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
2023(424)
2022(338)
2021(344)
2020(296)
2019(613)
2018(595)
2017(1072)
2016(620)
2015(734)
2014(773)
2013(781)
2012(746)
2011(699)
2010(677)
2009(680)
2008(684)
2007(694)
2006(625)
2005(549)
作者
(2251)
(1931)
(1855)
(1756)
(1162)
(891)
(807)
(755)
(750)
(706)
(685)
(635)
(628)
(621)
(562)
(561)
(560)
(556)
(553)
(528)
(504)
(477)
(476)
(470)
(428)
(426)
(423)
(414)
(411)
(409)
学科
(3299)
经济(3296)
管理(1899)
(1719)
(1519)
企业(1519)
方法(1501)
数学(1228)
数学方法(1205)
(1021)
(846)
中国(753)
(665)
(650)
业经(582)
理论(570)
(529)
财务(526)
财务管理(525)
(502)
企业财务(498)
地方(495)
农业(483)
(441)
环境(417)
(408)
金融(408)
(404)
(390)
银行(390)
机构
大学(10489)
学院(10141)
研究(3959)
(3954)
经济(3850)
管理(3696)
理学(3182)
理学院(3152)
管理学(3086)
管理学院(3072)
中国(2762)
科学(2630)
(2438)
(2217)
(2071)
研究所(1934)
(1903)
业大(1840)
农业(1778)
中心(1693)
(1621)
财经(1531)
北京(1528)
(1416)
(1392)
(1343)
(1342)
师范(1319)
(1252)
经济学(1216)
基金
项目(6837)
科学(5139)
研究(4646)
基金(4625)
(4321)
国家(4279)
科学基金(3357)
社会(2860)
社会科(2717)
社会科学(2717)
(2655)
(2398)
基金项目(2250)
资助(2158)
自然(2112)
自然科(2054)
自然科学(2053)
教育(2029)
自然科学基金(2008)
编号(1687)
重点(1638)
成果(1632)
计划(1468)
(1467)
课题(1454)
(1439)
科技(1407)
科研(1329)
(1287)
国家社会(1222)
期刊
(4242)
经济(4242)
研究(3069)
学报(2276)
中国(1974)
科学(1857)
(1817)
大学(1640)
(1565)
学学(1531)
统计(1376)
农业(1223)
管理(1203)
(1129)
决策(1099)
教育(844)
技术(841)
经济研究(832)
财经(791)
(728)
(683)
(636)
金融(636)
(632)
业大(627)
图书(583)
技术经济(581)
问题(573)
农业大学(528)
科技(520)
共检索到15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宗美  
"诗可以怨"作为中国古代原创性诗学命题之一,是对《诗经》文本的一种阐释,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对"诗可以怨"的再阐释形成了一条跨越时空、影响深远的理论脉络。在"诗可以怨"理论的诸多阐释向度中,它与中国抒情诗学体系以及古代知识分子个体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梅  
“阐释学”(HERMENEUTICS)一词,源自对圣经经义的阐释。近十个世纪以来,圣经经义的诠释者们穷其毕生精力,对各种版本的圣经经义作了最为细致、最为系统的解释工作。而文学阐释学就是像圣经研究者考察研究圣经经义那样,对文学作品的阐释找出最好途径。从这一点出发总结文学阐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鹏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作为一种最宝贵的资源,其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涵义不仅是以员工为本的管理,而且还是以市场中的顾客为本的管理。本文将针对顾客的心理需要,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以人为本”的新涵义——以顾客为本进行阐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罗祖兵  
但当前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多以目的作为切入点。强调目的或结果的有效教学即为"结果有效的教学"。"结果有效的教学"由于过于强调结果而存在阉割过程的正当性、漠视手段的合理性、忽略操作的可行性和消解教学的教育性的危险。由于教学是过程性存在,学生的发展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而且教学过程比教学结果更具价值,因此研究有效教学,更应该以过程作为切入点。注重手段或过程的有效教学即为"过程有效的教学"。要实现"过程有效的教学",必须建构过程性评价制度,充分简化教导过程,尽量繁化学习过程。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贵禄  
公共阐释论的提出,是对强势的西方文论话语的又一次深度辨析,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破",而且更在于"立"。公共阐释论的建构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即历史维度、公共维度和可公度维度。结合中西方阐释史、理论史和文学案例,从阐释规范、文学传统和认知前见等三个方面,可以揭示建构公共阐释论之历史维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段吉方  
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切入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是中西阐释学理论所给予的理论启示。深化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建设中国阐释学的路径之一。中国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并非是要建立一种新的阐释学理论,而是要强调重点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出发,将中国阐释学的研究与发展根植在不同文化语境的文本阐释的基础之上,倡导中国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自文本始,经过充分的文本阐释工作,最终走出文本,锤炼文本阐释的诗学、美学与哲学特质。公共阐释论及相关论述揭示了西方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在文本阐释诗学构建中的理论资源,提出了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对推动和加强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京涛  
与自然资源产权不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是自然资源资产化后的产权,强调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化,同时也强调资源的生态性。它是依附于自然资源所有权而派生出的自然资源财产权,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经营管理权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具体权利的复合财产权利,是一个具有"生态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特征的庞大的"权利束"。受单行自然资源的属性差异和现有立法的局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其客体是土地、水、森林、草原等受法律认可的具经济和生态属性的单行自然资源;其主体类型多样,包括国家、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等;其权能体系由自然资源所有权、经济性权利和生态性权利等构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平  
在人格上尊重人,在政治上关怀人,在文化上关注人,在生活上关爱人,在发展中培育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健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的行为规律是在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现象看似与理性经济人假设存在矛盾,例如人类的利他行为和情感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无法为这些行为的存在提出解释。文章分析表明,许多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被纳入理性的范畴。经济学上所说的理性,不仅应该包括个人眼前的利益,更应该包括个人所在群体的长远利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甘剑梅  
任何教育都有自己的起点 ,从知识和道德出发 ,这是教育的传统起点观 ,它们在生命之外寻找教育的基础 ,使人的发展丧失生命的根基。教育应遵从生命优先的原则 ,从生命的原初活力出发 ,理解教育的逻辑基础。教育起于生命 ,但又不止于生命 ;始于生命的陶冶 ,但又不放弃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这是生命力量论对教育起点的哲学解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言奇  
生态城市理念是一种综合环境观的阐释,从空间角度论,它是城市环境观与区域环境观的有机结合;从时间角度论,它是城市历史环境观与现实环境观的有机结合;从功能角度论,它是城市经济环境观、社会环境观与生态环境观的有机结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慧  唐晓雯  
艺术接受是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探寻艺术作品的意义为其旨归,是艺术作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依据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观念和当今的文化研究理论,纵观艺术接受实践及其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人们对艺术接受的阐释是多视角的,其视角的转换总体上呈现为四个维度,即以艺术家为中心的意义求索、以作品为中心的意义追问、以接受者为中心的自由阅读和关注外部因素对意义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麦茹  
孔子的经济思想富含大量生态因子,因顺时节以时生产、节俭消费和以相对合理的分配政策来保证各阶层的和谐相处并维持社会生产的可持续进行等思想都是这种生态因子的具体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内圣外王、推己及人、推人及物的逻辑思想是支撑着这一特色的两大根基,孔子的这种思想为身处生态困境的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彭建武  
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从顺应理论观对照图书馆交际行为可以发现,馆读对话实际是语言与语境动态顺应的结果。图书馆交际要求馆员在做出语言选择时应顺应读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