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0)
- 2023(3392)
- 2022(2562)
- 2021(2730)
- 2020(1930)
- 2019(4721)
- 2018(4883)
- 2017(6783)
- 2016(5111)
- 2015(5898)
- 2014(5984)
- 2013(4944)
- 2012(4622)
- 2011(4317)
- 2010(4554)
- 2009(3713)
- 2008(3568)
- 2007(3312)
- 2006(2933)
- 2005(2824)
- 学科
- 教育(19291)
- 中国(9978)
- 教学(7741)
- 理论(7436)
- 济(5752)
- 经济(5739)
- 管理(5661)
- 学(4386)
- 学法(4212)
- 教学法(4212)
- 思想(3746)
- 发(3716)
- 学理(3596)
- 学理论(3596)
- 发展(3522)
- 研究(3512)
- 业(3495)
- 革(3478)
- 政治(3455)
- 展(3400)
- 改革(3317)
- 思想政治(3270)
- 政治教育(3270)
- 治教(3270)
- 德育(3238)
- 高等(3236)
- 学校(3093)
- 教育改革(2811)
- 企(2662)
- 企业(2662)
- 机构
- 大学(55305)
- 学院(50851)
- 教育(26950)
- 研究(22439)
- 范(19407)
- 师范(19326)
- 师范大学(16145)
- 京(14249)
- 职业(13360)
- 科学(12095)
- 技术(11961)
- 中国(10852)
- 所(10644)
- 江(10534)
- 教育学(10401)
- 管理(10299)
- 北京(10295)
- 济(9782)
- 研究所(9545)
- 职业技术(9277)
- 中心(9261)
- 经济(9107)
- 院(8209)
- 州(8187)
- 理学(8078)
- 技术学院(8038)
- 理学院(7827)
- 教育学院(7624)
- 管理学(7451)
- 管理学院(7315)
共检索到98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李艳红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德洛尔报告”,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该报告提出的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4个支柱已成为目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学会共存”是这四个支柱的核心。十年来,人们以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式建构和实践着“学会共存”的教育理想,提出了和平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行动策略。“学会共存”教育的基础是人类普适伦理或共享价值,“学会共存”教育的过程是在文化互动中人们对普遍文化价值的建构过程。“学会共存”教育对于展现一个和平、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培养具有开放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未来公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白亮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社会面临着各种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障碍。围绕"学会共存"的教育理想,学者、政治家和国际社会提出了"和平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理念和行动策略。通过"学会共存"教育建构起人类的普遍文化价值,培养所有人参与全球共治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人们共同建构一个承认差异、多元互补、和谐共生的世界,这是"学会共存"教育对于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学会共存 和平文化 国际理解 世界公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文婕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德洛尔报告》,即《学习:财富蕴藏其中》,在"学习"的视野下观照"教育",开启了"学习为本"的教育时代。《德洛尔报告》孕育了经济发展与人性进步整合的学习价值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成人共生的学习内容观,生活时间即学习时间和生活空间即学习空间的学习时空观,以及人人都是学习者的学习主体观。《德洛尔报告》的影响力堪比"白皮书",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引发了教育目的、内容和评价层面的政策创新。20年来,人们不断讨论、续写和回应《德洛尔报告》,实施了一系列深化"学习为本"教育进程的研究课题和项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熊德章 双海军
文章通过对《企业的性质》的回顾,认为企业的性质忽略了对企业起源的考察,对企业家权威的资格及企业家如何嵌入企业内部交易的论证不够充分,忽略了非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交易条件,对企业边界的论证也有待商榷。因此,要对企业有更深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交易费用 企业家 非人力资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维奇 焦斌龙
在评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城市、城市化问题,重新定义了城市和城市化的概念,提出了城市是一种制度,城市化是一种制度变迁的理念,并阐释了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路径依赖,试图为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城市和城市化问题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关键词:
城市化 通勤成本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解涛
"斯密问题"引发了经济学界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自利还是利他的持续讨论。在斯密的著作中并没有将利己和利他截然对立起来——利己或利他都是斯密关于人类天性若干维度中追寻的一种,而"公正"这一思想才是斯密著作中所要突出的理论精髓,从而为斯密所设想的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公正的制度框架才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其中,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关于"情感共鸣"等概念的相关论述已经在现代生物试验中得到了科学的印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正兴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对"新加坡经验"的荐介与研究。作者根据自己的考察,得出"新加坡经验"的新解读:一是商业机制成就了"新加坡经验";二是千方百计把公民转变为读者是最成功"新加坡经验";三是占领技术制高点,区别服务,把读者转变为"学者"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加坡经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从容
现实生活中公共物品广泛存在 ,“公共的悲剧”时有发生 ,“搭便车”现象也不乏出现。但实验经济学证明 ,“搭便车”现象并非无处不在 ,“搭便车”也有可能存在逆向选择。虽然“外部性”和“搭便车”是导致“公共的悲剧”———公共物品经验不足的重要原因 ,但不是导致公共物品短缺的根本原因。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的“政府失灵”可能是造成公共物品短缺更为关键的原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俞宪忠
全球化时代国家竞争的首要内容是制度竞争,不可改变的竞争趋势是制度趋同,国家竞争力差异和国富国贫悬殊主要归咎于制度优劣和效能的不同,制度效能与发展质态之间具有高强的可通约性。任何一个能够促进长期和谐繁荣的优好制度,必定是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绝非社会各界所长期普遍认为的相互排斥;这一理性解读具有核心意义和普适价值,从而成为所有优好制度的重大标识。国家制度优劣能够对所有重大发展现象提供令人心悦诚服的深度解释能力,在这个全球化竞争时代,没有比制度现代化更加重要的事情。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由劣坏向优好的制度转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文明演进的卓越转型,从而跳出发展陷阱并完成发展革命。
关键词:
制度 公平 效率 正相关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心合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看似陈旧却又至今没能得到恰当解释的问题。也许,世界上的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问题,不仅直接影响财务学科与会计学科的边界划分和内容界定,还直接影响着学科体系的架构,因此,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梳理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余训培
公共借阅权在有的国家实施而在另外一些国家没有实施 ,这是本土化思考的结果。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的传统和现状对实施这一项权利的制约作用 ,并认为 ,在数字化环境下需要对公共借阅权进行重新解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康翠萍
认为将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型”与“专业型”两类,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学位类型的拓展和分化,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技术科学从纯科学中分化出来、应用科学又从技术科学中分化出来这样两种状态,与此同时,也就产生有三种科学研究,即纯科学研究、技术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因此,学位类型的设置也就有相应的三种类型:即一种是在纯科学研究领域设置的学位,一种是在技术科学研究领域设置的学位,一种是在应用科学研究领域设置的学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国林
当前,国有资产流失成为社会的流行语。文章通过对沿海地区L县的实证研究,得出的事实不尽如此。以股份合作制为主体的地方企业改制,实质的"流失"在于资产低评,分解到职工,是让利于民,国外私有化也是这样。深化改制后职工股退出,利益集中到经营者手中,是民有到私有的流失,被误解为国有资产的流失。职工的改制成果得而复失,是过度偏向效率的结果。因此,要保护民有资产,大力培养中产阶层,推进社会结构的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