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3)
- 2023(14459)
- 2022(12296)
- 2021(11140)
- 2020(9707)
- 2019(21750)
- 2018(21649)
- 2017(42061)
- 2016(23013)
- 2015(26155)
- 2014(26269)
- 2013(26133)
- 2012(24710)
- 2011(22656)
- 2010(23064)
- 2009(21804)
- 2008(21416)
- 2007(19555)
- 2006(17344)
- 2005(15740)
- 学科
- 济(112453)
- 经济(112331)
- 管理(65858)
- 业(61039)
- 企(47992)
- 企业(47992)
- 方法(47119)
- 数学(42278)
- 数学方法(42005)
- 中国(28385)
- 财(27175)
- 农(26877)
- 地方(23093)
- 学(22849)
- 制(22017)
- 业经(20865)
- 贸(20438)
- 贸易(20430)
- 易(19818)
- 银(18107)
- 银行(18043)
- 农业(17675)
- 行(17230)
- 融(17185)
- 金融(17177)
- 务(15771)
- 财务(15738)
- 财务管理(15694)
- 体(15689)
- 环境(15279)
- 机构
- 大学(348000)
- 学院(346616)
- 济(152262)
- 经济(149201)
- 管理(128524)
- 研究(121308)
- 理学(110233)
- 理学院(108991)
- 管理学(107293)
- 管理学院(106670)
- 中国(94003)
- 科学(73786)
- 京(72877)
- 财(71101)
- 农(65987)
- 所(63312)
- 研究所(57330)
- 财经(56495)
- 中心(55762)
- 业大(54085)
- 江(52661)
- 农业(52454)
- 经(51194)
- 经济学(48455)
- 北京(45962)
- 经济学院(43793)
- 范(42807)
- 院(42644)
- 师范(42236)
- 财经大学(41718)
- 基金
- 项目(224135)
- 科学(174527)
- 基金(162868)
- 研究(158508)
- 家(144004)
- 国家(142816)
- 科学基金(120101)
- 社会(102129)
- 社会科(96863)
- 社会科学(96833)
- 省(87526)
- 基金项目(86043)
- 自然(77513)
- 自然科(75714)
- 自然科学(75686)
- 自然科学基金(74371)
- 划(73937)
- 教育(72896)
- 资助(67175)
- 编号(62826)
- 成果(51426)
- 重点(51027)
- 部(50148)
- 发(48772)
- 创(46176)
- 课题(44046)
- 科研(43399)
- 创新(43354)
- 国家社会(42793)
- 教育部(42602)
- 期刊
- 济(170551)
- 经济(170551)
- 研究(104564)
- 中国(65230)
- 学报(60425)
- 农(59005)
- 财(54848)
- 科学(51736)
- 管理(45759)
- 大学(44365)
- 学学(42411)
- 融(38878)
- 金融(38878)
- 农业(38376)
- 教育(30297)
- 财经(29602)
- 经济研究(29151)
- 技术(28473)
- 业经(26311)
- 经(25427)
- 问题(23053)
- 业(19879)
- 贸(19353)
- 技术经济(18489)
- 统计(17463)
- 理论(17066)
- 商业(17028)
- 版(16787)
- 国际(16208)
- 策(15591)
共检索到521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鹏
中国银监会在规范贷款业务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中,提出了"实贷实付"的贷款使用支付原则。本文重点围绕"实贷实付"对我国实体经济,包括商业银行、借款人和宏观经济等方面的全方位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我国银行业实施"实贷实付"的贷款支付方式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宜庆 王浣尘
虚拟经济是我国经济学界近来关注较多的话题之一,它是指虚拟资本(如债券、股票等)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进行循环运动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产业部门;而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本文基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分析虚拟经济发展中若干因素对我国二元实体经济的影响,并给出它们之间的定量解释。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马勇 李镏洋
本文基于中国1998~2013年的季度数据,对金融变量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不仅对实体经济具有普遍显著的影响,而且通常领先于实体经济。上述结论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启示:一是从理论上看,必须重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将二者置于统一的理论框架下予以整体考虑;二是从政策取向上看,一个健全的宏观调控框架必须将金融和实体经济同时纳入政策视野。此外,鉴于金融变量的领先性特征,政策决策的信息集应该更广泛地纳入各种关键的金融指标,以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
关键词:
金融变量 实体经济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颜海明 戴国强
本文使用2006—2009年中国976500条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识别了次贷危机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两种渠道: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实证研究发现,次贷危机对危机前行业出口依存度越高的企业的利润和销售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对危机前行业财务状况越脆弱的企业的利润和销售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表明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的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是存在的,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次贷危机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渠道是有差异的,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特征。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实体经济 微观数据 传播渠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玲
本文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函数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在研究美国虚实经济体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当前我国虚实两大经济体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倡导发展虚拟经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现实要求,提出我国若能有效吸收美国发展虚实经济体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正确处理两大经济体间的关系,有效把握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
成本 信用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洪波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机制,并论述其中相互适应与背离时的结构突变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滚动回归模型,使用CUSUM检验与CUSUMSQ检验,对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结构性突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开始出现背离趋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效应不对称的结论。据此,本文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化水平迅速上升,"流动性"问题引起了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普遍重视,本文运用价格缺口法对我国1978-2009年间流动性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对流动性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流动性与我国的实体经济保持着长期的反向协整关系。基于此,本文认为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上应注意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为经济增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关键词:
流动性 价格缺口 实体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远刚
区域"大数据+实体经济"融合是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核心支撑,因此,其融合发展水平备受关注,为此,本文对2016~2019年我国中部6个省份湖北、江西、河南、湖南、山西、安徽的区域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情况进行测度,发现:2019年的区域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最高,湖北位居第1名,融合度为0.789,安徽省位居最后1名,融合度得分为0.411,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整体呈现利好的融合发展态势,可以政策优化为基础支撑、以市场为引领、以改革为驱动进一步促进其融合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梓焴 赵连荣 李莉
运用格兰杰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分析金融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从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角度解释为什么金融业增加值快速增长。通过VAR模型构建发现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将新增资金分配至金融业或者实体经济领域,短期来看资金配置于金融业的贡献程度要高于实体经济的贡献程度,但资金配置于实体经济的贡献程度在长期内会趋于稳定并产生持续贡献。金融业资金在内部转动是我国金融业增加值近些年快速增长的可能原因。实证结果从数量关系角度解读了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快速增长与金融业资金配置之间的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玲 罗荣华
文章基于VAR模型的分析框架,在控制了政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研究了金融发展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金融发展规模和股票市场发展抑制了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和债券市场发展则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金融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长期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只存在金融发展规模和股票市场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单向短期格兰杰原因。另外,短期的经济增长还得益于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干预经济的痕迹明显。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实体经济 VAR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少岩 吴尚燃
本文基于结构视角,通过对非金融企业、政府、居民三部门的债务杠杆率与经济增长率建立VECM模型,研究了我国不同部门债务杠杆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旨在深入理解我国债务杠杆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效应,从而为宏观政策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2006年以来,政府部门与非金融企业加杠杆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效应,政府部门债务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高于非金融企业,而居民部门债务杠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刺激效应。因此,在去杠杆引发的市场紧张情绪叠加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下,居民部门债务杠杆的加速增长不利于我国当前"稳增长"目标的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通过债务杠杆效率的改进获得杠杆优化的持久动力,有效增加政府部门的债务杠杆水平,避免居民部门过度加杠杆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关键词:
杠杆率 经济增长 结构性去杠杆 脉冲响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健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货币滞存法对广东2003—2011年间的超额货币情况进行测算,进而运用平稳性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冲击响应等方法对超额货币和实体经济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广东省超额货币与实体经济存在反向的协整关系,当超额货币上升(下降)1%时,实体经济会下降(上升)0.6%左右,因此,应当关注超额货币对实体经济产生的长短期效应。
关键词:
超额货币 实体经济 货币供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雅娇 胡静波
本文选取2001—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模型估计方法,探讨房地产价格对我国实体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滞后期实体经济波动与当期是正相关关系,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与实体经济波动当期同方向变动,但当期房地产价格起伏对实体经济波动正向影响程度并不是十分强烈。此外,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实体经济波动具有动态影响,尤其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当期和滞后一期的房价变动对实体经济波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要积极防范由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实体经济资金过度向虚,以保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牟新焱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性经济刺激政策正在逐步演变为流动性陷阱,外生性因素对货币供求的作用递减,当前很有必要理清货币本质,在实体经济领域对利率的内生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本文提出的长期利率模型揭示了实体经济流通状况与长期利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美国1959~2010年数据为例建立VEC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对长期利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涨、货币政策等外生因素在短期对利率产生影响,长期中利率受到厂商库存和订单增长率等描述的商品平均流通状况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欣 张艺鹏
"脱实向虚"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分析了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认为经济的"脱实向虚"是以虚拟经济自我循环为运行基础、由生产职能向非生产职能转化的资本的价值化积累路径;其次,通过构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三部门投入产出模型,依据"纯产品"原理,剥离了虚拟经济中的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中的虚拟经济;再次,运用结构分解方法(SDA)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结论表明:(1)总体上,我国虚拟经济规模小于实体经济,但其自我循环规模的扩张速度高于实体经济;(2)趋势上,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正是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倾向的重要诱因和时间起点;(3)结构上,虚拟经济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第I类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趋弱,尤其是低端制造业;虚拟经济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Ⅱ类实体经济总体呈良性互动,说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倾向呈现结构性特征;最后,提出了纠正"脱实向虚"不良倾向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