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0)
2023(5162)
2022(4365)
2021(4251)
2020(3756)
2019(8527)
2018(8485)
2017(15447)
2016(8872)
2015(10300)
2014(10278)
2013(10262)
2012(9740)
2011(8701)
2010(8962)
2009(8592)
2008(9085)
2007(8636)
2006(7872)
2005(7346)
作者
(28405)
(23490)
(23160)
(22096)
(15173)
(11280)
(10694)
(9147)
(9009)
(8678)
(8113)
(8000)
(7700)
(7688)
(7579)
(7261)
(7130)
(7072)
(6955)
(6916)
(5956)
(5910)
(5888)
(5528)
(5469)
(5441)
(5279)
(5098)
(4976)
(4698)
学科
管理(37529)
(30276)
(28609)
经济(28556)
(28440)
企业(28440)
(13694)
方法(13574)
(11425)
数学(10249)
(10057)
数学方法(10033)
财务(10033)
财务管理(9996)
企业财务(9524)
(9315)
银行(9287)
(8834)
(8731)
中国(8175)
(7524)
金融(7524)
业经(7385)
理论(7307)
(7251)
(6900)
(6741)
(6411)
体制(6228)
(5851)
机构
大学(128623)
学院(125247)
管理(48141)
研究(44070)
(43918)
经济(42556)
中国(39069)
理学(38468)
理学院(37990)
管理学(37201)
管理学院(36957)
(29782)
科学(28881)
(25945)
(24662)
(24351)
(21990)
研究所(21643)
中心(21615)
农业(19791)
业大(19579)
北京(19216)
财经(18657)
(17471)
(17390)
(16938)
(15957)
(15518)
师范(15216)
技术(14664)
基金
项目(74979)
科学(57201)
基金(53833)
研究(50297)
(48993)
国家(48558)
科学基金(40373)
社会(29326)
自然(29152)
自然科(28512)
自然科学(28501)
(28233)
自然科学基金(28001)
基金项目(27609)
社会科(27577)
社会科学(27564)
(24935)
资助(24019)
教育(23911)
编号(19834)
成果(17567)
重点(17085)
(16528)
计划(15081)
科研(15003)
(14659)
课题(14609)
(14247)
大学(13881)
创新(13794)
期刊
(57386)
经济(57386)
研究(38319)
中国(34008)
学报(25376)
(24391)
管理(23870)
科学(21866)
(21805)
大学(18956)
学学(17697)
(17185)
金融(17185)
教育(15234)
农业(14353)
技术(11027)
财经(10303)
(9998)
(8938)
经济研究(8107)
会计(7964)
业经(7708)
(7544)
图书(7512)
财会(7089)
业大(6589)
问题(6248)
理论(6114)
现代(6087)
技术经济(5932)
共检索到215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贺学会  李琛  徐寿福  徐龙炳  
在卖空治理效应存在性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以盈余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融资融券的自然实验数据,考察卖空治理效应所需的外部监督条件,以推进卖空机制治理效应的研究。根据盈余管理的动机,文章区分了阈值型和融资型两类盈余管理,并发现由于其背后分别对应着投机型和积极型两类监督者,监督强度的不同可能导致卖空机制产生不同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卖空者对阈值型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治理作用,而对融资型盈余管理则治理作用明显。本文将卖空治理作用的这种异质性归因于外部监督强度的差异,说明卖空者虽然打压了公司股票价格,但与部分监督者很可能不是"对手",而是"队友",并与这部分监督者发挥了联合治理作用。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在灾区,由于当地政府忙于抢险救灾和方方面面的调度工作,在一些细节上难免出错。至如救灾物资结构性过剩,急需或承诺的捐赠资金不到位等问题,虽很重要,他们却无力解决。这时候,审计组就不仅是监督者的角色了,他们还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经纬  
译者按:80年代以来,针对现代公司所有与控制的分离及公司管理阶层的过于放任,西方掀起了旨在加强对管理阶层监督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改革公司董事会,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的比重,把由内部人控制的董事会改变为由外部人控制的董事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红波  廖冠民  廖理  
本文依据中国境内存在主要针对境外投资者的B股市场这一制度特征来考察境外上市如何改善公司盈余质量,以推断境外上市发挥捆绑效应的具体作用机制。我们选择1998~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中AH股、AB股以及配对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发现,AH股和AB股公司按国内会计准则所报告盈余的质量都高于A股公司,但AH股和AB股公司的盈余质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公司境外上市具有捆绑效应。鉴于AB股与A股公司的主要差异及AB股与AH股公司的共同之处都在于投资者群体,因此可以推断境外上市具有捆绑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投资者监督。本文的结论支持市场约束带来的声誉捆绑比法律捆绑更为有效的观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忠泊  叶琼燕  田高良  
从外部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了媒体关注、机构投资者、分析师等外部治理因素对公司盈余操控行为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控制其他因素之后,越多的新闻报道伴随着越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新闻媒体能够发现、揭露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没有纠正功能;机构投资者交易越活跃,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盈余的操控程度越小,说明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盈余管理有治理作用,但国有控股削弱了这种功能,使得机构投资者只能在民营企业通过交易、持有股份参与公司治理;分析师也是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力量,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祝继高  叶康涛  陆正飞  
本文基于中国强制披露的董事会投票数据,从董事会决策的视角,对比分析了非控股股东董事和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的监督行为差异。本文发现,相比控股股东董事和内部董事,非控股股东董事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而独立董事更不可能投非赞成票。本文还发现,非控股股东董事在业绩差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独立董事在业绩差的企业中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但在国有企业中更不可能投非赞成票。上述结果表明,在业绩差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非控股股东董事的监督作用更为明显,而独立董事的监督行为则表现出很强的风险规避倾向。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投非赞成票能够改善公司未来会计业绩。总之,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股权集中且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军  谢帮生  
提出客户在公司隐藏坏消息过程中存在合谋和监督两种假说,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数据检验客户集中度对公司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1)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不影响公司股价暴跌风险,非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和股价暴跌风险存在倒U型关系;(2)非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和股价暴跌风险的倒U型关系主要存在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的行业;(3)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与销售操纵不存在显著关系,非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与销售操纵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一定程度上说明客户集中度影响股价暴跌风险的机制是销售操纵。研究表明客户依赖议价能力在公司隐藏坏消息行为中扮演合谋和监督两种角色,对进一步认识客户在公司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军  谢帮生  
提出客户在公司隐藏坏消息过程中存在合谋和监督两种假说,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数据检验客户集中度对公司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1)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不影响公司股价暴跌风险,非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和股价暴跌风险存在倒U型关系;(2)非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和股价暴跌风险的倒U型关系主要存在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的行业;(3)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与销售操纵不存在显著关系,非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与销售操纵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一定程度上说明客户集中度影响股价暴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锴  王心阳  
监察委员会的权限包括针对违纪和职务违法行为的监察权以及针对职务犯罪行为的侦查、移送起诉权两种。前者带有行政权的性质,可以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后者带有刑事司法权的性质,无法对其提起行政诉讼。公职人员对监察委员会提起行政诉讼的理论难题在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但该理论在国内外都有消解的迹象,无法继续作为排除对监察行为进行行政诉讼的理由。同时,我国过去的司法实践中,存在136个以行政监察机关为被告且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98.5%的案件是公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控告检举权和知情权对行政监察机关提起的。此次的监察体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莫冬燕  
媒体关注的有效监督假说得到国内外文献普遍认可,但对于媒体关注的市场压力假说则少有涉及。本文以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媒体关注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市场压力假说,相对于政策导向媒体,市场导向媒体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更强;另外相对于负面媒体报道而言,正面媒体报道也给企业带来更强的压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衡媒体带来的市场压力。最终结论表明,我国特殊资本市场环境下,媒体关注会带来市场压力,迫使企业进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甚至是损害企业长期价值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故此,要进一步规范媒体关注这一非正式的治理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春林  
本文选取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监督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即随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增加,真实盈余管理随之减少;审计监督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即随着审计监督的加强,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在降低;但是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不存在交互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楚有为  
行业专长是审计师所具有的核心能力之一,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具有更多行业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其发挥对研发活动中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本文以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研发活动中盈余管理的监督效应,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有效抑制企业异常研发支出削减的真实盈余管理,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客户更不可能将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抑制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因此,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的外部治理效应对研发活动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春林  
本文选取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监督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即随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增加,真实盈余管理随之减少;审计监督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即随着审计监督的加强,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在降低;但是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不存在交互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克兢  
转轨经济国家的法制环境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这造成部分地区法律层面的强制性纠偏机制无法有效发挥约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此时市场会派生出替代性纠偏机制来弥补法律保护不足的缺陷。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6266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媒体监督和法治水平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检验了媒体监督在薄弱的法治环境中发挥的替代效应,揭示了这种替代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情况下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媒体监督可以有效的制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法治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媒体监督是约束上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克兢  
转轨经济国家的法制环境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这造成部分地区法律层面的强制性纠偏机制无法有效发挥约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此时市场会派生出替代性纠偏机制来弥补法律保护不足的缺陷。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6266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媒体监督和法治水平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检验了媒体监督在薄弱的法治环境中发挥的替代效应,揭示了这种替代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情况下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媒体监督可以有效的制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法治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媒体监督是约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效的法律外替代机制,较强的媒体监督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法治薄弱而诱发的盈余管理;基于产权性质的探索性研究表明,相对于法治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在法治水平较低的地区媒体监督对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约束力大于非国有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