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5)
- 2023(17143)
- 2022(14232)
- 2021(13576)
- 2020(11083)
- 2019(25169)
- 2018(25011)
- 2017(47767)
- 2016(25732)
- 2015(28613)
- 2014(28183)
- 2013(27181)
- 2012(24618)
- 2011(21874)
- 2010(22152)
- 2009(20478)
- 2008(20100)
- 2007(17573)
- 2006(15621)
- 2005(13876)
- 学科
- 济(99733)
- 经济(99593)
- 业(80118)
- 管理(75507)
- 企(59061)
- 企业(59061)
- 农(51800)
- 方法(39426)
- 农业(34396)
- 数学(34394)
- 数学方法(33881)
- 财(29865)
- 业经(29200)
- 中国(27463)
- 制(27022)
- 地方(19267)
- 体(18971)
- 策(18078)
- 贸(17873)
- 银(17867)
- 贸易(17863)
- 银行(17856)
- 易(17467)
- 务(17408)
- 财务(17352)
- 财务管理(17311)
- 行(17046)
- 企业财务(16414)
- 学(16295)
- 理论(16158)
- 机构
- 学院(349261)
- 大学(343345)
- 济(146910)
- 经济(143871)
- 管理(137126)
- 理学(117897)
- 理学院(116742)
- 管理学(114883)
- 管理学院(114194)
- 研究(113282)
- 中国(89729)
- 财(72208)
- 京(69874)
- 农(64982)
- 科学(64234)
- 财经(55258)
- 中心(54758)
- 江(54326)
- 所(54012)
- 业大(51107)
- 经(50355)
- 农业(49173)
- 研究所(48191)
- 范(45622)
- 师范(45252)
- 经济学(44302)
- 北京(43304)
- 州(42232)
- 院(41069)
- 财经大学(40680)
- 基金
- 项目(232123)
- 科学(184949)
- 研究(179082)
- 基金(168535)
- 家(144418)
- 国家(143065)
- 科学基金(124635)
- 社会(115265)
- 社会科(108960)
- 社会科学(108935)
- 省(91476)
- 基金项目(88534)
- 教育(83169)
- 自然(76983)
- 划(75674)
- 自然科(75156)
- 自然科学(75140)
- 编号(74614)
- 自然科学基金(73789)
- 资助(66719)
- 成果(61063)
- 部(52705)
- 重点(52093)
- 课题(51397)
- 发(50710)
- 制(49396)
- 创(49321)
- 国家社会(47848)
- 教育部(46070)
- 创新(45929)
- 期刊
- 济(169527)
- 经济(169527)
- 研究(106062)
- 中国(74894)
- 农(67027)
- 财(57293)
- 管理(50472)
- 学报(46624)
- 科学(45684)
- 农业(45159)
- 教育(43520)
- 融(39263)
- 金融(39263)
- 大学(38672)
- 学学(36408)
- 业经(33177)
- 技术(32884)
- 财经(27428)
- 经济研究(24771)
- 经(23534)
- 问题(22849)
- 业(21912)
- 版(17682)
- 世界(16758)
- 农村(16562)
- 村(16562)
- 技术经济(16269)
- 理论(16132)
- 现代(15982)
- 贸(15761)
共检索到532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广成 孔祥智
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存在村集体“统”的职能发挥不充分、城镇化推动农户普遍“离农”“背农”、农地制度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等问题与挑战。在建设农业强国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导向和人地分离第二次高峰的推动下,加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存在问题的拉动,“小田并大田”改革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小田并大田”改革形成动因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存在问题、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分析公安县“小田并大田”改革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探索。本研究从制度、“分”、“统”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通过尊重农户意愿、开展调田并地、成立三类合作社的举措,解决了农户差异化诉求、农地细碎化和“统一”经营不足的问题,探索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的实现形式。
关键词:
小田并大田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公安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宏力
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统一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呈现由农村土地小农私有,家庭经营、互助经营和合作经营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又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最后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演进轨迹。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是权利配置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有着权利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集权锢农—分权富农—赋权强农,权利封存—权利调整—权利交易三条可循的线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向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坚持和三个改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鹏 王琳 刘华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乡村振兴大局,对中国农村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采用典型案例方法,从地方政府、村委会、村民三个层面,进行多维度案例解析,重点分析并考察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基层的实践逻辑。结果表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层实践既有政治逻辑又有经济逻辑,政府和村庄博弈力量交织共存。在政治逻辑主导下,由于考核要求和村庄发展等因素,地方政府会积极推进改革;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逻辑下,地方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考核标准、村庄自身经济状况等因素会影响村委会的改革实践,且优惠政策因素的影响力相对较高;未分红状态下,村民对改革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其参与改革的经济逻辑凸显,且不同村民群体对改革存在认知差异。基于此,地方政府在推行改革时应提高政策的普惠化程度,打造典型的同时应重视资源的均衡利用;适当放宽对集体资产参与市场竞争的管制,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庄改革获得感;采取差异化的宣传策略,提高村民的改革参与度与认知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小辉 史清华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从多重逻辑视角构建农业政策变化发生机理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检验农村税费改革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国家行为的逻辑是政权合法性和稳定性,基层政府行为的逻辑是竞争晋升的科层制,农户行为的逻辑是理性,农业政策变化过程是国家、基层政府和农户在特定的制度环境约束和意识形态变化下长期互动的结果。引申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制定农业政策时需要关注微观农户和基层政府的行为逻辑,因为他们的行为逻辑在很大程度上缩小甚至改变宏观农业政策的选择空间,进而影响政策效果。
关键词:
农业政策 制度逻辑 税费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杨芳
从产权理论和集体所有制入手,梳理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轨迹,分析了深化改革中的现实困境,并以腾冲、湄潭、崇州的实践经验,剖析了产业带动型、集体带头型、政府主导型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从产权实施能力提升、产权实施环境改善和主体权益实现视角,提炼农村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中要注重培育和扶植多种组织形式的农民"集体",改善制度规范、产业发展和社会认同等多维产权实施环境,因地制宜,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并辅以相应保障制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杨芳
从产权理论和集体所有制入手,梳理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轨迹,分析了深化改革中的现实困境,并以腾冲、湄潭、崇州的实践经验,剖析了产业带动型、集体带头型、政府主导型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从产权实施能力提升、产权实施环境改善和主体权益实现视角,提炼农村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中要注重培育和扶植多种组织形式的农民"集体",改善制度规范、产业发展和社会认同等多维产权实施环境,因地制宜,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并辅以相应保障制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陈晰 焦长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项目制的治理方式实现自上而下的运行实践。在财政管理体制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通过“因素法”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间分配管理,最终由县级主管部门统筹支出。在“以县为主”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下,层级化的服务分工、项目化的经费补助与指标化的绩效考核紧密联系。在乡村基层实践中,项目制内含的技术治理和规范化取向通过档案管理渗透到服务供给过程中,档案成为上下“共谋”的操作对象。这一过程中,项目意图和群众需求产生偏差,标准化的信息系统与多元化的乡土社会发生错位,服务实践与日常生活和村庄治理有所分离,造成了项目包“悬浮”于乡土社会的意外后果。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包 以县为主 悬浮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朝春 辜秋琴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变迁体现了从重视土地分配公平到注重土地利用效率的转向,是土地的政治、社保和经济功能互动调试的制度表达。未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将在“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朝着弱化非经济功能和强化经济功能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要落实集体所有权,逐步剥离承包地社会保障功能,健全承包地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不断创新农地经营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玉娇 杨佳
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系是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经典议题,并形成了制度研究中"应然"与"实然"相对立的研究困局。本文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文本形态与实践形态为研究起点,提出事实逻辑这一概念以凝练表达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蕴含的复杂的内在遵从,并通过解析事实逻辑及其得以形成的情境,回应一直以来制度实践研究中中央与地方/基层、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对立问题。只有进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情境建设,优化实践情境,才能生成好的事实逻辑,实现文本制度活化于制度实践情境中,并转化为实践制度。
关键词: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复杂实践 事实逻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玉娇 杨佳
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系是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经典议题,并形成了制度研究中"应然"与"实然"相对立的研究困局。本文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文本形态与实践形态为研究起点,提出事实逻辑这一概念以凝练表达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蕴含的复杂的内在遵从,并通过解析事实逻辑及其得以形成的情境,回应一直以来制度实践研究中中央与地方/基层、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对立问题。只有进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情境建设,优化实践情境,才能生成好的事实逻辑,实现文本制度活化于制度实践情境中,并转化为实践制度。
关键词: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复杂实践 事实逻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姚荣
文字作为以学校为载体的一种社会建制,自古以来似乎具有着神奇的魔力。国家、地方社会乃至村落空间竞相争夺乡村教育这一重要场域,其意义也伴随着乡土中国秩序维系、国家政权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以及乡土社区重建等议题的提出而不断嬗变。基于"制度与生活"互动的分析框架,考察我国乡村教育的百年变迁历程,发现"文字"的意义嬗变往往饱含了丰富的叙事,对其实践策略的深度解读本身有着重要的社会学意涵。国家主义宰制下被征用的文字被赋予"治理术"的意义,开启了历时百年的"文字下乡"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主义主导下"遭遇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仇叶
基于乡村工业化历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土地利用与土地价值上出现显著分化,引发了土地制度实践的东西区域差异。总体而言,中西部的土地制度实践主要涉及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而东部地区则在国家与集体间重新配置土地开发权。两者均是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而非原因,如果简单将东部的制度实践照搬到中西部地区可能导致土地制度改革陷入困境。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二元地权结构有较强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应当持续发挥公有制的统筹协调功能,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创新机制,以应对不同区域的差异化经济社会问题。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土地制度改革 集体建设用地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露 周建国
在政策倡导与实践探索的双重推动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成为应对新问题、化解矛盾冲突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神奇”的概念,创新同时满足组织行动所追寻的合法性逻辑和结果逻辑。处于多重制度环境中的基层行动者,或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境、特殊需求与利益选择塑造“典型实践”,或迫于制度化压力而采取任务式创新、趋同化创新与展示型创新等策略行为,由此形成基层治理创新的不同实践样态。基层治理创新乱象丛生,有碍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基于制度与行为的融合视角,阐释基层行动者的制度压力与回应行为及其制度性同构、策略性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乱象生成于合法性逻辑对结果逻辑的挤压、策略行为运作的隐性空间以及制度逻辑与行为逻辑的互构,进而提出从识别创新样态、矫正创新乱象与促进创新变革等方面优化基层治理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王小华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60多年来农村金融制度演化历程,总结了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变迁的政策启示。研究表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始终是中国过去农村金融制度演化的诱因。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应当始终围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明晰财政金融在"三农"发展中的职能,发挥好财政金融协调配合作用。同时,既需注重体制整体层面的改革,更应注重微观治理机制的改良;既需注重激励农村外生金融深化发展,更应鼓励和引导农村内生金融规范有序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制度 演化逻辑 改革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慧波 赵霞
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是破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投入不足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剖析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逻辑,并结合湖南省湘潭市的实地调查数据,总结了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的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地探索了实施该制度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农民为生活垃圾排放的负外部性付费符合理论逻辑,亦具备现实基础;现阶段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在农村适宜地区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是可行的,起初可按人或按户制定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标准,并以小额度定额收费方式培养农民的付费意识,之后逐步推广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可采取政社互动的治理模式,由行政村因地制宜地自主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多元参与为农民提供满意的生活垃圾处理服务,依托村民自治对该制度的推行开展动员和监督,可以有效地解决该制度推行中农民消极应对的难题,有利于实现该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利推进;借鉴湖南省湘潭市政社互动模式探索和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时,还应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实际情况、农民参与意愿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等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