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3)
2023(16549)
2022(14242)
2021(13285)
2020(10911)
2019(25417)
2018(25172)
2017(48096)
2016(25859)
2015(29279)
2014(29142)
2013(29198)
2012(27251)
2011(24924)
2010(25055)
2009(22791)
2008(22375)
2007(19622)
2006(17694)
2005(15953)
作者
(74959)
(62042)
(61550)
(58547)
(39845)
(29799)
(28053)
(24455)
(23758)
(22279)
(21258)
(21102)
(19897)
(19832)
(19156)
(19117)
(18292)
(17927)
(17855)
(17794)
(15679)
(15294)
(14964)
(14315)
(13932)
(13834)
(13755)
(13678)
(12552)
(12269)
学科
(113151)
经济(112956)
管理(69060)
(68060)
(53543)
企业(53543)
方法(45899)
数学(38536)
数学方法(38111)
中国(35659)
(33447)
地方(26661)
业经(25729)
(24691)
(23336)
农业(22327)
(21382)
贸易(21360)
(20701)
(20598)
(18431)
(18319)
银行(18277)
理论(18029)
(17661)
(17477)
金融(17474)
环境(16933)
技术(16131)
(15935)
机构
大学(371604)
学院(366831)
(153595)
经济(150439)
管理(142329)
研究(134264)
理学(122095)
理学院(120628)
管理学(118630)
管理学院(117942)
中国(101817)
(81642)
科学(80531)
(69197)
(67976)
研究所(61647)
(60363)
中心(59639)
财经(54584)
(54199)
北京(52902)
业大(52779)
(51503)
师范(51064)
(49770)
(48277)
农业(46609)
经济学(46454)
(43837)
经济学院(41647)
基金
项目(246006)
科学(194035)
研究(182776)
基金(178947)
(155787)
国家(154440)
科学基金(131628)
社会(117159)
社会科(110273)
社会科学(110239)
基金项目(94017)
(93222)
教育(83318)
自然(83191)
自然科(81257)
自然科学(81238)
自然科学基金(79776)
(79622)
编号(74022)
资助(73754)
成果(61998)
(55740)
(55365)
重点(55261)
课题(51845)
(50462)
国家社会(48289)
教育部(47693)
创新(47058)
科研(46371)
期刊
(175812)
经济(175812)
研究(117240)
中国(78685)
学报(57821)
(57273)
科学(54816)
管理(54131)
(50472)
教育(45893)
大学(44400)
学学(41157)
农业(39761)
(35191)
金融(35191)
技术(31297)
经济研究(28429)
业经(28026)
财经(26859)
(23090)
问题(22870)
图书(21036)
(20763)
(18809)
世界(18178)
技术经济(17787)
理论(17496)
科技(17424)
(16825)
国际(16527)
共检索到566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纯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薛政超  
唐宋以来,由于土地自由买卖的发展和土地市场的扩大,促使富民作为一个拥有雄厚经济实力且广泛分布、但其内部又有差别的新的社会阶层而得以逐渐形成。到宋代,占真实上三等富户九成二以上、为总户数13.3%—33.9%左右的富民阶层,占有约60%—70%的社会土地财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锦鹏  
宋代富民是以土地为主要财富积累而成长起来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是由于当时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交易法律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一是明确了土地占有者的排他性产权,使土地收益权内部化和土地流转合法化;二是通过"印契投税"和"官印契书"促进了交易契约化,推广了契约专用性知识;三是对"亲邻优先权"在权利伸张者和诉讼时效方面作出限定,将人格化交易对公平交易的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制度变革降低了普通民众买卖土地的交易费用,使土地交易便利化,权益受到保护,从而刺激富民通过购买并经营土地积累财富,为富民阶层成长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俊珂  
唐宋以降,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和两税法的实施,国有土地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土地制度的变革促生了一支新兴社会力量——富民阶层的出现。历宋、元直至明代,由于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该阶层已逐渐成为基层社会的主导力量。明代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达,商品经济也呈现出勃兴的势头。因此,构成的多元化成为明季江南富民阶层较为明显的特征。这一阶层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而且也逐渐成为地方社会政治力量的代言人。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富民阶层的崛起和发展改变着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的基层控制格局。他们的发展壮大影响着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发展进程。富民阶层成为基层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不是历史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学艺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大变动中,变动的目标主要是使贫穷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转变为繁荣富强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从1949-1952年,历史称作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得到了重构。官僚买办阶级、地主阶级消灭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国家的领导力量和社会基础,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四个基本阶级的格局。从1953-1956年称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国家工业化的同时,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从1957-1977年,是中国大规模进行工业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雨可  邹红  
在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中,社会流动的增强引致了新中间阶层的产生,也给居民消费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无论是在社会的水平流动中,还是在垂直流动中,中国新中间阶层消费需求的变迁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这种变迁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英爽  
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改变“需求约束”的增长格局,消费结构升级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源泉。而消费结构升级要依靠中产阶层的扩大与影响来推动。中产阶层作为社会中最积极、最主要的购买力量,其消费特征以及生活方式将对整个经济、生活,尤其是消费趋势与消费文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要积极开展社会阶层方面的调查研究,以消费结构升级为契机,使服务的内涵与特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更大限度地创造顾客满意,实现更高的综合效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叶国平  
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背景与西方有明显的不同,政府的主动改革以及国家(政府)与经济、社会领域分离的同步性使得我国的公民社会带有更多的"中国特色"。在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过程中,不能忽视来自社会内部的力量对于公民社会发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社会阶层分化是公民社会发育发展的一种内生推动力量,社会阶层的分化过程与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因而调适两者的关系也很有必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文勋  
唐宋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拥有财富和良好文化教育的新的社会阶层崛起。这就是“富民”阶层。“富民”阶层一经崛起,迅速成为社会的中间层和稳定层,极大地改变了唐宋社会的阶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性、市场化和平民化的显著特征,从而使唐宋社会有别于汉唐的“豪民社会”。“富民社会”的形成,使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从先秦的“部族社会”到汉唐的“豪民社会”,再到唐宋以来的“富民社会”,并最终向近代“市民社会”演进的完整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树枫  毛维靖  袁海林  杨志俊  赵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现祥  
中国富有阶层作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其规模、分布、形成特点以及行为特征等,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我们理论工作者再也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了。一、中国富有阶层的规模与三个层次的划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万能  原新  
本文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机制和阶层分化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评析。中国农民尽管在职业、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差异,但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还处于过渡阶段,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从长期来看,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改变中国既有社会结构的同时,也给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制度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葛春  
课程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它实质上是一种官方知识或法定知识,是各社会阶层斗争、妥协的产物。作为课程知识选择之价值"滤网"的课程知识观同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的变革与演进往往体现其所处社会之阶层结构的变迁。当前,由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进行着剧烈地分化与重组,因此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课程知识观间话语权的变更:即代表精英阶层利益的要素主义课程知识观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未被彻底否定;而代表中产阶层、市民阶层以及社会新贵阶层利益的结构主义、进步主义、百科全书主义等课程知识观在改革中的影响则大大增强,进而形成了多种课程知识观共同影响我国课程改革的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