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74)
- 2023(15438)
- 2022(13282)
- 2021(12449)
- 2020(10203)
- 2019(23891)
- 2018(23304)
- 2017(44677)
- 2016(24016)
- 2015(27033)
- 2014(26568)
- 2013(26604)
- 2012(24597)
- 2011(22497)
- 2010(22131)
- 2009(19990)
- 2008(19373)
- 2007(16804)
- 2006(14781)
- 2005(13097)
- 学科
- 济(100766)
- 经济(100657)
- 管理(68823)
- 业(63045)
- 企(51999)
- 企业(51999)
- 方法(44388)
- 数学(38707)
- 数学方法(38308)
- 中国(30276)
- 农(24860)
- 财(22644)
- 学(22524)
- 业经(20878)
- 地方(20291)
- 贸(19813)
- 贸易(19802)
- 易(19267)
- 环境(18930)
- 制(17001)
- 农业(16661)
- 和(16169)
- 划(15376)
- 理论(15136)
- 技术(14570)
- 银(14421)
- 银行(14368)
- 行(13780)
- 融(13753)
- 金融(13752)
- 机构
- 大学(346595)
- 学院(342195)
- 济(142087)
- 经济(139157)
- 管理(134455)
- 研究(123687)
- 理学(116915)
- 理学院(115532)
- 管理学(113635)
- 管理学院(113021)
- 中国(90631)
- 科学(76784)
- 京(75276)
- 所(62113)
- 财(61208)
- 研究所(57189)
- 农(56707)
- 中心(53775)
- 业大(51854)
- 财经(50059)
- 北京(47939)
- 江(47788)
- 经(45835)
- 院(45523)
- 范(45220)
- 农业(44790)
- 师范(44736)
- 经济学(43445)
- 经济学院(39234)
- 州(38654)
- 基金
- 项目(240005)
- 科学(189242)
- 基金(176499)
- 研究(172078)
- 家(155962)
- 国家(154780)
- 科学基金(131944)
- 社会(109684)
- 社会科(104054)
- 社会科学(104026)
- 基金项目(93298)
- 省(90675)
- 自然(86805)
- 自然科(84787)
- 自然科学(84764)
- 自然科学基金(83244)
- 划(78272)
- 教育(77861)
- 资助(72890)
- 编号(67754)
- 成果(54405)
- 重点(54295)
- 部(53496)
- 发(51849)
- 创(49550)
- 课题(47437)
- 创新(46322)
- 科研(46025)
- 国家社会(45918)
- 教育部(45588)
- 期刊
- 济(150691)
- 经济(150691)
- 研究(103320)
- 中国(63597)
- 学报(57262)
- 科学(53514)
- 农(50636)
- 管理(49652)
- 财(43515)
- 大学(42822)
- 学学(40349)
- 农业(35811)
- 教育(35444)
- 技术(27625)
- 融(27047)
- 金融(27047)
- 经济研究(25267)
- 财经(24100)
- 业经(22907)
- 问题(20876)
- 经(20727)
- 业(19589)
- 图书(17507)
- 贸(17014)
- 科技(16596)
- 技术经济(16272)
- 理论(15711)
- 现代(15647)
- 资源(15623)
- 世界(15578)
共检索到497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秋秋 马晓钰
立足于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基于2009—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和低碳城市双试点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宽带中国”战略和低碳城市双试点的减污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相较于非双试点城市,双试点城市环境污染水平显著降低,这一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双试点政策的减污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其中,相较于分布在中西部的城市,位于东部的城市减污效果更强;非资源型城市的减污效果较资源型城市的更为理想。双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技术创新两条途径对城市发挥减污效应。此外,双试点政策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本地的污染排放,而且能够显著抑制“邻地”的环境污染。进一步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单试点和低碳城市单试点均具有减污效应,但弱于双试点的减污效应,“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和低碳城市试点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协同作用,实现了“1+1>2”的政策效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秋秋 马晓钰
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城市与智慧城市双试点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估计法考察双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结果表明:双试点城市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这种促进作用因地区分布、资源禀赋、城市规模的异质性而有所差异。机制分析发现,双试点城市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居民消费和互联网发展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协同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单试点,双试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因此,应有序、合理扩大试点城市规模,加强政策协同与联动,因地制宜推动政策实施,推进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温思敏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节能减排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来分析“宽带中国”战略对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显著促进了碳减排效应,但是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的实行提高了相邻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在促进碳减排效应的同时增加了成熟型城市和中国西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城市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宽带中国”战略影响碳减排效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温思敏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节能减排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来分析“宽带中国”战略对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显著促进了碳减排效应,但是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的实行提高了相邻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在促进碳减排效应的同时增加了成熟型城市和中国西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城市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宽带中国”战略影响碳减排效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薛飞 周民良 刘家旗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数字红利”,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为切入点,借助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降低城市碳排放量。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东中西差异来看碳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从南北差异来看碳减排效应在南部地区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深化了对数字化赋能“双碳”战略的效应、机制和地区差异的理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石明 尤朝春
低碳试点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然而不同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效果差异尚不明确。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3批低碳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不同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对改善环境质量的差异化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低碳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空气污染水平,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第二,层级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减污效应优于主动扩散模式;第三,层级扩散与主动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对提升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城市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异质性。研究结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低碳试点 扩散模式 空气污染 政策评估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郭丰 任毅 柴泽阳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减污降碳的重要手段,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工作。因此,基于2009—2020年中国2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这一结论经过共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渠道降低城市碳排放。(3)异质性结果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东中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力度较强和数字经济发展越好的城市中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在其碳减排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建议扩大“宽带中国”在西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试点范围,因地制宜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战略,更大力度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劲光 王虹力
数字时代背景下,实现减排战略目标的路径选择是我国疏通经济可持续发展堵点的关键。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碳排放绩效提升,且这一结论在排除可能存在的非随机选择因素、内生性问题以及其他政策影响后依然成立;数字化对碳排放绩效提升的赋能作用在东、中部地区,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传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更显著;空间视角下,数字赋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作用仍然存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赋能通过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城市绿色创新力提高等路径实现碳排放绩效提升。研究基于数字赋能背景,探讨减排战略目标实现的路径选择,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绿色变革新机遇提供了有益思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景国文
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渐近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网络基础设施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能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平均而言,“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使得试点地区碳排放下降约12.31个百分点。异质性检验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降低碳排放的政策效果在东部地区、碳排放量高的地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机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向仙虹 张瀚月 杨国歌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立足空间视角,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空间效应。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能够在规模和效率上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即对邻近地区表现为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对相似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进一步对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进行分解,发现空间红利溢出具有叠加效应,即在试点城市之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对非试点城市,激发了“1+1>2”的倍增效应,实现政策试点强强联合。“宽带中国”战略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技术创新及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在科教资源较好、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行政等级较高和人口集聚越明显的城市中,“宽带中国”战略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巍 姚海东
将2010年起陆续推出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作一项“准实验”,利用2000~2019年中国24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的方法,研究其对于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显著降低了10%;政策在东部地区效果显著。同时,森工城市和非资源城市在成为试点后减排效果显著;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城市减排。因此,应继续扩大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覆盖范围,同时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实施过程中注意保障其可持续性,因地制宜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三良 贾芳芳
绿色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2)“宽带中国”战略试点通过强化政府科教投入、提升人才集聚水平和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三条路径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的“量”与“质”;(3)“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对城市绿色创新的提升作用存在大中小规模城市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为加强“宽带中国”战略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德山 许秋生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减排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选取我国2007—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强度,在排除可能的非随机选择因素和内生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有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区位异质性、城市规模异质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绿色创新能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宽带中国”战略抑制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空间视角下,“宽带中国”战略对碳排放强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在不同权重矩阵下有所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望生 李丁
将同一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设所形成的双试点政策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双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双试点政策能够对城市经济绿色发展产生协同作用,相较于单试点,双试点能更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绿色发展。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双试点政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变迁两大途径来促进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双试点政策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地理位置、规模和资源禀赋的城市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双试点政策对经济绿色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邻近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双试点政策在提高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综合水平的同时,能够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促进减污降碳和提升能源效率。研究结论为优化试点政策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寰 何广 肖义
【目的】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意义凸显。【方法】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并通过稳健性测试,多维度分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考察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非试点城市相比,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且纳入平行趋势、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低碳城市试点均能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能源消耗量来发挥碳减排作用。(3)低碳城市试点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中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基于“胡焕庸线”视角下低碳试点政策对东南半壁城市的碳减排效应较西北半壁城市更为明显。【结论】本文从多维度评价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阶段性成效,有助于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未来更多城市系统性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新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制定差异化与精准化路径促进绿色发展,为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基建”与城市创新——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驱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效应与机制——基于“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两项试点改革的实证分析
“双碳”战略下中国区域碳减排的空间效应研究
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与作用机制——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驱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吗?——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的准自然试验
低碳城市试点、媒体关注与企业环保投资——基于“双碳”战略视角
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城市创新——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实证研究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宽带中国”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