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02)
- 2023(4685)
- 2022(3736)
- 2021(3766)
- 2020(2950)
- 2019(6827)
- 2018(6473)
- 2017(11800)
- 2016(6231)
- 2015(7353)
- 2014(7058)
- 2013(7202)
- 2012(6970)
- 2011(6716)
- 2010(6575)
- 2009(6272)
- 2008(6298)
- 2007(5517)
- 2006(4979)
- 2005(4750)
- 学科
- 济(33078)
- 经济(33045)
- 管理(15422)
- 方法(13880)
- 业(13726)
- 中国(13340)
- 数学(12265)
- 数学方法(12221)
- 企(10213)
- 企业(10213)
- 贸(9293)
- 贸易(9286)
- 易(9164)
- 农(7798)
- 制(6509)
- 财(6298)
- 学(6261)
- 业经(5881)
- 银(5772)
- 银行(5772)
- 关系(5677)
- 行(5668)
- 融(5550)
- 金融(5549)
- 出(5244)
- 发(5002)
- 农业(4816)
- 体(4742)
- 环境(4694)
- 和(4543)
- 机构
- 大学(105621)
- 学院(99676)
- 济(52435)
- 经济(51824)
- 研究(41674)
- 管理(33621)
- 中国(33041)
- 理学(28149)
- 理学院(27784)
- 管理学(27560)
- 管理学院(27354)
- 财(23246)
- 京(23197)
- 科学(21289)
- 所(20639)
- 财经(18874)
- 经济学(18817)
- 研究所(18731)
- 经(17475)
- 经济学院(16838)
- 中心(16803)
- 北京(15663)
- 范(14998)
- 师范(14944)
- 院(14313)
- 财经大学(14164)
- 科学院(12834)
- 江(12830)
- 师范大学(12611)
- 社会(12571)
- 基金
- 项目(60982)
- 科学(49331)
- 基金(47895)
- 研究(47297)
- 家(41779)
- 国家(41481)
- 科学基金(34609)
- 社会(33865)
- 社会科(32218)
- 社会科学(32212)
- 基金项目(23535)
- 教育(21373)
- 资助(19890)
- 自然(18815)
- 自然科(18403)
- 自然科学(18398)
- 省(18193)
- 自然科学基金(18127)
- 划(17378)
- 中国(17344)
- 编号(16853)
- 国家社会(16172)
- 部(16118)
- 成果(15632)
- 教育部(14387)
- 重点(14166)
- 发(13404)
- 重大(12932)
- 社科(12851)
- 人文(12837)
共检索到160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济沧
宫崎市定"宋朝近世论"是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部分学者以其为基础探讨宋代的问题。与此同时,思想史学者批判这一理论是欧洲近代化言说的亚洲版。那么,该理论与欧洲近代之间究竟有何关联?本文从宫崎的时代区分论入手,探讨其理论框架的特点以及"宋朝近世论"提出的意义为何。迄今为止的历史理论,都是预设一个"他者",然后将其相对化,借此强调自身言说的正当性,但这种思路正是欧洲中心观的反映。宫崎的中国史论基于世界史的立场,重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与其他地域的文化交流,而诞生于宋代的中国近世文化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在这里没有相对化的"他者",有的是覆盖地域间文化距离的文化传播和相互影响。在这种重视地域平等和交流的史观之下,中国历史的逻辑把握也就有了新的可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济沧
宫崎市定"宋朝近世论"是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部分学者以其为基础探讨宋代的问题。与此同时,思想史学者批判这一理论是欧洲近代化言说的亚洲版。那么,该理论与欧洲近代之间究竟有何关联?本文从宫崎的时代区分论入手,探讨其理论框架的特点以及"宋朝近世论"提出的意义为何。迄今为止的历史理论,都是预设一个"他者",然后将其相对化,借此强调自身言说的正当性,但这种思路正是欧洲中心观的反映。宫崎的中国史论基于世界史的立场,重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与其他地域的文化交流,而诞生于宋代的中国近世文化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在这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冈
一,比较观察 近几年国内掀起了一阵市镇史的研究热潮,佳作迭出。许多学者化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将地方志与碑刻上有关市镇的资料,发掘搜集,并悉心整理,使后来的研究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些市镇发展的轨迹与经济活动。但是不幸这些精彩的研究作品却对这个课题留下了一个很关键性的空白点——缺一个宏观的注释。大家指出明清时期市镇的数目与规模都有快速的增加,是因为这时期的人口、商业、手工业都有快速的增长。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自然而正常的过程。 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一下,可能就不会满意上面的简单答案。如果我们追问,人口增加,为什么不进城去?不向大城市发展?不在大城市里从事商业与手工业?为什么要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要论述。纵观中华民族整个悠长的历史,可以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社会,中国人民也历来具有热爱知识文化和尊师重教...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邦和
中国古代历史周期变化,其性质为土地文明运行,形成"人口—土地"生态链。古代调节手段已经失效,出路是转换生态链,从旧有的"人口—土地"链接转换为"人口—市场"链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钩
宋仁宗时,有一个叫宋祁的官员到开封城外游赏景色,见到老农耕田,便上前作揖,打趣说道:"老丈辛苦了。看来今年您大丰收啊。您觉得应该感谢老天爷眷顾,还是感谢皇上洪福?"老农"俯而笑",然后将宋祁狠批一顿"何言之鄙也!子未知农事矣!我每日辛勤劳作,今日之获,全是我的汗水换来,为何要感谢老天爷?我按时纳税,官吏也不能强我所难,我为什么要感谢皇上?吾春秋高,阅天下事多矣,没见过像你这么蠢的。"宋祁被老农骂得悻悻然,也不敢生气。官员庄绰在《鸡肋编》中也记录了一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安顺
从中国历史主要朝代都市变迁角度,分析各主要朝代关键制度因素在城市化中的特殊作用,以期得到中国当今社会在现实经济环境下城市化制度选择的有益启示,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目的。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通过对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中国历史主要朝代关键行政管理思想制度介绍以及都市的变迁和城市化状况的概括,梳理出影响各朝代人口城市化的十二项制度因素,并由此总结出了对我国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朝代 制度 城市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平
一、税收负担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税负问题的论述,都是针对各自所处时代具体的财政征课而展开的。在古代中国,财政征课的内容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大体说来,财政征课包括三种类型:(1)贡;(2)赋;(3)力役。“贡”是最早出现的财政征课方式,是贡纳者必须履行的奉献义务。“赋”的内涵较为复杂。“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平
2013年6月中国出现了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高企、流动性短缺的情况,有人称其为"钱荒"。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代中叶和宋代都出现过具有典型意义的铜钱流通短缺的现象,那才是真正的"钱荒"。钱荒的危害及成因中国古代的钱荒最早出现在唐代。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刘秩谈到"物之贵贱"与"钱之轻重"的关系,就涉及当时的通货不足问题。到唐德宗时期,杨炎于780年实行两税法之后,"物轻钱重,民以为患",通货不足越来越成为一个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学军
实物借贷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用活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之前,实物借贷一直是主要的借贷形式。粮、布、菜、茶、柴、猪等生活资料都曾作过借贷物,其中粮食是最重要的借贷品。历史上私人之间的实物借贷方式,从简单的单一实物借贷,发展为多种多样、多种借贷机制的实物借贷。除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实物借贷是无息或低息外,其他私人实物借贷都具有高利贷特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德馨
在游猎采集为生阶段,无城无市。进入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市随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生而兴起,城中有市,市被垣围住。地主经济形态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市场经济兴起后,市破城墙而出,市比城大,城在市中。城成为市发展的障碍,相继被拆除;新兴之市不再修城,于是有市无城。城与市关系的演进过程显示:市场的力量可以突破市垣与城墙的限制,并最终摧毁市垣与城墙,自行前进;中国市场经济是几千年历史客观进程的必然产物,它是内生的,而不是从国外搬来的或主观设定的。
关键词:
城市的历史 城市 城与市的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远
要了解中国国情,首先应该研究历史。同样,要制定符合国情的人口政策,也应该对历史人口政策进行系统研究。 一、历史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国历史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在人口数量上,追求人口总量的增殖。 刀耕火种是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生产方式,广种薄收则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为了弥补简陋工具造成的低效率,人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学军
实物借贷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用活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之前,实物借贷一直是主要的借贷形式。粮、布、菜、茶、柴、猪等生活资料都曾作过借贷物,其中粮食是最重要的借贷品。历史上私人之间的实物借贷方式,从简单的单一实物借贷,发展为多种多样、多种借贷机制的实物借贷。除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实物借贷是无息或低息外,其他私人实物借贷都具有高利贷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