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62)
2023(13213)
2022(10647)
2021(9737)
2020(8129)
2019(17619)
2018(17636)
2017(32560)
2016(18373)
2015(20452)
2014(20518)
2013(19638)
2012(18332)
2011(16341)
2010(16341)
2009(15355)
2008(15284)
2007(13974)
2006(12507)
2005(11191)
作者
(55907)
(46698)
(46556)
(44558)
(29773)
(22592)
(21265)
(18462)
(18002)
(16549)
(16072)
(15694)
(15239)
(14807)
(14787)
(14345)
(14316)
(13918)
(13543)
(13395)
(11833)
(11734)
(11374)
(10704)
(10641)
(10608)
(10449)
(10380)
(9583)
(9458)
学科
(69689)
经济(69504)
管理(51883)
(48074)
(38673)
企业(38673)
方法(28194)
(22756)
中国(22488)
数学(22397)
数学方法(22124)
(19093)
业经(18188)
(17909)
(16140)
农业(14942)
理论(13843)
(13191)
贸易(13185)
(12797)
地方(12472)
(12322)
(12309)
银行(12267)
(11735)
(11706)
(11652)
金融(11644)
(11087)
财务(11052)
机构
大学(262899)
学院(261227)
(101267)
经济(98971)
研究(94582)
管理(93419)
理学(80129)
理学院(79125)
管理学(77421)
管理学院(76969)
中国(70467)
科学(60826)
(56849)
(55871)
(49988)
(47675)
研究所(45696)
业大(44479)
农业(44324)
中心(43073)
(40538)
财经(37684)
(36042)
北京(35666)
师范(35490)
(34258)
(33717)
(31824)
(30683)
经济学(30613)
基金
项目(176453)
科学(136876)
基金(126907)
研究(123424)
(114410)
国家(113352)
科学基金(94659)
社会(79607)
社会科(74288)
社会科学(74263)
(69180)
基金项目(66562)
自然(61872)
自然科(60525)
自然科学(60503)
自然科学基金(59449)
(58800)
教育(57252)
资助(51042)
编号(49233)
成果(40846)
重点(40087)
(38200)
(37089)
(36016)
课题(35156)
科研(34137)
计划(33636)
创新(33635)
国家社会(33011)
期刊
(117139)
经济(117139)
研究(75963)
中国(57911)
学报(53720)
(51955)
科学(44610)
大学(39751)
学学(37505)
(37032)
管理(34986)
农业(34723)
教育(33071)
(23713)
金融(23713)
技术(20074)
业经(19605)
经济研究(19492)
财经(19100)
(18519)
(16537)
(15978)
问题(15142)
业大(14873)
图书(12949)
农业大学(12746)
科技(12716)
(12088)
商业(11978)
世界(11897)
共检索到398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费显政  王海燕  李若茜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广告的主要投放渠道。在此背景下,广告策略应如何匹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四项研究,本文探究了不同的社会化媒体,以及同一社会化媒体的不同使用状态所带来的消费者自我意识差异,以及自我意识状态与广告诉求策略(利他vs.利己)对广告效果影响的匹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不同的社会化媒体,以及同一社会化媒体的不同使用状态都可以带来消费者的不同自我意识状态:主体自我意识状态或客体自我意识状态;(2)广告诉求策略与自我意识状态的匹配会对广告效果产生影响。当消费者处于主体(vs.客体)自我意识状态时,利他(vs.利己)诉求的广告具有更好的效果;(3)加工流畅性在上述效应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费显政  王海燕  李若茜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广告的主要投放渠道。在此背景下,广告策略应如何匹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四项研究,本文探究了不同的社会化媒体,以及同一社会化媒体的不同使用状态所带来的消费者自我意识差异,以及自我意识状态与广告诉求策略(利他vs.利己)对广告效果影响的匹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不同的社会化媒体,以及同一社会化媒体的不同使用状态都可以带来消费者的不同自我意识状态:主体自我意识状态或客体自我意识状态;(2)广告诉求策略与自我意识状态的匹配会对广告效果产生影响。当消费者处于主体(vs.客体)自我意识状态时,利他(vs.利己)诉求的广告具有更好的效果;(3)加工流畅性在上述效应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费显政   蒋雯   王海燕  
随着奢侈品品牌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以及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传统奢侈品品牌的营销传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根据消费者所处的不同社会化媒体使用场景,针对性地选取广告沟通策略成为奢侈品品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究了奢侈品广告沟通风格与社会化媒体使用场景所带来的消费者自我意识状态的匹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处于主体自我意识状态时,奢侈品采用高冷感(vs.温暖感)的广告沟通风格能够更好地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品牌态度,且这一效应被独特性价值感知所中介;当消费者处于客体自我意识状态时,奢侈品采用温暖感(vs.高冷感)的广告沟通风格能够更好地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品牌态度,且这一效应被消费者状态自尊所中介。上述结论意味着,在传统媒体时代,奢侈品基于消费者主体自我意识状态设定而普遍采用的高冷广告沟通风格,会因为社会化媒体广泛运用所带来的消费者自我意识状态多样化而不得不改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费显政   蒋雯   王海燕  
随着奢侈品品牌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以及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传统奢侈品品牌的营销传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根据消费者所处的不同社会化媒体使用场景,针对性地选取广告沟通策略成为奢侈品品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究了奢侈品广告沟通风格与社会化媒体使用场景所带来的消费者自我意识状态的匹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处于主体自我意识状态时,奢侈品采用高冷感(vs.温暖感)的广告沟通风格能够更好地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品牌态度,且这一效应被独特性价值感知所中介;当消费者处于客体自我意识状态时,奢侈品采用温暖感(vs.高冷感)的广告沟通风格能够更好地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品牌态度,且这一效应被消费者状态自尊所中介。上述结论意味着,在传统媒体时代,奢侈品基于消费者主体自我意识状态设定而普遍采用的高冷广告沟通风格,会因为社会化媒体广泛运用所带来的消费者自我意识状态多样化而不得不改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姚曦  简予繁  
如今社会化媒体中随处可见消费者对品牌信息的评论、转发以及创作与品牌相关内容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对品牌传播产生了极大影响,它相对于传统品牌传播方式更有效。那么社会化媒体中消费者生成广告行为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存在何种内在逻辑关系?本研究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选择活跃于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美拍)中的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与选择性编码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选择性编码与"故事线"的方式构建了CGA-EESM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显示:环境、经验、刺激与动机是消费者生成广告行为的四个关键影响因素,它们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作用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鲁成  汪泓  陈振堃  
随着社交媒体的全面兴起,互联网营销已经从网络购物平台延伸到利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时代。文章探讨了关系强度影响下的社会化媒体营销购买意向差异及动因。通过对60人的关系强度、归因与购买意愿的实验,得到结论:社会化媒体营销环境中强关系下的购买意愿比弱关系下的购买意愿要大;外部归因在关系强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而内部归因在关系强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没有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关系强度对社会化媒体营销产生影响的差异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焦勇兵  高静  
社会化媒体使消费者体验到独特的顾客价值,所以有必要对社会化媒体中顾客价值的前因后果进行研究。针对532名社会化媒体消费者为样本的网络问卷调查发现,消费者的自我建构对其顾客价值具有积极的影响,而顾客价值对消费者的沉浸体验具有积极的影响。即当拥有较高的相依型自我建构时,消费者会体验到更多的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而更多的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体验会提高他们的沉浸体验;当拥有较高的独立型自我建构时,消费者则会体验到更多的内容价值,而更多的内容价值体验也会提高他们的沉浸体验。这些发现全新诠释了社会化媒体中的顾客价值及其前因后果,不仅丰富了顾客价值理论,而且还对职业经理从事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焦勇兵  高静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侯天一  邓富民  王晓妍  张辉辉  
使用计划行为理论、媒体使用与满足理论、功能可见性理论构建假设。采用焦点小组访谈与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后,使用因子分析与路径分析验证假设。结果显示:消费者分享动机与社会化媒体功能可见性显著正向影响分享态度,消费者分享态度显著正向影响分享意愿;分享动机中影响最大的是社交动机,功能可见性中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化媒体氛围。从动机与环境两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影响消费者分享行为的因素,比较了不同子维度的影响。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天一  邓富民  王晓妍  
基于参与度理论与社交媒体特点定义消费者社交媒体参与度与它的四个维度:意识、产生情感、产生理性思考、认同。建立社交媒体广告内容分类标准,收集二手数据后使用方差模型分析品牌社交媒体广告内容对消费者社交媒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交媒体广告内容类型显著影响消费者社交媒体参与度,新产品内容效果最好,其次是促销、游戏/抽奖、社会责任内容。此研究结果不仅可丰富消费者行为视角的品牌社交媒体广告相关理论研究,也可为品牌设计社交媒体广告内容营销提供管理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新洲  刘京雷  王强  
分析社会化媒体对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基于此设计由认知指标、态度指标和行为指标构成的社会化媒体品牌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基于熵值法的指标赋权方法和计算步骤。实证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够成为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评价的有效工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哲耘  靳琳琳  刘玉敏  刘莉  
产品质量问题关乎国家形象、市场稳定和消费者权益,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引入消费替代和协同效应因子,构建了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产品质量监管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与数值仿真探讨了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消费者举报对相关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机理。主要结论表明:不同消费替代水平下社会化媒体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社会化媒体虽能够对政府监管工作形成监督与制约作用,但作用不具长期性;社会化媒体和政府行为都会影响消费者举报的积极性,但社会化媒体对消费者举报的激励程度随着政府监管力度的提高而减弱。最后,提出了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发挥产品质量监管多方协同作用的相关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哲  赵宇翔  朱庆华  
[目的/意义]探索元分析方法在社会化媒体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的应用。从时间维度和要素维度进行统一,从理论的角度系统归纳并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特色。同时也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运用元分析方法,以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的行为为因变量,以现有研究中验证的与用户使用显著相关的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对检索到的79篇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结论]共有39个影响因素与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的行为显著相关,其中感知趣味性相关程度最高,隐私关注最弱,感知风险与用户使用呈负相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焦微玲  王正艳  
在线购物是企业积极开发的领域,随着Web2.0的发展,社会化媒体对在线购物的影响日益显著,但相关理论研究却显滞后。本文基于使用和满足理论、态度功能理论,以中国Y世代为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顾客在线购物使用社会化媒体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信息搜索、自我呈现、社会互动、汲取灵感、使用社会化媒体和感知价值是主要影响因素,所以,企业应当将社会化媒体作为获得市场情报的信息源,借助它对顾客进行印象管理并通过它使顾客获得购物体验和有形价值。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俪娟  
消费者的消费状态是对消费对象的认知、态度以及基本消费行为等综合状态的描述,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状态的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当企业将这种消费状态分布与升级转换作为监测的对象时,消费者消费初始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就成为了一种动态系统,企业营销策略及其实施构成系统的输入,特定时点的消费者消费状态构成系统的输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