现路径的关键点是媒体资源、混合式深度交流、学习生成以及情感体验。以东盟来华留学生为案例进行分析可知,类质地缘文化使得东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学习的重点在"归属的需求""参与交流并获得尊重的需求"这两个层次上,关键点是在参与式媒体资源开发活动中发展混合式深度交流与情感体验。研究案例启示我们:跨文化学习是双向的,培养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其中至关重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韩雪军  
美国城市教师驻校模式作为美国教育史上的第三种教师教育模式。其首先在职前教育中引导驻校教师领悟文化回应性教学的理念,然后在职后教育中学习所在社区的本土文化,自主地在课堂中实施文化回应性教学。美国城市教师驻校模式不仅培养了掌握本土文化,并能实施文化回应性教学的教师,而且提高了城市学区少数族裔学生的学业成效。美国城市驻校教师模式对我国教师学习本土文化的启示是"用以致学",即首先以文化回应性教学为工具引导教师逐步学会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本土文化,然后在引导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有选择地学习本土文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波  李婧  
随着华人资本不断输出至世界各地,华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实现跨文化经营成为决定跨国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为分析跨国并购企业的跨文化整合问题,本文以世界第三大工具机制造集团——友嘉集团为例,从管理媒介、实现方法和思想内涵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通过利用管理权的文化网络,树立"相互尊重,和而不同"的理念,跨国企业可以加快组织整合、财务整合及技术整合的进程,其跨文化整合的目的也随之得以实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俊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省扬州商业学校)是一所具有鲜明专业特色、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发展个性的职业学校。学校现有10231名学生,教职工420多人,开设了13个五年制高职专业、15个三年制中专专业。经过多年发展,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晓泉  
本文认为,寻求有效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学变革的主要目的,应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秩序与建构完善的课堂教学设计,架构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等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在怎样的氛围中教"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津  
文化是发展的摇篮,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就提高了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尹世杰教授在其新著《消费文化学》一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该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尹世杰教授通过十多年来对于消费经济学的研究,认为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文化问题越重要,并进一步提出要把消费文化作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进行研究,探索其作用、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