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1)
2023(14657)
2022(12322)
2021(11342)
2020(9608)
2019(21373)
2018(21032)
2017(41149)
2016(22309)
2015(25047)
2014(24510)
2013(23917)
2012(22010)
2011(19675)
2010(20297)
2009(19298)
2008(19413)
2007(17853)
2006(15922)
2005(14515)
作者
(60325)
(50418)
(50303)
(47776)
(32664)
(23964)
(22608)
(19168)
(19145)
(18423)
(17309)
(16940)
(16437)
(16251)
(15907)
(15357)
(14931)
(14711)
(14666)
(14531)
(12698)
(12407)
(12264)
(11569)
(11504)
(11356)
(11316)
(11192)
(10018)
(9938)
学科
(96277)
(94167)
经济(94030)
(87479)
企业(87479)
管理(86241)
方法(41059)
(34825)
数学(32375)
数学方法(32080)
业经(31475)
(30713)
(25089)
中国(24601)
(24235)
财务(24208)
财务管理(24171)
企业财务(22979)
技术(21832)
农业(21300)
(19778)
理论(18507)
(18320)
(17183)
(16913)
贸易(16900)
(16493)
银行(16471)
(16437)
地方(15952)
机构
学院(317707)
大学(310920)
(137954)
经济(135273)
管理(128953)
理学(110010)
理学院(109028)
管理学(107788)
管理学院(107154)
研究(98216)
中国(79815)
(71169)
(63377)
财经(54540)
科学(52729)
(51250)
(49486)
(47593)
(47307)
中心(45673)
经济学(42025)
研究所(41490)
业大(40696)
财经大学(40069)
(39805)
北京(39791)
经济学院(37900)
(37068)
商学(36961)
师范(36760)
基金
项目(198624)
科学(159868)
研究(153921)
基金(145118)
(122192)
国家(121018)
科学基金(107392)
社会(100058)
社会科(94990)
社会科学(94971)
(79353)
基金项目(75590)
教育(72158)
自然(66374)
自然科(64918)
自然科学(64903)
(64428)
自然科学基金(63876)
编号(62453)
资助(59351)
成果(51395)
(47112)
(45456)
(44138)
课题(44122)
重点(43961)
创新(43032)
(42599)
(41625)
国家社会(41015)
期刊
(160192)
经济(160192)
研究(99721)
中国(68635)
(60219)
管理(55905)
(45173)
教育(38820)
科学(38482)
学报(38237)
(36725)
金融(36725)
大学(31630)
技术(30813)
农业(30385)
学学(29842)
财经(28805)
业经(27875)
经济研究(25222)
(24814)
问题(20188)
(18387)
技术经济(18086)
(17223)
财会(16052)
现代(15946)
商业(15416)
世界(14843)
会计(14764)
科技(14445)
共检索到494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丁永健  吴小萌  
“小巨人”企业培育是国家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提出的新政策,与原有科技创新政策相比,更注重提升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的创新活力,从而实现技术补链效果。为评估该政策的有效性,基于2014—2020年制造业中小企业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并运用Tobit模型检验“小巨人”企业培育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小巨人”企业培育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提升,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水平提升实现,而非技术进步率本身,这体现了政策设计的初衷;(2)政策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提升作用大于资本密集型。研究结论可为完善“小巨人”企业培育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翯  张文松  孟为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文简称为"高新区")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促进企业成长对改善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维护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集聚理论出发,利用"新三板"两次扩容后的全部非金融业挂牌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国家高新区建设是否作用于以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来衡量的微观企业融资约束。研究发现,高新区建设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且在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区域金融水平发展较弱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树民   宋敬波   周琼   于岚   郑江鹏   王汉生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对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企业整体质量、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优化税收政策和服务,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是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对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税收发挥了积极支持作用,但还存在企业总体实力不强、上市意愿不高等问题。从税收政策及服务角度,要针对企业痛点难点,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实施更精准的服务,从促进企业提升实力以符合相关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条件和激发企业上市意愿两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实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法川  张学良  
从投入、产出和管理三个层面,全面系统地检验了开发区政策与小微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与非开发区企业相比,开发区内企业进行投入创新和产出创新的概率更大。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保障了估计结果的可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自主研发和委托创新是开发区政策投入创新效应的主要途径,产出创新效应主要是通过新产品生产和新技术的使用来实现的。另外,研究还发现开发区政策不会影响服务业企业创新,但会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产生差异化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璠  王竹泉  于小悦  
如何科学发挥政策扶持作用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话题。本文采用文本量化分析法构建2012—2020年省级民营企业扶持政策效力指数,以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政府的民营企业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的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扶持政策推动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从政策工具视角来看,相较于需求型政策,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其中,供给型政策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源困境,需求型政策仅在竞争激烈行业中稳定市场预期,而环境型政策则专注于营商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地,基于异质性视角,扶持政策对高新技术行业和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促进作用明显。本文为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协同,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志广  李姚矿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已注册通过的65家科创板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然后利用fs QCA方法探讨创新效率提升的前因条件组合。结果表明,我国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整体表现欠佳,城市创新创业环境中的政策环境、人才环境和金融支持正向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产业环境和金融中介市场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补贴和城市研发环境导致企业创新投入冗余增加,不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实现路径由政策环境主导型和中介市场主导型构成,城市创新环境失衡、产业环境与金融支持缺失是造成部分企业创新效率相对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系统分析外部环境规制对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基于组态视角解释企业提高创新效率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科创企业创新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武元  蔡庆丰  程章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知识溢出和科教融合对于所在区域培育“小巨人”企业具有重要作用。高等学校知识溢出能够显著促进所在地区“小巨人”企业培育,并对周边城市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有效促进非高等学校集聚城市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内陆城市高等教育发展产生的边际贡献要大于沿海城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人文社科和理工科一样具有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发展在城市人才政策和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配合下会产生更强的科教融合效应。应探索适宜中小企业科教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特别是加强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充分发挥人才引进和大学科技园创新孵化的作用,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小乐  宋林  安磊  
在中国去杠杆进程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探讨了企业杠杆水平对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因企业产权性质和所属地区差异所表现出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去杠杆有助于提高制造业上市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去杠杆对国有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去杠杆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正向激励作用只显著存在于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明显,在西部地区反而会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产生负向激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庆  李烨  
从研发机构企业化改制视角出发,探讨组织属性、公司治理和经营模式对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与作用路径,并结合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以及TOBIT回归模型做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研发机构企业化改制有以下益处:(1)有利于通过公司制经营丰富市场参与主体、激发产业创新活力;(2)有益于通过股份式管理推动跨界协同发展、提升企业创新动能;(3)有助于通过专业化外包集中发展核心业务、释放创新资源潜力。上述研究结论不仅对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还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供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钺霆   高煜   何苗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是“铸长板、补短板”提升产业链韧性的重要抓手。鉴于学界较少关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的定量分析,本文利用2013—2021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数字经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且该提升效应存在显著的区位异质性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缓解资本要素错配和劳动力要素错配进而间接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且资本要素错配缓解发挥主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和对外开放提升正向调节了数字经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顾群  贾德芝  岳增艳  
基于我国"脱实向虚"的经济现状,以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研发投入越多;相比于国有产权、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民营产权、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金融化更加有助于其研发投入;金融化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研究阶段支出有促进作用,而对开发阶段支出有挤占效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超   李占国   周宏华  
<正>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佼佼者,是部分中小企业未来转型发展的目标。面对新发展阶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形势,中小企业加快迭代升级迫在眉睫。江苏省泰州市是江苏省传统制造业城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位居全省中游,本文以21家泰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部分专精特新企业为典型案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探寻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志帆  黄新飞  李灏桢  
产业政策是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实践形式将对企业的创新策略与经济表现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使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选择性与功能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以研发补贴衡量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主要诱使企业激增“短平快”的非发明专利,以教育、科技、交通和公共安全支出表征的功能性产业政策则显著激励高创新价值的发明专利。分样本回归显示,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专利活动的扭曲集中体现于各省市“五年规划”重点行业;拓展检验发现,功能性产业政策显著提升企业发明专利的授权率、降低不良率,且正向调节专利增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说明功能性产业政策提升了创新质量。本文研究启示为:产业政策从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将有助于激励企业创新“提质增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龙见  吴斌珍  李世刚  彭凡嘉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尝试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以数据互联共享和税务信用贷款为基础来缓解这一难题,实施推广了"银税互动"政策。本文基于2015—2017年浙江省的小微企业月度动态调查数据库,考察了银税互动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平均的银行贷款可得性与贷款额度,贷款成本的下降在开展初期并不显著,在后期有所显现。享受这一政策红利的主体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平均而言没有明显受益,但其内部的信贷分配有显著变化;银税互动信贷配给更偏向政策前无贷款、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纳税信用评级为A、纳税额高的企业更容易受益。此外,银税互动的效果随银行密度和银企距离显著变化,意味着银税互动政策的效果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有关。政策效果还会随当地经济发展而变化。这些发现为"以税增信"这一新思路以及政策实践的可行性提供了事实依据和完善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曾繁华  肖苏阳  刘灿辉  
通过手工收集地方政府培育类政策并与2007-2019年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多期DID模型检验其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培育类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起长期显著促进作用,但政府认定次数增加并不能推动中小企业创新由量转质的飞跃。进一步地,培育类政策可通过激发创新意愿、加速人才聚集、提升市场关注度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该类政策对国有中小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仅对低集中度行业企业起到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地区政策激励与创新补偿效应更强。结论可丰富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经验证据,为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