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1)
- 2023(12051)
- 2022(9901)
- 2021(9379)
- 2020(7658)
- 2019(17589)
- 2018(17725)
- 2017(32508)
- 2016(17989)
- 2015(20135)
- 2014(20487)
- 2013(19309)
- 2012(17522)
- 2011(15640)
- 2010(16327)
- 2009(14929)
- 2008(14968)
- 2007(13847)
- 2006(12171)
- 2005(11063)
- 学科
- 管理(62066)
- 济(61773)
- 经济(61677)
- 业(56188)
- 企(50261)
- 企业(50261)
- 方法(27127)
- 数学(22725)
- 数学方法(22168)
- 财(19386)
- 中国(18581)
- 技术(18526)
- 制(17915)
- 农(16774)
- 业经(16515)
- 理论(15815)
- 技术管理(12561)
- 务(12386)
- 财务(12330)
- 财务管理(12292)
- 银(12280)
- 银行(12262)
- 学(12023)
- 体(12013)
- 教学(11902)
- 行(11619)
- 企业财务(11563)
- 教育(11223)
- 划(11126)
- 融(10897)
- 机构
- 学院(246966)
- 大学(243697)
- 管理(94517)
- 济(91641)
- 经济(89221)
- 理学(80132)
- 理学院(79284)
- 管理学(77500)
- 管理学院(77027)
- 研究(76106)
- 中国(59315)
- 京(51703)
- 财(47269)
- 科学(45640)
- 江(40874)
- 所(37552)
- 中心(36219)
- 财经(35925)
- 农(34244)
- 研究所(33227)
- 业大(33177)
- 范(33030)
- 州(32930)
- 北京(32832)
- 师范(32681)
- 经(32238)
- 技术(31231)
- 院(28007)
- 经济学(27359)
- 财经大学(26340)
- 基金
- 项目(158341)
- 科学(124678)
- 研究(121930)
- 基金(110271)
- 家(94542)
- 国家(93642)
- 科学基金(81564)
- 社会(74358)
- 社会科(70291)
- 社会科学(70274)
- 省(66075)
- 教育(60090)
- 基金项目(57195)
- 划(54054)
- 编号(51792)
- 自然(51350)
- 自然科(50248)
- 自然科学(50239)
- 自然科学基金(49307)
- 资助(45206)
- 成果(43481)
- 创(38434)
- 课题(37818)
- 重点(36125)
- 创新(34935)
- 部(34179)
- 制(34025)
- 发(33190)
- 项目编号(32268)
- 年(31395)
- 期刊
- 济(107986)
- 经济(107986)
- 研究(74139)
- 中国(61178)
- 教育(43379)
- 管理(40710)
- 财(40254)
- 学报(34554)
- 农(32043)
- 科学(31852)
- 技术(28483)
- 大学(27468)
- 学学(24955)
- 融(22832)
- 金融(22832)
- 农业(21433)
- 业经(18000)
- 财经(17765)
- 经济研究(16166)
- 经(15291)
- 职业(14650)
- 图书(14625)
- 科技(13793)
- 技术经济(13041)
- 问题(12747)
- 坛(12610)
- 论坛(12610)
- 业(12237)
- 财会(12003)
- 策(11974)
共检索到385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孟大伟 吴秋凤 刘胜辉 隋秀凛 周美兰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地方理工科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哈尔滨理工大学实施"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其实践探索的成效能为高等院校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定制式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创新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帆 毛智勇 王玮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其相对独立的培养路径和完整的培养体系。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统一定式。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介入"通过与签约企业合作,以联合培养为导向,找准互利共赢切入点,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并"全程介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教学和就业的全过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航 张琤 李卫国 赵慧
太原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泛在化"的非正式学习驱动教育流程再造,进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目标。本文重点介绍了云顶书院的教育理念、运行机制、保障体系及育人成效等,为地方高校开展书院制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永安 何东亮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创新人才的一种类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是时代赋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历史重任。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的实践为例,从开展校园创新活动、推进学分制管理、重视课程改革、推进研究性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坚持校企互动发展等六个方面,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 创新人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守刚
当下国家高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科技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应用型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刘贤伟、马永红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一书从科技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考察试点工作在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的现状,通过借鉴社会主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喜峰
研究型大学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基础厚实、知识广博、学问精深、思维创新的人才,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一二三”特色模式。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程淑华 李欣 韩毅初 刘焕利
大学生自主学习日益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新的突破口。学生投入到科学研究、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和完善自身,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理论性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为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广泛实施,弥补传统教育教学过分侧重理论的倾向,进而探索并践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洪田 孟上九 秦进平 郭秀颖
为使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相适应,笔者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具体实践,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国繁 曾永卫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工程"是指与管理、教育等并列的专业类领域,"应用型人才"指人才的类型,是相对于研究型(科学型、理论型)而言的,面向"一线",倾向于能力培养,是对"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伍维根 钟玉良 文忠波 王兵 袁瑛
作为新办教学型本科院校,攀枝花学院坚持"办特色大学,育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忠 刘彬让 王少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要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本身就对研究型农业高校提出了神圣使命和重任。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为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保护为保障,通过市场机制使产供销、农工贸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澄宇
千古长安,名校璀璨。坐落在古都西安的著名学府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10月8日将迎来建校65周年华诞。沧桑砺洗,春华秋实,西北工业大学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科技强国为己任,以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为根本,教学科研相得益彰,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才,为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西北工业大学已经成为我国唯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雍敦全 潘昱州
关于大学教育,在诟病不断的今天,我们看到了诸多的危机。没有人会想到,大学这个最富有想象力的传授知识的地方,生产出的却是标准化的、同质的产品,许多人虽然拿到了大学文凭,却被职场一次次抛弃。为改变此种现象,诸多的学校都在探索,北京大学"元培计划"模式、复旦大学"复旦学院"模式、西昌学院"本科学历+职业教育"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尧 余五新 左治江
文章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论述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专业能力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晓红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体制的大胆探索与创新,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学生特点、区域经济的实际,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我院自成立以来就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创建了"1321"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