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17)
- 2023(16758)
- 2022(14303)
- 2021(13590)
- 2020(11232)
- 2019(25735)
- 2018(25453)
- 2017(48625)
- 2016(26819)
- 2015(30645)
- 2014(30666)
- 2013(29330)
- 2012(26602)
- 2011(23913)
- 2010(23706)
- 2009(21449)
- 2008(20706)
- 2007(18406)
- 2006(15914)
- 2005(13399)
- 学科
- 济(106385)
- 经济(106279)
- 业(74181)
- 管理(70705)
- 企(53290)
- 企业(53290)
- 农(51311)
- 方法(47749)
- 数学(41559)
- 数学方法(40978)
- 农业(34157)
- 中国(28156)
- 业经(27782)
- 地方(24274)
- 财(24046)
- 学(20731)
- 理论(18646)
- 教育(17902)
- 制(17881)
- 贸(16672)
- 贸易(16666)
- 易(16166)
- 技术(16113)
- 和(15981)
- 环境(15571)
- 发(15163)
- 务(15157)
- 财务(15089)
- 财务管理(15056)
- 企业财务(14312)
- 机构
- 大学(370203)
- 学院(368245)
- 管理(146013)
- 济(141969)
- 经济(138796)
- 理学(128084)
- 理学院(126676)
- 管理学(124118)
- 管理学院(123458)
- 研究(117178)
- 中国(85853)
- 京(76876)
- 科学(73878)
- 农(71832)
- 财(61389)
- 业大(59692)
- 所(56610)
- 中心(54986)
- 农业(54917)
- 江(53257)
- 范(53103)
- 师范(52697)
- 研究所(51975)
- 财经(50164)
- 北京(47697)
- 经(45964)
- 州(43629)
- 院(42371)
- 师范大学(41896)
- 经济学(41599)
- 基金
- 项目(259855)
- 科学(205241)
- 研究(195002)
- 基金(186654)
- 家(160877)
- 国家(159422)
- 科学基金(138152)
- 社会(122322)
- 社会科(115503)
- 社会科学(115473)
- 省(103669)
- 基金项目(99813)
- 教育(91300)
- 自然(88614)
- 自然科(86506)
- 自然科学(86488)
- 划(85905)
- 自然科学基金(84898)
- 编号(82205)
- 资助(75334)
- 成果(66723)
- 重点(57763)
- 部(57362)
- 课题(56151)
- 发(56034)
- 创(54029)
- 大学(50517)
- 创新(50089)
- 国家社会(49399)
- 科研(49383)
- 期刊
- 济(153543)
- 经济(153543)
- 研究(105164)
- 中国(72514)
- 农(72434)
- 学报(58307)
- 教育(54660)
- 科学(53055)
- 农业(49829)
- 管理(48453)
- 大学(47060)
- 财(45097)
- 学学(42630)
- 技术(32385)
- 业经(31190)
- 融(29132)
- 金融(29132)
- 财经(23440)
- 业(23159)
- 图书(22479)
- 经济研究(21736)
- 问题(21322)
- 经(20007)
- 版(19521)
- 科技(18047)
- 资源(17077)
- 技术经济(16884)
- 理论(16345)
- 现代(15775)
- 业大(15727)
共检索到526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谢爱磊 洪岩璧 匡欢 白杰瑞
从2013年起,笔者采用混合研究设计,对4所"985"高校近2000名学生进行持续的追踪调查,并抽取117名学生开展访谈。本文以大二和大三阶段两轮调查和访谈的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城乡不同背景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时的学业和社会成就状况。研究发现,他们在学业成就方面无显著差异,在社会成就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源自其家庭背景及相关的文化资本投资策略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家庭早期的文化资本投资状况如何影响农村籍大学生在精英环境中的社会成就提出两条解释机制。本文回应了西方教育社会学研究关于不同群体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结论,也丰富了既有教育社会学研究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社会生活的观察与分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晓亮
随着高校扩招与文凭贬值,农村学生越来越需要考上好大学才能改变命运。但"寒门难出贵子"现象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很多关注。本文借助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审视了农村高中教学与当前高考改革之间的脱节。本文主要基于2013—2014年对河南省云雀高中高三文科班开展的一项跟踪调查。本文发现,当前的高考越来越强调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诸如精选的课外阅读、娱乐活动和休闲旅行等。但云雀高中的教学仍然过度依赖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表面上的应试教育已经偏离了高考的要求。要改善其农村学生的升学困境,云雀高中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以贴近高考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
高考 农村学生 文化资本 应试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爱磊 白宜凡
基于一项始于2013年且仍在进行的追踪调查,探讨进入精英大学的农村籍大学生特殊的社会体验(不少研究指出的“自卑”心理)。所谓的“自卑”可以重新加以概念化,即农村籍大学生的一种特殊主观建构——对自身社会能力的“低估”,可被纳入社会流动研究的视域考察。农村籍大学生对社会能力的“自我低估”是他们经历向上的社会流动时不熟识新的地位文化的结果。由于自认为缺乏被认可的“知识”和“文化技能”,接受访谈的农村籍大学生普遍提及感到“不自信”,倾向于对自身的社会能力进行负面评价。由于否定自身的社交能力,接受访谈的农村籍大学生会倾向减少在非学业领域的探索。对农村籍大学生自卑现象的考察应着重结构分析。其意义在于,既可深入揭示其本质与社会成因,也为消解针对农村学生的刻板印象并进而为他们增能赋权提供可能。
关键词:
精英大学 农村籍大学生 自卑 自我低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书剑 王建华
"寒门贵子"争论的本质在高等教育领域体现为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的冲突。高等教育不仅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工具。高等教育既要为了学术卓越而保护精英主义,也要为了社会公平而捍卫平等主义。破解"寒门难出贵子"的困局,不仅要扩大普通高中教育的入学机会,还要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文化水平;不仅要促进高等教育职能分化,还要更新精英教育理念,实现精英培养多元化。
关键词:
寒门贵子 高等教育 平等主义 精英主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童馨乐 潘妍 杨向阳
寒门为何难出贵子?本文从教育观这一视角出发,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3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区七个城市流动人口调研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与ordered 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社会地位对流动人口教育观的影响后得到以下结论:(1)社会地位对流动人口教育观形成的"枷锁"效应要远大于"鞭策"效应,且在成长教育观上尤为明显;(2)从社会地位的不同维度来看,文化地位、职业地位和经济地位对流动人口教育观形成的作用结果存在明显的异质性;(3)与"城-城"流动人口相比,"乡-城"流动人口对子女的教育意识更薄弱。基于上述结论,为增强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公平性,政府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充分重视纠正其父母的教育观念,积极支持和引导流动人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地位 教育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范先佐
一、切题谢爱磊副教授邀我就他与易全勇、王丹、李晓亮、候玉娜几位博士为《全球教育展望》联合组稿的农村教育研究专题撰写一篇回应性文章。这组文章基于扎实的人类学田野工作或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得来的数据,揭示了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向。本组文章在视角上的新颖之处在于,将目光转向伴随着市场转型而来的社会分层,并从不同的方面切入,探讨其对农村教育的影响。例如,谢爱磊博
关键词:
城乡教育差距 城乡差距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阳阳 王瑞
文章首次从教育选择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建立了教育回报的代际交迭模型,推断出富裕家庭教育回报率高这个事实会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作者使用1992年至2009年的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论证,实证结果表明出身"寒门"的子女期望教育回报率更低,这拉大了与富裕家庭群体的收入差距,也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自2001年来,家庭因素带来的教育回报差异能够解释19.1%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引入工具变量的结果表明,真实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作者进一步模拟了"新常态"下的贫富差距状况,结果表明,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会使得基尼系数扩大6.1%。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收入差距 新常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秀兰
农村籍大学生的城市适应问题,本质上是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变革问题。面对城市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农村籍大学生总体上希望融入城市,成为城市人;但对自身适应状况的判断普遍偏低,并倾向于认同在城乡大学生之间存在障碍。面对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与对城市文化的不适,农村籍大学生通常采用文化固守、文化自杀、寻求补偿三种应对策略,但结果对于他们都是不利的。要真正走出二律背反的困境,农村籍大学生必须从被动"适应"城市文化转向主动"整合"城市和农村两种文化。
关键词:
文化解释 文化适应 农村籍大学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钊骏 胡卓麟 张铭楷 戴余渊 唐嘉亮 周为吉
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得益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境,如资产规划、耕地规划、产业规划等方面存在不透明、不集约、不稳定的问题,阻碍了改革的步伐。研究目的:基于典型南方远郊乡村案例,探索推进资源匮乏型乡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远郊农村改革试点样本。研究对象:以广东省高州市YT镇为案例点进行实地调研,该镇是典型的资源匮乏型乡镇,具有远郊、丘陵地貌、区位受限的主要特征。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地理空间分析,其中地理空间分析具体包括坡度分析、叠加分析、核密度分析及细碎度分析。研究成果:集体产权秩序混乱与管理体系不健全形成对立矛盾;自然资源禀赋缺乏与土地集约利用需要形成对立矛盾;区位限制与新时代农村产业创新融合趋势形成对立矛盾。研究结论:推进资格核查工作、细化股份分配模式、健全资产监管体系是核心;地区适宜性种植创新,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推进生态旅游建设是重点。将核心与重点融合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将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集约,有助于探寻新形势下资源匮乏型农村乡镇与城市接轨、现代化与一体化并重的路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秦惠民 李娜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作为"资本"的作用,农村背景大学生的最大弱势不在于经济资本而在于文化资本。大学场域作为权力场和学术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同一场域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流文化,农村背景大学生的文化劣势地位使其产生了复杂的场內位置感和对场內竞争标准公平性的怀疑。大学管理者要引导校园文化建设,需帮助学生认识大学场域,在经济帮扶的基础上重视非经济帮扶,从城市文化走向多元文化共荣,并认识到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分配公平问题,更是互动中的关系公平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桐 邬志辉
基于调查数据探讨农村籍大学生文化适应策略与其社会关系网络特征之间的联系,发现城乡大学生间存在明显的交往区隔,这源自无意识所隐藏的内在判断,嵌在现实情景与主体的具体行动之中;隔离与边缘化策略不利于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同化策略虽然能扩展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与强度,但需要承担更多情感负担与区隔压力。农村籍大学生应选择整合文化策略,以"和而不同"之姿从城乡文化中寻获永不枯竭的生命底气。
关键词:
农村籍大学生 文化适应策略 社会关系网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爱磊
针对正在高校中学习的、处于社会流动过程中的学生的生存心态转变的研究是一个重要领域。对四所"985工程"高校/"985平台"高校的追踪调研分析表明,在农村籍学生进入精英高校环境后,在学业方面,其既有的生存心态与新的机构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匹配,其不适应主要来自于社会生活方面。旧有生存心态与新的机构生存心态的"连续性"和"断裂性",让我们在分析那些较为成功的农村籍学生时观察到两条基本的规律,即"连续性"所带来的安全感和自信可以成为他们拓展新的领域、实现自身生存心态转变、逾越"断裂性"的重要机遇,但"连续性"似双刃利剑也可成为阻碍农村籍学生生存心态转变的重要阻力。
关键词:
精英高校 农村籍学生 生存心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苹 魏海勇 马乔丹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兴起,农村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不断增长,但农村籍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创业风险、创新思维等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国家和社会应调整户籍准入门槛,培育返乡创业氛围,完善保障体系,塑造大学生创业发展长线思维,有效提升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
农村籍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自主创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桂梅 马方圆 王晓英
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本研究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由于就业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分别从个人、家庭、学校和国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村籍大学生 就业心理 社会支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研究: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源于网络学习空间场域的追问
农村教师流动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西北农村地区数学教师的追踪数据
精英大学中农村学生的学习经历——对再生产理论的省思
大学教育力视角下大学生类型的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H大学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的追踪研究
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研究
招生政策倾斜背景下农村、贫困专项计划大学生学业适应研究——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调查
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问题探讨
农村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需求与贷款行为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8所高校的调查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追踪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级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