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2)
- 2023(11746)
- 2022(10487)
- 2021(9944)
- 2020(8267)
- 2019(19543)
- 2018(19615)
- 2017(38416)
- 2016(20959)
- 2015(23653)
- 2014(23735)
- 2013(23343)
- 2012(20969)
- 2011(18836)
- 2010(18893)
- 2009(17140)
- 2008(16557)
- 2007(14173)
- 2006(12326)
- 2005(10616)
- 学科
- 济(86875)
- 经济(86779)
- 管理(59147)
- 业(56300)
- 企(46681)
- 企业(46681)
- 方法(44352)
- 数学(39394)
- 数学方法(38726)
- 中国(23566)
- 农(21198)
- 学(18449)
- 财(18425)
- 业经(17811)
- 地方(17684)
- 理论(15195)
- 农业(14365)
- 贸(14167)
- 贸易(14161)
- 易(13673)
- 环境(13266)
- 和(13129)
- 制(12801)
- 技术(12755)
- 务(11795)
- 财务(11721)
- 财务管理(11701)
- 划(11635)
- 企业财务(11053)
- 银(10502)
- 机构
- 大学(296586)
- 学院(294820)
- 管理(121331)
- 济(114712)
- 经济(112059)
- 理学(106620)
- 理学院(105415)
- 管理学(103225)
- 管理学院(102716)
- 研究(96143)
- 中国(69227)
- 京(63601)
- 科学(61727)
- 财(49120)
- 所(48032)
- 农(45663)
- 业大(45270)
- 研究所(44188)
- 中心(42865)
- 财经(40746)
- 江(40674)
- 北京(40083)
- 范(39198)
- 师范(38879)
- 经(37095)
- 农业(35810)
- 院(35121)
- 经济学(33916)
- 州(33871)
- 师范大学(31627)
- 基金
- 项目(209603)
- 科学(165308)
- 基金(152787)
- 研究(150433)
- 家(133194)
- 国家(132142)
- 科学基金(114607)
- 社会(94406)
- 社会科(89435)
- 社会科学(89410)
- 基金项目(81391)
- 省(81381)
- 自然(76742)
- 自然科(75034)
- 自然科学(75019)
- 自然科学基金(73643)
- 教育(69414)
- 划(68736)
- 资助(64209)
- 编号(61203)
- 成果(48017)
- 重点(46356)
- 部(45608)
- 发(43559)
- 创(43069)
- 课题(41749)
- 创新(40116)
- 科研(40006)
- 教育部(39131)
- 大学(38803)
- 期刊
- 济(118082)
- 经济(118082)
- 研究(84708)
- 中国(50578)
- 学报(45694)
- 科学(43991)
- 管理(42828)
- 农(40190)
- 财(34772)
- 大学(34690)
- 学学(32734)
- 教育(31695)
- 农业(28485)
- 技术(26793)
- 融(19764)
- 金融(19764)
- 业经(19631)
- 经济研究(19160)
- 财经(18670)
- 问题(16764)
- 经(15853)
- 图书(15338)
- 技术经济(15113)
- 统计(14869)
- 业(14772)
- 科技(14598)
- 理论(14250)
- 资源(13764)
- 现代(13554)
- 策(13442)
共检索到410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向国成 江鑫
首先,从理论上阐明城市生产率随着其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张呈倒"N"型的变化趋势,这表明当特大、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超过城市生产率最大化所对应的最优城市规模时,应该引导该类城市的过多人口以及其他小城市(镇)人口转移到平均生产率更高的大中城市,这有利于实现既定劳动力资源约束下的空间优化配置,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生产率实现最优化均衡增长。其次,利用中国2005—2013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证实了上述理论假说。此外,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城市常住人口平均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存在着人口规模的双门槛特征,门槛值分别为33. 4万人和475. 48万人,并且对城市人口规模分组进行的计量回归检验结果,也证明了城市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与倒"N"型的研究结论吻合。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大部分地级城市人口规模处于这两个门槛值之间的偏下位置,也即处在城市人口平均生产率的上升阶段,但又普遍发展不足,故大力发展作为城市体系主体组成部分的中等规模地级城市正当其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泳泽 刘大勇 龚宇
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体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干预"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经济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2002~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当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采用"留有余地"的设定方式时,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而在采用"之上"、"确保"、"力争"等硬约束表述时,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目标硬约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效率(TE)上。(2)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在2006年以后更加严重并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各个组成部分。(3)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留有余地"设定方式,经济增长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则会更好,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得到一定地提升。(4)中间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通过竞相投资的潮涌效应,扭曲投资结构,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挤占以及导致企业间资源要素错配等机制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较为稳健。本文可以为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一系列独特现象,如GDP水分、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燕 赵东东 张瑞娟 刘晓静
在越来越多企业实施分布式办公的背景下,工作和非工作领域间的边界愈发模糊,工作无边界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工作特征。本研究基于情感认知评价理论,探究了工作无边界化影响员工主动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分析460份三时点匹配问卷发现:工作无边界化与员工主动行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工作无边界化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存在“过犹不及”效应;工作无边界化与员工情感平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通过情感平衡的中介作用对员工主动行为产生倒U型影响;员工的多任务处理倾向能够显著调节工作无边界化与情感平衡之间的倒U型关系,与低多任务处理倾向的员工相比,高多任务处理倾向的员工能够适应更高程度的工作无边界化和保持更高水平的情感平衡,工作无边界化对其情感平衡的负面影响也更低。本研究揭示了工作无边界化影响员工主动行为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理解分布式办公下员工行为变化,也为企业进一步优化分布式办公模式提供了启发。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许启发 马静文 蒋翠侠
文本信息是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10—2020年召开业绩说明会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分析方法进行文本信息提取,实证检验业绩说明会管理层净语调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净语调能显著影响企业融资约束且两者之间呈现U型关系,意味着随着管理层净语调的增加,起初对缓解融资约束具有积极作用,超过拐点(0.591)后具有消极作用,存在“过犹不及”现象。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净语调通过影响分析师关注进而影响企业融资约束,且明星分析师与非明星分析师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此外,文本信息披露质量会对管理层净语调与融资约束之间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文本语调对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可以为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理使用信息提供经验证据、为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改善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楠 李爱梅 丁浩 孙海龙
传统营销学认为商品选择"多多益善",多样的商品可以吸引消费者并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行为决策学者的研究却发现:当商品数量上升到一定数目时,消费者会体验到更多的选择困难,进而延迟消费决策甚至不做决策,且满意度降低,后悔情绪增加,也即"选择超载"效应。学者们认为导致选择超载的认知因素是认知损耗,情绪因素是过多选项所带来的负性情绪,也有研究发现选择超载效应会受到选项集特征和消费者个体差异等边界条件的影响。本文对选择超载效应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探讨了选择超载的前因、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选择超载效应对商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荣 王晓雪 荀源
传统的领导力研究多关注破坏性领导的负面作用,强调其为组织带来的消极后果,而忽视了其应用情境、交互属性和时间动态性特征。破坏性领导应用于创新情境时会展现出高度契合,可促进员工打破僵化、接纳更广泛的外界信息、提升个体创造性,并在过程中会受到交互对象的个体特征以及时间维度的动态影响。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推理加工路径和情感反应路径是员工感受破坏性领导的两种人际反应方式,随着时间推移两者交替主导员工行为和反应。当推理加工路径主导员工行为时,员工更关注"信息加工"而解读领导行为传递的压力信号,进而刺激产出;当情感反应路径主导员工行为时,员工则更关注从领导行为中解读的情感信号,进而激发情绪。本研究从动态均衡的视角,以时间为维度探索破坏性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138份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探索破坏性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破坏性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员工主动行为在破坏性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权力距离取向对破坏性领导和员工主动行为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楠 李爱梅 丁浩 孙海龙
传统营销学认为商品选择"多多益善",多样的商品可以吸引消费者并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行为决策学者的研究却发现:当商品数量上升到一定数目时,消费者会体验到更多的选择困难,进而延迟消费决策甚至不做决策,且满意度降低,后悔情绪增加,也即"选择超载"效应。学者们认为导致选择超载的认知因素是认知损耗,情绪因素是过多选项所带来的负性情绪,也有研究发现选择超载效应会受到选项集特征和消费者个体差异等边界条件的影响。本文对选择超载效应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探讨了选择超载的前因、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选择超载效应对商品营销实践的启示,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闵绥艳
东南亚经济危机“四小”遭受重创,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受到冲击的国家纷纷出台系列措施唯恐避之不及。惊悸之余,他们开始对这场灾难冷静分析,多数行家将四小的不幸归咎于其金融市场过于开放,这种分析是否击中要害?笔者不敢苟同。倒是觉得“四小”的遭遇恰恰说明了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蕊
基于中国2003-2018年26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规模和城市生产率也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红利"的发挥受制于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红利"的大小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相关,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城市生产率有积极影响。据此,本文认为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还未达到最优水平,集聚红利有限,同时,除了部分城市实现规模经济外,多数城市并未达到最优规模。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城市规模 城市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梁婧 张庆华 龚六堂
本文基于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导出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003—200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由此得到的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地级市中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可比方法估计下我们发现中国被低估的城市已明显减少,大部分城市处于最优规模的附近,但同时被高估的城市数量在增加。此外,与东、中部等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劳动生产率 最优城市规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危薇 杜志雄
家庭农场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引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围绕其经营规模与生产率展开研究对积极培育家庭农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全国530个粮食型家庭农场数据考察了新时期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粮食型家庭农场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但随着劳动力市场、机械(租赁)市场的愈加活跃,家庭农场土地生产率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将下降得越慢。研究还发现,尽管家庭农场土地生产率将随着雇工工资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但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可以弥补该下降。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经营规模 土地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柯善咨 赵曜
本文分析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协同影响机制,估计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在城市规模约束下产业结构转变的边际效益。使用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估计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方能从上下游产业关联中获得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经济效益发生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而城市规模增大的边际收益则随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而增加。我国大部分地级市的实际规模仍小于最优规模,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小规模的地级市应该推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口集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大千 张卫东
文章利用2003-2014年中国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组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最优城市规模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城市规模扩大显著促进了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分地区回归中依然显著,但效应大小存在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正向作用最大,中部其次,西部最小;二次项回归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说明城市规模扩张存在最优规模,这一最优值约为220万,分地区回归中这一关系依然显著,且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城市规模大部分位于最优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生产率 最优规模 大、中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赵菲菲
基于中国25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城市生产率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具有双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控制在门槛值区间时,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城市规模丰富了环境规制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双门槛效应;技术创新作为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路径之一,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城市生产率 门槛效应 中介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曜 柯善咨
本文将新经济地理的中间产品模型引入新新经济地理的异质厂商集聚理论,揭示了城市规模所包含的下游市场需求和上游中间产品供给对制造业企业的门槛效率存在筛选效应,同时城市可容纳的中间产品部门与制造业之间会形成中间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使用中国65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118988家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样本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对异质性厂商低分位数效率水平的筛选效应至少相当于集聚外部性的80%,而城市中间产品效应可减轻大城市对本地厂商的筛选,因此城市规模扩大意味着市场竞争性和包容性的同时增强。估计结果还表明,地级市与县级市的城市规模对门槛效率的筛选作用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东部城市的筛选效应普遍更强,而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