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23)
2023(4539)
2022(3475)
2021(3418)
2020(2757)
2019(6342)
2018(6055)
2017(11267)
2016(6331)
2015(7201)
2014(7092)
2013(7066)
2012(6612)
2011(5445)
2010(5666)
2009(5038)
2008(5196)
2007(4626)
2006(4007)
2005(3625)
作者
(15619)
(12940)
(12905)
(12494)
(8374)
(6098)
(5888)
(5029)
(4891)
(4789)
(4432)
(4403)
(4229)
(4120)
(4119)
(3878)
(3736)
(3708)
(3701)
(3665)
(3225)
(3057)
(3053)
(3028)
(2980)
(2912)
(2840)
(2769)
(2647)
(2589)
学科
(26239)
经济(26194)
管理(22966)
(20930)
(19449)
(14701)
企业(14701)
财政(11997)
中国(10096)
(9538)
方法(9122)
(9032)
数学(8245)
数学方法(8208)
(8021)
财务(8017)
财务管理(7979)
企业财务(7622)
(6765)
农业(5922)
(5386)
劳动(5369)
地产(5294)
(5294)
房地(5294)
房地产(5294)
(5057)
制度(5056)
(4543)
(4429)
机构
大学(79494)
学院(77716)
(34643)
经济(34028)
管理(29777)
研究(26656)
(26588)
理学(25112)
理学院(24849)
管理学(24473)
管理学院(24336)
中国(22022)
财经(16838)
(16501)
(15382)
科学(14186)
(13227)
(12823)
中心(12656)
财经大学(12386)
经济学(11838)
研究所(11308)
(10737)
经济学院(10733)
北京(10614)
(9759)
(9729)
师范(9690)
(9416)
业大(9215)
基金
项目(49106)
科学(39045)
研究(37844)
基金(36836)
(32164)
国家(31386)
科学基金(26752)
社会(25782)
社会科(24333)
社会科学(24325)
基金项目(19028)
(17599)
教育(17359)
自然(15526)
自然科(15202)
自然科学(15197)
资助(15193)
自然科学基金(14922)
编号(14880)
(14860)
成果(13415)
(11678)
国家社会(11297)
(10808)
重点(10575)
教育部(10496)
(10252)
课题(10050)
人文(10049)
大学(9892)
期刊
(40466)
经济(40466)
研究(28440)
(25920)
中国(22924)
学报(11371)
管理(11100)
科学(9768)
(9732)
大学(9515)
财经(9047)
学学(8753)
教育(8706)
(8344)
金融(8344)
(7753)
经济研究(7080)
(7077)
财政(7077)
会计(6971)
农业(6370)
财会(5923)
技术(5353)
问题(5114)
业经(4860)
图书(4395)
(4371)
(4333)
理论(4265)
世界(4226)
共检索到136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元瑞  田成志  吕萍  
青年"劳动参与率低"和"过度热衷体制内工作"对国家经济发展并非益事。文章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探究了父辈住房财富与青年子女劳动参与和就业选择的关系,解释了青年子女劳动及就业选择差异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父辈住房财富对青年子女的劳动参与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参加劳动的青年,父辈住房财富会提升他们选择体制内工作的可能性,并减少其劳动供给时间。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父辈住房财富对女性青年的劳动参与影响更大;同城父辈住房财富影响效应明显更强;区分学历看,父辈房产财富对高学历青年的劳动参与负向影响较小,对非重点高校学历青年选择体制内工作的正向影响更大。最后,机制分析表明,父辈房产主要通过"代际财富传递"和"子女继承期待"两大机制影响青年子女的劳动参与及就业选择。文章的研究对政府坚持"房住不炒"、推动出台房地产税,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永峰  路瑶  
家庭中普遍存在成年子女照料老龄父辈健康的现象,这在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文章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父辈隐性健康变化并未引致子女退出劳动力市场,而父辈显性健康变化对子女劳动供给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总体来看,父辈健康变化对农村子女、女性子女、分开居住的子女和代际支持更高的子女劳动供给的挤出效应更加显著。同时,父辈隐性健康变化显著增加了雇佣护理人员的可能性。在父辈健康照料中,在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约束条件下,护理人员部分替代子女成为相对理性的选择。进一步研究发现,医疗保险、子女数量的增加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有助于平滑父辈健康变化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冲击,缓解父辈健康变化对子女劳动供给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在家庭子女数量超过2时,这一缓解作用更加显著。文章的研究验证了“抚养-赡养”这种代际互惠模式在中国的存在性,因此需要警惕老龄化加深和人口红利缩减双重背景下父辈隐性健康变化和显性健康变化转换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圆  李轲  王伊攀  
超低生育率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单纯依靠放松生育政策来刺激生育率的作用相对有限,还需要从育龄家庭资源代际分配的真实约束出发来探寻提升生育意愿的配套措施。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从育龄家庭孝亲和抚幼叠加压力的视角考察了父辈养老投资情况对青年子女生育决策的代际影响。结果表明,父辈参与正规养老投资和不参与相比,子代生育概率将显著提高5-7个百分点,说明子代会根据对父辈的赡养压力来决定是否生育,从而缓解孝亲和抚幼的叠加压力。同时,文章并未发现父辈参与非正规养老投资有此作用。在作用机制上,父辈参与正规养老投资可能获得的养老保障和激发出的自我养老规划能力能够减少子代对其的经济支持,削弱子代孝亲对抚幼的挤出效应,从而提高子代的生育概率。父辈参与正规养老投资来自我养老对子代生育的代际效应在丈夫不参与育儿、女性在非国有部门工作、工作单位不提供生育保险和生育机会成本较高的子代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文章研究表明,在当前育儿压力加大和生育机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父辈参与正规金融投资进行自我养老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依靠金融手段的养老既能保障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又能在客观上提高生育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雅淋  吴义东  姚玲珍  
青年群体既是我国住房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集中群体,又是推动实现消费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对于青年群体而言,其个体层面的消费不平等(即消费相对剥夺)是否会因住房财富匮乏而加剧?对此,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住房财富增加会显著缓解青年群体的消费相对剥夺程度。换言之,青年群体住房财富的“寡”会加剧个体层面的消费“不均”,财富效应和“房奴”效应是主要影响机制。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消费相对剥夺程度越高的群体对住房财富的敏感程度也越高。异质性分析发现,30~45岁、女性、已婚和中低收入群体对住房财富的依赖性更强。区分生存型、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相对剥夺之后发现,住房财富所带来的缓解效应仅作用于后者。进一步分析表明,消费相对剥夺能够显著降低生活满意度,且青年群体的住房财富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此外,住房资产配置过高,也会加剧青年群体的消费相对剥夺。本文研究为缓解青年群体消费相对剥夺、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争呈  邹红  
老年人"无休止劳动"或"过度劳动参与"都会对老年人的福利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三期调查数据,探究有未婚子女、房价与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关系,从家庭代际关系视角,解释了中国老年人"无休止劳动"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有未婚成年子女对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存在"婚姻效应",会显著增加老年人劳动参与约3.3%~4.9%;且会通过房价对老年人的劳动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会增加有未婚儿子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还会显著增加家庭的购(建)房概率和因购(建)房而产生的家庭债务。在中国家庭代际文化背景下,子女"为结婚而买房"的社会现实很可能损害老年人的福利,政府应努力实现年轻人"住有所居"的梦想,保障老年人的福利权益。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升艳  叶敏而  
本文利用2010-2016年四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住房财富对中国不同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发现住房财富促进家庭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但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财富的影响不同,住房财富对教育支出的促进作用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中显著,对高收入家庭影响较小。同时,住房对家庭教育支出也存在挤出效应,但只在中等收入家庭中观测到。这意味着中国房价上涨带来家庭住房财富增加促进了家庭的教育投入,这会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不过,住房财富差异导致家庭的教育支出差别,可能会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祝丹  陈立双  
本文基于中国省级年度面板数据,对住房财富效应与人口年龄结构、家庭资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正向住房财富效应,且人口年龄结构对各省市住房财富效应的边际影响为正,但老龄人口比重比少年人口比重的边际影响更大;住房资产占比对大部分省市住房财富效应的边际影响为负且影响程度较小;此外,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其边际影响呈现下降趋势,而少儿人口比重的增加会导致其边际影响逐步上升,住房资产占比的提高会使其负向边际影响逐渐增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新平  熊德平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住房资产价值变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总体上并不显著,即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在总体上并不存在。文章对实证结果进行简要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家林  杨梦俊  付明卫  
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年龄人口共同决定劳动力的供给规模。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中国通过持续优化生育政策来控制劳动年龄人口长期下降的态势。文章从家庭财富角度探究中国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的调查数据,利用房屋拆迁给家庭财富带来的外生冲击这一自然实验,采用工具变量法,研究家庭财富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财富增加使得部分劳动年龄人口退出就业市场,从而降低劳动参与率。平均而言,家庭财富增加1%会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0.19个百分点。通过机制分析发现,财富增加致使劳动者以照顾家庭为由退出劳动力市场,但这些退出群体实际上将更多时间用于休闲活动。并且,劳动参与的负向财富效应在户主的年龄、文化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方面存在异质性。由于家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劳动供给决策,文章从家庭层面探究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文章的研究发现对准确认识和把握劳动参与率变化的客观规律与最大限度发挥劳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永伟  史宇鹏  权五燮  
本文使用CHFS(2011)的调查数据考察了住房财富对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决策及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房产财富的增加会显著提升家庭对金融市场的参与概率,也会提升家庭对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即使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及子样本回归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果从微观上表明,房产市场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不仅不会抑制、反而会促进其他金融市场的发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若痴  吴佳  武靖州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节节攀升,房产代际转移日益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再分配公平公正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应用工具变量法对我国房产代际转移影响因素中的父辈资本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父亲与母亲的人力资本水平将会分别提高房产代际转移发生的概率及规模,其社会资本水平将会分别降低房产代际转移发生的概率及规模;子辈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将会减少房产代际转移的依赖程度。而同时考虑父母人力资本水平和社会资本水平的影响,两者的人力资本水平通常表现为相互矛盾的结果:当母亲的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通常对父亲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存在"挤出效应";母亲对子代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更为深刻,进而传递到房产代际转移上。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银鹤  禹思恬  董志勇  
本文采用家庭层面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了家庭房产财富变动对于个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家户层面无限期投资决策的理论模型和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房产财富的增加会降低户主的劳动供给,而对租户没有显著影响,且结果稳健。另外,异质性分析发现,房产财富变动对于女性劳动供给行为有更大影响。并且,相对于大学以上人群,房产财富变动对于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影响更大。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信贷约束效应,而不完全是财富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石军  黄桂田  
本文考察了处于转型阶段的劳动力市场中上代的地位、人际资源网络对下代的影响。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割,使得信息网络只对同性群体起作用,这使我们能够识别父子和母女的代际网络效应,以及父母的权力效应。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的估计表明,劳动市场的性别分割确实存在。父亲对儿子和母亲对女儿的代际网络效应有显著而正的影响,其大小分别约为3535元和2000元,而父亲对女儿以及母亲对儿子的代际网络效应不显著。同时,父亲的行政权力对儿子和女儿劳动市场表现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分别为6645元和4665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巍  章恒全  陈淑云  刘双双  
文章借鉴EKC假设,利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及各地区2000—2015年城镇基尼系数和住宅价格一次项、二次项、三次项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全国城镇住宅价格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关系,城镇住宅价格调控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有可能实现"共赢";但是,需要警惕房价跨过"N"型第二个拐点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各地区城镇住房财富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形态呈多样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巍  章恒全  陈淑云  刘双双  
文章借鉴EKC假设,利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及各地区2000—2015年城镇基尼系数和住宅价格一次项、二次项、三次项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全国城镇住宅价格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关系,城镇住宅价格调控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有可能实现"共赢";但是,需要警惕房价跨过"N"型第二个拐点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各地区城镇住房财富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形态呈多样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