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4)
- 2023(12897)
- 2022(10661)
- 2021(9953)
- 2020(8590)
- 2019(19192)
- 2018(19002)
- 2017(37170)
- 2016(19337)
- 2015(21292)
- 2014(20310)
- 2013(19940)
- 2012(17672)
- 2011(15387)
- 2010(15018)
- 2009(13771)
- 2008(13462)
- 2007(11818)
- 2006(9914)
- 2005(8590)
- 学科
- 业(89696)
- 济(87504)
- 经济(87425)
- 企(83280)
- 企业(83280)
- 管理(77405)
- 方法(40690)
- 数学(32432)
- 数学方法(32068)
- 业经(29230)
- 财(28373)
- 农(25817)
- 务(21670)
- 财务(21629)
- 财务管理(21601)
- 技术(20809)
- 企业财务(20485)
- 农业(18735)
- 中国(18526)
- 制(16769)
- 划(15226)
- 理论(15224)
- 策(14970)
- 和(14643)
- 技术管理(13934)
- 贸(13456)
- 贸易(13447)
- 体(13410)
- 易(13086)
- 经营(12847)
- 机构
- 学院(263155)
- 大学(256412)
- 管理(117204)
- 济(115102)
- 经济(113300)
- 理学(101791)
- 理学院(100957)
- 管理学(99690)
- 管理学院(99175)
- 研究(72476)
- 中国(59572)
- 财(53250)
- 京(50657)
- 财经(42982)
- 科学(40275)
- 经(39319)
- 江(38576)
- 农(37342)
- 中心(35868)
- 业大(35380)
- 经济学(34741)
- 商学(33302)
- 商学院(33025)
- 所(32464)
- 财经大学(31997)
- 经济学院(31570)
- 经济管理(31369)
- 北京(30455)
- 州(30088)
- 农业(29109)
- 基金
- 项目(179579)
- 科学(146687)
- 基金(134727)
- 研究(134238)
- 家(114269)
- 国家(113253)
- 科学基金(102771)
- 社会(90078)
- 社会科(85790)
- 社会科学(85773)
- 基金项目(72032)
- 省(71325)
- 自然(65786)
- 自然科(64479)
- 自然科学(64467)
- 自然科学基金(63416)
- 教育(61356)
- 划(57590)
- 资助(53292)
- 编号(52779)
- 创(44122)
- 部(40235)
- 创新(40206)
- 业(39163)
- 成果(39102)
- 重点(38874)
- 发(38093)
- 国家社会(37851)
- 制(36328)
- 人文(36294)
- 期刊
- 济(122734)
- 经济(122734)
- 研究(71229)
- 管理(50077)
- 中国(46041)
- 财(45972)
- 农(34194)
- 科学(32393)
- 学报(29657)
- 技术(27386)
- 大学(25106)
- 学学(23945)
- 农业(23829)
- 业经(23010)
- 融(22922)
- 金融(22922)
- 财经(21434)
- 教育(20392)
- 经济研究(19373)
- 经(18546)
- 技术经济(16448)
- 问题(15892)
- 业(15867)
- 财会(14802)
- 商业(13831)
- 现代(13719)
- 策(13380)
- 科技(13042)
- 统计(12947)
- 会计(12061)
共检索到376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齐保垒 崔晓玉 赵宏祥
以2007—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员工购房压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员工经济收入与居住成本的高度不匹配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即员工购房压力越大,企业的创新产出越少,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购房压力通过加剧企业员工流失、抑制员工在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购房压力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在高学历员工占比高、行业竞争激烈、高新技术行业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而在较为成熟、所在城市交通便利、劳动力供给充足的企业中有所缓解;员工购房压力会阻碍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向企业价值转化。
关键词:
购房压力 企业创新 员工行为 居住成本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永 赵奇锋
本文考察购房压力对发明家创新行为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2001-2015年专利产出非平衡面板数据,我们通过构建房价工资比指标,采用面板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将企业所在省份最低工资调整年度指示变量和住房限购政策指示变量作为企业房价工资比的工具变量,分别从发明家和企业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房价工资比变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研究显示,房价工资比上升显著降低企业发明家的创新效率和创新参与,抑制企业技术创新,其每升高1个百分点会导致企业下一年专利申请量平均下降约0.8个百分点。经验研究发
关键词:
购房压力 发明家行为 技术创新 影响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蔡庆丰 吴冠琛 李东旭
解决好住房问题,才能让青年人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为此,政府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各地也推出保障性安居工程改善城市年轻人、新市民的住房条件。安居才能乐业,保障房供给能否提升周边企业的人才吸引力?本文通过采集中国土地市场网有关保障房建设的20万余条数据,检验企业周边保障房供给对其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周边保障房供给量每提升1个标准差,其高学历人才占比提升9.1%。保障房建设缓解了高房价对人才的挤出效应,激励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从而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本文对于优化地方政府住房保障政策、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妍 桂黄宝
异地并购是企业快速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PSM-DID模型以及三重差分模型,选取2011—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是否促进技术创新能力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效应;相较于同地并购,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鉴于此,从扩大并购“眼界”,合理选择标的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效率;重视长远发展,适当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启示,以期为企业选择异地并购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妍 桂黄宝
异地并购是企业快速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PSM-DID模型以及三重差分模型,选取2011—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是否促进技术创新能力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效应;相较于同地并购,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鉴于此,从扩大并购“眼界”,合理选择标的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效率;重视长远发展,适当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启示,以期为企业选择异地并购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伊凌雪 蒋艺翅 姚树洁
提升企业价值是企业进行ESG实践的目标和根本动力。文章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ESG实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并以市场竞争程度、机构投资者、媒体监督为切入点,分析外部压力对于企业ESG实践价值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ESG实践初期会降低企业价值,从长期来看,ESG实践对企业价值存在正向的滞后作用。当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越大时,市场竞争可以显著提升ESG实践的价值效应,机构投资者和媒体监督会削弱ESG实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外部压力不能必然地转化为治理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立威 周鹏
文章使用2006—2015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依托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引入的融资融券试点,实证检验卖空机制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验证卖空的外部治理作用。结果发现,在加入融券标的后,卖空标的公司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都有显著提升;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证明卖空机制能有效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并影响企业行为。逐步放开卖空限制、鼓励金融创新是增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联动效应的关键。
关键词:
卖空 企业创新 公司治理 所有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春梅
文章使用2011—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微观数据,从前沿技术差距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重点分析前沿技术差距对数字经济与企业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之间关系的差异化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两类创新发展;前沿技术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呈“U”型,尤其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前沿技术差距导致在企业和数字技术的互动和融合时产生差异,进而对数字经济创新效果的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影响,对渐进式创新的影响作用更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立威 周鹏
文章使用2006—2015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依托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引入的融资融券试点,实证检验卖空机制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验证卖空的外部治理作用。结果发现,在加入融券标的后,卖空标的公司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都有显著提升;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证明卖空机制能有效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并影响企业行为。逐步放开卖空限制、鼓励金融创新是增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联动效应的关键。
关键词:
卖空 企业创新 公司治理 所有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莉 盖骁敏 赵晓鹏
企业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选取我国沪深A股2008—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金融投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机制以及金融投资在企业创新产生的经济成果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金融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对创新成果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金融投资主要通过减少现金流来挤出创新投入;而金融投资通过提升企业经营能力遮掩了其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景华 严秋燕
企业员工创新身份的“双刃剑”效应缘于对其工作行为共存的创新行为效应和偏离行为效应。笔者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在构建了一个企业员工创新身份“双刃剑”效应研究模型的基础上,以来自对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三个时点追踪调查问卷的有效数据,运用路径分析和bootstrap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员工创新身份与其创新行为和偏离行为之“双刃剑”效应的关联性。检验结果证实:企业员工创新身份通过创新过程参与感与其创新行为正相关;企业员工创新身份通过心理特权感与其偏离行为正相关;企业员工创新身份的“双刃剑”效应,受制于创新普遍性氛围且因之高、低不同而调节方向相反。本研究通过尝试性地将员工创新过程参与感、心理特权感和创新普遍性氛围等相关变量引入探究企业员工创新身份与其创新行为和偏离行为相对应之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关联中,扩展了社会比较理论的应用边界,丰富了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现有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企业有效管理员工创新身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凤荣 郑文风 李亚飞
"两高一剩"企业作为我国粗放型发展模式伴生的经济存量,能否创新升级是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两高一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创新能力与企业升级两个角度考察政府创新补助的激励效应,探索源于企业、产业和要素市场差异的激励效应异质性,及政府创新补助在产业绿色发展中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助总体上有助于"两高一剩"企业创新升级,但异质性特征明显,政府创新补助在要素市场扭曲地区充分发挥了"支持之手"的作用,而在资本密集型"两高一剩"企业中呈低效率激励。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助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创新升级渠道对我国产业经济绿色发展的阻碍作用。通过提高监督检查力度、甄别企业类型及所属地区环境、区别发放政府补助,可有助于政府创新补助的高效配置,加速"两高一剩"企业创新升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万姝懿 詹一虹
以2014~2021年我国A股文化创意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女性高管占比对文化创意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高管占比对文化创意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女性高管占比越高,文化创意企业创新投入越少;女性高管占比与企业创新数量显著负相关,女性高管占比越高,企业创新数量越少;但女性高管占比与企业创新质量正相关,随着女性高管数量的增加,企业创新质量越高;且创新投入在女性高管占比与企业创新数量的关系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旨在为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新活动、提升文化创意企业创新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志勇 汤学良 刘馨
环境、出口和创新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然而,研究三者综合关系的"波特假说"并未取得一致结论。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在识别行政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自主参与型三种环境规制政策的基础上,对环境规制、企业创新和出口行为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对三类"波特假说"进行系统检验,即检验环境规制是否可以促进企业创新?何种类型的环境规制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环境规制是否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间接促进企业出口,达到优化环境和发展贸易的双赢目标?研究发现,"弱波特假说"在行政命令型与公众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上成立;对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则未能检验出"弱波特假说";三种类型环境规制都体现出与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因此认为"狭义波特假说"成立;在行政命令型与公众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下可以通过倒逼企业创新来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即"强波特假说"成立。本文的结论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实现环境与出口贸易双赢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波特假说 企业创新 出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松林 周超
以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企业国际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及创新效率提升;进一步研究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系统风险及其绩效的关系,发现企业国际化降低了企业系统风险,同时提升了企业绩效。检验发现,企业国际化可通过降低企业风险及提升企业绩效这两条途径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高。
关键词:
企业国际化 创新 系统风险 企业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海外投资与企业创新——基于东道国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的实证检验
环境规制能促进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再检验
创新、市场结构与行政进入壁垒——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熊彼特假说实证检验
社保基金与个人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的实证检验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与对策建议——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检验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基于主客观层面的机制检验
人才引进政策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检验
数字金融、媒体关注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
数字化转型对零售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效应——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
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压力能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吗?——基于环境规制与环保补助双中介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