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4)
2023(6560)
2022(5300)
2021(4687)
2020(4158)
2019(9091)
2018(8997)
2017(18072)
2016(9466)
2015(10333)
2014(10095)
2013(10269)
2012(9109)
2011(7628)
2010(7848)
2009(7721)
2008(8049)
2007(7350)
2006(6638)
2005(6387)
作者
(25137)
(21039)
(20798)
(19711)
(13544)
(9799)
(9364)
(7884)
(7692)
(7643)
(7263)
(7101)
(6991)
(6679)
(6423)
(6299)
(6244)
(5975)
(5974)
(5934)
(5160)
(5153)
(5110)
(4964)
(4747)
(4738)
(4668)
(4551)
(4164)
(4001)
学科
(69136)
(67404)
企业(67404)
管理(49680)
(44294)
经济(44213)
(24213)
业经(23809)
(21901)
税收(20452)
(20279)
(18550)
财务(18547)
财务管理(18540)
方法(18227)
企业财务(17580)
(17065)
技术(14031)
农业(13261)
(12494)
(12185)
企业经济(11767)
数学(11187)
数学方法(11165)
(11103)
(10811)
(10788)
经营(10752)
体制(10157)
技术管理(9792)
机构
学院(138114)
大学(129352)
(62419)
经济(61519)
管理(60845)
理学(51633)
理学院(51290)
管理学(51001)
管理学院(50742)
(37670)
研究(36299)
中国(34010)
财经(27999)
(25593)
(25321)
(22580)
(20410)
财经大学(20315)
商学(19120)
商学院(18976)
科学(18809)
经济学(18236)
(17615)
(17247)
中心(16666)
经济学院(16639)
经济管理(16636)
业大(16541)
农业(15900)
北京(15896)
基金
项目(81469)
科学(66682)
研究(63121)
基金(61230)
(50823)
国家(50290)
科学基金(46368)
社会(42768)
社会科(40739)
社会科学(40729)
(32776)
基金项目(32606)
自然(28720)
自然科(28157)
自然科学(28151)
自然科学基金(27757)
(26817)
教育(26637)
编号(25499)
(25094)
资助(24032)
(21301)
成果(19426)
(19213)
创新(18815)
(17985)
(17970)
国家社会(17883)
(17448)
重点(17194)
期刊
(75065)
经济(75065)
研究(45359)
(33934)
管理(28334)
中国(23226)
(20156)
(16490)
(15506)
业经(14685)
(14680)
金融(14680)
科学(14434)
农业(14044)
财经(13919)
税务(13767)
技术(13545)
学报(13192)
(11937)
经济研究(11771)
财会(11254)
大学(10887)
学学(10838)
(10263)
技术经济(9775)
问题(9255)
会计(8938)
现代(8469)
商业(7783)
世界(7622)
共检索到215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畅  张景华  
"放"与"管"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制度要素,是否会激发纳税人形成迥异的心理机制?能否矫正企业因税负痛感而形成的避税倾向?实证研究表明:政府"宽放"与"善管"对于企业税收规避均具有矫正效应;在政府权力下放程度越高的地区,"善管"与"宽放"的叠加效应愈加明显;较之于"善管",随企业税负水平的提高,适度"宽放"更有利于矫正企业避税。立足放管结合,研究为进一步厘清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施力点提供了微观领域的经验证据,并为更具针对性地以"善管"促"宽放",以此提升税收遵从度提供了有益的"出口"。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斌  江碧丹  
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已经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备的反避税制度,其实施能否有效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亟待研究。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来研究反避税立法对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办法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从对不同类型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来看,其能有效地抑制商品(劳务)类关联交易和资金类关联交易避税,但对于抑制在低税率国家(地区)设立受控外国公司避税的效果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税收征管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对抑制关联交易避税的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新美  
本文以2010年-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高管动机与能力两个方面,研究了CPA高管、高管持股对公司避税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和企业避税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CPA高管个数与企业避税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高管持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下,CPA高管、高管持股两者与企业避税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钰鹏  
财政压力既影响政府行为,也影响企业避税行为。基于此,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财政压力与企业避税行为进行探讨,并考察税收征管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压力越大,企业避税程度越低,税收征管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以上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中;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财政压力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当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时,企业采取减少避税措施,更有助于其在地方财政缓解后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宏标  饶品贵  
本文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的因果关系影响。有鉴于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避税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择机构投资者与被投资上市公司之间的空间距离作为机构持股的工具变量,我们发现在控制内生性之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行为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与税收征管在避税上存在互为补充的关系,同时机构投资者能通过抑制企业避税提升公司价值,而这一效应在税收征管强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提供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影响的因果关系证据,从而拓展了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对于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治理企业避税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钟海燕  李倩  
文章以我国2009—2013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和高管薪酬粘性两个角度考察了企业避税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避税程度和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显著负相关,即避税程度越高,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避税程度加重了高管的薪酬粘性。文章的结论拓展了目前对企业避税的研究,也对高管薪酬制度的优化有一定的实证参考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伟宸  高思悦  蔡志鹏  
区别于以往聚焦于正式制度的研究,本文从关系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切入,实证研究了高管团队的“本家关系”(姓氏层面关系)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的“本家关系”加剧了企业的避税程度。进一步发现,上述关系在受到姓氏文化影响较大的企业(“本家关系”建立在“小姓氏”的基础之上和位于姓氏观念较强的区域内)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高管团队的“本家关系”通过弱化内部监督机制和降低高管风险规避倾向作用于企业避税。本文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关系文化的经济后果和避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实践上还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政府的税收监管工作等方面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宏  曾永良  
本文以2007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薪酬攀比的心理特征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高管薪酬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高管薪酬的中位数越多,即高管进行薪酬攀比的动机越大,企业未来避税的程度就越高,且这种效应在国有控股企业中更为显著。避税路径检验结果显示,薪酬攀比会促使高管通过向下应计盈余管理而非向上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影响企业避税,同时也发现高管薪酬攀比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影响企业避税的微弱证据。基于避税结果的检验发现,高管薪酬攀比强度越大,高管通过避税获取的在职消费就越多。上述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芳  
本文选取2012—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高管特征对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审计师经验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不同的高管特征对企业税收规避存在异质性影响,高管权力、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税收规避正相关,高管任期时长、拥有法律背景比例与税收规避负相关,高管拥有财务背景比例与税收规避不相关。外部审计师的审计经验仅对高管权力与税收规避的正相关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对其他特征与税收规避的关系不存在调节效应。这些结论仅成立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由于高管任职使命不同,其特征与避税不存在关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百兴  宋弋戈  
高管纵向兼任在企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受到企业管理者、外部监管部门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关注,成为近年来会计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OLS回归、Heckman两阶段回归等方法,研究高管纵向兼任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在高管纵向兼任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审计师选择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够显著抑制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会加剧代理问题,增强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避税程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颖  李远勤  
选择2011~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关系型交易对公司避税程度的影响,以及女性高管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关系型交易与企业避税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女性管理者会减弱二者间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区分女性CEO高管和女性其他高管,发现女性CEO高管不但不能减弱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反而会促进关系型交易引发更激进的避税活动。该结论丰富了关系型交易带来的经济后果方面的经验研究,也对女性高管公司治理和行为决策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百兴  宋弋戈  
高管纵向兼任在企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受到企业管理者、外部监管部门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关注,成为近年来会计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OLS回归、Heckman两阶段回归等方法,研究高管纵向兼任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在高管纵向兼任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审计师选择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够显著抑制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会加剧代理问题,增强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避税程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谢书鑫  
董事高管责任险是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引发的公司治理效果也备受关注。文章选取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高管责任险与企业避税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引入董事高管责任险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避税程度,是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考察企业不同融资约束程度发现,当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时,可以强化董事高管责任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考察企业信息透明度差异时,发现在信息透明度更低时董事高管责任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玲  朱婷婷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深入探讨了税收征管、企业避税与企业投资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选取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有助于降低企业避税程度;企业避税活动会降低企业投资效率;税收征管有助于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税收征管有助于缓解企业避税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婷  
本文采用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研究企业避税活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试图从商业信用的角度为企业能避而不避税之谜提供一个解释。研究发现:第一,企业的避税行为会引起企业商业信用的下降,并且这种负向关系是显著的;第二,经营环境好的企业比经营环境差的企业更容易发生这种显著的负向关系,这意味着经营环境好的企业比经营环境差的企业更加可能不采取避税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