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4)
- 2023(9269)
- 2022(8339)
- 2021(7934)
- 2020(6691)
- 2019(15644)
- 2018(15758)
- 2017(30502)
- 2016(16848)
- 2015(19024)
- 2014(18995)
- 2013(18999)
- 2012(17314)
- 2011(15578)
- 2010(15431)
- 2009(13697)
- 2008(13235)
- 2007(11102)
- 2006(9556)
- 2005(8188)
- 学科
- 济(62552)
- 经济(62478)
- 管理(46854)
- 业(44407)
- 企(37615)
- 企业(37615)
- 方法(30847)
- 数学(26381)
- 数学方法(26069)
- 农(16328)
- 学(16172)
- 财(15728)
- 中国(15722)
- 业经(13884)
- 地方(13319)
- 理论(11449)
- 农业(11014)
- 和(11008)
- 贸(10813)
- 贸易(10807)
- 务(10541)
- 财务(10477)
- 财务管理(10461)
- 易(10451)
- 制(10340)
- 环境(10173)
- 技术(10136)
- 企业财务(9936)
- 教育(9425)
- 划(9043)
- 机构
- 大学(235587)
- 学院(232118)
- 管理(94885)
- 济(86280)
- 经济(84299)
- 理学(83175)
- 理学院(82195)
- 管理学(80742)
- 管理学院(80328)
- 研究(77390)
- 中国(55057)
- 科学(51161)
- 京(50311)
- 所(39404)
- 农(39008)
- 财(38464)
- 业大(37488)
- 研究所(36252)
- 中心(34406)
- 江(31948)
- 北京(31757)
- 财经(31501)
- 范(31475)
- 师范(31163)
- 农业(30703)
- 经(28718)
- 院(28115)
- 州(26415)
- 师范大学(25413)
- 技术(25127)
- 基金
- 项目(165856)
- 科学(129659)
- 基金(120042)
- 研究(119757)
- 家(104906)
- 国家(104050)
- 科学基金(89133)
- 社会(72330)
- 社会科(68409)
- 社会科学(68389)
- 省(65195)
- 基金项目(64980)
- 自然(60527)
- 自然科(59051)
- 自然科学(59040)
- 自然科学基金(57956)
- 划(55294)
- 教育(54578)
- 编号(49259)
- 资助(49090)
- 成果(39856)
- 重点(36827)
- 部(35888)
- 发(34717)
- 创(34483)
- 课题(33464)
- 科研(32246)
- 创新(32083)
- 大学(30882)
- 计划(30770)
共检索到327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靓 付海鸿
中国是标语使用大国,其标语文化和标语研究都较为发达,但灾难标语是前人未曾关注过的新类型。以汶川灾后重建200多条标语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总结灾难标语的表述特点,另一方面分析表述背后的社会变迁。通过将标语视为官方文件的固态呈现,可以观察到官方进入灾区向公众着力展示的工作重点,透视出灾区由灾难社会向正常社会转型中的变化,并揭示当地人身处于重建过程之中的实际需要与困难。
关键词:
标语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灾难人类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蓓蓓 李华燊 吴瑶
收录在"中国知网"上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文章显示,目前灾后重建理论有如下特点: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建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建原则;2、将灾后重建视为灾区发展的契机,表达了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3、灾后重建理论视野广阔,对灾后产业集群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对不同区域空间的重建做出了积极思考;4、灾后重建理论关注重建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客观指出了重建过程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评估了重建可能存在的风险。灾后重建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对重建的关注集中在重建规划和重建实施工程上,对重建评估尤其是对重建社会影响评估的重视不够。灾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界的注意力应该持续介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世庆 许英明 蒋同明
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研究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政策等各个方面,涉及灾害学、灾害经济学、灾害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等多个学科。国情不同,灾害应对管理与重建模式不同,总的趋势是更加尊重自然、重视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 多视角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燕
村镇空间布局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它可以实现灾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基本思路是村镇合并与易地重建相结合,集约居住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生活、生产、生态、安全空间均衡发展,依托大中型城市、交通要道实施"点线布局"。具体措施:一是积极引导移民自发地融入新的环境;二是重视重建过程中利益补偿的问题;三是以市场化手段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四是适当保持农村血缘、亲缘、地缘格局;五是找寻农民参与平台,创新村镇重建规划的编制模式。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村镇重建 空间布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 方昕 张春清 王龙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区居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需求在上万亿元以上,资金支持成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灾后恢复重建筹资格局的基础上,对金融支持重建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剖析了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支持决策提供思路。
关键词:
金融 汶川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 资金支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舒建平 张林玲 何芝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绵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2008年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绵竹市旅游业进行了积极恢复重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应着力从平复资金缺口、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文化亮点、深化旅游体验、恢复旅游市场人气、完善旅游救援等方面做好工作,实现绵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震灾 旅游业 绵竹市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克俊 张鸣鸣
汶川地震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一些问题已经凸显,如气候、地质等不确定性因素阻碍重建进程,个别措施不利于民众长远利益,金融贷款方面有潜在的风险,部分援建项目不适合当地的现实需求,而建设成本大幅攀升则是制约重建步伐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在当前或今后给重建进程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从保障、激励、监督、利益协调、工作推进等多方面深层次探索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的机制建设,在保障各方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提升重建效率。
关键词:
城乡住房 重建 机制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伟
汶川"5·12"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尽快重建家园,恢复和提升发展能力,是今后几年四川省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灾后重建工作浩繁、持久、面广,为了使灾后重建免走弯路,减少甚至避免未来可能的类似灾难,在承受巨大创痛的同时更需要对灾后重建规划进行理性思考。
关键词:
灾后重建 需求评估 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彭娟
5·12大地震与以往地震相比,具有震级高、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救灾难度高等特点。当前,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在此,有必要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性之强令全世界震惊。地震和地震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对灾区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有效地控制灾情之后,灾区正逐步进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新阶段。土地整理作为灾后重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得到相当的重视。灾区农村土地整理和城镇土地整理的具体实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灾后土地整理为契机,化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促进灾区在新的平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
灾害重建 土地整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晓燕 吴殿廷 赵西君 张佳蕾
复杂和艰巨的灾后重建绝不仅仅是灾区面临的难题,社会各方都应该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文章在总结国外灾后重建案例的基础上,依据国情提出了我国灾后重建的原则、战略、评估体系和重建规划。
关键词:
灾后重建 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9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文,指出中国将用3年左右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规划》全文约25000字,15章,涉及重建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政策措施、重建资金、规划实施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毛咪 刘泽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已基本完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投资1万亿元,灾后重建绩效即各项重建目标完成的究竟如何?哪些政府能力制约重建绩效的提高?研究以上问题,有利于科学评估地震灾后重建绩效,并为之后的灾后重建提供重要借鉴。本文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建立政府重建能力及重建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在六个重灾县市收集的近1 000个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就业外,各项重建目标完成情况较好;相对其他能力来说,重建资源运用能力对重建绩效影响最大,其次是重建资源配置能力,重建资源获取能力和重建资源整合能力对重建绩效无显著影响。因此,灾后重建过程中,政府要高度重视重建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和资源...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受灾县 政府能力 重建绩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继元 叶珊珊 翟国方
"5·12"汶川地震导致四川省部分城乡大面积受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作者在收集媒体资料的同时,奔赴灾区对灾情特征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作者发现不同的城乡居民点因其空间距离和居民点自身属性的影响,在地震中受灾程度不一;震后安置与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安置区选址不当、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配置不当以及重建制度保障等问题。最后,从城乡灾害风险规避和规划管理的角度,阐述了从汶川地震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情 重建与安置 经验教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